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石守信等人的军权后,赵匡胤又想让符彦卿统领军队。
先来了解一下符彦卿这个人,他是五代百战名将,契丹人对他闻名丧胆。十三岁时,符彦卿就精晓骑射,由于排行第四,时人称“符第四”,骁勇无双。
他还已故后周世宗柴荣的老丈人,出生在一个十分显赫的武将世家。
其祖父符楚,陈州牙将,赠宣武军节度使,内外蕃汉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平章事。
为此,符彦卿曾担任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侍卫的指挥使。公元926年,洛阳兵变,李存勖的随从几乎都逃完了,仅有符彦卿等几个人在效忠抵抗。血战中,符彦卿凭己之力射杀十余名敌军。最后李存勖被流箭击中身亡,符彦卿失声痛哭才而去。后唐明宗即位后,对握有重兵的符氏兄弟进行拉拢,加封符彦卿为龙武都虞候、耀州团练使,又让他负责讨伐契丹、党项。即使石敬瑭建立后晋,也不得不倚重符彦卿兄弟等人,还封他为同州节度使,封其二哥符彦饶为滑州节度使。
说起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可谓千古流传,三人都成了皇后。
这种“殊荣”,中国历史上只有独孤信能与之“相争”了。
我们知道,独孤信的三个女儿也成了皇后,分别是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给了当时唐国公李,后育有一子,名曰李渊,李渊即位后,追封其母为元贞皇后;小女儿名叫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文帝杨坚,生下了杨勇、杨广诸子。
再来看看符彦卿的三个母仪天下的女儿分别是:
宣懿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任皇后。先嫁给大将军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柴荣纳为继室。柴荣于954年即帝位,册封符氏为皇后。955年七月二十一日,皇后身染重病而逝,终年二十六岁。谥为"宣懿皇后",葬懿陵。
宣慈符皇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二任皇后,大符皇后的妹妹。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初九,立为皇后。仅过十天,柴荣病逝,其子柴宗训即位,尊为太后。因柴宗训年仅7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显德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黜柴宗训,自立为帝,建立宋朝。符太后还西宫,号"周太后"。柴宗训死后她出家修道,号玉清仙师。死后谥号”宣慈皇后“。
懿德符皇后,后周显德年间,嫁给赵匡(光)义为继室。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赵匡义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皇后“。
符彦卿是后周朝世宗柴荣的岳父,一般来讲赵匡胤最应提防他,只是这位老将军命好,其次女嫁给了宋太祖之弟赵光义,这样一来就等于在政治方面投了保险,于是赵氏兄弟待之甚厚。
不过,对于赵匡胤想让符彦卿做宋军统领,最先反对的就是宰相赵普。他押下任命诏不发,还劝赵匡胤认清里面的利害关系。
这下老赵不高兴了,说:“我待符彦卿甚厚,他日后岂能负我!”
谁知赵普随即回答道:“周世宗待陛下也厚,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
赵匡胤顿时哑然,立即收回成命。
实际上,符彦卿还真的是好命,尽管最后不能掌军,但是实际上也是在“自保”。这样一来,老符才能以“对宾客终日谈笑,不及世务,不伐战功,”七十八岁的高龄善终。
《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讲到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和两个差人来到一个小酒店吃饭,店家却不给他们上酒,而是让林冲去见小旋风柴进,“他是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自陈桥让位有德,太祖武德皇帝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
柴进剧照
“誓书铁券”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虽说柴进是演义虚构的人物,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的确要求善待柴氏后人。
唐宋之交那段历史被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就是中原地区更迭的五个王朝,即梁、唐、晋、汉、周。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可惜天不假年,才38岁就病死了。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柴荣之子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感念柴荣的恩德,对其子嗣还不错。有人会问,柴荣的皇后是绝代佳人,赵匡胤对她又是如何处置的呢?
据《新五代史》记载,周世宗柴荣先后有三个皇后。让我们梳理一下这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柴荣画像
贞惠皇后
柴荣的元配夫人刘氏身世不明,早年柴荣还未崛起时娶了她。后来柴荣担任后汉的左监门卫将军,刘氏被封为彭城县君。
柴荣跟随养父、后周太祖郭威北征时,刘氏留在都城开封。后汉末年,汉隐帝刘承佑猜忌郭威,将郭威及柴荣留在开封的亲属全杀了,柴荣的三个儿子和刘氏也遇害。直到郭威建立了后周王朝,将刘氏追封为彭城郡夫人。柴荣继位之后,又追封刘氏为贞惠皇后。
宣懿皇后
柴荣的第二个皇后符氏出身世家大族,她的祖父是后唐名将、秦王符存审,父亲符彦卿也是五代至宋初的名将,后周的魏王。北宋建立后,符彦卿当过太师、节度使,一生富贵。
起初,符氏嫁给了后晋高官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晋灭亡后,李守贞担任后汉的节度使,密谋造反。当时有个术士能够听人的声音预测吉凶,听了符氏的声音,惊道,“此女将母仪天下!”李守贞很得意,认为儿媳将来那么高贵,那么天下就是自己的,于是就割据陕西,自封秦王。
结果后汉皇帝派郭威攻打李守贞,李守贞一家最后自杀身亡。李崇训临死前要把家人挨个杀了,但符氏藏了起来,逃过一劫。汉兵气势汹汹进了李家,符氏独自端坐在大厅,神色严肃地说,“枢密使(郭威)与我父亲魏王有旧,谁敢动我?”一下子就把士兵们镇住了。
郭威对符氏刮目相看,派人把她送回了娘家。遭此变故,符氏的母亲想让她出家,以避灾祸。但符氏认为死生有命,坚决不同意。
柴荣听说之后,对符氏大起好感。结发之妻刘氏死后,柴荣就娶了符氏为妻。符氏后来被立为宣懿皇后。显德三年,柴荣亲征淮南时,符氏忧病交加而亡。柴荣十分悲痛,七天没有上朝。
周太后
宣懿皇后有个妹妹,也是一位佳人,一些史料称之为小符氏。后来柴荣又把小符氏立为皇后。
柴荣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小符氏被尊为皇太后。皇帝年幼,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人主持军国大事。可是柴宗训在位还不到一年,就发生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驿兵变。柴宗训退位之后,被赵匡胤封为郑王,符太后改称周太后,被迁到西宫。
赵匡胤对柴荣的子嗣和遗孀还是不错的。《宋史》、《东都事略》等史料都记载,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对众将说,对太后和少主,我仍将“北面事之”,你们也不得无礼!
这虽然是表面措辞,但赵匡胤保留了符太后原有的地位和礼遇。比起柴荣的前两位皇后,小符氏比较长寿,一直到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才去世。
赵匡胤画像
结语:正史里对小符氏的记载不多,宋朝人写的《新编五代史平话》倒是记载了一点她的生平事迹,后来成为演义小说的素材。
如《蔡东藩宋史演义》中写道,符太后听说了陈桥兵变的消息,“召谕范质道:‘卿等保举匡胤,如何生出这般变端?’语至此,已将珠喉噎住,扑簌簌的流下泪来。”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推断。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争之世,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五代十国每一个人,上到九五至尊,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为名利奔波,改换门庭是常有的事,从后梁到后周,基本没有一个人说我能忠于一家一姓,要是按照古代君臣之礼来说,那些节度使们没有一个好东西。
当然,败类中也有败类出新高度的,比如争着当儿子的石敬瑭,赵德钧。比如卖主求荣的杨光远,杜重威。
要是硬在矮子里面拔高个,后唐的李嗣源,后周和北宋的老丈人符彦卿,以及高怀德,张永德,后周李筠,当然还有我们的宋朝开国国君赵匡胤等人,都还差不多。
李筠也是从小兵干起,就是当晋国灭亡后,他被分到了燕王赵延寿的部下,赵延寿比他爹赵德钧还下作,基本上是跪舔耶律德光,李筠则联合诸将抵抗辽军,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后,他立刻率兵投奔刘知远。
后跟随后汉大将郭威在北边防御契丹人,汉隐帝刘承佑猜忌郭威,还派刺客刺杀他,郭威一怒之下造反,李筠又跟着郭威打天下。
后周建立后,李筠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掌管河东各州,由于当时燕云十六州已经成契丹人的地了,且刘崇割据河东中部,北部地区自立(今山西中北部),所以李筠虽然在河东南部,却是防御契丹和北汉的主要力量。
李筠在后周,被誉为后周的北境长城,他数次击败北汉军队,攻克北汉辽州,俘获北汉数十员文臣武将。
周世宗在位时,多次和北汉交兵,李筠则率兵数次击败契丹支援北汉的援兵,受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检校太尉。在后周朝中非常受人尊敬。
后来赵匡胤篡位建立北宋。加封李筠为中书令,使者来潞州宣读圣旨时,李筠于宴会上公然挂出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祭拜,以表示其对后周的忠心。
后来李筠密谋造反,被赵匡胤击败后在潞州自焚而死。
李筠这人有点大大咧咧,做事轻率,性格暴躁,易怒。但是他面对契丹南侵时,能坚定心智,坚决抵抗。后周败亡时,他能尽死节。
拚将一死效孤忠,臣力穷时恨不穷。厝火积薪甘烬骨,满城烟雾可怜红。
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末代君王鲁国倾公有个孙子叫公雅,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符姓部分发祥之地,根据学者考证,在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后岗村一带,村里现存符世祠堂、族谱、及族谱碑文。公雅的子孙,遍布全国各地的符姓人家,追根究源,他们的老家是在河南。望族居琅琊郡(今山东省诸城县)。
扩展资料
姓氏名人
1、宣懿皇后
后周世宗柴荣的皇后符氏,陈州宛丘人。祖父符存审乃后唐大将,曾出任宰相。其父魏王符彦卿,曾出任后晋天雄军节度使,与后周太祖郭威交情甚深。
2、苻生
苻生(335年-357年),字长生,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前秦景明帝苻健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秦君主,355年-357年在位。
3、符令奇
符令奇(704-782)。唐沂州临沂人。初为卢龙军裨将。会幽州乱,挈子璘奔昭义,节度使薛嵩署为军副。嵩卒,田承嗣盗其地,引令奇为右职。封琅琊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