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6号SKP-S购物中心二楼SKPRENDEZ-VOUS
嘉宾:刘滢(儿童文学作家)、冷林蔚(《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隋晓龙(摄影师、艺术家)、石帆(儿童文学作家、《十月少年文学》编辑)
6月1日上午,我们特别邀请了儿童文学作家刘滢,《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冷林蔚,摄影师、艺术家隋晓龙,儿童文学作家、《十月少年文学》编辑石帆,做客SKP-S,浅谈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美育方面的引导,同时围绕“龙舟”主题指导孩子进行绘画创作。
北京|柿柿如意:中国人的吉祥“画”——《应物而祥》新书发布会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首都图书馆A座二层报告厅
嘉宾: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余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柿”因与“事”谐音,故常常和柏枝、百合、橘或如意并列,有“百事大吉”“事事如意”和“百事如意”之意。因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柿”在明清以来的“岁朝图”中便时有出现,甚至充当了画龙点睛的角色。所谓“岁朝图”,因其为迎接新岁而绘制,故多被冠以“岁朝图”的名称。在现存清代绘画中,明显具有“岁朝图”模式的花鸟画不可胜数,但在这些花鸟画中,出现“柿”的作品却是可以统计的。《应物而祥》作者朱万章将对这些带有“柿”图案的“岁朝图”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从中窥见清代花卉画的嬗变与演进,以及宫廷文化与市井文化的交融。
北京|时代之响与人间生活——张楚《云落》新书首发活动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SKP购物中心4楼SKPRENDEZ-VOUS
嘉宾:李敬泽(批评家、散文家)、格非(作家、清华大学教授)、张楚(作家)
《云落》是张楚的首部长篇小说,是一个县城女人的生活史、心灵史,也是一部中国县城的发展史、变革史。6月1日下午,我们邀请了著名批评家、散文家李敬泽,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著名作家、《云落》作者张楚,以及媒体人、主持人魏冰心,做客SKP,他们将带领我们走进云落,走近那些在暗夜中如花绽放的人间生活,倾听“云落”的时代回响。
北京|迂夫司马光的“多面”人生:《宽容与执拗》新书对谈
地点: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1号楼二楼建投书局
嘉宾: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北京大学宋史专家赵冬梅在新作《宽容与执拗》一书中自司马光的家世渊源追溯而起,将其初入仕途至崭露头角,再至成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进而影响宋代历史走向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细致讲述。通过对这一关键人物人生轨迹的描写,我们既能看到时代如何滋养、培育、塑造了司马光,同时又看到司马光是如何作用并最终影响了时代走向。6月1日,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建投书局,特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宽容与执拗》作者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和张帆为嘉宾;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郑小悠为主持,走进一代大儒司马光的“多面”人生,也走进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地点:朝阳区高碑店路甲8号嘉诚·半壁店文化产业园区另一个书屋
嘉宾:苏十(译者)、郑传琦(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传播员)、张雅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十二字节》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的全新力作。人工智能本可以成为推动性别和解的钥匙,但是可惜AI目前只能学习数据库里已经存在的东西,而计算机行业已经被男性经验主导几十年。因此,温特森说:“姑娘们,我们需要更多女程序员。”这个六一儿童节,我们邀请到了《十二字节》译者苏十、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传播员郑传琦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雅迪,和人工智能一起,重新获得小朋友那样的好奇心和去爱的能力。
地点: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座单向空间
嘉宾:赵四(诗人、译者、编辑)、周瓒(诗人、批评家、翻译家)、冷霜(诗人、学者)
经历了二战中的残忍杀戮和家庭的破碎之后,英国传奇诗人泰德·休斯便更渴望以诗的力量保护孩童的稚嫩心灵。他以清新的笔调书写动物的寓言,愿孩子们“成为梦想中的自己”。在6月1日,休斯诗集《乌鸦》《季节之歌》译者、诗人赵四,诗人周瓒、冷霜,以及主持嘉宾诗人葭苇,将在儿童节当天一起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朋友们畅谈休斯的一生,以及他的童诗、动物诗等,一起进入休斯的艺术世界。
嘉宾: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若辰(探月学校高中语文学科负责人)
6月1日晚,我们特别邀请《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作者贾珺和探月学校高中语文学科负责人李若辰做客SKP,来一场别具一格的“纸上CiytWalk”,解码中国古建之美。
北京|文本、文献与史实:十至十三世纪历史研究的新面相
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报告厅
嘉宾:李寒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王岩(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等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博士生学术会议,与会博士生将分别做题为《刘克庄拟制考》《辽代潢河与木叶山神话的空间背景》《叙述、记忆与史实:靖康元年伏阙运动新论》等的报告,并进行圆桌讨论。
北京|当一个学者决定“吃瓜”——对娱乐新闻的新思考
嘉宾:闫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
为什么聊八卦好像听起来不太道德,但又让人忍不住想参与?人人传来传去的八卦消息,居然可以卖钱?为什么人们喜闻乐见他人的负面新闻,尤其是名人的堕落?围绕八卦居然能引发学术争论……6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闫岩教授携新书《娱乐新闻小史》,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周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一同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我们将从讲八卦聊到流行文化的诞生,带你做一个认真又快乐的“瓜田群众”!
地点: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北区T2座1层库布里克书店
嘉宾:黎幺(作家)、双翅目(科幻作家)、沉舟(小说家)、白树(幻想小说作者)、郝赫(科幻作家)
地点:门头沟区京潭中路7号院1号楼单向空间
嘉宾:谭木声(历史作家)、谌旭彬(历史作家)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牵连人数达数十万,大量政治精英被杀导致国本动摇。经历巫蛊之祸的司马迁,在《史记》里埋下了不少线索,历史研究学者谭木声在《巫蛊乱长安》一书中比对多方史料,深挖史书里的伏笔、暗语,并根据人之常情谨慎做出部分推测,试图破解这一千古悬案。6月2日,谭木声与作家谌旭彬一起来到单向空间·檀谷店,与读者共同分析探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汉武帝晚年种种非正常、非理性的行为,对他的死亡作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虎毒食子、轮台罪己,以一桩悬案深解汉武帝的一生。
北京|古代妆具里的东方生活美学——《锦奁曾叠》新书沙龙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邓莉丽(江苏大学教授)、唐克扬(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地点:东城区和平里北街6号远东科技文化园15号楼一层码字人书店
嘉宾:韩今谅(作家、编剧)、苏方(作家)
北京|奇人奇书——纪念王世襄诞辰110周年
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二层活动区
嘉宾:赵珩(文化学者)、尚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田家青(古典家具专家)、胡妍妍(中国嘉德拍卖总裁)、宋志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
今年是王世襄诞辰110周年。6月2日下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特邀先生生前故交——文化学者赵珩、清华美院教授尚刚、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和中国嘉德拍卖总裁胡妍妍等,齐聚一堂,追忆奇人,共赏奇书。
嘉宾:misaki636(漫画家)、杨大壹(媒体人、播客主播)、张之琪(媒体人、播客主播)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好像不会迎来“成熟”的一天——爱与束缚总是相伴而行,抗拒与关切使心的距离忽远忽近。《我和爸爸:一个真实故事》便在思考上述问题:它来自非科班出身的“野生漫画作者”misaki636,以近乎满溢的饱满情绪完成。6月2日下午,misaki636与媒体人杨大壹、张之琪、策划人猫弟将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大家聊聊“成长”这件似乎没有终点的事。
北京|一胎用力过猛,二胎恍然大悟:有关生小孩的“一切”
地点:东城区北京站东街信通大厦C座106室小众书坊
主讲人:毛利(作家、自媒体人)
地点:海淀区成府路28号PAGEONE书店
嘉宾:范俭(纪录片导演)、余秀华(诗人)、陆庆屹(导演)
嘉宾:王海龙(作家、比较文化学者)、余中先(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袁一丹(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丛治辰(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一个人的世界文学》是旅美作家、人类学家、比较文化学者王海龙的文化随笔。十年来,他游历欧美著名博物馆、纪念馆,踏访文学巨匠的出生地、受难地、风光地乃至长眠之地。6月4日晚,王海龙将与翻译家余中先,学者袁一丹、丛治辰一起做客PAGEONE五道口店,共同探讨经典文学与文学巨匠的迷人气质,畅谈中外文学史上难忘的点点滴滴。
上海|《一首诗所能做的》上海站线下诗歌诵读会
地点:黄浦区皋兰路16号思南书局·诗歌店
嘉宾:蒋小涵(演员、主持人、诗人)、JoanneQ(艺术家)
演员蒋小涵平日喜欢读书、写作,用诗歌记录生活。不惑之年,集结了生活感悟所创作的首部诗集《一首诗所能做的》,见证了蒋小涵一步步从少女走向母亲角色的过程,内心波折而细腻的变化。5月31日晚,蒋小涵与艺术家JoanneQ将来到思南书局·诗歌店,共聊一首诗所能做的。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王XX(漫画家)、山川(设计师)
原田治出生于1946年,受到同年代美国漫画和波普艺术的影响,他在创作中擅长使用清爽的线条和大胆的配色,将美式波普与江户趣味完美结合,风格鲜明地奠定了“都市可爱”风格的基础。5月31日晚,我们邀请知名漫画家、海豹爱好者王XX,青年设计师山川做客上海图书馆东馆,一起就原田治首次被引进到国内的两部作品《发现可爱:原田治作品集》及《原田治的美术笔记》,聊一聊这位艺术天才、商业奇才究竟拥有何种独特的能力,又如何将“可爱”变成超越年龄、地域的武器,创造一代传奇IP。
地点:静安区江宁路699号MOHO商场B1层神兽之间PoorTheater区域
上海|唐诗一百零一夜——给孩子们讲讲唐诗里的故事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655号黄浦区图书馆9楼902
主讲人:彭元鹤(文史作家)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珠穆朗玛峰。许多唐诗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一个迷人、传奇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小读者们阅读唐诗就像走近诗人,走进故事,在鲜活的故事场景中,像电影画面一样重现其前世今生,展开一场自我精神的冒险之旅。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65号上海书城福州路店4楼
主讲人:王雪纯(上海九久读书人“99童书”副主编)
姆明是芬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画家托芙·扬松笔下的卡通形象,他和家人、朋友们住在大海和群山之间的姆明山谷里。姆明们心地善良,热情好客,喜欢冒险,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可以快乐地生活。姆明山谷宁静温暖的生活氛围抚慰着无数人的心灵,姆明故事也让扬松获得了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在六一儿童节,快来认识超萌的姆明和他的家人、朋友们,看一看姆明一家在姆明山谷发生了哪些浪漫有趣的事情,经历了怎样激动人心的冒险吧!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陆源(作家)、陈嫣婧(学者、书评人)、郭文媛(插画师)
地点: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楼茑屋书店
嘉宾:扶霞·邓洛普(美食作家)、戴建军(龙井草堂创始人、躬耕书院创始人)
上海|《西游记》取经团是怎么成团的?
地点:徐汇区漕溪北路158号徐家汇书院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王弘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为什么玄奘能从历代取经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为什么是一只猴子?沙僧才是真正的二师兄吗?天蓬元帅为什么会变成猪……让我们跟随《西游记》解锁专家王弘治老师,揭秘唐僧师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前世今生,并且从神话原型的写作技巧了解为什么取经团“限编”四人。
嘉宾:徐迟(译者)、庄亦男(同济大学教师、德语文学译者)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20世纪德语文坛出现的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她的创作多样化,囊括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且在每个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是20世纪最独特的诗歌声音之一,与保罗·策兰一同被认为是战后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诗人。《大熊座的呼唤》收录了巴赫曼生前发表过的所有诗集的内容,涵盖了诗人一生的代表作,包含其创作生涯的所有阶段。6月1日下午,出版方明室邀请到本书译者徐迟和同济大学教师庄亦男一起,来到神兽之间静安·MOHO店,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巴赫曼以及她的诗歌世界。
嘉宾:童末(作家)、刘欣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上海|卡夫卡:百年经典与永恒困境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海上文薮
地点:闵行区兰坪路158号大零号湾图书馆四楼报告厅
嘉宾: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欧雯(亲子共读实践者)
地点: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局4楼传记图书馆
嘉宾:扶霞·邓洛普(美食作家)、张经纬(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人类学家、作家)、陈硕(纪录片导演)、张冉(昆曲艺术家)
从《鱼翅与花椒》到《寻味东西》再到新书《君幸食》,扶霞的每一部作品中都能看到海派美食的印记。在扶霞眼中,上海是“洋为中用”的先驱,上海菜本身就是兼收并蓄的混合体,一如丰富多元的海派文化与艺术。6月2日,上海译文出版社联合建投书局、克勒门文化沙龙、凤凰网读书,特别邀请扶霞与一群上海“吃货”朋友在黄浦江畔欢聚一堂,透过上海菜的味觉密码,感受海派美食精髓,从饮食文化、人类学、生活美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B1演讲厅(黄厅)
在《无声的细节》一书中,资深编辑走走仿佛一名在小说字里行间探寻关键细节的侦探,通过分析三部有影响力的当代文学作品,同时对照以同主题外国文学和电影作品,带领读者学习到:小说题记的选择为何如此重要?优秀的作家如何仅凭一个标点,便可体现出叙事的真实性?当想在小说创作中嵌入其他文本时,如何做才不会让人觉得“水”……6月2日,走走、《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与《无声的细节》责编张诗扬将一起聊聊——如何在阅读中化身小说侦探,揭开那些细节的真相。
上海|15000公里——从法国到中国:徒步走完丝绸之路找到了什么
嘉宾:徐晓雁(翻译家)、尹文(画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上海|开启第二人生——我们的阅读、写作和生活
地点: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嘉宾:李蕾(作家)、格十三(自媒体人)
6月2日,作家李蕾、《带夫修行》作者格十三将来到朵云书院·戏剧店,聊聊阅读、写作和生活。
上海|疾病、医疗观念与医疗制度——《赤脚医生与中国乡村的现代医学》出版沙龙
嘉宾:方小平(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董国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柴会群(媒体人)
地点:和平区南京路189号和平大悦城4F内山书店
嘉宾:韩今谅(作家、编剧)、吕宇珺(译者)
地点:南开区鲁能城购物中心B1内山书店·鲁能城店
嘉宾:王斌(作家、文艺批评家、编剧)、傅兴文(作家、出版策划人)
广州|魏玛时代的光辉与至暗时刻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方所
在短暂而动荡的魏玛时代,诞生了一批足以闪耀后世的伟大作家、艺术家,在现代文学、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一辉煌却在希特勒上台后戛然而止。《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一书,展现了这一时代剧变的第一幕。6月2日,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有幸邀请到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静蓉教授与著名诗人凌越做客广州方所,以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为我们重现德国文学的至暗时刻,讲述那些曾经璀璨的人类群星们,如何坠落无边黑暗。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杨莉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苇(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黄荭(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吕洪灵(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6月2日,《西方女性小说经典导读》的作者杨莉馨、王苇,将与南京大学教授黄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吕洪灵一起来到先锋书店五台山店,谈谈女性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关系、西方女性小说主题的发展演变、女性文学与女性的精神成长等议题,探讨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联,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提供更多理解文学作品和观察现实人生的崭新视角。
地点:西湖区北山街32号西侧保俶塔前山路8号纯真年代书吧
嘉宾:陈年喜(诗人)、王自亮(诗人、作家、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执行主任)
陈年喜说,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却从来没有沮丧过。5月31日晚,我们邀请作家、诗人陈年喜携新书《峡河西流去》做客纯真年代,与诗人、作家王自亮一起,畅聊人生的“向外走”与“向里走”,岁月与人烟。
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单向空间1F
嘉宾:陈侗(艺术家)、恶鸟(联邦走马创始人)、王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
陈侗有很多身份:画家,博尔赫斯书店和“录像局”创办人,“实验艺术丛书”“午夜文丛”“享乐者”等丛书的策划人和编辑,贝克特、罗伯-格里耶、艾什诺兹和图森等法国“新小说”作家的推介者……这些身份都是前置于小说家之前的。过去30多年间,陈侗和他的同伴们将法国新小说持续引入中国,影响了一大批读者和写作者。退休后陈侗生活的重点还是延续过去的工作,他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拓展对现实的介入。6月1日下午,陈侗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与恶鸟、王犁、李二狗一起,聊一聊他的第一部小说《伤心的人》,聊一聊小说中的虚构与真实,以及为什么虚构总令他激动。
地点:青羊区人民西路4号四川省图书馆第二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廖小琴(儿童文学作家)
地点:青羊区红星路一段86号1栋103来树下书酒馆
嘉宾:张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PICU病房负责人)、隗知(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社会心理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地点:青羊区窄巷子30号三联韬奋书店
主讲人:陆鹏杰(四川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书塔外
无论是早期的插画创作者,还是现今的知名插画师,李彬和他的画笔都“兢兢业业”。他的纪实手绘系列作品#人间日常#在互联网上被众多读者喜爱。他画快乐,也画烦恼,一幅幅作品犹如一部部现实题材影片中的一帧帧高光时刻截图。每个富有意义的瞬间均是人间日常,喜怒哀乐,构筑了他的首部个人著作画集:《小小小小的人间》。6月1日下午,李彬和图书编辑张攀将做客西安方所,与读者们聊聊这本书的创作故事。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设计力实验室
主讲人:张小满(非虚构作者)
2020年,母亲春香从陕南农村来到超级城市深圳成为一名保洁员。身在大都市的女儿张小满,借由母亲的眼睛,看到了城市被遮蔽的另一面,与母亲共同完成了这本非虚构作品《我的母亲做保洁》。6月1日,张小满和春香一起回到老家陕西,围绕新书《我的母亲做保洁》与读者们见面,这是她们从陕南腹地走出之后的一次返乡之旅。
地点:碑林区长安北路18号陕西图书馆二层报告厅
6月2日,张小满和春香将做客陕西图书馆,围绕新书《我的母亲做保洁》与读者们见面。这是她们从陕南腹地走出之后的一次返乡之旅。
福州|女神的诞生:林徽因与民国知识分子学术沙龙
地点:鼓楼区衣锦坊67号友朋·榕书院
主讲人: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6月1日,我们将邀请著名历史学家许纪霖教授做客友朋·榕书院,与所有观众在漫步福州鼓楼区“闽都文化”发源地之余,一起静下来领略一场民国时代的文人风华。
附:线上活动预告
世界科幻树与当代中国科幻文学
地点:ZOOM会议(ID:86771209555,密码:560371)
主讲人:蒋一谈(小说家、诗人)
文学不是人类文明的独树,科幻文学更不是人类文学野生的孩子。时至今日,世界科幻文学经过两百多年的成长,已是苍天大树,中国当代科幻文学无疑是这棵巨树上的新枝亮叶。但是,在可预见的时段内,世界科幻树很难再长高长粗,那么,提升中国科幻新枝亮叶成长的营养和生长素来自何方?
把故事讲给世界听——全球译者谈万玛才旦
嘉宾:大川谦作(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IsoldaMorillo(翻译、作家、记者)、蔡欣(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除了尚未出版的西班牙语版《气球》,万玛才旦的小说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出版。此次我们特别邀请到万玛才旦小说的日语译者大川谦作、西班牙语译者IsoldaMorillo(莫沫),和出版人蔡欣一起,于5月31日晚,以连线的方式,在“跳岛LIVE”视频号,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来聊聊万玛才旦的文学创作,重温他留给我们全世界听的故事。
1980年代乡村故事的转折与隐喻——《陈奂生上城》的再解读
地点:腾讯会议(ID:148520061,密码:0602)、哔哩哔哩直播(房间号:22364449)
主讲人:戴哲(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院副教授)
关于农民和乡村的文学书写,呈现和回应着中国乡村和农民的命运沉浮以及内在复杂性。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便是如此。这篇小说触碰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与冲突,并症候式地揭示了1980年代早期乡村想象中存在的矛盾,昭示着1980年代中后期乃至1990年代的乡村故事所即将出现的某种新的可能性——城市作为一个强大的召唤结构必然会搅动传统的乡村秩序,未来关于乡村的故事不再可能仅仅是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的“小生产者”故事,而将是城市如何“改造”农村的故事。正是在此意义上,《陈奂生上城》成为1980年代乡村故事的转折和隐喻,具有了被重新阐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