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经典算命小说,《天师下山》位列第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执笔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算命,即是指推测人命运休咎之行为,属玄学范畴。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命理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伏羲八卦,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
命运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实际就是指生命状态的个别性、特殊性,每个人生下命运就不同。命运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生的大问题,命运处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命运肯定存在,因为人之生活、前途确实存在外在的非人力可把控的偶然性因素。如何注意、懂得、认识、重视偶然性,要利用或抗衡这种偶然性,或不为其左右而在偶然性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必然性,这就是安身立命,这样就不会做非分之想,就是君子之所为了。
一、《天师下山》
《天师下山》为黑岩阅读网签约作者“有羽的季节”原创小说,首发、独家签约于黑岩阅读网。想当年本天师道法自成,一拳打得村北敬老院的高阶武者颤颤巍巍。一脚踹的村南幼儿园的少年天才们哇哇大哭,本天师往村东头的乱葬岗一站,那几百个诡王诡帝愣是没有一个敢喘气的。
飞往唐海的飞机上,刘羽看着窗外的云朵,心中感慨万千。
他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是老不死地收养了他,还教他的一身本事。
昨天,老不死地说他本事学得也差不多了,可以出师下山去闯荡了,给了他一张飞机票。
还说什么大丈夫当配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其实说白了就是嫌弃他在山上当电灯泡,今天刚上飞机的时候,他可是看了老不死的朋友圈,发现这老逼灯,发了一张自拍照,照片中老逼灯正搂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俏寡妇满脸淫笑,还配了一行特别虚伪的文字:徒弟走了还真是有些想念!
“当初师娘死的时候,可是说好了不给我找后师娘的,没有想到还是经不住张寡妇的诱惑,现在为了后师娘,居然赶小爷下山,老逼灯还真是‘铁骨铮铮王境泽,一碗炒饭能卖国’!”
“哼,小爷堂堂一个鬼道天师,又不是养活不起自己。找地方随便摆个算命小摊,还能饿死不成。等小爷在城里混出名堂来,眼馋死你这个老逼灯。”
“赶小爷下山就算了,最可气的是这老逼灯居然给自己买的经济仓的票!”
刘羽自语道,将嘴里的萝卜干儿嚼得嘎嘣嘎嘣的直响,就好像咀嚼着他那老不死的师傅一样解气。
二、《我当道士那些年》
自一出生,我就被“百鬼缠身”,冥冥中注定我要做道士。
冤魂,厉鬼,蛇灵,饿鬼墓……此乃区区小事。
苗疆蛊术、神秘的川地南部养尸地、当地流传甚广却闭口不言的“老村长”传说?
道术玄学山、医、命、卜、相依次掀开神秘面纱……
道家源流传承千年,未必一切只是传说,我当道士那些年,为您揭开一个神秘未知的道家世界!
这是一部神秘新颖感人同时启发人的书,神秘新颖在于平常人,不常接触到的神秘事件。书中的人物彼此间深深无私的感情让人感同身受。不同的事件折射出了人性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生层次,影响这许多身处无限黑暗中的人们,看懂生死,看懂生命,学会感悟。
人世间修行,红尘炼心。他开阔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以及情感的认识度,真假与虚幻往往在一念之间。至此,真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你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是否产生过共鸣,是否起过菩提心......
我们的眼光往往局限于我们接触的事物,什么叫科学的眼光?科学要回归人性,回归宇宙,回归自然。作者站在自然的高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历史的画卷,玄学的画卷!
修者,修心。修的是一颗公正、透明的心。可是公正、通透的心是淡然而淡定的,它承载不了太多的感情。
看破虚妄,就是不以其影响,而保持自我的清明,始终坚持我之所想,自然不动如山,看到的,也就自然、真实。
这本书承载了太多无法一一言明的底蕴,我们相信这份自然,这份善良将指引着每一位感悟过这本书的读者,找到最可爱,最善良,最纯真的自己!
三、《茅山宗师》
《茅山宗师》是一部网络连载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莫愁,这部小说首发于17K小说网,这部小说属于恐怖悬疑类型小说,字数达100万字。
显宗承运千年,密宗伏龙万里,关于茅山派千年来的密显之争,已然成为旷古奇谭,谁人道捉鬼驱邪尽是混吃骗喝?谁人道一方术士密宗威龙尽是虚妄?
“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谓之茅山正宗!”
聚千古仙道之精粹,凝稀世秘术之古蕴,道至简,是谓茅山宗师!
本书讲述茅山显宗与密宗“密显之争”的传奇故事,其中禁忌古法、不传秘术、咒语等,以茅山密宗第四十五代宗师杨显的传奇一生为剧情,捉鬼驱邪、降妖伏魔、传统殡葬等一一揭秘。
(本书揭秘专业秘术,朋友们切勿擅自模仿,否则。。。)
四、《茅山道长》
《茅山道长》是连载于磨铁中文网上的悬疑类型的小说,作者是红叔。本书主要讲述了懂得茅山道术更懂阴阳八卦之说的茅山弟子潘文的奇异经历。
每一卷都是一个拥有自己特色的故事,每一卷之间各不影响,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卷单独阅读!
潘文,一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经历了太多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事情。
相信科学的同时更坚信神鬼的存在,在他看来神鬼传说绝不是空穴来风。
发生在他身上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之极。
潘文是这样描述这个世界的:“科学观中的迷信,迷信传说中的科学”
他认为,科学和迷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迷信是大胆的猜测,而科学则是小心的论证,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他去过阴间,曾和阴探把酒言欢,也曾得罪过茅山掌门,使得自己成为一个人人唾弃的小人!
潘文的所作所为,一部分人看来他做得对,一部分人认为他大错特错,你又会如何评价?
五、《麻衣神相》
《麻衣神相》为黑岩阅读网签约作者“夜无声”原创作品,首发、独家签约于黑岩阅读网。
打眼看相,踹命摸骨,本是易事救人,可自从帮助某选秀歌星改名过后………
望气运,观风水。行白事,走阴阳。相人术,摸身骨。
铁口直断,一卦千金。
六、《最后一个道士》
《最后一个道士》首发于磨铁中文网,是2012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作者是夏忆。
该小说讲述了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查文斌仗义救人的离奇故事。
主人公是天正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业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诡异古村中,阴差煞言七个村民必死无疑。查文斌却一人逆天而行,将军庙里大战百年邪道,奈何桥上对决阴差,然而,七个村民还是没躲过劫数……此后,查文斌随着一路追寻,引出蕲封山、古蜀国、西羌族等一系列离奇故事。凡人究竟能否改变上天注定的命运?失落的村庄究竟暗藏了多少恐怖故事?数百年未曾找到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九年前,在浙江西洪村的一位婴儿的满月之宴上,一个道士放下预言:“此娃虽是美人胚子,却命中多劫数。”众人将道士赶出大门,不以为意。九年后,女娃滴水不进,生命危殆,众人才想起九年前的道士……
离奇故事正式揭晓。凡人究竟能否改变上天注定的命运,失落的村庄究竟暗藏了多么恐怖的故事上百年未曾找到的答案,一切都将在《最后一个道士》揭晓。
七、《极品相师》
《极品相师》作者:鲲鹏听涛,首发于17K小说网,已完结。
极品相师是由鲲鹏听涛所著的网络都市异能小说,连载于17K小说网。
本书将为大家揭开一个神秘莫测的风水相术世界。
也许你不相信风水相术,但是古往今来,不论帝王将相,王公贵族,莫不对中华传统风水相术顶礼膜拜,难道你自信你的成就会超过他们吗?官,越是大官,越是相信风水相术,难道这只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风水相术,国学也!
八、《超品相师》
《超品相师》连载于起点中文网一部玄幻小说,作者是九灯和善。全书已完结。该小说讲述了二十一世纪的一位普通青年偶获诸葛亮生前的玄学传承,机缘巧合一步步走上相师之巅的故事。
相师分九品,一品九重天,二品是入门,三品算是登堂,四品之后才能真正的称为相师。
风水有境界,明理,养气,修身,问道。
二十一世纪的一位普通青年偶获诸葛亮生前的玄学传承,从此混迹都市,游走于高官权贵之间,豪门千金,世家小姐身侧,秦宇说:
“我为超品相师,相人,相地,相红颜”
六爻算尽天下事,八字测遍世间人!
九、《屌丝道士》
一个尿尿差点被电死的男人,一个运气差到极点的道士!他遇到鬼的时候会惹出怎样爆笑的事端?各种精彩,尽在《屌丝道士》。。
1993年,刚出生那天,胖护士抱着我往婴儿房走,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个大前趴!还把我死死的压在下面!要不是老子生命力顽强,还真就被这二百多斤的肉球给砸死了!
老爹没文化,到取名字的时候就蒙了。刚好这时候电视里正在放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于是老爹灵感当即就上来了,一拍桌子说道:“就叫李小龙!”真巧,我老爹就姓李。
十、《帝道独尊》
《帝道独尊》是由百度文学旗下,纵横中文网大神作者、安徽网络作协成员一叶青天写的第三本玄幻小说,首发纵横中文网和熊猫看书!
小说主要讲述了仙命少年从弱小中崛起,一步步踏向宇宙星海,战万界,伐仙穹。
天地初始,宇宙洪荒;奇门九遁,布道星空。当地球尘封万古的雪山龙棺移位时刻,诛天大道临世,神魔文明到来,宇宙如同撕裂枷锁的神魔,演化着一个精彩绝伦的修行世界。仙命少年从弱小中崛起,一步步踏向宇宙星海,战万界,伐仙穹......
王弼玄学话题之三:言尽意
选择的王弼玄学三话题,分别对应老子(贵无论)、庄子(圣人有情论)、易经(言尽意),正好把魏晋玄学的三玄全部涉略到。
这三个话题中,王弼切中了三本巨著中最核心的问题。
可见这位年轻的玄学大师功力之深。不得不在此向他表示敬意。
今天介绍王弼的第三个话题:言尽意。
《周易》是一部上古流传下的古老的占卜书,据说原出伏羲氏演八卦,到了孔子,进一步传承,成为儒家六经之一。
但是孔子之后所传的《周易》,实际上已经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了:
一部分是《易经》,另一部分是《易传》。
1、先说《易经》:
这是个古老的占卜书,其中的核心就是象数。
(1)下面简单说一下卦象是怎么回事:
(a)万事万物是一个太极。
(b)然后太极生两仪:即阴阳。其中阳记为一长横,称为阳爻;阴,记为两短“,称为阴爻。【你可以想象:世界上的人类,分为男女两类。】
(c)然后两仪生四象: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
【按:你可以想象:男人中分阳刚(太阳)和阴柔(少阴);女人也分阳刚(少阳)和阴柔(太阴)。】
(d)然后四象生八卦:即四象中的每一象,再进一步分阴阳两类。
于是形成八卦,各自有卦名,即: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按:这八卦不仅仅象征上述括号里的八个事物,还象征更多的东西,究竟象征什么?有些是上古经文传下来的,有些就要靠占卜者的直觉了。】
(e)然后,八卦之中的每一卦,又分为八,即八卦相荡,一共是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卦名。此为卦象。
(2)再说爻位爻数:每个卦,一共有六爻,从下到上,一共六个位置,此为爻位;每个爻位上,或为阳爻(单数)、或为阴爻(双数),此为爻数。
爻数爻位与卦象,合而为象数。
(3)那么这个东西,怎么用来占卜呢?
古人在占卜的时候,用蓍(shi)草。或者其他代用品,比如现在用硬币。
问挂者心中想着某事情,比如想问今年科举能不能高中?就让他抛硬币,抛出正面为一阳爻,反面为阴爻,一共抛六次,就得到六十四卦中的一卦。
然后每卦下有上古传下来的很简单的占卜辞------卦辞,说明这个卦象是什么意思。还有每一爻的爻辞,说明其中的每个爻位上的阳爻(或者阴爻)代表什么意思。
原始的卦爻辞,当然很难和后世问卦者的大大小小的问题直接关联,这就要看占卜者的解读。是穿凿附会胡扯八道,还是精准地把事情说得头头是道,且时候一一应验,就全看占卜者的道行了。
2、再说《易传》:
但是到了孔子以后,逐渐超脱简单的占卜,而是对这些卦象爻数背后隐含的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天体宇宙的运行法则,人伦之道,等等,所谓形而上的东西感兴趣了。于是就解说这些形而上的东西。
《易传》包括七类十篇:
《彖》、《象》: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卦辞。
《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爻辞。
《系辞》:《易经》通论。
《说卦》:说明六十四卦卦名。
《序卦》: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序。
《杂卦》:杂论六十四卦的卦义。
这个被后世称为“十翼”,即十个附加的解读文件。相传都是孔子所作,但后代考证应该是春秋到战国时期多人所作。
这就是《易传》。
前面说过,在两汉,从董仲舒开始,把阴阳五行引入六经的解读,试图构建一种包举宇内社会生活的无所不包的天道。
因此,《周易》当然是其中特别受重视者。
两汉易学,尤其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周易》当中象数的崇拜。
从上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到,象数似乎像今天西方的数学一样,有其独立的逻辑性。
循着这种逻辑性的规律玄思,可以进一步扩展推演,似乎可以把上到天道,下到人事最微小的事情,都给你弄成了天道运行的必然来,那仅仅六十四卦显然是不够的,结果就越弄越复杂。
比如,汉代最著名的易学家,孟喜、京房,循着这个象数规律,结合阴阳五行学,进一步发明了卦气说。
即把事物的发展演化看成是阴阳二气的消长,借以显示天意。
先把八卦与四时、八方相结合;然后再与一年的12个月,24节气,七十二候(5日为候),360日,相结合,组成一个整齐有序的象数模型。
或对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进行花样翻新的排列组合。试图把所有的天象、人事吉凶全部一网打尽去。
如果事情超脱于这个模型之外,说不通了,就发明“互体说”,把一卦变四卦,增加卦象来进一步解释。
还不够,又发明“卦变说”来说明;还不够,又把五行加进去,进一步增加卦象。
后世把两汉这种易学研究倾向,称为《周易》的象数学派。
其根本特征是,以上述象数本身的形式及其形式化规律为至高无上,然后把鲜活的真实的世界套进去。穿凿附会。很有点像当代的数学模型。
但是,《周易》中的《易传》,则昭示着另一个方向。
《易经》的原始卦爻辞,本是对象数的吉凶解读,但其中本身确实含有某种神秘可见的规律性启示。
比如乾卦中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只需要粗略地了解一下,就可以看到:这里面显示着某种事物从出生到成长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在事物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于是,《易传》作者在象数和原始的卦爻辞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寻求其中的义理,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
而王弼,在其《周易略例》里面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
从后世易学的发展来看,分为“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其中王弼开拓了后一个方向,被称为义理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有关《周易》的总体介绍,可参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有关魏晋玄学中王弼对周易的研究,可参见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关于王弼玄学的介绍。】
了解上述情况,就可以聊聊“言尽意”了。
王弼提出的“言尽意的话题,实际上是批判两汉易学研究中对象数的崇拜。
我们先说一下这个话题里面的三个概念:
(1)言,在此特指卦爻辞,它是附着在卦象数上的,是对后者的解读。
(2)象,指的是前述的卦象、爻位爻数,它们又是对其背后的神秘的天道的昭示。
(3)义,所有的古老的卦爻辞、卦象要数,乃至于后来的《易传》即“十翼”,都是对“天道”的某种感应、介说,但都不是义本身。
于是这就产生一个问题:
言,能不能把卦象爻数的意思说清楚?象数,又能不能把天道(义)昭示清楚?
合而言之,言能不能尽意?
而王弼对此的观点,有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言其实是不能穷尽意向的。一个意向,越是深远,越是形而上抽象,就越是不可能被言彻底说明白。
这就如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在我们日常的对事物的表达中,都能体会到。
第二,但是好的言辞本身,又会对背后的道有所启示,聪明人足以心领神会。
比如孔子说:“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焉。”一个屋子有四个墙角,孔子给你解释了其中一个墙角的情况,那么弟子就应该心领神会,把其他三个墙角的情况都说出来。而不是等着老师把每个墙角都说一遍。
又好比前秦哲人善用寓言,好比韩非子给你讲了“守株待兔”的故事,你就应该明白,过去成功的经验不足以固守。
第三,蠢人不能举一反三,问题在于执着于“一偶”。在这里,王弼具体批评的是两汉的象数学派,执着于象数的纯形式,或者古老的卦爻辞。
王弼开出的药方是:应该“得意忘言”。这才是王弼此话题的核心观点。
第一,尽管王弼本身并没有用道家的思想解读《周易》,而且老庄都没有直接涉及过《周易》。但是,王弼关于“言尽意”的话题和主张,实际上与王弼在处理老子与孔子,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关系中,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里,名教的各种行为规范,就是“言”,但是我们应该通过圣人的言,领会圣人没说出来的意,在现实中有所创造性地发挥,却又不违背圣人的本意。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好比名教的各种行为规范,是不是在后代,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应该无条件地固守呢?还是领会背后的意思,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呢?
又好比当代,所谓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是苛责古代圣贤的话语已经不符合当代的情况,还是领会圣贤话语背后的义,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问题呢?
第二,汉代经学家把《五经》,包括《周易》,与天道阴阳、吉凶祸福结合起来,天道变成了一种客观规律率,外在的规范,人在其中是战战兢兢,消极被动的。而到了魏晋,如王弼这里,“得意忘言”的时候,人就变得更加自适逍遥了。这很类似于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精神的嬗变:从跪在上帝面前,到以人为本。
第三,王弼“得意忘言”的思想,其实也是整个魏晋玄学乃至于中国文化的精髓,他是对老子心学的继承,即:重要的不是行迹,而是行迹背后的心。【参见《史记老子申韩列传》中记载老子对孔子问礼的回复。】
观察整个中国历史,其实都可以有一种“得意忘言”的视角,也就是从历史人物、行迹去体察背后的心迹的视角,这是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框架结构。
在中国思维传统中,“得意忘言”的意,其实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能在我们心里默会。如何知道你默会了没有?看你能否“以三偶反”,或者实际做出来。
相比之下,现在流行的西方式的注重纯粹的数学形式,寻求实证研究,得出所谓客观规律。在这里,某个数学公式,就等于事物的规律本身了。你可以没有默会,可以像个傻子一样地直接套用就行了。
【按:我这里不想说中西方思维模式谁高谁低,我只想提醒读者注意还有于西方不同的中式思维模式。】
作者:专栏《探寻魏晋风度的心迹》主讲人——徐华
更多精彩讲解,进入专栏观看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历史上的方士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因此,对方士的评价不可偏执,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身兼巫卜之职。《续资治通鉴宋纪·宁宗》记载:“楚材通术数之学,尤遂于《太玄》,蒙古主每征伐,必令楚材预卜吉凶,亦自烧羊胛以符之,然后行。”嘉定十七年(1224)蒙古主得一鹿身马尾的怪兽,问楚材是否有凶。楚材回答:“此角角端,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今大军征西已四年,上天恶杀,遣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无疆之福。”蒙古主于是收兵。元朝有个俞竹心,算命有名声,陶宗仪在《辍耕录》记载:“至元(元惠宗年号)己卯(1339)间,娄敬之为本路治中,尝以休咎叩之。答曰:‘公他日直至一品便休。’娄深信其说,弃职别进,适值壬午(1342)更化俯就省掾,升除益都府判,改换押字,宛然真书‘一品’二字,未几卒于官所。此偶然耶?抑数使然耶?”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务实学者,不好谈鬼神,而对此事感到惊奇,说明俞竹心算命很神奇。娄敬之的仕途被俞竹心偶然言中,这应归于俞竹心的全面考察。如果娄敬之是个庸常之辈,俞竹心能够说他官至一品?大凡一个人的前程,根据他目前的表现是可以推测出未来的,至少可以推测个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