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游戏娱乐走向骗财牟利,乱象丛生——
网络占卜,该治治了!
图源:央视新闻
2021年即将到来,与日俱增的不光是人们对新一年的期许,还有五花八门的网络占卜服务。八字、生肖、掌纹、面相都能看,事业、姻缘、财运、健康全能测。原先算命的那套搬到互联网上,借科技“还魂”,添了些许神秘,但剥开天花乱坠的话术包装,内里多是敛财之举。网络占卜,该治治了!
乱象丛生套路多
“但我对解析内容表示怀疑,就和之前看过的朋友聊起此事,才发现语音内容基本一致。”小李说,当再次去找“大师”询问时,发现对方已把自己拉黑。
与小李不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因为迷信而沉陷其中,不能自拔。今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重大案件。受骗者王某某因长期患病致使感情、事业不顺,精神消沉。后来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看到有“大师”直播卜卦,“大师”以能破除灾难、祛病保平安为由多次骗其购买“驱邪符”等物品,先后骗取250多万元。
易泄露个人信息
“无论哪种形式的算命,都是为了满足算命者的一些心理需求。”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说。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人们往往会追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内因,容易让人有挫败感,而外因则会缓解焦虑,有助于调整心态应对变化。这恰恰是“大师们”利用的卖点。
被利用的还有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张昕表示,也许就是给人们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但这个答案让人最容易对号入座,让大家觉得可信。可实际上,答案所描述的可以是很多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占卜骗局浮出水面,其披着互联网外衣搞封建迷信大肆敛财的实质也被更多人知晓。所谓的“大师”,原来是一些公司批量“训练”出来的业务员;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占卜APP或小程序,很多是商家设计几套模板,然后根据用户提供的资料、诉求等信息排列组合,最后生成“模板话术”,对大家的命运进行“安排”。
从个人信息保护角度看,网络占卜同样隐藏较大风险。无论是测塔罗牌,还是测手相,看面相,都需要录入若干个人信息,甚至采集个人生物信息。专家表示,如果以上信息收集后不能妥善管理保护,极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治理须多方合力
在现有法律法规中,缺乏对网络占卜的明确规定。但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规定,若提供的网络服务、信息是宣扬封建迷信的,属于违规行为。若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则涉嫌违法犯罪。
专家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精神,提升公民整体科学素质。对于时常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通过求助塔罗牌等占卜方式,是为了获得一份“象征性的满足”。“其实这种满足感的获得有多种途径,比如专业的心理咨询、父母朋友的陪伴等。”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表示,社会应注重对年轻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