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记者朱大强)太极图案为什么用了两条“阴阳鱼“?阴阳二爻是根据什么衍变而来的?“64卦”序应是怎样的排列规律?
近年来,各国对易学的研究探讨,多数停留在通过音韵训诂对“周易”的卦辞、爻辞等方面的进行注解与阐释,很少有深入性的研究。
一、为什么“先天太极图”一直是两条“阴阳鱼”?
人们一直看到的、印象最深的“太极图”,就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
关于太极图之含义,一种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再一种是“虚无本体为太极。”认为“一”为太极,此“一”不是数,而是“无”。还有一种,认为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天地阴阳,古今万物,始终生死之理,太极图尽之。”
二、八卦是如何形成的?
用了日字中的“-”横表示为阳;
用了月字中的“=”横表示为阴。
中国古代为十二时辰,白天六个时辰,夜里六个时辰,为此也就形成了阴阳六爻。
三、根据八卦自然事物的代表,太极八卦应如何排序定位?
八卦代表自然界的事物,是人们共知的。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巽:代表风;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乾卦、震卦、坎卦、艮卦,为阳卦,代表属于阳性之事物。坤卦、巽卦、离卦、兑卦,属阴卦,代表属于阴性之事物。
太极八卦又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先后天八卦在排列方位和顺序上,也不相一样,阳阴卦定位也不相同。
耿奎对八卦在阴阳之区别定义上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乾卦为天,为父、为刚、为健,应为阳卦;
震卦为雷,为动、为烈、为猛,应为阳卦;
离卦为火,为光明、为热、为炎、为向上,应为阳卦;
艮卦为山,为止,为实,为沉、为重,应为阳卦。
坤卦为地,为母、为柔、为顺,应为阴卦;
兑卦为泽,“泽为涝塘”,为露、为水,为低、为洼,应为阴卦;
坎卦为水,为衰、为柔、为弱、为向下,应为阴卦;
巽卦为风,为卑、为谦,风也为虚、为空、隐无形,应为阴卦。
根据以上之定义,耿奎排列了太极八卦,按着现行人们的习惯的方位看法(日出东方,夕阳西下),东方定为阳卦,西方定为阴卦,定为:
乾卦:为天,为上、为健,定为正中上位;以次顺东排下为震卦,为雷,为烈、为猛,雷又在上空显发,位应在上,临近乾位;震下为离位,为火,为明、为炎、为热,世间应用,定为中位;离下为艮,艮为山,山为实、为重、为沉,又位于地上,定为下位。
紧贴“艮”卦之后,为阴卦之始,先定位“坤”卦,坤为土,为母,为阴之始,定下位正中,与乾位相对。兑为泽,泽为弱、为涝、为湿,浮于土地面之上,属于下,紧贴“坤”位;“坎”位:坎水,为弱、为养、为软,也为世间所用,与离(火)相对,定为阴之中位;最后为“巽”位:“巽”为风,风为虚、为空,但风又起于上空,临乾卦而定位。
耿奎划定之八卦是以日月影象定卦,按着先阳后阴,日月自然运转而排列。正是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排列的八卦太极。
1.“乾”为纯阳,居位为上,天体运行,由此起卦;
3.旭日升空,阳光渐烈,正午之时,位居“离”位;
4.天临傍晚,夕阳夕照,日落西山,经此“艮”(山)位,进入阴卦;
5.“坤”为纯阴,为地为黑,阳卦已转,阴卦之始;
6.退隐泽(兑)地,万物静息;
7.位临坎位,阴中之阴,午夜正浓;
8.位临“巽“位,微风渐起,时近黎明,进入乾卦。
一个顺其自然的排列,一个阴阳交替,日月自然运转的定位。
四、通行的64卦序的排列次序中,有6卦排列不合规律
通行本《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此卦序一直是这样解释:定乾坤为六十四卦之首,意味着乾坤(天地)在宇宙一切事物中的决定意义。
下经咸恒开端,反映出人类进化的历史。既济、未济定为后位,反映万事万物既是一个发展的终结,又意味新过程的开始。
卦序之理,也有多种讲法。一种认为是赞天地化育。上经是“有天地后有万物生焉”,下经是“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又一种为明天人之道。上经示为明天道,下经是重人文。第三种认为象进化。
耿奎发现,以乾坤两卦为首,一阴一阳,按卦序分两组横向排开,即可看见一个非常规律的排法。就是每一组的两卦,阴阳爻的数字,都是相同的。
但其中有六卦(27、28、29、30、61、62卦)的排法,明显可见排法不合规律(可能因对水火两卦的考虑):
27颐:4阴2阳28大过:2阴4阳
29习坎:4阴2阳30离:2阴4阳
61中孚:2阴4阳62小过:4阴2阳63既济:3阴3阳64未济:3阴3阳
耿奎认为:可将原28大过卦改为坎卦
原29习坎卦改为离卦原30离卦改为大过卦
原63既济卦改为61卦原64未济卦改为62卦
原62小过卦改为63卦原61中孚卦改为64卦
改后,此六卦即成了如下的卦序:
27颐:4阴2阳28坎:4阴2阳
29离:2阴4阳30大过:2阴4阳
61既济:3阴3阳62未济:3阴3阳
63小过:4阴2阳64中孚:2阴4阳
这样,64卦就基本上统一了排卦规律。
中孚一卦,作为终卦,也最终告喻世间众生,不论如何卜卦,预问吉凶,都不如平时多做善事,以“诚信”为本,坚持终生“诚信”,就会被神赐福,利涉大川,定可渡越一切风险。
“周易”是一个寓有哲理的象数古籍文献,对中国古代哲学、军事、医学、宗教等众多方面都产生过深远广泛的影响。这样一部风靡全球的、具有永恒而普遍魅力的中国文化典籍,为什么却使现在的一些人感到越来越难懂,越来越神秘了呢?。
耿奎认为,是研究学者与众多对“易经”感兴趣的人们在学习领悟上的区别:学者多注重有关“易经”的研究与考证,而众多热衷“易经”的人们,却更感兴趣的是“易经”如何能应用。“易经”原本是一部卦书。人们占卜预测,以“易”卦的阴阳之道,来判断吉凶祸福。
但随着易《传》的出现之后,历代的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均依着“卦辞”、“爻辞”的解释,抒发、论述自己的不同哲学观点,加大了哲学分量;有关“易经”中卜筮的探讨与研究,则被逐渐的淡化了。
仅举“四库全书”为例,“四库全书”易类经部中,选编了“易”学丛书166部;撰写提要已收和未收书共484部。这些都是属于哲学范畴的。就着义理,历朝历代的作者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
与“易象”有关的术数的著作,“四库全书”只在子部术数类里选编了近50部。其中有30多部又是有关“相术”、“命学”、“堪舆”、“星命”的。与“易”占、卦占有关的不到20部,而且占法各异。
因此,有关“易经”的本义占卜方法等,存留成文的越来越少了。这对于当前一些只感兴趣于卜筮,并想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依着“易经”一卦,就可问卜出吉凶的人们来说,当然就必感“易经”越来越难懂、越来越神秘了。
六、如何读“易经”、悟“易经”和应用“易经”?
把握了事物的两个主纲(阴阳两极),再加精心操作运行,既是成功在即。要把握各类事物中的核心“两点”:
军事上注意把握的两点:一“攻”一“守”;中医治疗应把握的两点:一“补”一“泻”;养生长寿上应注意两点:一“动”一“静”;农业方面应把握的两点:一“种”一“收”;国画艺术应注意的两点:一“浓”一“淡”;歌唱艺术应把握的两点:一“声”一“情”;油画艺术应注意的两点:一“明”一“暗”;企业运营上需注意两点:一“产”一“销”;待人处事上要注意两点:一“言”一“行”;卜筮观卦应详查的两点:一“世”(爻)一“应”(爻)。
统观起来,“易理”、“易象”的事事、物物,时时、处处,都是以“阴、阳”、以“日、月”二字为形式、为符号,系统的、一致的、定义不变的划定衍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