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

说到屈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的成就可是非常高的,甚至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要纪念屈原的。可是关于屈原的事情一直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屈原为什么要投河呢,他的死亡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早年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成为中国诗歌文学的起源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纪念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关于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原因,历来有诸多说法,却都相差甚远,恐怕是因所选择的分析角度不同所致,总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身殉国。这一种说法,以清代学者王夫之和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为代表。他们认为屈原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他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他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

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认为,屈原所以写下著名的诗章《哀郢》,是由于哀叹郢都的陷落,宗庙社稷成为荒丘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楚顷襄王不能拼死抵抗秦军,楚国灭亡指日可待。

据此,现代的屈赋研究者大都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亲眼目睹国家灭亡,故而投江殉国。郭沫若在《屈原考》中写道:“就在郢都被攻破的那一年,屈原写了一篇《哀郢》……他看不过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才悲愤自杀的。”他在《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写道:“屈原的自杀,事实上是殉国难。”

2、屈原以死谏楚王。持此说的人认为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百姓看不到希望,朝中没有忠良之臣,国家没有抵御外敌的力量,楚国将面临亡国大祸。满怀救国大志的屈原却遭谗言而被流放,报国无门的他没办法身谏楚王,哀叹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绝望的屈原决心以死来震醒昏君。屈原在《离骚》篇末有“吾将从彭咸之居”。彭咸是殷朝有名的贤士大夫,他曾忠心劝谏国君,遭到漠视,最后愤然投水而死。由此看来屈原之死是“尸谏”,是向彭咸学习而来的。

最近,有人对屈原的死提出了新的看法,那就是,屈原并非死于自杀,而是被谋杀。屈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理想的诗人,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是其中之一。

屈原与怀王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他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了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人正式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耐人寻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闻听此讯后却禁不住的欢欣鼓舞、欣喜若狂。因为屈原相信他的老情人“湘夫人”会想尽办法说服顷襄王,让他重返京城,再握权柄。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绑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3、政治上的失败,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议事,并且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可以说,当时楚王还是比较依重屈原的,不过,屈原这个人呢,办事儿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和有错误的朝臣,往往正面与其冲突,这样一来,结怨甚深,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就是这样,屈原也没有吸取教训,还是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4、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怀王)可以说是个大胡涂蛋,好坏不分,是非不辩,当时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去楚国离间楚齐之间的关系,答应以六城相酬谢,大约有六百里土呀,这是很大的地盘了,楚王便答应下来,并满派人到齐国当面唇骂齐君,就这样,楚齐失合,当楚王派人接收这六百里土地时,秦国翻脸了,只给了楚国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齐国说合,另一方面,发全国之兵与秦国交战,结果大败而归,但楚王还是不算完,非报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国给夺了去,这时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国讲和,并且愿意割让土地给秦国,目的就是要张仪。

张仪自愿到了楚国,被楚王关进了大狱,本来杀张仪是可以平息楚国的民怨的,可是张仪很聪明,他用重金贿赂楚王的爱妃,在女人的枕边风下,楚王放归了张仪,屈原那时正好从齐国赶回,见到楚王便当殿质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这才明白过来,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秦国当时的国君驾崩后,新君继位,请楚王参加大会商量事情,屈原极力反对楚王去参加,因为屈原知道这是秦国的一计,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会被扣下,而这时,楚王的两个儿子,却一至赞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赞成,屈原当时甚至都扯着楚王的衣服不让他走,可是楚王就是听不进去,他认为,秦是大国,不会背信弃义,而他一到约会地,就被秦给扣了,这位楚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楚国。

5、新君继位,楚王的两个儿子继位,一个是新楚王,一个是相国,他们俩是楚国人最恨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陷自己的父亲于绝境,自己却继位了,而满朝的大臣,也一致拥戴这两个人,唯一一个反对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单势孤,被新君给流放了,这一流放,就二十几年,屈原当时虽然被流放,但身体和精神却一直很好,只不过就是放心不下当时的朝政,可以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6、楚国灭亡,楚国最终被秦国给灭了,知道国亡后的屈原,万念俱灰,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就这样,最终投江自尽。

7、屈原之死,可以说是当时腐败朝政的牺牲品,既不逢其时,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这样惨死于江中。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在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是贵族才有资格参与的,能够参与政治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屈原既然出身在这样的家庭,自然也会参与到楚国的政治中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年代,那时候的楚国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拥有着极为辽阔的土地。

但当时各国皆经历了变法,特别是秦国,俨然成为了当世的第一强国,直接威胁着楚国的安危。

此时,屈原已经是楚国的高层,他见到了变法后秦国的强大,因此,也开始对楚国进行了改革。

果然,没过多久,屈原就被罢黜了左徒之职,改任三闾大夫,而后又被流放到汉北地区。

秦国的张仪破产齐楚联盟之后,楚怀王两次兴兵伐秦,结果都被打败,使得汉中沦陷。而后,楚国继续反击,在蓝田一带又被秦国打败。

此后,楚怀王重新开始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以达到齐楚缔结新盟的目的。

但是,楚怀王对于屈原始终都是若即若离,后来又将他疏远了,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汉北地区。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屈原意识到这是秦国的奸计,故而力劝楚怀王不要赴约。

然而,楚怀王并不听从,坚持要去,结果被秦国给扣留了下来,最终死在了秦国。

此时,楚王已经是楚顷襄王,他不但没有重用屈原,甚至还免去了其三闾大夫的职务。

公元前280年,秦国司马错再次攻楚,楚国不是对手,只得割让上庸、汉北之地。次年,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直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更是进一步攻下了郢都,而楚顷襄王只得逃往陈城。

此时的屈原见到楚国日渐衰落,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得不到施展,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因此,屈原之所以投江自尽,无非几个原因,其一是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施展,朝中大臣对他各种排挤。其二是因为楚王的昏庸,楚怀王是非不辨,好坏不分。其三是郢都被攻破,楚国随时可能灭亡,他不愿意做亡国奴。

屈原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政治家,他很爱自己的故国,在他的改革期间,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惜,楚国连着几代君王皆是昏君,他的一腔热血,注定是要付诸东流了。

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关于屈原的小故事

一个夏天下午,屈原刚刚读完书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着,满脸都带着开心的笑容。他一边踢着路边的小石头,一边低头欣赏着脚上那双他妈妈刚给他做好的新鞋子:崭新的布料,鲜艳的颜色,还有那根雪白的系鞋带,漂亮极了。

他正追着滚动的小石子,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米粒痕迹。他抬头顺着米粒往前一看,只见一位老婆婆背着一袋米艰难地向前走着,米袋上有一个小窟窿,米正顺着那小窟窿往外漏着。他急忙高喊:“老婆婆,请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婆婆连忙停下脚步,回过头来。老婆婆看见大米不断往外漏,焦急地说:“糟糕啦!这怎么办”他跑过来,看到婆婆焦急的样子,眉头皱了一皱。他忽然低下头,看见那根白白的系鞋带,灵机一动,对着婆婆兴奋地说:“婆婆,你别焦急,我有办法了!”话音刚落,他便毫不犹豫地把那系鞋带卸了下来,这时婆婆明白了,她说:“多漂亮的系鞋带,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说什么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着,然后用系鞋带绑紧扎紧,米不再向外漏了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汇总故事。他看了看婆婆那被岁月洗刷过得脸,对婆婆说:“你累了,我帮你背米回家吧,你来带路,好吗”说着就从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着走着就来到婆婆家了,原来婆婆是一位守着边疆的战士的母亲,婆婆连声给他道谢。小屈原就说:“你的儿子为国效力,我帮你是应该的。你就当我是干儿子吧!”

小屈原已经把出来的目的——玩,抛到老远了。他又低头看看自己那双少了一根系鞋带的新鞋,心里感到非常满足。

早年经历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变法改革

约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屈原担任楚怀王左徒,从事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屈原继续深入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谗而见疏

周赧王元年(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周赧王二年(前313年),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屈原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周赧王五年(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

周赧王六年(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周赧王七年(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斩首五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十五城而去。

流放汉北

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年),屈原初次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挟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十六城。

放逐江南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楚绝交。屈原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二十四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自投汨罗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轶事典故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该姓相传出自祝融氏,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宜昌)。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七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那么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匄。据屈原《九章·惜诵》诗句“忽忘身之贱贫”,可知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

生辰八字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约在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2年)到三十年(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屈原在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贞于孟陬”意为太岁星逢寅,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陬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惟庚寅吾以降”则说明屈原出生那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同年正月二十二日。学界一般定为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

屈原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叫做“平”,字叫做“原”。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为本家。春秋时期,楚武王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领,因为瑕王子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由此,楚王为芈姓熊氏,屈氏就成为了熊氏的一个支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后来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人际关系

父母

根据《楚辞·离骚》的说法,屈原父亲叫伯庸。屈原在《离骚》诗中说:“朕皇考曰伯庸。”此句黄寿祺译为“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大多数学者认为伯庸就是屈原父亲的名字。屈原的母亲则难以考证。

配偶

根据《屈氏宗谱》,屈原妻子为邓夫人。晋代《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意思是说屈原投江以后,他的妻子每年五月初五这天向汨罗江中抛投食物祭祀屈原。清代《古今图录集成》记载,湖南益阳县西南六十里有一座凤凰庙,专门祭祀屈原的夫人和儿子,清代《益阳县志》也有同样的记载。陕西省山阳县清代同治十一年《屈氏宗谱》上有屈原妻子的画像,注为“灵均公元配邓夫人遗像”。

子女

根据湖南邵阳乾隆屈氏族谱、四川泸县与双流清代屈氏族谱以及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屈原有四个儿子,分别叫承开、承元、承天、承贞。另外,根据湖南汨罗一带的传说,屈原有一女,叫女嬃。

文学成就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二十五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十一篇,《九章》包括《惜诵》《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涉江》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二十三篇。其中《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二千四百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想象最为丰富,词采十分瑰丽。《离骚》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把日月风云,都调集到诗篇中来,使辞采非常绚灿,他还突出地描写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达自己执兼比兴”。他善于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恶木秽草,以喻小人,通过比兴手法把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风调激楚,是屈原楚辞风格。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

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这种激楚的情调,在《九章》中表现得十分强烈。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如《九章·哀郢》开头写道:“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意。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诗人对国破家亡之痛,民离失散之苦,表现出十分愤懑的情绪,写出他独有的奇崛愤激、凄凉幽冷的诗歌。

屈原在许多诗歌中他对当时社会不重视贤才、自己怀才不遇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在愤慨中又流露出凄凉幽怨的情调。屈原楚辞虽然情调激楚,然由于胸襟的博大,感情的深沉,因此意趣幽深,读来毫无浮泛或轻躁之感。

这种幽深的意趣,深含在他创作的各类诗中。且不说《离骚》表达的那种深厚的爱国热情以及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涓涓之诚,深深地扣动着读者的心弦,就是《天问》那种以问句构成的形式奇特的诗歌,在反问中包含着相当深刻的思想,充分表现出他的渊博和睿智,使诗歌意趣丰富,神理超拔,给读者以美的启示。

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是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的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屈原是爱玉之人,在他自己作品中描述了对玉的认识和感受:“抚长剑兮玉珥”“白玉兮为镇”“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chéng,一种美玉)美之能当”。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楚辞》这种诗歌样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楚辞》也突出了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情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后人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政治功绩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总结为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第二,举贤能。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当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来年后,赵国强势的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以文弱之势却日渐消沉了下去。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明赏罚。无论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第六,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体利益来投机取巧。此次的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

人格精神

屈原的生命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自恋人格和人格编织的臣妾意识。屈原一生以侍奉君主为自己的终生使命,至死也忘不了要为楚怀王尽忠,这就是屈原的臣妾意识。屈原在作品中常常用到“美人”“香草”“婚期”“成言”“媒里”“求女”等,所以屈原《楚辞》中最重要的“比兴”材料是“女人”,而这“女人”是象征他自己,一个被君王抛弃的妇人。

在屈原的作品中深深隐藏着“臣妾意识”,即使怀王不知君子小人情状,以忠为邪,即使自己陈情自白,指天为誓,即使自己饱受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依然希望是昏聩的国王醒悟过来。屈原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这份天真,无疑是一种激情澎湃的政治理想主义,值得后人深思。自屈原而下,中国古代文人的“臣妾意识”不断强化和稳定,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政治人格——臣妾人格。

一旦官场失意,美人迟暮的自恋自伤便婉转不尽。辛弃疾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辛弃疾参透了南宋苟且偷安的必然结果,但辛弃疾依然难以释怀,随着年华的老去,随着君臣苟且的继续,国家大事,恢复大业,变得越来越渺茫,他的心情如同屈原那样唯有“断肠”当之。可以说,辛弃疾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真正在人格和艺术创作上自觉继承屈原的一个典型。他的被弃置,他的“忠君爱国”,他的臣妾意识,他的艺术创作特色,无不是屈原的异代知音。

正面评价

古代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班固《离骚序》:”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王逸《楚辞章句序》:“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洪兴祖《楚辞补注》:“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虽死犹不死也。”

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苏轼:“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朱熹《楚辞集注》:“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

近现代

梁启超: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毛泽东:“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闻一多: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

胡乔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张正明《楚文化史》:“老子学派的发展有两个趋向:其一是发展为庄子哲学,其二是发展为稷下精气说。稷下精气说在南方的代表是屈子哲学。”

龚鹏程《中国文学史》: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作为当年全世界纪念的四大名人之一,当年的《文艺报》集11号社论《屈原和我们》:“屈原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是登上了世界文学史上最高峰的人物之一。”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德林《论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屈原诗篇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屈原的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屈原辞赋垂千古》:“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不朽名字,排在中国诗歌、世界语言艺术最优秀的作者的前列。屈原作品是属于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它的伟大和社会意义,越是到后来,便显行越充分、越清楚。”

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中国语文学教研室主任谢列勃里亚可夫《屈原和楚辞》:“楚辞最主要的作家屈原的英名也赫列于世界文豪之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和艺术科学院成员、亚洲研究协会成员詹姆士·海陶玮《屈原研究》:“一个大诗人,又如此追求创新,这在世界文苑中确实极为罕见。”

负面评价

扬雄:“过以浮。”“蹈云天。”

班固:“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非明智之器。”

颜之推:“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

宋玉悼辞

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不少人都不认可他,就像司马迁说的“不容于世”。唯有宋玉却为屈原写悼辞,他是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辞的人。其辞曰:“夫君子之心也,修乎已不病乎人,晦其用不曜於众,时来则应,物来则济。应时而不谋己,济物而不务功,是以惠无所归,怨无所集。”宋玉在悼辞中表达了对屈原的理解和惋惜。宋玉在辞赋上学习屈原,并且在屈原的基础上对楚辞进行了发展,所以在当时人们将宋玉称作是继屈原以后最杰出的辞赋家。

吊屈原赋

西汉初年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创作的《吊屈原赋》是纪念屈原的骚体赋名篇。汉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被贬途中经湘水时感怀屈原而作《吊屈原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谊在赋中深切缅怀了屈原光辉的人格、壮烈的理想和悲剧的一生。

文物建筑

屈原祠

屈原祠最早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820年),建设三峡工程时,与重庆的张飞庙、白鹤梁、石宝寨一起成为三峡库区文物搬迁复建的四大单体建筑。复建的新屈原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是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的.地面文物复建工程。新屈原祠采用石木结构,继承了老屈原祠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工艺。

屈原祠内共分12个展览陈列厅,分别为前殿、南北陈列室(其中包含屈原作品及历代诗人赞颂屈原作品碑廊)、大殿(祭祀厅)。秭归屈原祠,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屈乡儿女缅怀先贤的动人事迹,也保存了屈原祠风雨沧桑的历史过程及其古风遗韵。

屈原墓

屈原墓有两处。一处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屈原墓重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1976年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搬迁到秭归老县城向家坪。2006年因三峡工程兴建,湖北省文物部门复建到凤凰山上,以恢复其历史原貌。

另一处位于湖南汨罗市城北玉笥山东5公里处的汨罗山顶。因在2公里范围内有12个高大的墓冢,这些墓冢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相传为屈原的“十二疑冢”。

屈原岗

屈原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相传屈原流放于汉北,他听说楚怀王欲到武关(今陕西商洛东)与秦王会盟,便在此岗拦住怀王“扣马谏王”,秦如虎狼,决不能去。怀王不纳,屈原在岗上捶胸顿足,仰天长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恐皇舆之败绩。”后怀王被俘,客死秦国。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将此岗称做“屈原岗”。岗上原有一座屈子庙,内塑屈原披头散发、面孔朝天的行吟图像。现仅存“屈原岗”三个大字的青石碑一方。屈原岗是全国唯一历史遗存下来用屈原名字命名的古地名,已经成为西峡屈原文化的一张名片。

明代诗人李蓘《屈原岗》诗:“灵修何到此,应问古迹难。试向高冈想,将无是屈原。”

明嘉靖《南阳府志》:“内乡县(今西峡县历史上隶属于内乡县)有屈原冈——三闾大夫扣马谏怀王”。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内乡县志》卷一详细记载:“屈原冈在(内乡)县北60里,昔楚怀王兴师伐秦,为秦兵所击,败北归楚至此地,追念屈原亟呼之,后人因以名其地。盖史记所载大破楚师于丹淅时也。”

屈原庙

河南西峡屈原庙是中国最早的屈原庙。《后汉书·延笃传》:延笃“遭党事禁锢,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这里关于南阳屈原庙的记载,是已知见于正史的最早的关于屈原纪念建筑的记录,这说明最迟在东汉,南阳已建立了屈原庙。

屈原庙位于屈原岗上,有三座各三间的清末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瓦房,是历代文人墨客祭祀吊唁屈原西边那座正间后山墙镶有清戊寅年间(1878年)内乡知事高袖海题写的石碑文,石碑正中竖写:“楚三闾大夫屈子神位。”左右两侧镶刻有对联,上联为“清节表三闾想当年芷泽行吟香草馀骚客赋”;下联为“忠魂昭一代怅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犹是楚臣餐”;横批为“清忠一世”。西山墙上镶嵌有民国重修着屈原庙石碑,碑文记载:“此屈夫子祠也,据屈夫子祠肇建于关帝庙东边,渺焉,斗室不堪容膝,乡人士爰改建于兹,规模极欲其合法,栋宇力求其宏畅,庶有以慰夫子在天之伟大忠魂于既祗,申屈拜者亦得以进退周旋而无憾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吉日。”屈原庙的墙壁上绘制有大量具有楚风格的壁画,屈原庙现存主要文物还有:明朝“犀牛望月”柱顶石、“八仙过海”洗舆用具、清朝“二龙戏珠”碑碣、功德碑等文物30余件。

中国屈原学会的专家曾到屈原庙考察,认定屈原庙里的壁画和湖南马王堆里有相似的地方,并在屈原庙的墙壁上发现有唐代的方砖。由此推断,屈原庙在唐代已经修建。

端午佳节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

THE END
1.hmz6.com/news/20240821然而,对于生辰八字取名的可靠性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生辰八字取名是一门神秘学问,可以根据宝宝的八字排盘,结合五行八字理论来取名,有利于宝宝的命运发展。但也有人认为生辰八字取名只是一种迷信,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取到一个好名字。在取名之前,家长们需要对生辰八字取名的可靠性进行理性思考,并可以咨询专业的http://hmz6.com/news/2024-08-21-015037170
2.起名测试打分生辰八字网上起名大骗局起名测试打分生辰八字 网上起名大骗局,在中华文化中,名字不仅是个人的代号,更是命运的象征。一个好的名字能够为人带来好运,而一个不合适的名字则可能带来烦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名测试和生辰八字的结合,力求为自己或亲友选择一个既独特又能带来好运的名字。生辰八http://www.t-mee.cn/view/12200
3.用八字算命可靠吗女孩名字(八字算命可以相信吗,是不是都是骗人的生辰八字姓名测试打分免费。三免费姓名测试打分依据姓名的音、形、义,按易学的象、数、理为依据,综合五行,预测分析名字中对特定人和事物吉凶与变化趋势,测算结果仅供娱乐,切勿!免费自动取名100分。 案例姓名测试打分,免费测名字打分2022,生辰八字最准确的朱义文出生于河北唐山,出生时间2022年9月11日1:20分,性别男。 https://www.suanteng.com/show-23227.html
4.网上的生辰八字姓名准确吗生辰八字对照书 交叉验证的重要性 为了评估在线生日八字名测试的准确性,建议交叉验证结果。您可以在不同的网站上输入相同的信息进行多次测试。如果结果相同,则可以提高准确性的可信度。 专家解释的价值 仅仅依靠在线测试来判断你的运气或个性的局限性。建议寻求专业命理学家的解释,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提供更深http://www.juicychina.net/view/104606
5.周易生辰八字免费取名周易生辰八字算命准吗周易生辰八字取名和算命虽然是古老的传统,但在当今社会仍然备受追捧。许多人希望通过周易来寻求运势和命运的指引,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是否可以完全相信周易生辰八字免费取名和算命的准确性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周易生辰八字的基本原理: 周易生辰八字是根据个人的出生日期、时间和地点,通过八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命http://www.qlmzp.com/wenzhang/26601.html
6.生辰八字算命起名好吗女用生辰八字取名是不是对命运好一点生辰八字算命起名不仅仅是选择一个好听的名字,更是考虑一个人的命运和整体发展。 通过命理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女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并为她们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以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幸福。那么下面就去看看生辰八字算命起名好吗女 用生辰八字取名是不是对命运好一点吧! http://m.08ky.com/n/304728
7.起名网男孩起名网,女孩起名网,宝宝起名网,公司起名网,2021免费起名网,宝宝起名大全,生辰八字起名,宝宝起名侧分,测名,测名打分https://www.168cw.cn/
8.生辰八字起名免费起名大全程姓女孩取名免费大全八字取名 客户评价 名字很好(980)名字好听(850)分析准确(740)态度很好(680)寓意深刻(520)大气响亮(490)打分很高(370)专业可信(220) 来自 阜阳市用户评论: 生辰八字查询五行取名,周易生辰八字免费起名, 来自 用户评论: 起名字大全免费,起名字2024免费八字起名周易,生辰八字取名,免费起名网 https://www.qiminglyh.com/
9.周易起名官网专业八字起名网站学者取名,选字优美但不符合八字 找我们起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起名服务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如需大师人工一对一起名,可加周易缘大师微信号:17740672043 详细咨询,可跟大师语音或视频沟通起名。 ——专业起名团队协作—— 1、大师从八字五行中分析出宝宝的五行喜忌,生肖喜忌,性格特征、先天潜力。 2、多名国学文化老师http://qiming.99qumingzi.com/zhouyisougou.php
10.人该不该信生辰八字算命算八字到底应不应该信生辰八字算命到底可不可信生辰八字算命真的可信吗开运,八字的可信度高吗(八字算命准不准可信不可信)八字算命的可信度高吗不可信若是信八字同一年同一同一时辰出生的人太多了命运岂能相同而且按照不同算命先生的说法能够影响命运的可能还。 1、生辰八字该不该信 https://www.16757.com/ysh/bazi/3187.html
11.周易缘起名官网周易缘起名网权威的起名大师周易缘起名网-中国专业权威的周易生辰八字起名网站,众多姓名学大师云集,满意率高达95%以上。周易缘是中国权威的起名大师。http://m.qumingwang.vip/
12.宝宝起名公司起名品牌命名我们网站是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正规备案,通过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诚信网站验证,通过315网上交易保障中心认证,以及腾讯公司旗下的安全联盟可信认证的。公司地址北京朝阳区惠新南里2号市长之家三层。 你们老师是依据什么来起名改名的? 老师主要是根据取名人的姓氏、性别、生辰八字,综合、音、形、义,结合美学、心理学、生肖等http://www.ylzkwz.com/qiming.html
13.生辰八字算命app有哪些可以利用生辰八字算命的软件合集2、《宝宝起名八字取名》 之所以中国人都很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因为名字的确是很重要的,也会影响人一生。该软件就是一个可以根据帮助起名的,也是一个可以给宝宝起名字的软件,主要根据每一个宝宝的生辰来了解缺什么或者是多什么。再结合生肖等等方法的要求,给每一个宝宝取一个特别好听又吉利的名字,受到很多人的好https://m.wandoujia.com/strategy/1055301094090732457.html
14.梓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宝宝起名到底能不能用?我们分析两点便知3.五行互补,能够平衡先天生辰八字 一个名字只要符合这三点基本要求,就是一个好名字! 首先,我们分析下是否符合第一点: 易识易记,没有生僻字,容易识别!说实话,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把这个梓字打错了N多次了! 这个字太容易读成“辛”字了,如果你心底里就觉得这个是“辛”字,那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在电脑或者手机https://www.jianshu.com/p/26c2ec606eb1
15.用易经取名好不好?易经取名字可信吗?易经取名字可信吗?自古以来,宝宝起名技巧就有很多,根据易经来起名,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起名方法。如何通过易经起名取名字?华易网为大家整理了很多优秀的宝宝名字,看看吧。 用易经取名好不好? 1、平衡五行阴阳 周易是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获取五行情况,以及阴阳是否平衡。通过周易取名,可以用名字来平衡小孩子的阴阳五行,https://www.k366.com/wenzhang/name/156902.htm
16.宝宝起名官网专业起名网站欢迎使用我们的宝宝起名服务!我们提供免费的名字查询,根据生辰八字、五行和周易理论,为您的宝宝取名。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能为您提供寓意美好的名字。全自动匹配,涵盖属龙等所有情况。解析免费,全方位服务,让起名变得简单而愉快!http://www.fmtdec.com/
17.起名字测试打分100分的名字大全生辰八字算命古人取名比现在要讲究,程序也要严格的多。家里头有孩子要取名,家人一般要找算命先生测其八字,看孩子的命局喜忌。父母也会将家里长辈的一些忌讳用字提供给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就会根据孩子的命理喜忌,再避开忌讳字来为孩子取适用的名字。同时还注意姓名的数理、音律、寓意等,这些灵活多变的综合取名方式,是现在一般https://m.guoxuemeng.com/guoxue/623456.html
18.=★=免费算命免费测名自助算命自由起名自查命运邵长文免费问命官网自查命运(配合生辰八字测名打分)自由算命网站,自2006年开发免费查命系统,至今浏览次数已突破19亿,都说邵长文人生预测最准,手机版免费自查命运,有算阴债和童子命功能,微信算命人山人海,免费算四柱神煞预测小儿关煞化解,四柱八字自查命运吉凶祸福,如果http://qmqm.net/
19.辽宁准的大师周易算婚姻起名八字合婚择吉看财运生肖风水除非取名是依据个人八字五行而来,则会有一定的可信度。由于一句八字而来的名字,会代表个人的五行缺失,能反响一个人的命格,这样经过姓名来测算两人关系,便更为**,有一定的根据。当然,想要真正的理解两人的缘分,好的办法还是直接根据八字来测算。 辽宁准的大师,周易算婚姻起名八字合婚择吉看财运生肖风水五、从房外来http://guangzhou.11467.com/info/17397530.htm
20.生辰八字算命算命最准的网站八字顾问网专业的周易生辰八字算命网,提供八字命理咨询、人生规划指导、在线周易算命,通过生辰八字配对查询、八字合婚、八字取名字、八字起名、五行查询、八字测算等,是算命最准的网站之一。根据八字神煞、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十神、格局等八字算命。https://baziguwen.com/
21.善若吉命理网八字算命网站在线算命真人算命生辰八字算命生辰八字取名宝典五行属金宝宝起名精选字大全五格数理命名法精要生辰八字五行取名,注意五行平衡与吉祥寓意。生辰八字五行缺什么,如何解读? 男孩起名 涛声不息少年梦好听男孩名字选周字春希男孩名,寓意生机希望董姓男孩命名主题:董氏之子美名传有向往的少年命名含义探讨 https://www.cksct.com/
22.属虎的人寿命不长吗,属虎能带宸字吗女孩取名自古以来民间一直都有一种习俗,就是将一对新人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看看婚后是否合得来,这种习俗信的人有,不信的人也有,因此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八字合婚准吗以及八字婚姻到底可信吗,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看个人的机缘,算得准的不少遇得到才是有缘分,我很信赖的是孔水清,他不是专门的合婚师但在合https://info.hqtoys.cn/8bg5vq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