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人:_____性别: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
被委托人:_____性别: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
委托期限:自签字之日起至上述事项办完为止。
委托人:_____
______年___月___日
企业委托书
【委托人】
工作单位:住址:
【人(受委托人)】
房屋所有权证号码为:的房屋抵押登记手续,人因此签署的一切文件,我均予以承认。
有效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委托人(签章):
年月日
企业委托书范文
委托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职业、住址。(委托人为单位的,写明单位名称)
被委托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职业、住址。(被委托人是律师的,只写姓名和所在律师事务所名称)
委托人因XXXX(写明案件性质及对方当事人)一案,委托XXX为XXXX(一审、二审或再审)的人(或辩护人),权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年龄55~82岁,平均71.3岁。子宫Ⅱ~Ⅲ度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29例,阴道前壁膨出3例,阴道后壁膨出3例。并发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5例。本组经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没有并发症发生。
1.2手术方法33例行持续硬膜外麻醉,3例全麻。36例全部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2安全管理子宫脱垂患者多数年纪较大,行为能力、听力、视力均有所下降、入院时要耐心地做好宣教,特别要注意防跌倒的宣教,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在床尾挂上防跌倒的警示牌,教会病人使用传呼铃,必要时使用床栏。
2.1.3积极控制基础病术前对有基础病的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控制,对高血压患者要保证良好的睡眠,尽量安排比较安静的房间,注意血压监测,准确掌握药物剂量。对糖尿病患者,术前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请膳食科专家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正确饮食。使用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
2.1.5肠道准备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术前晚10时后禁饮、禁食。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6小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2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h预防术后呕吐引起窒息;6h后鼓励及帮助患者床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胀气,同时四肢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栓塞的出现;对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进行按摩,避免压疮的发生;由于患者年龄大,输液速度不宜过快,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2.2.3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情况由于是经阴道手术,术后24h内要严密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术后阴道内常规填塞碘仿纱条以压迫止血,观察48-72h无出血取出。
2.2.4留置尿管的护理做好导尿管的护理,是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关键。保留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0.5%的碘伏擦洗尿道口和外阴2次,患者起床活动时尿袋要低于膀胱水平。
2.2.5饮食护理阴式手术对腹腔内脏干扰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术后6h指导患者进清流质饮食,术后1d可进半流饮食,排便后普通饮食,尽量选择适合老人口味且营养丰富的食谱,以保证足够营养的摄入[2]。
2.2.6健康教育由于术后阴道内填塞纱条加上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患者常有膀胱区及直肠区坠胀感,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做排便动作以防引起腹压增高。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此要指导与鼓励患者科学、正确地进行活动,活动要适度,循序渐进。保持大便通畅,尤其是有老年性便秘习惯的患者,术后要给予缓泻剂,避免腹压增加,防止残端出血[3]。
2.2.7出院指导指导患者保持外清洁,防止感染,术后6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避免负重及长久蹲坐等动作,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以锻炼盆底肌肉组织,有利其恢复弹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2.
【关键词】火电厂;脱硫技术;应用;对策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电消耗急剧增大,火电厂烟气排放总量增加。火电厂排放的S02约占全国S02排放量的1/3。为了控制S02的排放和酸雨的蔓延,国家对锅炉烟气排放标准有严格限制。对于二氧化硫的控制方法一般有三个途径: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烟气脱硫(FGD)。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始于70年代,在90年代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全国产化的火电厂脱硫装置产业。
2、脱硫技术概述
脱硫技术从脱硫形式讲,主要方法:燃烧前控制——原煤净化;燃烧中控制——硫化床燃烧(cFB)和炉内喷吸收剂;燃烧后控制———烟气脱硫;新工艺(如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液态排渣燃烧器)。
2.1燃烧前脱硫技术
在燃料进入燃烧器之前所进行的处理、加工,主要包括燃料的替换、洗选加工、形态转换等技术。
2.2燃烧过程中脱硫
在燃烧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将煤中的硫转移到固体废物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硫向大气的排放。
2.3燃烧后脱硫技术
指对燃烧装置排出的烟气进行处理,脱除其中二氧化硫的技术。FGD是去除矿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化物最常用的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
3、脱硫工艺选择原则
3.1燃用含硫量大于1%煤(含1%)、并且容量大于200MW(含200MW)的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应重点考虑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技术。
3.3200MW及以上机组,采用干法、半干法或其他一次性投资较低的成熟技术。并提供国内外已有相同或更大容量的烟气脱硫设施成功投运的实例。
3.4燃用含硫量小于1%煤的海滨电厂,在海水碱度满足工艺要求、海域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并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可以考虑采用海水法脱硫工艺。
4、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
根据脱硫所用的吸收剂和最终产物的干湿物理性质,烟气脱硫方法通常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干法三大类:
4.1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液体或浆状吸收剂在湿状态下脱硫和处理脱硫产物。该法具有脱硫反应速度陕、脱硫效率高等优点,但存在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都很高、脱硫后产物处理较难、易造成二次污染、系统复杂、启停不便等问题。
4.2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4.3干法湿气脱硫技术
脱硫吸收和产物处理均在干状态下进行。该法具有无污水和废酸排出、无需装设除雾器及再热器、设备不易腐蚀、不易发生结垢及堵塞、烟气在净化过程中无明显温降、净化后烟温高、利用烟囱排气扩散等优点。缺点是吸收剂利用率低于湿式烟气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低;反应速度较慢;设备庞大;用于高硫煤时经济性较差;飞灰与脱硫产物相混可能影响综合利用;对干燥过程控制要求很高。
5、我国火电厂脱硫技术现状
我国对FGD技术的研究开展较早,但是进展缓慢。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对FGD技术愈加重视,在近二十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表1为国内FGD技术研究进程情况。
由于烟气脱硫技术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国在FGD技术研究上稍滞后于发达国家,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基本上与国外研究处于同步。同时还可以看出我国在FGD技术研究上作了大量工作,成果处于实验阶段、小试或中试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应用到火电厂的国内技术还不多,因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国产化的脱硫技术道路还很长。我国在“九五”期间投运的脱硫设备中70%为石灰石石膏法脱硫,30%为半干法或其它工艺,由于国内脱硫工艺不完备,绝大部分设备从国外进口。引进的脱硫设备先进,运行稳定,自控程度高,但是投资及运行费用昂贵,因而目前在国内推广应用困难。我国引进的部分脱硫技术及装置见.表2。
6、存在问题与对策
6.1存在问题
6.1.1尽管我国对于脱硫技术的投入很大,但是没有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技术;虽然对多种脱硫方式完成了实验及示范工作,但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技术推广与技术开发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两个方面,我国还没有建成规范而卓有成效的技术推广体系,使得很多技术没能转化为生产力,没能形成科研与效益的良性循环。
6.1.2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形成脱硫工艺专用及配套设备体系,使得脱硫设备还是以从国外成套引进为主,使得脱硫投资费用大大增加,火电厂投资积极性不高。
6.1.3火电厂治理二氧化硫排放的投资巨大,治理资金现由火电厂单独负担困难,二氧化硫治理资金渠道不畅。
6.2对策
6.2.1增大科研投入,增强科研技术推广力度。脱硫技术的研究费用很大,必须对脱硫新技术加大投入,以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实现脱硫技术的国产化。增强科研技术的推广力度,使脱硫技术迅速投入应用并产生效益,形成产研紧密结合良性循环体系。
6.2.2实现脱硫技术设备的国产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火电厂脱硫实验基地和示范电站,同时必须形成脱硫工艺专用及配套设备的生产体系;从而能够完全自主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脱硫工艺和设备。
6.2.4由于脱硫设备投资巨大,应当改善二氧化硫治理资金的渠道。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是一项公益事业,治理费用可由消费者共同承担,治理费用合理地进入电价,可以减轻火电厂的负担,增强火电厂治理二氧化硫的积极性。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意外脱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解除呼吸道阻塞抢救生命的急救手术,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纠正缺氧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气管切开术后若护理不当,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意外脱管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临床中气管切开术后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常发生在颈部有外伤、水肿消退、给患者翻身、重新更换系带、患者烦躁时,而且常发生在临床经验不足或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操作时。
1.3脱管发生后的症状
术后患者经套管呼吸应安静无声,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烦躁不安,可有喘鸣音等,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压力上限、下限、潮气量下限报警。此时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内有无阻塞及受压,排除分泌物阻塞、气胸、纵隔气肿等情况,应注意观察切口套管是否脱出。若部分脱出,则表现为呼吸时有阻塞音、面色红紫、急躁不安、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等,可用棉絮放在套管口检查,套管口无气体进出或只有极细微的气流。如喉头水肿、梗阻严重,患者表现为突然面色青紫,呼吸可立刻停止,表示套管全部脱出。
1.4脱管后的紧急处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床头柜上常规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套管。一旦发现脱管,应立即报告医生。如部分脱出,立即将套管沿切口正中线直行插入,如能,则呼吸困难立即解除,但插入时,不可用力过猛。如插不进,应将套管迅速拔出,或套管全部脱出时,有自主呼吸的患者,意识清醒者首先要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加强自主呼吸,给予高流量、高浓度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过渡到正常呼吸,必要时重新置管。呼吸困难的患者,气管切开形成窦道者,吸痰后重新插回套管,妥善固定。气管切开无窦道形成者很难重新置管,应立即用血管钳插入切口,直抵气管内。将气管切口略撑开,解除呼吸困难,同时将气管套管轻微旋转重新置入,并给予高流量、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以改善机体及组织缺氧状态。如重新置管不顺,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2脱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2.1套管固定不牢固
是常见的脱管原因,要经常检查调节套管系带的松紧度。套管固定太紧使颈部血管受压,影响头颅血液循环,而太松套管容易脱出,以能放进一指为宜。更换固定系带时,应先检查套管气囊充气是否合适,并两人操作,一人固定套管,一人更换,同时把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颈、躯干应保持一条直线,防止颈部扭曲、内套管角度变化太大,而影响系带松紧度的判断。
2.2翻身方法不恰当
这也是常见的脱管原因之一。给患者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两人动作要协调和轻柔,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翻身后注意呼吸,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有无因颈部扭曲过大而至脱管发生。
2.3颈部切口过大
本组有1例连续脱管2次,经检查为切口过大,重新缝合切口后,置管22d不再发生脱管现象。护理人员在进行切口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切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呼吸机管道的牵拉
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呼吸机管道要妥善固定。调节呼吸机机臂时,先取下呼吸机管道,调节好后再安装,避免在调节过程中将气管套管拉出。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如翻身、拍背、吸痰等)时应专人固定套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离呼吸机管道,以防气管套管受呼吸机管道重力作用而致脱管。另外,呼吸机螺纹管道过于固定,缺乏缓冲长度,当患者或呼吸机管道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则导致套管脱出。
2.5患者烦躁
为防止烦躁不安的患者将套管拔掉,应专人护理,可给患者的手戴上大号的棉质袜子(戴上袜子后,手指不能分开,限制了手的活动,比戴手套效果好),并给予有效的肢体约束,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6套管选择不当
对于颈部短粗的患者,应选用加长型气管套管,并牢固固定。
2.7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就靠气管套管来维持,要求护理人员责任心强、技术娴熟、临床经验丰富,年轻、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护理时,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交接班,对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关键词:燃煤锅炉烟气;SCR脱硝工艺;关键技术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environmentproblem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theairpollutionaspartoftheenvironmentalproblemswasbymoreandmorepeoplepaidattentiontoandnitrogenoxidesiscausedagreatfactorofatmosphericpollution,atpresent,theenterpriseuseoffluegaspurificationmethodsaremainlycoalboilerfluegasSCRdenitrationtechnology,andstudythekeytechnologyto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protecttheenvironmenthasimportantguidingrole.Theauthordiscussestheirownexperiences,forburningcoalboilerfluegasSCRdenitrationtechnologythekeytechniquesinclude:catalystdesign,reducingagent/smokemixingtechnology,operationcommissioningtechnologywerediscussedanddiscussion.
Keywords:coalboilerfluegas;SCRdenitrationtechnology;Keytechnology
0、引言
氮氧化物是形成大气污染的一大因素,也是导致酸雨、化学烟雾的关键因素。其对于我们的经济、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目前有效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手段有低二氧化氮排放技术以及脱硝技术,其中,SCR脱硝工艺由于其成熟的技术、良好的效果而受到普遍的推广。SCR脱硝工艺原理是把氨气或者氨气的衍生物作为还原剂与烟气均匀混合,通过配有催化剂的反应设备,发生还原反应,最终生成对于环境无害的氮气与水。在SCR脱硝工艺里核心是催化剂,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催化剂技术,此外还有还原剂/烟气混合技术、运行调试技术也相对比较关键。
本文着重研究燃煤锅炉烟气SCR脱硝工艺的关键技术。
1、SCR催化剂设计
脱硝工艺的催化剂设计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部件。它几乎占到了成本的一半,对于脱硝项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催化剂设计包含了微观组成和宏观结构,所以,在催化剂设计中,要对于煤种、燃烧方式、排放特点进行统筹考虑。
(1)脱硝工艺催化剂的类型
目前,催化剂类型主要分为三种:蜂窝式、板式和其他形式。其中蜂窝式大概份额占到60%到70%,是主流的催化剂形式。其次,板式占到了20%左右。其中蜂窝式优点是:比表面积大、抗热冲积能力强。缺点是:抗灰阻塞能力一般;板式优点是:抗阻塞性好、烟气阻力小、结构强度高。缺点是:多层结构,表层活性材料易脱落。
(2)脱硝工艺催化剂的组成
脱硝工艺催化剂由活性成分和承载材料组成,承载材料中现在主要有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等,其中二氧化钛由于抗二氧化硫能力强、活性高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前的三氧化二铁成为主流的承载材料。
在以氧化钛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中,除了二氧化钛以外还有五氧化二钒,五氧化二钒虽然只占到1%,但它是最主要的活化成分。对于五氧化二钒,要注意其承载量不能太大,因为它会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不利于脱硝工艺的进行。
此外,三氧化钼及三氧化钨大概占到5%到10%,三氧化钼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防止催化剂中毒,而三氧化钨的作用除了增加催化剂的活性,还可以保证催化剂的稳定性。
(3)催化剂结构
催化剂的结构指的是催化剂孔间距、壁厚和尺寸。
针对目前主流的蜂窝式催化剂,其孔间距在设计时应在3.7mm到7.4mm之间,具体取值应该根据烟气里面的粉尘含量来决定,如果含量高则应选择较大的孔径,目前大部分孔径取6mm左右。
催化剂壁厚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烟气粉体的含量及其冲刷速度,大部分催化剂设计时取1mm左右,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壁厚选取不同,蜂窝式在1.0mm到2.4mm,而板式则选在1.5mm到2.0mm之间。
表面积的设计上主要依据催化剂类型,在设计时,蜂窝式催化剂表面积应该相比较与板式催化剂要大得多。
综上所述,催化剂设计是在脱硝工艺的关键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其设计过程里要充分考虑发电厂的美化特性,统筹考虑各种参数,主要因素有:烟气中飞灰的含量、烟气中飞灰颗粒尺寸、反应器布置空间、SCR烟气阻力要求。其他因素有:催化剂的寿命、SO2到SO3的转化率、使用NH3的烟气最低温度、高温下催化剂的烧结、As的毒化、碱土金属(CaO)碱金属(Na,K)的毒化、卤素(Cl)的毒化、飞灰磨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效的催化剂,提高脱硝效率。
2、还原剂/烟气混合技术
除了催化剂的设计,在脱硝工艺中另一个关键技术是使得还原剂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充分混合,并配合合理分布的浓、温度等。
首先,为达到脱硝目的,对于烟气的速度要进行控制,使其在管道里为15m/s,反应器里为6m/s。
其次,为了使其能够做到均匀混合,要先进行模拟仿真,再进行实体实验,确保得出的方案最优。
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1)首先应对氨喷射截面上的流动进行调整,这需要将喷射截面设置在原理反应器的上游位置,此外,通过模拟仿真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一过程。
(3)保证催化反应器相连管道里温度,普遍来说,通过上面的措施,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要求,但是在低负载的时候,由于要确保反应器里面的温度,这个时候就很可能出现最坏的温度分布,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气流初始分层流动阶段主流时,将会带来更加恶劣的后果。
针对这种情况,普遍的做法有设计一个装有数个固定混合气的单元,或者把省煤器旁路一分为三,前者可以对烟气流产生影响,达到混合的目的。后者是使得在烟气通过不同点进入主烟道时也通过了交叉管到流体的混合提高了下游速度的扰动强度,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脱硝工艺的效率。
4、运行调试技术
运行调试技术可以保证温度、催化剂活性、还原剂剂量的统一协调,对于SCR脱硝工艺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技术。
(1)温度控制
(2)还原剂输入的控制
氨作为还原剂在输入时要对于其输入状态进行控制,在操作中应做到既保证脱硝工艺的工作效率,还要保证低氨溢出量。
此外在控制还原剂的输入过程中要调整氨气的分布,做到与三氧化氮的分布浓度一致,这需要在控制中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调整。
(3)催化剂监测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以外,在运行调试技术中,还要对于催化剂的活性进行充分考虑,因为催化剂在使用中效果会慢慢变差,这会对脱硝工艺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应做到实时的对催化剂进行监测,跟中其运行的行为,保证催化剂的活性。
结论
氮氧化物是形成大气污染的一大因素,也是导致酸雨、化学烟雾的关键因素。其对于我们的经济、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目前有效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手段有低二氧化氮排放技术以及脱硝技术,其中,SCR脱硝工艺由于其成熟的技术,良好的效果而受到普遍的推广。本文对SCR脱硝工艺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从催化剂的设计技术到还原剂/烟气混合技术以及运行调试技术三个关键技术点对于提高脱硝工艺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对于环境保护、降低企业成本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倪宏宁,刘岗.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工程实例[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26(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