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有这么一位奇人,7岁就能识文断字,8岁作诗,13岁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堂(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他从事着多种职业:诗人、政府官员、暗杀组织成员,后改为算命师,有着民国第一算师之称。
一生从政写诗,却以名相之说闻名,最后竟将自己活活算死,他的一生究竟有着哪些传奇事迹?他又是怎么把自己算死的
林庚白成名记
林庚白在光绪二十三年出生,素有神童之名,七岁被送入私塾,在学习不久后就识文断字,私塾老师将他称作神童。
直到八岁负笈,姐姐带着他前往北京求学,此后,年仅八岁的林庚白开始声名鹊起。
可能部分文人自小就有自大自负的特点,在北京上学期间,面对老师所说的孔子儒家思想,林庚白毫不客气地进行反驳,并且当众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
林庚白这个行为,也让他失去了继续上学的私塾,可天才就是天才,就算北京的大多数私塾都选择将他拒之门外,但林庚白还是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堂。
13岁就入学北京师范大学堂的林庚白,当真应了那句少年得意。
但此时林庚白所加入的京津同盟会只是外围,并非是核心层。后来他在同盟会核心成员的引荐下,也成为了同盟会中最小的核心成员。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压在四亿同胞身上的封建大山被推翻。
还未成年的林庚白担任众议院秘书长,作为孙中山先生的贴身秘书,一路南下,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但是此时的同盟会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同盟会内部的核心人员之间,关于领导归属权问题起了很大的争论。
在辛亥革命前,三会能够联合在一起成为同盟会的原因,是三个会的革命宗旨都是推翻清政府。
但是在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被推翻后,谁当老大这个事情,就变成了三会领导之间最重要的博弈了。
要知道三会成员之间其实关系并不和睦,光复会的陶成章与孙中山的关系一直就不好,这是私人层面。
而政治层面上,华兴会的宋教仁所追求的是内阁制度,但是孙中山追求的是总统议会制度。
除此之外,孙中山所提出的平均地权主张,也危害到了大多数资产阶级的利益,内忧外患之下,同盟会走向了解散的道路。
1912年,孙中山为了实现南北统一,将大总统一职让给了袁世凯。
而袁世凯在窃取权柄后选择接受帝制复辟,他的行为对于林庚白来说,无疑是在践踏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也因此林庚白走向了一个他以前从未设想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