如果风水真有用风水师为什么不做发自己呢?
如果风水有用风水师为什么不帮自己家做出一皇帝来呢?
这些问题都是用“风水”与“能不能发”两点成一线的线性思维来提问,好像真的好有道理,但片面之词也是不可的。现在为大家写这篇来论《风水师可不可以做发自己》
现在我们从:宿命论、水平与德行论、格局与境界论,三个角度解说:
论点一:从宿命论风水师能不能做发自己呢?
风水大师号称自己懂风水,帮别人布局催财、催婚、催福、寻龙点穴为别人葬祖,让别人后大发富贵等等,好像好历害的样子!好多人会问:既然你这么历害为什么不帮自己布局,让自己发呢?不葬一个好的风水宝地,让自己子孙后代出皇帝呢?
有些人回答:自己祖上风水不好,荫出的命不好,所以自己发不了财。
有些人回答:命中注定自己是风水师,没有这个命发家不了。
有些人回答:医者不能自医,风水先生路边亡,风水先生帮别人做风水多,改变环境因素太多,泄天机过多最后自己没有地方可葬。
俗话又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等等综合因素看人生功名成就的。论风水师发与不发问题?其实一个人“发”与“不发”有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如果先天和后天因素都非常好,那必“发家”无疑的。那我列举一些人生的重要因素出来,用公式方式来解说:
先天因素:出生前的阴阳宅风水、父母遗传基因、先天的命理格局、先天的天赋、先天的健康。(先天是人出生前已固定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
后天因素:出生后的阴阳宅风水、生活工作的社会群体、个人努力学习技能、个人的德行、养生与健康透支。(后天是人出生以后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
“发”的100分组成:10分出生前好风水,10分父母遗传基因好,10分先天命好,10分先天天赋好,10分先天体质好,10分出生后好风水,10分好的工作生活群体,10分努力学习,10分积德行善,10分洁身自好养生等于100分满满的正能量之人必定丁财贵寿!
“不发”的100分组成:10分出生前差风水,10分父母遗传基因差,10分先天命不好,10分先天天赋不好,10分先天体质不好,10分出生后风水不好,10分工作生活群体不好,10分不去努力学习,10分作恶多端,10分透支身体不养生等于负100分,这样一个满满的负能量的人拿什么来“发”。
我们在以一个自然规律来说明,种子、种植的环境、施肥打药来比喻:命运、风水、和个人的努力。一棵好的种子,生长在有利的环境下生长,合理施肥打药,必定果硕果累累。人生的命运像一棵种子,风水像果树生长的环境,人的努力像给果树施肥打药。
风水师也一样,只能在先天基础上利用后天的因素来增强生命的能量。一个风水师如果先天因素好,后天又有好风水,积德行善,努力学习,洁身自好,一样可能有着相应情度的“发”。
但是好多人以点概全,进入了误区:比如:一个人祖上风水好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他就偏偏被眼前这些成就给蒙蔽了,认为自己多么强大,多么的历害。而去藐视风水,认为风水是骗人的,认为自己就是天,人定胜天。
比如:一个人学到了一门风水秘术,自己做一个好风水,以为有了好风水自己就能轻轻松松赚大钱了,就没有什么好烦恼了。而忽略了人生的种种生活技能,最终于自己成了一个有一门风水技术但性情却古怪的人。
其实这些人都进入了以点概全的误区,也是人生“偏科生”。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偏科”,要做一个“全优”生。我们要有全面发展,要懂认识自己,根据自己原基础上增强自己人生的运势,增强自己的生命力量,也是为后代营造好的先天因素。
论点二:从水平与德行论能不能做发自己
风水师学到知识,懂得应用自然环境来帮助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更好地生存,生活是可以的。但是有水平的风水师也要有好的德行才能让自己发福久远。如果有水平没有品行反而容易被风水带来灾害的。
如果一个武功高强并且这个人有德,功夫可以让这个人强身健体,也因为武艺高强让他功名成就。如果说一个武功高强但这个人没有德,这个人自以为自己功夫了得,就持强凌弱,经常作恶多端,这样的人灾祸迟早会降临在他身上的。
风水师也一样,替人调理布局风水,改变自然界的环境因素,必定接下因果,而这因果则是反馈在风水师身上。论点其实也是在表达:人要德才与风水配对才可发福久远。
论点三:从格局境界论风水师能不能做发自己
我们常人追求幸福就是自己,财源广进。子孙满堂。荣华富贵。健康长寿。所以我们常人不能光用自己的角度去定义别人,风水师会风水就一定要为自己家谋求利益,图个财源丰厚,子孙满堂,荣华富贵。要不会风水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医生格局再高,学医学研究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已经之私,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名利,他若是心系全人类,研究医学发明医药为全人类病人解除痛苦。他为了研究废寝忘食,不怕苦不怕累。经过不断研究这个人终于研究出良药,给这些病人解除了痛苦。但因为自己工作过度,自已却身患恶疾。自己学医不“医”好自已身体反而为了帮别人解除痛苦而废寝忘食地研究?这个人是傻瓜吗?还是他的医术不行呢?
综上不能以点概全,不能用线性思维来判断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看待事物。置身其中,容易一叶障目,作壁上观,方能八方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