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运”“求高考成功”“求感情顺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近年来迷上了星座解析、塔罗牌等网络占卜,而一次占卜费用并不低:收费标准依据时长、占卜内容来定,比如恋爱占卜收费每小时数百元乃至上千元。
??由于学习或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选择用网络占卜进行解压本来无可厚非,但一些“有心人”盯上了这个市场,要么诱导消费者购买“水晶”“朱砂”等“辟邪产品”从中收取不菲的费用,要么泄露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对网络占卜进行调查发现,命理玄学成为一些“网络占卜师”的骗人花招。对此,受访专家认为,无论是线下占卜还是网络占卜,都具备“封建迷信”的属性,提醒消费者擦亮双眼莫要上当。
??情感学业占卜量大
??收费标准设置随意
??记者调查发现,学业、情感、工作等成为年轻人热衷于占卜的主要内容,“网络占卜师”的收费标准不一。
??“转运物”转不了运
??命理玄学套路多多
??对于网络占卜爱好者来说,他们购买占卜服务时是怎样一种心理?占卜结果究竟能否实现他们的预期?
??正在北京读研的关黎习惯找“网络占卜师”寻求心理安慰。备考研究生时,她经常找一些互动型的占卜视频来看,“占卜师说的结果都挺美好的,但我的占卜结果并不准确,考上研究生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记者注意到,对于网络占卜,不少年轻人的想法和关黎一样,只当做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趋之若鹜,原因为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分析,年轻人学业、工作压力大,社会阅历欠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大,需要找到解压空间,而网络占卜具有心理暗示功能,能让人获得一定程度的压力纾解。同时,占卜本身存在“幸存者偏差”,结果准确时会被无限放大,结果不准时则被人们忽视或找借口搪塞。
??值得注意的是,为年轻人占卜提供解压服务本来可以理解,但有些人却盯上了这个市场,使用不同的话术,打着“科技”的旗号,如使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高科技相面、看手相等骗取钱财。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占卜师”一开始都是表演,慢慢就有了信徒。信徒不断地向身边人推广,随后便有人慕名而来。“信则有,其实就是一个话术与几率问题。有人来算命,占卜师一般都会算一下这个人的基本信息,最常见的是算父母和家庭,通过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从他的反应中套出真实情况。”
??“比如,推测兄弟姐妹有几人,一般会用‘桃园三结义、独出梅一枝’这句话。如果他是独生子,大师可以圆话说,你命里有兄弟仨,不过你命宫高隆,只留下你一个,正好应了独出梅一枝,算对了;如果是兄弟俩,大师可以这样圆,你们命中本来兄弟仨,因什么原因而克掉一个,剩俩了,桃园三结义,去掉梅一枝,三减一,不正应了二吗?还是算对了;要是有兄弟仨,直接就是桃园三结义,错不了;要是有四个,三结义加梅一枝,三加一,四个,又算对了。”这位业内人士说完忍不住笑了起来。
??更有甚者,随着科技发展,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占卜想出许多“新花样”,对消费者进行洗脑,让消费者认定为占卜掏钱是自愿行为,而不是被欺骗。
??今年4月,深圳一家以塔罗牌占卜为名实施迷信诈骗的商铺被警方查处。该店铺以塔罗牌占卜为名义,提供“占卜算命”“沟通阴阳”等花样繁多的服务,“占卜师”将东西方神话糅合一起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以帮助“偿还阴债”等理由,诱导顾客购买“水晶”“朱砂”辟邪,收取上万元费用。价目表上各类服务价格不等,如“了解自己的气场”699元,“力量金字塔”739元,“能量疗愈”1389元等。直至被警方查处,仍有部分被害人认为自己是自愿转账付款不是诈骗。
??除了诱导消费者购物外,还有“网络占卜师”涉嫌泄露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虚构事实诱导占卜
??金额达标涉嫌诈骗
??在河北李景玉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学山看来,网络占卜具有“封建迷信”的属性。若“占卜师”以各类理由诱导顾客购买所谓的“水晶”“朱砂”等“转运物”来辟邪,动辄收取消费者上万元费用,已经涉嫌价格违法行为。
??他提出,单纯的占卜收费不完全等同于骗钱,也往往不构成诈骗,但一些占卜从表面上看是双方当事人的自愿行为,主观上却是“占卜师”虚构事实、恶意夸大效果和功能,客观上采取欺诈方式,比如以洗脑、编造他人好评等方法骗取财物,就会构成违法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若遭遇玄学诈骗,消费者应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诈骗财物价值超过3000元的,就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郑宁说。
??针对网络占卜乱象,为了防止消费者陷入网络占卜诈骗,郑宁建议,首先,多部门应加强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加强整治;其次,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倡导科学精神,注重对年轻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互联网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