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中华废兴史

1937年3月,林庚白与林北丽在上海订婚仪式上留影。

林庚白(1897年-1941年),福州螺洲洲尾人。红尘滚滚,已然将这个民国奇人碾压得悄无声息。即便家乡人,如果不走进洲尾村林氏祠堂,不看墙上悬挂的林庚白影像,大约也已经把他忘得干干净净了。

林庚白一生虽然短暂,但作为同盟会少壮领袖之一,他热情投身于中国革命。作为国民党左派,他较早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与之交往共事者尽是近代中国党政军、文教、新闻界的领军人物,他自道“身是中华废兴史”并非虚言。

自古英雄出少年

林庚白,原名学衡,字浚南,后更名庚白,又自称众难、忏慧。四五岁间,父母相继病故,随嫡堂伯父生活。早慧的林庚白,六七岁能诗,有“神童”之誉。

领袖福州文坛的耆老谢章铤(1820年-1903年)曾特地买了好些礼物,专门派人到洲尾村,邀“神童”到城里与他见面。不巧的是,当时“神童”正在生病,待病好后第一次进福州城,84岁高龄的谢老名士仙逝了。“神童”把缘悭一面的遗憾写入《四哀诗》,所谓“病起寝门悭一面,春风无复侍河中”,说的就是这件事。

1904年,因伯父候补河南,随迁河南读书。1908年,林庚白虚报年龄18岁,就读天津北洋客籍学堂。1909年,天津中学以上的学校联合召集北洋学生会,发动反日请愿,一连三次选举,结果都是实际年龄只有13岁的林庚白被推选为学生总代表。他投入领导反日学运,锋芒毕露,自然被学校当局开除出校,只好继续虚报年龄,以第一名考入京师大学堂。

在京师大学堂,他与梁漱溟同宿舍,结交孙炳文、张竞生等激进排满的同学。1910年,林庚白与赵铁桥、汪精卫等订交,由此加入中国同盟会。在京期间,他一方面投入革命,一方面与陈衍、郑孝胥等在京的清末大佬名士往来,也与同学梁鸿志、黄浚、胡先骕、汪辟疆等酬唱,“天天结诗社,敲诗钟”,“居然像煞‘小名士’”。

1911年,林庚白15岁。武昌起义后,他与汪精卫、梁漱溟、孙炳文等创设京津同盟会于天津。1912年,与柳亚子订交,成了“南社”健将。同年,林庚白跑回福州想竞选议员,因福建选举只能出众议员一名,乳臭未干却又风头正健的他,人气自然不如年长的林森。

托命学咒袁世凯

在家乡落选众议员后,林庚白到上海与陈子范、陈铭枢、林森等人秘密组织“铁血铲除团”(即“黄花碧血社”),从事暗杀北洋官僚和变节的军阀党人。1913年,在上海与同盟会的吕志伊、邵元冲、褚民谊等人主办《民国新闻》,后又到北京与国民党人汤漪共同主持《民国报》,撰写时政论文,其中《辟日人有贺长雄关于宪法》一文享誉当时,与稍后出版的《急救集》一起得到梁启超的激赏。

“二次革命”爆发后,因袁世凯仇视党人,林庚白以研究命理“韬光养晦”,著《人鉴》一书。1914年,林庚白年满18岁时回到福州,在胞姐主持下,于中秋节和胞姐的小姑许今心结婚。为了养家糊口,他既做官教书,又研究命学。

1915年袁世凯复辟,林庚白托命学预测袁即将暴卒,以此表达反袁情绪并鼓动反袁的民气。袁世凯果然不久暴亡,这使他在江湖上声名鹊起,许多名流上门请他“算命”,据说屡有奇验。对此,林庚白在1932年11月所作自传中坦言:“这本是偶然的,但中国人为侥幸心所支配,更因历来的封建政治,都以命数为愚民之具,同时在家族制度的社会,也有很多利用着命数之处,所以‘玄之又玄’的命数,不期然而然的,普遍了整个中国的人们潜在的意识中,我就不得不倒霉,而被认作‘预言家’,虽则我并不以此为职业。”

纵横捭阖南北间

从1913年起,林庚白开始任教于北平的中国大学并兼任俄文专修馆法学教授,后者就是瞿秋白于1917年秋季入学之所,并在此成长为中共领袖人物。

1917年6月,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失败,段祺瑞再次解散国会。8月,林庚白(兼任众议院秘书长)带他的四哥林炎南携国会印章、中枢机密文件以及巨款等逃离北京,秘密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护法,出任广州非常国会秘书长,后因与议长吴景濂意见不合而离职回到上海。

1918年,林庚白应章士钊邀请再到广州,替护法政府草拟的《零陵起义周年纪念的通电》传诵一时。又受陈炯明邀请到漳州推动革命。这年冬天,到上海参加唐绍仪等人主持的南北和平会议,建议孙中山联滇倒桂。后因孙中山辞职,林庚白也失去了革命热情,回到上海闭门读书,研究中国古诗,并开始研读马恩著作,潜心探讨社会主义。

1919年,林庚白受孙中山之命,赴北京与段祺瑞的北方议和代表王揖堂谈判,打算联滇联段。这年冬天,唐继尧电邀林庚白到云南,策划夺了李根源的兵权,援助李烈钧脱险,并游说海军与滇军、粤军联为一体支持孙中山。

1923年,从上海移家北京。1924年,出任铁路局长及铁路会办等职。在北京,他公开同情社会主义,主张利用军事势力推动革命。他创办《复报》,撰文攻击反动军阀,却又想用军阀之力促成革命。后来在自传中,他反思这种“政客意识”“实在太错误”。

1926年,北伐军攻下武汉,林庚白奔波于南昌、汉口、郑州、信阳、石家庄等地,成功动员一些旧军阀的军队归附国民革命军。1927年,武汉革命潮流高涨,国共合作一度进入蜜月期,这时林庚白却离开了汉口,跑到上海闭门读书一整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聘林庚白为外交部顾问和南京市政府参事,因此又迁居南京。1931年3月,他辞去南京市政府参事职,但还是为吴铁城起草了《警监组织法》。

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一次宴席上,林庚白结识了铁道部女职员张璧,由此苦恋三四年,并在1931年与妻子许今心离婚,将家产、儿女悉归女方。他离婚后,张璧以各种理由拒绝结婚,并在1932年10月与他彻底分手。从小以“超人”自诩,林庚白不意竟在充满“革命激情”的自由恋爱上大吃苦头,为“求一平凡的人而不可得”,因而备受打击,此后孤身数年,自号“摩登和尚”“孑楼主人”以自嘲。

1932年初,移居上海。由于“九一八”事变,林庚白于4月北上洛阳,出席国难会议,力主军事抵抗日本侵略。这一年,他在上海持志大学演讲他的文艺观,为《晨报》撰写连载的《孑楼随笔》,应章衣萍之邀撰写《林庚白自传》。

1933年至1936年,林庚白主要在上海从事文艺著述,与柳亚子、谢冰莹、郁达夫、丁玲等文人名士交往密切,编校了《庚白诗词集》,撰写了《孑楼诗词话》《庚甲散记》,还创办了《长风》半月刊。

1935年冬,20岁的林北丽(1916年-2006年)从报刊上读到林庚白的诗作,因此倾倒于这位父执的文采识见,心生爱慕。林北丽是林徽因的堂妹,其父林景行(字寒碧)与林长民是亲叔伯兄弟,俱为林庚白的老友。

林北丽出生18天,父亲死于车祸,由母亲徐蕴华抚养成人。林寒碧去世后,林庚白未曾见过林北丽,直到1936年冬,经友人介绍,林庚白和比自己小20岁的林北丽相识、相恋。林北丽豪爽擅诗,从此成为林庚白生命中的最爱。

两人琴瑟和鸣。有一次,林庚白在车上邂逅前恋人张璧,还将此事告知北丽。林北丽寄诗戏谑:“劳燕分飞岁月遐,其人如玉又同车。前尘枨触应知悔,底事无情负丽华。”林庚白回诗《北丽以余同车遇旧雨有诗相调赋答》:“含酸梅子尺书旁,岂有衣香惹倩郎。负我负人评汝判,东风吹絮本相妨。”以明心迹,并调侃北丽诗有“含酸”醋意。

才如江海命如丝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府发出全面抗战动员令,林庚白立即迁居南京,以示与当局同进退、共患难。8月,他与林北丽在战火中结婚,并在南京沦陷前夕,携夫人随政府西迁。

1938年4月到重庆。在西迁途中,他与左翼文人田汉、赵丹夫妇、王昆仑、欧阳予倩等结下友谊。1938年12月,汪精卫等人出走附逆,林庚白震惊之余,写下五言诗《三逆诗评》,痛斥汪精卫、梁鸿志和郑孝胥,以示割袍断义。在重庆期间,林庚白与王明、林伯渠、毛泽东等有诗文交往,力促国共合作保持良好态势。

蒋介石对林庚白这样“左倾”的国民党元老并不倚重,让他“赋闲”在重庆。恰好这时有新加坡侨商愿意资助林庚白到香港创办报纸,动员抗战,林庚白自视“身是中华兴废史”,也想借此机会到香港撰著他从小投身于其间的民国革命史,并筹组中国诗人协会,“替中国诗、史两途开一新壁垒”。

1941年12月1日,林庚白乘峨眉号飞机离开重庆抵达香港,与彭泽民、廖承志、梁漱溟、柳亚子等会面商谈。日军在12月8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林庚白在战火中迁居九龙巴利道月仙楼友人家。因误以为他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实为立法委员),19日,日寇宪兵乱枪射击林庚白于月仙楼附近天文台道大街上。林庚白多处受伤,当即身亡,年仅45岁。同时负伤的林北丽被救入医院得以脱险。

1943年4月,林北丽历尽艰辛,辗转回到桂林。在桂林的文化名流300余人为林庚白举行追悼会,国民党左中右各派和中国共产党都派代表参加。

剩有诗笔忆故乡

一生推崇杜甫,却因自许“论今古之诗,当推余第一,杜甫第二,(郑)孝胥不足道矣”而被目为“诗狂”。其实,所谓“胜于杜甫”,林庚白主要是指自己所作诗文所处的时代处境,远比杜甫丰富和矛盾得多。除诗文创作外,林庚白还留下相当多的政论文,林北丽将大部分手稿保存到上世纪80年代,后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在柳亚子的长公子柳无忌资助下,由周永珍女士编辑整理,结集出版为《丽白楼遗集》上下二卷。

林庚白少小离家,1912年至1920年间为革命和结婚等公私事曾多次回到福州。1921年起至1941年殉国,20年间再未回到福州,他对故乡山水的记忆永远留在他的诗笔中。

1912年林庚白回福州谋议员不得,但留下了吟咏鼓山和乌山的诗。1938年,他在重庆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有诗《忆螺江故居》:“三十年前江水声,松风山翠满檐楹。摊书忽忆儿时味,席地偏宜夏夜晴。不解思乡只念往,徐看破敌与休兵。童心未共尘劳尽,可贵人生是此情。”

虽与林长民政见不一,但这无妨他对林长民横死于东北怀着深深的痛惋。1928年,他题诗《过李相府内务部旧址,有怀宗孟》四首,不仅写出了对林长民、林寒碧兄弟的深情厚谊,且对“美而能文”的林徽因寄托了“蔡琰真家学”的厚望。

1941年4月21日,福州第一次沦陷。远在重庆的林庚白挂念家乡,于6月3日有诗《次和演公丈闻福州陷贼韵》:“岂独中原见朔风,天涯等是转蓬中。故乡寇逼终无倖,乱国兵连已两穷。袭远群酋方越货,持盈异族尚弯弓。诗翁莫漫多嗟叹,从古图存要自雄。”

这是他为记忆中的故乡留下的最后一篇诗作,依然以其一贯豪迈的诗笔,寄望家乡父老“图存要自雄”。(作者为省委党校教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小雪儿命理分析未来十年财运状况 令郞满腹虽诗书,满头白发竟不中;青春美女虽得意,却配愚夫来相伴。此乃命里有乾坤也 生辰八字几个字,从中分析却能知晓一个人一生的福缘祸运 【解析】 八字命理分析:十年财运情况 坤造:生在甲子年,丁丑月,庚戌日,丁丑时 命局分析:http://xiaoxuer.cn/archives/36005
2.真正的好命(八字真人在线算命)金水太旺五制化,又没有金水两象的人,总觉得自己洞穿了世间丑恶,认为自己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刀口舔血,悲观现实,有点像七杀多且旺的人,容易负能量重,算算卦命理网测算只是金水旺的人不会把这种负能量体现在亲人朋友面前,会通过网络宣泄,他们是迷恋网络的。https://www.suanguaju.com/bazi/58837.html
3.微博格局这个东西,当你通读熟读《渊海子平·详解定真论》章节,会发现这个格局有一个潜在的特定用意:辅助测定其人能不能考中科举。而时至今日,科举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 全文 转发 评论 赞 易道永生 11-17 06:11 来自iPhone客户端 “三进宫”系列在“烟大扫地僧”上面已经更新完结,昨天下午讲课(图6)的时候,我https://m.weibo.cn/u/1856178595
4.人鉴67例.pdf《人鉴67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鉴67例.pdf(24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人鉴 命理存验 67 例 民国 林庚白著 一一 曹曹汝汝霖霖 大寒后土旺 财食正官 重叠泄气 八字缺木 似无可取用 而命宫 坐卯 卯为丙火正印 补其不足 较诸柱中明见印绶者 尤为有力 正财 归库 故历任https://www.renrendoc.com/p-41264981.html
5.《人鉴》:民国诗人林庚白的命理戏墨(《人鑑—命理存驗?命理擷《人鉴》:民国诗人林庚白的命理戏墨文:阑叶现在的网文乱写不经调查研究只为搏眼球,我就是因为一些公众号把林庚白吹得跟活神仙似的,去二手书网买了一本繁体竖排影印本的《人鉴》。开篇就是清孝钦太后,单刀直入,立即抓住眼球。他行文有诗人的简劲、凝炼、理性和热情,就算是命理书,不失文笔之雅致。序言他说书名由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94779/
6.宜昌2024十大算命大师都有谁,精选命理约言白话注解韦千里价格,韦本书是民国时期命理学者林庚白的作品,林氏的命学,往往以神煞格局论命,因此并非是正统的子平术。书中所列举的命例,难免有牵强附会的感觉。但在当是广为流传,不失为命理爱好者入门登阶的一本好书。就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许多借鉴之处。 4、《子平真诠评注》 http://shanghai.qinyangming.com/news/9048.html
7.福州文史2017年第一期.pdf(执行) 辑:陈泽山 潘 登 黄 李大林 凌 地 址:福州市五四路 125 号 邮 编:350003 电 话:0591-87808927 传 真:0591-87816430 87831257 电子邮箱:wswb @ sina.com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印 刷:福州青盟印刷有限公司 刊 号:闽内资准字 A 第 031 号 封面设计:福州文化行旅设计工作室 福州文史 近日,中共中央https://www.chddh.cn/archives/emwb3kn268k3wl6rqx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