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营养师,复旦大学营养学硕士
秋季的气候多变,初秋时常会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到了仲秋气温又会有所回暖,所谓秋高气爽。而到了晚秋,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又会大幅下降。
因此整个秋季的气候特征是冷与暖多变,晴与雨交替。贯穿整个秋季的另一个特征则是「干燥」。
秋季的干燥是人体客观感受到的,通常表现为呼吸道干燥皮肤干燥、消化道干燥。对应的症状则是口干咽干、鼻粘膜充血、皮肤干燥引起各类皮肤不适症状、便秘等。
而秋季多变的气温和湿度极易使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生病,在孩子这个群体里尤为突出。
不管什么季节,首先均衡饮食还是最重要的,但是可以针对换季温差过渡所带来的刺激及秋季「干燥」的季节特点做些调整。
1.多补水
多喝温开水,拒绝冰水和凉水,少量频饮为佳。冰水和凉水比人体体温低,很容易造成胃肠道因温差刺激导致的不适,尤其对于胃肠道环境更脆弱的儿童。
2.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尤其是绿叶蔬菜,其水分含量充足,且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维持体内水分含量和预防便秘非常有帮助。(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的蔬菜)
3.饮食卫生要格外注意
1.主食
2.蔬菜
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等,有助于保持体内水分,保持排便正常。
3.荤菜
秋天的荤菜要选择「低脂优质蛋白为主」的,减少食用或不食用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部位,例如五花肉、羊肉等。烹调上应尽量减少烹调用油,以清炖、煨汤、蒸为主。每周保证2~3次豆制品的摄入。
4.水果
大多数孩子都爱吃水果,但每天给予的量应该控制,尤其像香蕉、枣子、葡萄等糖分含量很高的水果,多食不仅影响正餐的食量,也容易造成肥胖。
其他秋天适合吃的食物有牛奶、菌菇、海带、百合,当然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水,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水分摄入。
1.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这类食物多数刺激性较大,且烹调方式多为重油重糖,实在不利于健康。尤其是太小的宝宝更应该避免食用,以免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
2.少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这些食物过分油腻,难以消化。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较弱,特别容易导致胃肠道不适,引发腹泻。
3.少吃高脂高糖的食物
这类食物非常油腻,多为精制糖类食物,通常都是孩子非常喜爱的。
这类食物的营养密度通常都很低,全是一些饱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构成,多食影响正餐食量,长期食用极易造成肥胖,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利用。
4.不食冰冷食物
凉拌的菜应彻底烫熟,再进行凉拌,切勿生吃。日料里的各种刺身并不适合给孩子食用,食后极易腹泻。对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必须彻底加热至沸腾再食用。
1.腹泻
如果孩子同时在吃抗生素类药品,益生菌是不能同时服用的,建议间隔2小时候后再服用。
2.便秘
膳食纤维摄入过少、油脂摄入不足、运动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都会造成便秘的发生。
准备坚果一方面可以补充能量,另一方面,坚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孩子的头脑发育,而坚果含有的丰富油脂可以润肠通便。
注意:香蕉和蜂蜜对便秘的效果比较有限,不要为了缓解便秘而多吃。
3.咳嗽
咳嗽是人体主动排出体内异物、病毒、细菌的过程。
食物中推荐粥、面条、南瓜泥、红薯泥、鸡蛋羹、银耳羹等。
感冒、哮喘、细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都会引起咳嗽(以及,咳嗽不会咳成肺炎)。但不论病因是啥,多摄入液体,多喝水都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