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和术数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两者具有同样的源头,并且在内在精神上表现出突出的一致性。“艺卜同源”,是因为两者皆“外师造化”,都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世界观的文化表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大概不超出《滴天髓>中十个天干所代表的象与德。流通是达到生克平衡的最好形式。古代艺术家除了表达大自然和个人人格和谐一致的一面之外,还经常表达个人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另一面。
【关键词】《滴天髓》阴阳流通隐显中和
《滴天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命理学著作,托名为宋代的京图所作。原著以七言诗为主的形式阐述了八字算命的理论和思路,内容包括天干、地支、体用、衰旺、中和、源流、通关、刚柔、顺逆、寒暖、燥湿、隐显和众寡等众多篇章。原文仅三千余字,故而其内容无比玄妙。后来明代初期的术数大师刘基为它做了注释。清朝道光三年,刘注的《滴天髓》被录入《百二汉镜斋秘书四种》并予以出版。大概在同一时期,民间术士任铁樵重新为《滴天髓》做了注解,并附录了大量实际命例,其观点多与刘基相悖。任注《滴天髓》自成体系,且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较广。
艺术和术数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两者具有同样的源头,并且在内在精神上表现出突出的一致性。医卜同源,是因为两者皆用阴阳五行生克原理作为理论基础:“艺卜同源”,是因为两者皆“外师造化”,都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世界观的文化表现。“历史中的大画家、大画论家.他们所达到、所把握到的精神境界,常不期然而然的都是庄学、玄学的境界。宋以后所谓禅对画的影响,如实地说,乃是庄学、玄学的影响。”而术数是中国古代玄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由于中国传统上有合八字以定婚姻的习俗,中国古代的一些艺术家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术数知识,并且个别艺术家还非常精通术数。据记载,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受到张闾案牵连之后,曾于杭州、松江、常熟等地卖卜为生。由此可见,术数与艺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相通的.至少同属于一个文化体系,在本质上并行不悖。
笔者在阅读任注《滴天髓》的过程中,体会到这样一点:在《滴天髓》的许多篇章中,与其说它指出了论命的方法和原则,不如说它提供了审美的观照与领悟。这里不讨论命理知识与命理的身份问题,只是通过命理这个窗口窥探中国古人的艺术观与艺术精神。
一、阴阳与气机
八字论命是通过人的生辰八字来预测人生,这源于中国古代特有的记时方法。中国古人以干支记时,即以六十甲子来记年、月、日、时。《滴天髓.天干》篇详细论述了十个天干的易象特征,充满了美学意味。
“甲木参天”,“地润天和,植立千古。”甲木是参天大树,荫庇群生,是崇高永恒的形象。“乙木虽柔,刲羊解牛”,“藤萝系甲,可春可秋。”乙木是花草藤萝,柔中带刚.它是柔曲依附的形象。“丙火猛烈,欺霜侮雪。”丙火是太阳,是阳中之最,万物生发的源头,它是辉煌彰昭的形象。“丁火柔中”,“旺而不烈,衰而不穷。”丁火是人间烟火,犹如灯烛,是收敛绵长的形象。“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静翕动辟,万物司命。”戊土是城墙之土,坚固厚重,是中正稳固的形象。“己土卑湿,中正蓄藏。”己土是湿润的田园之土,虽然卑微,却能蓄养万物,它是平和包容的形象。“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庚金显秋天肃杀之气.锋利刚硬,是刚直磊落的形象。“辛金软弱,温润而清。”辛金是珍珠玉石,晶莹剔透,是小巧可爱的形象。“壬水通河”,“冲天奔地。”壬水是江河汪洋之水,大气磅礴,是浩荡奔泻的形象。“癸水至弱.达于天津。”癸水是雨露泉水,是阴中之至,是滋润微弱的形象。
《滴天髓》中的第一个核心观念就是阴阳成象.而第二个观念在于气机变化。甲木并不总是崇高伟岸的形象,还要看它所处的时机。《滴天髓·理气》篇讲:“理承气行岂有常,进兮退兮宜抑扬。”古书把十个天干在每个月的衰旺情况分为十二个阶段,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和养,根据这十二个阶段来判断旺相休囚的状态。是故甲木须在春天荣发,而易在秋天枯萎。这种气机变化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宋代画家郭熙论山的画法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明代画家沈周画了大量的关于常熟虞山的山水画,因为这座山多变。春夏秋冬.风雨雪晴,一日之内,虞山时红时绿,时荣时枯,风貌不断的变化。沈周经过长期的体会与磨练,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南朝画家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大概包含“气机”这个因素吧。
二、流通与争战
五行生克原理,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滴天髓》中讲到八字的组合关系时,非常强调五行相生的流通关系。《滴天髓·干支总论》篇讲:“始其所始,终其所终,富贵福寿,永乎无穷。”任铁樵举了两个例子:“戊戌、庚申、癸亥、乙卯”和“甲子、丙寅、己巳、辛未”。这两个八字的共同特点是,无论天干,还是地支,都接续相生,并且地载天,天地同流。这两个人皆高官厚禄,子孙满堂,寿至九句,可谓完美。这种八字组合,令人拍案叫绝,与其说他们命好.不如说这两个八字流通得美。
王原祁上述言论的最后一句是:“尤妙在过接应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这句话更加表明了命理与画理在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滴天髓·体用》篇讲:“道有体用,不可以一端论也,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这一句话可谓八字论命的中心原则。“扶之”就是王原祁讲的“补其不足”,而“抑之”就是王原祁讲的“制其有余”。无论“扶之抑之”.还是“制其有余补其不足”,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达到生克平衡。“扶之抑之”和“流通”大概也是“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吧。
三、隐显和中和
中国传统艺术特别重视虚实关系。清代画家石涛在《话语录·山川章》中说:“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其中的“晦明”、“疏密”、“纵横”、“浓淡”、“聚散”和“向背”等都是虚实对比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似乎更强调“虚”和“隐”,强调含而不露。所谓“深山藏古寺”,画家一般不把古寺直接画出,而只画一个挑水的和尚,或者一个隐约露出的旗杆。《滴天髓》中多处指出了“隐”的重要性。《滴天髓·地支》篇讲:“暗冲暗会尤为喜,彼冲我兮皆冲起。”《滴天髓·隐显》篇讲:“吉神太露,起争夺之风:凶物深藏,成养虎之患。”《滴天髓·出身》篇讲:“巍巍科第迈迈伦,一个玄机暗里存。”其中,后面两条都是讲地支暗藏的重要性,意思是说地支中暗藏的某个人元往往成为决定命局优劣的重要因素。相形之下,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大多藏有人或人造物如亭台楼阁的形象,这也恐怕画理是契合命理的一个方面吧。
前面讲到《滴天髓》论命的一个中心原则是“扶之抑之得其宜。”这主要是指生克平衡。儒家的中庸思想大概在这里得到了印证。《滴天髓》把这个观点推而广之,从八字品性的各个方面强调了中和的观念,概括起来,叫做刚柔停均,寒暖得宜,燥湿相和。一个八字不可过刚或过柔,亦不可过寒或过暖,亦不可过燥或过湿,如果极端的表现为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必须顺从这个品性,否则祸患立至。这好似画家用笔,须燥湿得宜:又好似乐师奏乐,须分得清轻重缓急。批断一个八字,就好像欣赏一件艺术品.
《滴天髓》集中、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辩证法思想。它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挑选了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抛砖引玉,使中国古代的命理与艺术获得更为充分、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李祥文,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生,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学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