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忌大家庭里,我遇到了这样的机缘
刚出生几分钟的小藏羚羊
色影无忌:我们知道2005年你在一次很偶然的机缘下加入到穿越可可西里的探险队,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参加的呢?
裴竟德:很早的时候对于可可西里这块神奇的土地就很向往,所以当长安紫薇告诉我可以去科考队当一名“高山协作”的时候,我没有一丝犹豫。说起来还应该感谢无忌,是在无忌这个大家庭里,我遇到了这样的机缘。
色影无忌:后来为什么每年都会去可可西里拍摄?这几年在可可西里主要拍摄的内容都有哪些东西?
裴竟德:一开始是纯粹的被这里的动物和美景所吸引,后来随着几次的深入拍摄,同时学习了大量关于这一地区的气候、环境、动植物知识,感到可可西里这一地区的生态环保意义实在是太重要了。由于环境极端恶劣、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多年来可可西里地区只有极少人进入。具备专业水平的图片很少,便逐渐萌生了系统全面的记录可可西里的环境变迁、生态状态的想法,明确了目标——拍摄一部《可可西里生态影像志》。其主要拍摄内容为生态地貌跟踪拍摄、野生动植物、人文纪实和风光四部分。
藏羚羊身上有种高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全球还没有一个动物园饲养成功藏羚羊,因为藏羚羊对低海拔高含氧量的环境不适应。藏羚羊是非常善于奔跑的动物,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
色影无忌:讲讲拍摄藏羚羊产崽的那次经历吧。
裴竟德:每年五月至八月间三江源、羌塘、和阿尔金山的待产藏羚羊都会长途迁徙至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太阳湖畔产崽,可是人们之前一直没有拍到藏羚羊产崽的影像画面,原因是藏羚羊产崽时要寻找绝对安全的地点,且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拖着正在出生的小羊奔跑。要想拍到产崽的画面只有在掩体里守候。2009年6月我在可可西里管理局※※和雪虎的帮助下在卓乃湖边挖了几个掩体,连续蹲守,终于抓到了这难得的瞬间。
色影无忌:在可可西里,除了藏羚羊以外,还有哪些你喜欢拍的动物?
裴竟德:可可西里地区号称野生动物的天堂,仅大型的哺乳动物就有野牦牛、棕熊、藏野驴、猞猁、狼、雪豹等数十种,这一地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我记录的对象,藏羚羊只是其中的一种。
很多时候都命悬一线
卓乃湖保护站是为保护藏羚羊在集中产羔时不被盗猎分子杀害而成立的帐篷保护站,经常遭到狼和棕熊的袭击,这是棕熊光临过的保护站
色影无忌:主要使用哪些器材和装备进行穿越和拍摄?自己开车去吗?
裴竟德:器材陆续用过:尼康D2X、D200、D300、D3,Rolleiflex6008、617,尼康AF-S14-24/2.8、AF-S24-70/2.8、AF-S70-200/2.8、AF-S200-400/4、AF105mmf2.8DMicro、AF-S300/2.8GEDVR、AF-S400/2.8GEDVR、AF-S500/4GED、AF-S600/4GED等,这些器材大部分都不是我自己的,是由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友情支持的。除2009年和另一朋友一起开车进入外,其他都是可可西里管理局给安排的巡护车辆。机器每年不太一样,2009年主要使用尼康D3和D300。
色影无忌:拍摄中遇到的危险多吗?你是怎么渡过难关的?
裴竟德:危险遇到很多,连续陷车5天……孤身被狼跟踪……被棕熊撕破了帐篷……很多时候都命悬一线,但这些危险丝毫不会影响我的拍摄热情,反而让我有了战地摄影师的感觉——紧张、刺激、惊险,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很高兴这张照片能够介入大家都普遍关心的青藏铁路环保问题
2009年6月5日,迁徙途中的母藏羚羊在铁路边悠闲的吃草。不远处,火车从青藏铁路飞驰而过。据悉,每年的5月至8月藏羚羊迁徙期间,可可西里管理局都会组织巡护队员对沿线施工单位、车辆和游人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和教育。
色影无忌:因为藏羚羊的照片,你的作品和你的人也得到了很多媒体曝光,这些报道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摆正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只是众多生物链里的一环而不是世界的主宰
色影无忌:现在喜欢探险和自然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你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裴竟德:摆正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只是众多生物链里的一环而不是世界的主宰,要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色影无忌:你现在平时主要做些什么?拍照在生活中占多大的比重?
裴竟德:我是自由摄影师,在西安有一工作室,平时拍一些商业片,用商业摄影的收入来支撑《可可西里生态影像志》的拍摄。为了学习和交流摄影知识学会了使用电脑,注册了色影无忌。为了适应可可西里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我坚持一万米长跑……摄影对我来说已经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可可西里生态影像志》是一个长期的拍摄计划
藏羚截至目前,全球还没有一个动物园饲养成功藏羚羊,因为藏羚羊对低海拔高含氧量的环境不适应。
色影无忌:你觉得可可西里地区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还会一直去吗?
关于摄影师:
裴竟德(网名八郎学)
《色影无忌》网西安站长自由摄影师环保志愿者尼康NPS会员
近年来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摄影世界》、《文明》、《中国科学探险》、《旅行者》、《青年文摘》、《华夏地理》、《大自然》、《家庭》、《华商报》、《华西都市报》、《西安晚报》等国家级、省级报纸杂志发表摄影作品百余幅,受到读者好评!其中《金丝猴不幸丧子怀抱多日不肯丢弃》专题,被两百多家媒体报道转载。自05年以来坚持拍摄《可可西里生态影像志》的事迹被多家杂志、报纸、和电视媒体报道,数百家网络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