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生受母亲的影响最大,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胡适写道:“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感悟:多年以后,回忆母亲,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幼年失父的孩子,全靠母亲一手带大。她们既要做一个温柔的母亲,又要做一个严厉的父亲。教孩子说话走路,吃饭穿衣,孩子再大一些,教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生活和教育的重任全都压在她们身上。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这样的恩情如果不思报答,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02
老舍: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03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感悟:在《周易》中,坤为母,又为地。母亲如同大地一样,以厚德载物。古代一位母亲去看望做官的儿子,正好看见儿子在城外下令处决囚犯,就不肯进入儿子的府宅。儿子来拜见母亲,母亲责备儿子:“没有听说你用仁爱去教化子民,而只凭借刑罚杀人,想用这种方法树立自己的威严,这能长久吗?”母亲最后说:“我想不到在老年看见健壮的儿子遭受刑法!”然后回到老家。过后一年多,儿子果然失去官职,受到了刑罚。仁,生生之德。使得万物得以生长,就是最大的恩德。母亲之爱,如同大地之爱。她生养万物,宽容仁慈,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代代传承。
04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感悟:《劝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护我们疼惜我们的,除了母亲没有别人。如果我们生病或者遇到危险,毫不犹豫的希望代替我们承受的,一定是我们的妈妈。孩子遇到逆境时,母亲愿意代孩子受苦,这无限体恤爱怜的态度,深深体恤的恩德,彰显出母爱的神圣无私。
05
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06
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感悟: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恩。一个人真正成为父母的时候,才能明白她的伟大,她的苦心。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当父母老去的时候,不要随便指责,不要不耐烦,不要乱摆脸色。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关心。毕竟,我们小的时候,他们从未嫌弃过我们。他们养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终老。往后余生,愿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07
08
贾平凹似乎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感悟:《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母亲对子女的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永远幸福着子女的幸福,痛苦着子女的痛苦,不仅挂念子女的饮食,还担心子女的衣着,永远有爱无穷尽之恩德。“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从孩子出生到自己两眼闭上,不能照顾孩子了,母爱永无休止,无穷无尽。
09
莫言讲过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有一次,他跟随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其他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但莫言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了。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打了她一个耳光,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当时,母亲被打倒在地,她那种沮丧无助的表情让莫言刻骨铭心。多年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想冲上去找他报仇,却被母亲一把拉住,母亲平静地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感悟:李玫瑾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嫌疑人抽屉里有枪和户口本。但是他最终拿出了户口本。坐上警车的时候,他对警察说:你们应该感谢我母亲,如果不是她在,我可能还会杀人。我不想让母亲受到惊吓。母亲是这个世上最可亲的人,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她宽厚而仁慈,是这个世界上有永远温暖的地方。
10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回想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一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这位朋友说:“我的动机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摇头,心想低俗并不见得低俗,只怕是这愿望过于天真了。他又说:“我那时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为他的母亲还活着。而且我想,他的母亲也比我的母亲运气好,他的母亲没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否则事情就不这么简单。感悟:史铁生曾经自嘲“被种在床上”。儿子残疾之后,母亲一直小心照料。一方面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一方面小心呵护着儿子的尊严。她对身患残疾的史铁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和爱。史铁生的母亲,坚忍顽强,无私伟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儿子才突然知道母亲已经肝癌晚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可是一切已不能重来。
“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在我们的一生中,永远无法逃离家庭教育的烙印,而家庭教育中,母亲无疑是最好的老师。
“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自古以来,母爱的伟大广为人称颂。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要把“一切事情都处理好”的要强母亲。“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在培育子女上,齐心始终以身作则,以优秀的家风感染、教育子女们。在对习近平的期望中,更有一份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央视网《绘学习》栏目通过几个小故事与您一起品读习近平与母亲之间的这份深情。
编辑:陈超
校对:刘艳
读书36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369,每日陪你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
1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永恒·主播:蓝心
走过悠悠岁月,踏遍万水千山,有谁还能陪伴在你的身边?有谁还能把你放在心间?有谁还能惦记你的冷暖?有谁还能挂念你的悲欢?
有谁还在望眼欲穿地期盼?有谁还在把你日夜地思念?我相信:她一定是我们亲爱的母亲!
母亲,是世上最崇高,最神圣的称谓;而妈妈一词,则是我们最亲切,最长久的呼唤。
母亲,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爱和无法割舍的牵挂;而母爱则是永驻我们心中的最无私,最伟大的生命之源,悠远绵长。
母爱,如同一座巍峨雄伟的大山。
其实,每个母亲也曾是弱不禁风的女子,拥有脆弱胆怯的内心。
而当她一旦成为母亲后,她的内心就会被强大的母爱悄无声息地占据了,就会积蓄下母爱如山的力量。这就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强”的真实写照吧?
母爱,如同一本厚重的书。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母亲的心里就书写下了我们每一次的欢笑和哭泣;书写下了我们的喜好和不足;
书写下了我们每一次细小的变化;书写下了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书写下了我们生命的历史和足迹!
母爱,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每个母亲都是不同的,但是母爱却是相同的。为了我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她们不畏风霜雪雨的洗礼,不畏酷暑严寒的考验。
即使承受生活中所有的苦痛和委屈,也要为我们遮荫蔽日,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母爱,如同一条日夜流淌的江河。
母爱是温柔的,是细腻的,是绵长的。母爱从不会疲倦,不会停歇,不会索取,不会改变。
因为母亲宁愿把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全部流淌进孩子的心田,期盼孩子快乐地长大,默默地守望花开的日子。
母爱,如同那灿烂的阳光,时刻照耀我们的前程,给予我们温暖和幸福;
如同那春天的细雨,滋润我们干枯的心房,给予我们营养和力量;
如同那高远辽阔的天空,包容我们所有的委屈和过错;
如同那平坦笔直的大路,给予我们一路的指引和方向。
母亲,不仅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而且是世上最宠爱我们的人,是一生都在心甘情愿地为我们操心费力的人。
当我们苦了,累了,痛了,只有母亲才会无怨无悔地为我们抚去岁月的风霜;为我们抚平流年的沧桑;为我们抚慰路上的忧伤;为我们擦干眼角的泪滴……
时光如流水,岁月不饶人。当母亲逐渐走向衰老的时候,她的心中一定有无尽的想念和回忆,有无奈的孤独和寂寞,但是她从不会向我们诉说和抱怨,因为她理解儿女的忙碌和不易。这应该是天下所有母亲忘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吧?当她们老了,眼睛花了,腿脚不灵便了,记忆力减退了……请不要嫌弃她们,不要给她们脸色,不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要发不该发的脾气,不要忘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而要好好地孝敬和陪伴他们,如同当年爱我们一样去疼爱她们吧!
龙应台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以不要在等待中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不要错过了恰好的时机,留下无意义的叹息!岁月悠长,母爱绵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惟愿,我们都能好好地珍惜和母亲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或许,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母性真谛
天津穆怀书
“母性光辉”这个神圣而又撬动人性灵魂的词句,在我们吟唱母爱的文中熠熠生辉。而在有生灵的大千世界,动物的母性何不更是如此。在农村养鸡是最普遍不过得了。春天来了,也是养鸡的好时机。我家养的几只母鸡也不是都会抱窝的母鸡,有一只芦花母鸡很健壮,下的鸡蛋也大,就抱窝孵出了好几只小鸡很是可爱。在母鸡的呵护下快乐地成长。
母鸡孵小鸡需要公鸡踩过蛋的鸡蛋,我见过公鸡踩蛋,那公鸡不知什么时候来了性趣,追着母鸡跑,这只芦花母鸡就是老被公鸡追着,它先鹐住母鸡的脑袋,母鸡不动了,然后跳上母鸡的后背,母鸡这时乍开两只翅膀任着公鸡在背上用两只脚蹬踩,只见公鸡把屁股对准了母鸡的屁股,母鸡屁眼向外噘出,公鸡对准母鸡屁股点击几下,好像留下点什么,然后跳下母鸡的后背,“咯咯咯”地伸着脖子开心地离去。
这样母鸡下的蛋基本上就可以孵出小鸡来,我都收起来,做了一个孵鸡用的鸡窝,里边垫好松软的干草放上公鸡踩过的鸡蛋,然后把老母鸡抱进窝。老母鸡孵小鸡一般需要四七二十八天,可以说老母鸡不离窝趴在窝里,它也很少吃食,时不时地站起来用两只脚轻轻地踩动鸡蛋,让鸡蛋均匀受热。二十八天后,有的小鸡在里面自己就可以啄开鸡蛋皮,露出小脑袋,自己慢慢悠悠可以走了。实在自己啄不开的,我就把鸡蛋包的那层皮撕开,也可以露出小脑袋,脱壳而出。
新的生命诞生了,大家都喜形于色,但是辛苦老母鸡了,老母鸡一出窝,我用手一拎皮轻。一个月没吃什么东西,几乎都趴在窝里用自己的体温孵出了下一代,看着它轻飘飘的样子很是心疼。
天气很暖和了,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叽叽喳喳去觅食。只见老母鸡在胡萝卜地里啄出一只小虫子,放到地上让小鸡去吃。小鸡钻进草丛、菜地不出来,老母鸡在旁边守护者。忽然天上下起了雨,老母鸡站在房檐下咕咕咕地叫着,老母鸡把翅膀打开像个小棚子,小鸡快速地钻进老母鸡的翅膀下。这小鸡有母鸡的看护很省心,可比买来的小鸡好伺候。
那天,忽然这些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又跑到母鸡翅膀下躲藏起来,老母鸡张开翅膀护着小鸡躲进菜地里。我赶紧跑出了屋,原来天上来了老鹰在空中盘旋。这不是老鹰抓小鸡吗?家家户户拿出铁盆、铁桶使劲敲想把老鹰轰走。我赶紧回屋拿出了几只钻天猴,是春节没放特地留得,钻天猴不能拿在手里,我就找一只空酒瓶插进去,点燃后“悠”的一声钻向天空,在空中爆响,放了几炮,那老鹰远远地飞走了。
有句话“为母则刚”。何尝不是这样呢?人是这样,就连小鸡也是如此。刚刚抱窝时,体重很重。经过28天的孵化过程,小鸡生出以后,母鸡的分量皮轻,只剩下一把骨头。我才体会到小鸡做母亲也不容易呀!天下母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献出了自己。遇到危险时,母亲又挺身而出。母狮领着小河马去寻找妈妈,母狗喂养小猪仔,母狼喂养野孩,异类母爱早有耳闻。芭芭拉·古恩希尔德有句箴言: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母爱”不但在人间,而是万物生灵“母性皆光辉”。我以为,这就是母性的真谛。
收录于合集
#幸福1个
#母亲9个
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洛夫《母亲》5月8日,母亲节,也是世界微笑日,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笑容灿烂。妈妈,我爱你!
很喜欢的一句话:“据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就算已经成为孩子的父母,妈妈依然是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妈妈两字,藏了多少深长,从牙牙学语,到垂暮之年,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这世间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改变,但唯独母亲的爱是永恒不变的。母亲节只是五月中的一天,而妈妈的爱却是岁岁年年。
“你出生的那天
妈妈也才出生”
妈妈不是天生的,她也曾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怕黑,怕陌生人,怕一切可怕的事物。但当你出生,睁开眼那一刻,她成为了妈妈。从此,柔柔弱弱的她,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妈妈,不犹豫,不害怕,不计较,双手奉上她所有的深情。直到皱纹爬上额头,鬓角染了霜,依旧牵挂和惦念着孩子。
“母亲给你的可能不是你最想要的但绝对是她能给你的最好的”十月怀胎,多年养育,嘘寒问暖,深切叮咛,不管我们是十岁,三十岁,还是八十岁,在妈妈眼里,永远是她最爱的孩子。正如张爱玲说的:“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叮咛”“好好吃饭,别饿着”“天冷了,把秋裤穿上”“路上小心,在车上别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你在外面要注意身体”……从小到大,关于你的一切,妈妈总是事无巨细。撒贝宁回忆母亲用收纳盒收藏自己的成长印迹,“我母亲把我从小学一年级,所有的小学生手册,每一科的成绩,每一次中学的毕业证、录取通知书,一直到高中、大学,全都留好了。我看到的时候眼泪一滴一滴的往下流,我突然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或许全天下的母亲都是如此,孩子的一点一滴,都细心藏到了心里,你走过多少路,母亲就陪着你走过多少路,哪怕很少说爱,但爱已深入骨髓。
“妈妈有山川湖海却甘心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不管去过多少地方,
吃过多少美食,
心底最忘不了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一张小方桌,一荤一素,
一个身影从容地忙忙碌碌,
一双手让这时光有了温度。
妈妈也会累吧,
厨房那么闷,那么热,
家务活又多又杂,总也做不完。
妈妈也会向往远方吧,
世界那么大,谁都想去看看。
可她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守着小小的厨房,等着越飞越远的孩子。
想起三毛说的:“母亲的腿上,
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链子,
那一条链子的长度,
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
大门虽然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
却使她甘心情愿地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叫一声‘妈’有人应是最大的幸福”最近一个视频很火,一位85岁的大爷,拄着拐杖去给自己102岁的母亲送吃的,一进门,就喊了声“娘”。还有去年,那段102岁妈妈,给80岁女儿零花钱的视频。温馨的场面,不禁让人红了眼眶,80多岁还有娘叫,是最大的幸福。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是幸福的。”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成家后,与妈妈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才发现:人生真的不太长,有些陪伴不能等,别爱得太晚。趁一切还来得及,多一点耐心和爱给妈妈,珍惜和妈妈相处的每一天。
“妈妈,愿岁月温柔以待
爱你不止三千遍”
世间最美的语言,是妈妈,世间最美的微笑,是妈妈脸上的笑容。不要等到母亲节才想起妈妈,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她护佑我们长大,曾经她是超人,无所不能,后来她渐渐老去,但牵挂之心不变。妈妈,愿岁月温柔以待,爱你不止三千遍。从前,您温柔呵护我长大,余生,我会陪您慢慢变老。
一束鲜花,一桌美食,
或是,一句“我爱你”,
不管哪种方式,在母亲节,
请给妈妈一点仪式感。
又一年母亲节,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笑口常开!
又到一年母亲节,看到别人能够陪着母亲吃一顿饭,心中泛起阵阵酸楚;
妈妈,你在天上过得可还好?儿女的想念牵挂,您听到了吗?
苦日子过完了,妈妈却老了;好日子开始了,妈妈却走了,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
妈妈健在时,我远游了;我回来时,妈妈却远走了,这就是你不孝的儿子!
妈妈生我时,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
妈妈升天时,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
妈妈给孩子再多,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孩子给妈妈很少,都说是孝心一片!
妈妈在时,“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妈妈没了,“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
再没人喊我“满仔”了,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再没人催我回家过年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无了。
妈妈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种称号和荣耀;妈妈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儿子已经做完了。下辈子做儿子的福分,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
妈妈在世,家乡是我的老家。妈妈没了,家乡就只能叫做故乡了。梦见的次数会越来越多,回去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扶手,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
长大后,妈妈的肩膀是扶手,我扶着它学会闯荡和守候。
离家时,妈妈的期盼是扶手,我扶着它历经风雨不言愁。
回家时,妈妈的笑脸是扶手,我扶着它洗尽风尘慰乡愁。
妈妈没了,我到哪儿去寻找,我依赖了一生的这个扶手。
妈妈走了,我的世界变了;世界变了,我的内心也变了,我变成了没妈的孩子,变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
母爱如天,我的天塌下来了,母爱如海,我的海快要枯竭了。
妈妈走了,什么都快乐不起来了,我问我自己,连乐都觉不出来了,苦还会觉得苦吗?连苦乐都分辨不出了,生死还那么敏感吗?连生死都可以度外了,得失还那么重要吗?
慈母万滴血
生我一条命
还送千行泪
陪我一路行
爱恨百般浓
都是一样情
即便十分孝
难报一世恩
一声长叹
叹不尽人间母子情
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
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空间里,
可是,妈妈,
您在我心里永远存在,
我就是您在世上的继续,
特殊的日子,
不变的情怀,
天堂的妈妈,我想您
祝愿天下母亲健康长寿!
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今天是母亲节!特别怀念我的母亲!
今生,无缘报答!
唯有,将爱深埋心间!
母亲节,祈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长寿,吉祥平安!
(原载1998年6月《今日中国》)
1961年,是我在河南省汲县第一中学读书最艰苦的岁月。在准备参加高考的紧张时刻,我害了角膜炎,两眼红肿,无法看书。随着高考期迫近,我十分着急。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大家都在挨饿,农村饥荒更甚,大学招生人数锐减。农民子弟如考不上大学,回家就有可能被饿死。在这节骨眼上,闹起眼病,真能把人急死。连着急带上火,眼病越来越重。县医院、省医院都去了,仍然无济于事。我面临着失学和失明的危险。甚至想到了当瞎子,算命求生,心情坏极了。程老师知道后,埋怨我病成这样为什么不早告诉她?并说,她父亲是祖传的眼科医生,她也会父亲的医术。如果由她来治疗,早就治好了。她让我每天早、午、晚三次到她家,为我配药治疗。我喜出望外,觉得程老师是老天爷派下来的救世观音,大有绝处逢生之感。
妈妈,下雨了,您那里冷吗?记得我小时候,在一个天气阴沉沉的早晨,有个病人来找您看病。走前,您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上学时,多穿件衣服,还要带雨衣。我嘴上答应着,可上学时早把您的话抛在脑后。到学校,果然,下起了大雨。放学了,我独自坐在教室里。突然,一个响雷在教室上方响起,吓得我冲出教室又折回来。被雨水淋了一下,我打了一个冷颤,我把衣服紧紧裹在身上,开始后悔没听妈妈的话,酸酸的感觉催得我心里也酸酸的。
这时,教室门“吱——”地一声推开了,我眼前一亮,妈妈出现在我眼前。我激动地想笑,却笑不出来。妈妈您虽然打着雨伞,可衣服已经湿透了。我扑上去伸手轻轻拂去您脸上的湿发:“妈,您……”颤颤的声音未落,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了出来。您从包里拿出衣服:“傻闺女,快穿上!”穿上衣服后,全身都感到温暖,但心里更温暖。您又从包里拿出一个饭盒微笑着说:“快吃饭吧,还热着呢!”我大口大口吃起来,您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妈妈,您出现在教室里的身影,让我刻骨铭心。您让我切肤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女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倾注了您全部的心血和热情,我深深地感激您。
怎能忘记您经常告诉我惜时的重要性,每当晚上吃过饭,您就拿着琴走到我身边:“霞,你是洗碗呀,还是拉小提琴?”我当然是接过琴就去练了。被那场十年动乱摧破大学梦,但高中毕业后,我很顺利地考入剧团乐队。
在您的启发下,我开始对写作有了兴趣。每当我回到家,如果您还没有回来,我一直倚门翘首,只要看到您的身影,就一步跨出门开始提问题,直到把要讲的话都讲出来。我以为只要拿起笔写,就可以像游泳那样,在水中自如游翔。可是,当我真的拿起笔时,却不像我想象的那样。
那天我灰心地说:“妈,我不想在创作组了。我想像您那样——学医。”您不高兴了,批评我这山望着那山高,还说我三心二意的什么也学不成。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啊!一番话,震动了我,心里感觉是一片光明。
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都没有值得珍惜的价值,只有经过艰难曲折,那才珍贵。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我第一个剧本《天堂梦》初稿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拿给您看,您高兴得接过稿子就让爸爸念,还说了句幽默的话:“欣赏我女儿的大作呢!”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我的第一个听众的判决。爸爸很有表情地读起来,您随着剧本的内容,有时开怀大笑,有时紧蹙眉头,看您那认真劲儿,我顿释了刚才的那种狐疑心理,坦然了许多。
我的第一个剧本被《河南新剧作》采用了,当我看到杂志时,高兴得心“怦怦”直跳,一口气跑到家让您看,您显得比我还高兴说:“您要把这当成动力,千万不要满足现状,争取再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您的话激励着我前进,鼓舞着我奋斗,接着又连续发表了我的作品。妈妈,女儿要告诉您的是,就在您去世的第二天,又收到三封信,一封是我又写的剧本《检察官之歌》被河南戏剧杂志社采用;两封是两篇报告文学被国家级刊物采用。我多想再念给您听听啊!可是妈妈,您在哪里?
又怎会忘记我女儿还小时,我准备参加函大考试,需要离家集中学习。但我丈夫也在外地上学,我心里很矛盾,真想打退堂鼓。您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安心去学习吧,孩子有我呢,学文化不单单是为自己,要紧的是长了本事好好的干工作。”我顿觉一股暖流注入了心田,凝视着您,皱纹过早地刻在您承受过多风霜的脸上。我在想:这皱纹有多少是为我刻下的呢?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在我眼里,您的爱是神圣的。在您面前,习惯了烦躁时向您倾诉,宣泄后莫大委屈即刻被喜悦的泪光所取代;在我困难的时候,您就会出现在我心中,我以为您永远都不会离开我。可是现在,妈妈,您在哪里?
不会忘记,就在您病入膏肓、即将离去的日子里,您还指导着同病房病人用药,还要我们去帮助别的病人,这就是您的思想,这就是您的品质。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曾经与您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同甘苦共患难的爸爸拉着您的手深情地说:“你一定要挺得住,把我的寿命折下来,把你的寿命折上去,然后咱俩一块去……”
我的心颤抖了,悲怆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痛哭失声,跌跌撞撞地推开医生办公室的门:“医生,求求你们,请用最大的努力、最好的药物救救我妈,我们全家感谢你们!”好心的医生、护士同情地劝着我,主治医师讲起他家里的故事:“我是个医生,我是看着我母亲老在我怀里的……”
妈妈,让我欣慰的是,死亡并没有在您脸上留下一丝恐惧和不安,依然那么平静,依然那么安祥,就像刚刚睡去。您知道吗?那天,校园内哀乐低回,庄严肃穆。满院子的花圈表达了人们对您的哀悼之情。在您的灵柩前,有多少师生和亲朋好友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哭声此起彼伏。学校的师生为您写下这样一副挽联:身已仙去精神永存高风堪为后人师;医术精湛工作热忱师生共敬瞻遗容。横批是:音容若在。校领导在悼词中总结了您的一生:程志君同志1951年就来到了卫辉一中任校医,四十年春秋寒暑,始终心系校园,将自己的一腔汗水和心血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您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为党的教育事业勤劳奋斗的一生,从您的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对学生的赤诚之心……
作者:郭胜霞,《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总领队、著名毛体书法家
肖复兴《母亲》——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配乐朗诵:肖复兴《母亲》
肖复兴: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
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的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景,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肖复兴: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糊糊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疫情下的葬礼作者/张德荣
27号到第三中学去做的核酸。28号就在小区里做核酸了,而且小区封门了。我每天都通过视频看看妈的情况,让弟弟们给我照点照片,看看妈的情况是一天不如一天,神志不清开始她手还能动,去抓那些输液管子,到28号就不能动了昏迷不醒。
29号的晚上我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妈妈去旅游,她背了一个包,和别人走了,急得我到处找她,喊她,妈!妈!你怎么和别人走了?我陪你去,还能照顾你!……惊醒!泪不知道什么时候流出来的,枕头都湿了。我感觉妈她不太好!
30号的上午,我和弟弟视频,妈妈的脸色蜡黄发黑,让弟弟把手机放在我妈妈的耳朵边,我就喊她妈妈!妈妈!妈妈!不知道她听到没有,看到的是毫无反应!我害怕极了,只剩下眼泪了。在亲戚家还不能大哭,忐忑不安的心啊就像掉到了井里,四边摸不到,也不落底悬浮着!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剩下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她走的时候我能去送她!
我让弟弟视频见我妈的遗容,看到我那可怜的妈妈的嘴微张,好像在呼唤我,“我的荣呀!荣呀!”我再也抑制不住了那哀嚎!
出来的时候就是骨灰了!弟弟们抱着骨灰盒,像做梦一样那个有血有肉的妈妈没了,那扑到妈妈温暖怀抱的情景飞上天了!只剩下梦中的妈妈!他们把妈妈的骨灰盒存在殡葬所!返回……结果是他们都被隔离了,有的送到扎兰屯,有的送到海拉尔,有的留在了满洲里,让我得到安慰的是他们都免费住宾馆很温暖吃得好,还有专家给他们医病。我是居家隔离,走不出室内一步!天天做核酸的敲门……一个警察一个大夫……张嘴……
逝者长已矣,存者常戚戚!我的母亲于淑梅生于山东,10岁就给地下党组织送信。18岁入党1954年就任合作社的会计,1956年就是乡妇女主任……1959年在满洲里运输公司会计等职务……退休前任满洲里达赉湖饮料场党支部书记。她是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人!面对这次疫情下的安排!她在天之灵一定不会有怨言。我那一生忠诚党的的妈妈呀!一路走好!安息吧!
我们一定秉承您的意愿,积极的配合抗疫的指挥,和满洲里的全市人民共同战胜疫情!202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