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结婚一定要合八字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辰八字,那么,八字能说明什么呢通过八字看婚姻,你知道怎么看吗男女结婚注意事项有哪些呢结婚禁忌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结婚的过程有哪些吧!
古代的人结婚为何一定要合八字
古代的人结婚之前一定要先合八字,所谓的八字,就是生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
如果八字不合,说明你们的婚姻是不好的结合,最好不要在一起,以免以后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运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八字中的奥妙吧!
1、古代的人把结婚看作终身大事
古代人结婚跟现代人结婚的根本区别在于,古代人结婚是决定一生一世在一起过的。
而现代人结婚据说是因为浪漫的爱情。当然更多人是把爱情当作借口,主要是为了别的东西而结婚的。古代人结婚跟现代人结婚的出发点明显不同。
2、古代的人评估一个人的基本状况
既然结婚的终极目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白头到老。那么一切都要围绕这个终极目标而实施。
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就要评估、分析两个计划要结婚的人的基本状况,看两个人是不是适合长久地在一起吃喝拉撒睡,还有生儿育女赚钱养家什么的。
3、古代的人看人主要看八字
古代的人看一个人,不是光看这个人的外表和模样,这是一个虚假的皮囊。本质是这个人的八字。一个人实际就是一组八字。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实际就是把一组八字和另一组八字联合在一起。古代的人有时不把一个一个不同的人看作人的,只看作一组一组不同的八字。
4、一组八字就像一辆车
两个人结婚就是把两辆不同的车捆绑在一起朝前开。所以这两辆车要可以兼容。如果一辆车要朝南开,一辆车要朝北开,硬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就开不下去了。
5、古代的人结婚后也有中途分开的
但是比现在的人明显少得多。因为古代的人结婚虽然大多数要合八字,也有不合八字的,还有一些人是虽然合了八字,但两组八字合在一起并不十分理想,一时又找不到理想的八字,就先放一边了,凑合着过吧,当然更有一些人是八字明显不合,但是比较任性,也结婚了。
6、古代人对待感情慎重
现在的人经常是一见面就爱上了,爱上了马上又上床了,上床了很快就结婚了,然后不久又闹离婚了。这实际是两组八字不合,不能长久地捆绑在一起。
但是当初两人又真的爱上了,据说是来电了,有感觉了,发生了浪漫的爱情。这是因为两组八字之间,有些局部的内容是合的,而且刚好在那个时空点发挥了作用。
等到时空点过了,局部相合的内容过期了,而更多不合的内容开始发挥作用了,两个人就没法一起过下去了。
7、八字不合会导致离婚
经常会看到某个女人因为离婚而控诉某个男人,也有某个男人因为离婚而谴责某个女人。
如果他们知道离婚没有别的原因,关键的原因是他们的八字不合,两组八字不适合长期捆绑在一起,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人在发生冲突,实际是因为两组八字中所包含的能量在发生冲突,跟别的事情关系不大,可能内心会很快平复下来。
8、现在的人把八字合婚看作封建迷信
持的是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们说只相信爱情。结婚时也在想着白头到老,但是能坚持下去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就算坚持下去了过得快乐的更只是其中一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
9、保证两个人可以白头到老
虽然不是把爱情当作结婚的终极目标,但是首先保证两个人可以白头到老。
就是首先保证两个人喜欢长期在一起生活,中途不会产生要分开的想法,只想着要相伴一生一世。虽然两个人在结婚之前可能连面都没见过,只是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结婚后一样过得很美满。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爱情吗
10、实际八字跟中医一样,已经在失传
讲这些当然不是为了要大家都去合八字。实际八字跟中医一样,已经在失传。中医还好些,允许合法地传承下去。
八字大概只有一些民间的盲人通过口口相传,有一部分得到了一点真传。而且盲人的方法是规定不传亮眼人的。
现在外面搞算命看八字的,实际也就是会点皮毛,十之八九是不靠谱的。如果真要合八字,最好去找口碑好的盲人。
中国古代婚礼有哪些习俗婚礼过程是怎样的
一、古代六礼
1、纳采
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
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
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
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
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
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
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
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2、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
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
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
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3、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
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
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
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古代人结婚为什么一定要合八字了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辰八字,通过生辰八字来看姻缘是非常必要的,男女如果生辰八字不合的话,结婚后一定会矛盾重重,通过上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