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一部队是一支以发动细菌战争为目的的秘密进行细菌武器研制的部队。名义上编在关东军序列,实质上是日本参谋本部直接领导的特种部队。这里吸纳了当时日本国内医学界的许多著名医生和学者,也集中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与条件,进行着有组织的科学犯罪。这里生产了令人恐怖的、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的细菌战剂,进行了骇人听闻的以活人为对象的活体实验。在中国,一切与细菌战有关的地方都会发现七三一部队的踪影。七三一部队是侵华日军策划组织细菌武器研制、实施细菌战的策源地和大本营,是惨无人道的“食人魔窟”。
第十二组北野政次
北野政次1894年出生于日本宾库县,192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36年3月任满洲医科大学细菌学教授同时在军队内任职。1942年8月,接替石井四郎任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长。1945年3月,转任华中派遣军第十三军军医部部长。1945年8月战败后回到日本向美国提供了细菌武器的研究资料,在美国庇护下逃脱了审判。1986年因病去世。
七三一部队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
1942年第十一届日本医学总会第九部微生物学分科会在东京大学安田大礼堂前的合影(前排左五为石井四郎,前排右四为北野政次)
1944年5月9日,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视察七三一部队时与各级军官合影
部队长北野政次与七三一部队部分部长、课长合影
各部长支部长出张所长纪念写真
七三一部队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履历表
七三一部队本部基础设施完备、组织机构庞大、医学专家众多、级别规格高配、经费保障充裕,是一座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研究实验、装配制造、野外实验、物资存储、动物繁育和交通运输、军事警戒以及生活保障等于一体的细菌武器研制基地。七三一部队又是一支集细菌作战与防疫给水于一身的部队,但偏重于细菌作战。在诺门罕战争时,七三一部队既履行了细菌攻击的作战任务,又履行了防疫给水的作战保障任务。
第一组基础设施
七三一部队本部庞大完备的基础设施。七三一部队本部从1936年开始营建,1938年6月主体建筑基本完工。1940年8月,七三一部队全部营建完成,核心区域占地总面积6.1平方千米,内有建筑80余栋。七三一营区不同于普通日本陆军的营房建设,从营区设计,施工到最后建成,都有许多特殊之处。
石井四郎是日本细菌战的元凶,他提出研制细菌武器可以弥补日本战略物资极度匮乏的弊端的主张,得到日本裕仁天皇和军部的支持。并直接指挥了以七三一部队为主的日军细菌部队的细菌武器研制和实施细菌战。
一、特殊设计的最奢侈营区
731部队的设施,是在关东军司令部的直接监督下,经关东军指定的设计公司,经过特殊设计,由军队的御用企业施工建成的。这在当时日本陆军营区的设计中实属罕见,采用德国秘密场所的设计方法,被称为“特殊设计的最奢侈营区”。
七三一部队设施航拍图
七三一部队本部建筑设施平面图
七三一部队本部一栋旧址
正在建设中的七三一部队本部
(一)完备的供暖、供热水、供电系统
锅炉房
修建中的锅炉房
七三一部队锅炉房遗址鸟瞰
七三一部队锅炉房遗址
部队锅炉传送设备上的滑轮
(1)供暖
在供暖上,七三一部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很少有的中央集中供暖系统。有三台世界上当时最为先进的田熊式锅炉,有两台90马力的,一台50马力的。除教育部的建筑外,供暖系统几乎遍及了每一栋建筑。从总部大楼到宿舍,所有房间都安有暖气。
(2)供热水
七三一部队有中央集中供热水系统。无论在营区或在家属宿舍里,所有的房间打开水龙头都会流出热水,像高级旅馆一样。供热水不完全是为了生活,更主要的是细菌武器研制的需要。
(3)供电
动力室后面有一个发电室,为整个七三一部队提供电力。因为七三一部队是一天24小时进行研究实验工作,所以用电量巨大。一个原731部队队员这样回忆说:“不管到哪一栋楼,给我的印象是,无论白天黑夜,都是灯火辉煌。”
(4)供水
饮用水和研究用水都是从731部队院内的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由于水井很深,抽出的是硬水,要经过发电站加工成软水以后才进行供应。
(5)供燃气
在锅炉房附近的地方,设有瓦斯罐,供应部队和部队所有家庭专用的煤气,也可利用锅炉房产出高温蒸汽来做饭。用煤气做饭,不能不说在那个时代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
(二)“满洲最干净的部队”
七三一部队最怕的是部队内部的细菌感染。所以在“清洁”的现代化方面耗费巨资。仅仅这一点当时就令人吃惊。
1.抽水式马桶
除教育部和卫兵所外,所有营区建筑内都修建有抽水式厕所和下水道,家属的住宅区也都用抽水马桶,这都是为了预防细菌感染。
2.浴室
七三一部队营区内所有的研究室都有西式的个人专用浴室,预防互相传染;住宅楼有公共澡堂,住宅楼三分之一的住户家里有自家浴室。
前面所讲的内容,在现代都是再普通不过的现象,现在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却是很少见和及其超前的事情,只有七三一这样的“特殊部队”才会有这样的待遇
(三)建筑物设计的特点
七三一部队营区房间设计的天花板都很高,而且房间宽敞明亮,冬暖夏凉。
1.四方楼
(1)规模大、坚固
四方楼是七三一部队本部规模最大的一个建筑,石井四郎说,这是按德国的秘密建筑法设计的。它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由钢筋水泥建筑而成;楼内各层的层高都很高,虽说是三层楼,但整个建筑物的高度却相当于现在的五层楼左右。原队员秋山浩曾描述说:“隔着几幢建筑物望过去,矗立在中央的那座四方形镶满瓷砖的大楼,是一座一路上不论在大阪、新京和哈尔滨从未见过的那样大的楼房。它反射着阳光,闪耀着白色的光辉,遮住了半边天。”
七三一部队本部一栋与四方楼连接通道
四方楼遗址鸟瞰
七三一部队锅炉房和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四方楼)
劳工李宏动关于修四方楼的证言
(2)升降机
四方楼内装有手动式升降机,一直可以通往楼顶。
(3)专用铁轨
在四方楼一层走廊正中间,铺设一圈供小型四轮手推车用的滑轨(轨距50公分)。柄泽班把大量制造好的细菌装在一种特殊容器之中,由“工厂”运往细菌仓库收藏。这种金属制的特殊容器很重,所以才设计了这种手推车,并在走廊中铺设手推车用的铁轨。
2.特设监狱
“四方楼”内设有特设监狱,用于监禁人体实验的活人,它是两栋2层楼,被称为“七栋”和“八栋”,在四方楼外是根本看不到的,极端保密。监狱内有毒气管道,一旦发生“暴动”事件,可以立即使用毒气杀死被实验者。
这个设计就是石井四郎所说的,是采用了德国的秘密建筑法.它的秘密在哪里,就是在一座建筑的中间,一是难以发现,利于保密,而是使用监狱里的人进行活体实验出入方便,因为是与各实验室紧密相连的.
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
(四)便利的交通
七三一部队有自己的铁路专用线和专用机场,这在当时日本陆军中也极为罕见。
1.铁路专用线
1936年,七三一部队开始营建时就开始修筑这条铁路专用线。
铁路专用线旧址位于本部大楼旧址的东侧,原全长4公里,南与平房火车站连接,北通第一仓库,中间设3处临时站台。当时建筑所需各种材料都是通过这条专用线运进来。其后,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究、人体实验、武器制造所用的器材、动物、细菌弹壳、燃料以及生活物资甚至部分被实验者也是用火车运送至这里。大家看,铁路专用线就在锅炉房北侧十几米处经过,这里因为锅炉房每小时要消耗5吨的煤。七三一部队生产的各种细菌、培植的母本动物和专用设备,也是通过铁路专用线发往各地。1945年8月10日以后,七三一部队的队员和家属都是在这里乘坐十五个火车专列逃回日本的。
七三一部队铁路专用线旧址
部队铁路专用线使用的铁轨连接板
2.专用机场
七三一部队设有专用机场,机场设有两条飞机滑行道。飞机跑道长1200米,宽120米。机场还设有3座飞机库。并有航空班指挥所和气象班。航空班拥有飞机11架,分8个机种(吞龙式轰炸机、七九式重1型轰炸机、七九式2型轰炸机、九九式双发轻型轰炸机、九九式单发轻型轰炸机、隼式战斗机、100式运输机、患者运输机)。各类战斗飞机内部设备都进行了改装,装有载运细菌炸弹、细菌喷雾器、细菌投撒器,用于细菌战和细菌实验。运输机有731部队将校级军官专用机,也有押运“活体实验材料”和菌苗、实验器材的专用飞机。
一个只有3000余人的部队拥有这样一个规模的机场和飞机数量,在当时世界各国是罕见的。
七三一部队航空班旧址
七三一部队航空班成员在平房基地合影
1943年七三一部队航空班事务室成员合影
(五)设施完备的生活区
七三一部队建有3000人员的居住区和生活区,名曰“东乡村”。村内生活配套设施完备,一应俱全。村内设施完善到学校、医院、影院、运动场、网球场、游泳池、酒保(小卖部)、洗衣房、神社等。专家称七三一部队本部6.1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城中之城”。当时日本人曾声称“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平房”,并在编制“伪哈尔滨市都邑计划”中,把平房列为哈尔滨的十个“卫星城”之一。
七三一部队东乡村生活区旧址
七三一部队东乡村生活区士官楼(连三栋)旧址
石井四郎在哈尔滨市吉林街的住所
七三一部队东乡村生活区给水塔旧址
七三一部队宿舍区旧址
七三一独身宿舍内部
(六)四条防卫线
对这个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细菌战基地。关东军和731部队构筑了四条防卫线加以保卫:
1.一条空中防卫线
任何飞机包括日军其他部队的飞机不经许可,禁止飞越其上空,如有飞机违反此项规定,731部队的专用飞机立即起飞进行拦截,地面还备有高射炮进行射击。
2.三条是陆上防卫线
(1)第一道防卫线
第一道防卫线是长方形,以本部大楼、四方楼为中心,在其外围建有一圈长5公里、高2.5米、宽1米的土墙,墙上架设有高压电网,墙外挖有一圈宽、深各3米的防护沟。围墙的东侧有两个门,南、西、北各一个门,分别设有哨所和卫兵室。
(2)第二道防卫线
第二道防卫线设在1539号命令规定的甲号地区(即无人区)外侧周围,甲号地区的内侧边缘距731部队核心区有2至5公里,这里是特殊管理区。
(3)第三道防卫线
第三道防卫线为1539号命令规定的乙号地区,在这一地区内禁止修建二层以上建筑物,在该地区外侧边界上竖有标识牌,非有关人员严禁入内。
刚才我们对七三一部队的营区情况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再去下一个展厅参观,深入探究以下这支神秘的部队内幕。
七三一部队南门卫兵所旧址
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员秋山浩关于四方楼规模的证言
隔着几幢建筑物望过去,矗立在中央的那座四方形镶满瓷砖的大楼,是一座一路上不论在大阪、新京和哈尔滨从未见过的那样大的楼房。它反射着阳光,闪耀着白色的光辉,遮住了半边天。
〔日〕秋山浩:《七三一细菌部队》,群众出版社,1982年
秋山浩著《七三一细菌部队》
组织机构
七三一部队组织机构严密,本部下设细菌研究部、细菌实验部、防疫给水部、细菌生产部、总务部、训练教育部、器材供应部和诊疗部共八个部,八部之外另设管理监狱的特别班,部下设课,课下设班,为了保密起见,各个业务研究班以班负责人命名。另外设有五个支队和野外实验场。
美国解密档案《汤普森报告》中关于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组织表
七三一部队组织机构编制表
七三一部队的部分判任官在宿舍前合影
七三一部队总务部调查课成员合影
七三一部队训练教育部成员合影
1945年7月七三一部队诊疗部成员合影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略历
人员配置
七三一部队由将校、士官、士兵及军属四种人员构成。1945年,七三一部队本部配有中将1人、少将2人,大佐5人、中佐5人、少佐34人、大尉31人、中尉26人、少尉27人、准尉18人、士官165人、士兵1018人、军属2208人,合计3540人。七三一部队将佐一级军官中多为陆军军医身份,多数毕业于日本著名大学,50余人有博士学位,他们是当时日本细菌学、血清学、传染病学、昆虫学、动物学和植物学领域的专家。高等官就有近百人,七三一部队本部和支队共有4515人,在这样一个人员数量的部队里,配置这样多的将军和高等官,在日本军队中是唯一的。
七三一部队主要军医博士图表
1942年第十一届日本医学总会第九部微生物学分科会在东京大学安田大礼堂前的合影
关于关东军防疫部职员兼任陆军军医学校职员的文件
美国解密档案《汤普森报告》中关于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和各支队工作人员表
太阳旗
第四组教育培训
七三一部队训练教育部编制表
七三一部队少年班
因为从创设“加茂部队”之日起,石井四郎就深为研究人员奇缺而苦恼。因为匆忙地从日本各地的医院和公共卫生部门里抽调了一批技术人员作为军队文职人员配属到731部队中来,但是由于不习惯从事和细菌打交道的危险作业而发生差错,死了不少人,也有不少技术人员离开了部队。
石井四郎鉴于这种现实,决意要培养出既掌握细菌战的技术秘密,又在防谍方面具有铁的纪律的熟练技术人员。因此他计划大量培养少年见习技术员——731部队从少年兵,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
七三一部队招收的少年队员多数来自石井四郎的家乡一带贫穷的乡村。参加731部队的少年兵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他们出身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富裕;第二,少年们都正在国民学校(相当于今天的小学)里上学,在校时是成绩优秀、头脑聪明的人,都是有上进心、求知欲很强的人。
这些少年兵在部队免费吃住,还能挣到工资,经过几年艰苦的学习生活,这些少年队员都成了部队的骨干。参加了诺门罕战争的细菌攻击及南方细菌战。而且战后多是这些少年队员站出来揭露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并表示忏悔与谢罪。
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史一览表
七三一部队少年班队员在东乡宿舍门前合影
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在野外上课
七三一部队少年队员上“朝礼”
1941年2月七三一部队训练场景
七三一部队进行野外实战训练场景
七三一部队卫生兵进行担架救护训练
七三一部队女子队员进行担架演习
七三一部队举行防火训练
1941年3月,七三一第四次军医教育结业合影
七三一部队教育培训结业合影
日军军人随身背包与护身符
七三一部队使用的“图书章”
《作战要务令》
《人体发生学》
《细菌学实习提要》
《解剖学》
《新内科学》
《系统外科提要》
幻灯片放映机
第五组人员待遇
七三一部队的人员工资比其他部队都高出许多。这也是七三一部队诱惑许多人来这里工作的手段。许多老兵在证言中都曾提到过七三一部队工资高。
从将官到普通士兵待遇优厚,薪资都高于其他部队,军衔和技术职称提升比其他部队都快,生活待遇都好于其他部队。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陆军中吃得最奢侈的部队。每种官阶都有不同的特定菜谱。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在日本国内强调节约,节衣缩食,一切为了支持战争而过苦日子的时候,七三一部队却一日三餐大鱼大肉。甚至为了解决日本人爱吃水产品的习惯,七三一部队还特设了养鱼池。
七三一部队中有8名具有文职人员资格的专业厨师,且厨师烹调用的材料也很高级。每天三顿饭都有猪肉、牛肉和冷冻鱼肉等鱼和肉类。三顿饭都是“雪白”的米饭。水果也很丰富。一年四季不断。即使到冬天,新鲜水果就没有了,但有冷冻的桔子和葡萄干、干枣、苹果干。
一个从千叶县来的队员说:“早餐的猪肉青菜汤,实在好吃。切成块的萝卜和胡萝卜,还有很多很多五公分见方的猪肉丁,再加上点调味的蒜末和大酱......我吃了满满一大碗,撑得直打嗝。.......甚至有人很认真地说:‘这大碗大碗的猪肉,真想叫我乡下的老娘尝一尝,哪怕是一顿也好!”
七三一部队是日本陆军中有名的“美餐部队”,部队军医和研究人员的共同点都是腿细、肚子大,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擅长军事训练,而且由于吃得太多、太好的缘故。有的文职人员由于大腹便便,不得不定做裤子;有的军官太胖,无法骑马。
生活丰富
当时的七三一部队生活区就是一个小型的功能齐全的社会组织,在这里生活所需应有尽有,还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宗教活动。
七三一部队高等官和委任官菜谱
七三一部队内酒保使用的伪满洲国货币
七三一部队盂兰盆节
七三一部队生活用的瓷碗
七三一部队“慰灵室”祭祀用的香炉
报警器
第六组经费保障
原队员沟渊俊美关于七三一部队预算经费的证言
根据昭和14、15年的预算,仅731部队就有1000万日元。关东军总预算是2000万日元,剩下的1000万日元给驻留在满洲的部队。当时有11个师团,一个师团两万人,一共有22~23万人员。这1000万日元是让他们吃饭、穿衣服、鞋子和防寒外套、枪、供给子弹等的费用。731部队的研究费是1000万日元。
金成民、中野胜:《日本军细菌战原队员证言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美国解密档案:《桑德斯报告》中七三一部队经费的记载
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关于日本陆军省保障七三一部队和一〇〇部队生产细菌武器必要的设备材料的供词
第七组后勤保障
七三一部队的后勤保障主要由总务部、器材部和诊疗部承担。总务部是七三一部队的中枢部门,负责拟定细菌战计划、人体实验材料的搜集和管理,起草和传达命令,掌管财务、警备等;资材部负责贮存、供应各种器材,承担实验动物的运输和菌苗疫苗的保管;诊疗部负责部队内诊疗,各部下设课、班,分工明确,保证了七三一部队细菌研制的正常运转。
成田銈一的军帽
军用帆布腰带
军用水壶保温包
30式铳剑
川上渐的信件
七三一部队使用的棉布手套
军属服
冬季军服
士兵服
将校骑装
风雨衣
防寒服一套
昭和十七年制航空服
将校服
少佐服
军帽
军衣
军裤
护腿
裹腿一套
棉包
唱片盒
恩赐烟草
九六式轻防毒具
头盔
刀架
第八组部队生活
七三一部队队员生活条件优越,在生活区域内有军人家属宿舍、独身宿舍、军官宿舍及供水、供热等配套设施,还设有学校、邮局、医院、图书馆、运动场、餐馆、酒保、“东乡神社”等商业、娱乐和精神需求设施,使七三一部队成为了哈尔滨的“城中之城”。
七三一部队营区内的东乡神社落成仪式
七三一部队第二任部队长北野政次参拜东乡神社
七三一部队部分队员及女军属在“东乡神社”前合影
七三一部队教育部大礼堂
七三一部队举行运动会的场景
七三一部队总务部长中留金藏在运动会上
七三一部队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
在七三一部队运动会上化妆大会
七三一部队排演话剧《军神》的演员合影
第九组保密措施
七三一部队保密措施非常严格,按照规定,所有部队成员之间不许互相透露所从事的工作,与外界通信需严格审查。石井四郎的司机越定男证实,他每次从平房到哈尔滨市区,都要换上中国人穿的衣服。
位于哈尔滨市教化街的白桦寮,又称白桦别墅,是原日本驻哈尔滨领事馆,后被七三一部队使用。是七三一部队队员进入哈尔滨市区的中转站和驻地,凡进入哈尔滨市区活动的七三一部队队员必须在这里换着便装和更换汽车牌照,用来掩盖他们的真实身份。
七三一部队吉林街联络站旧址
换便装的七三一部队队员在哈尔滨大街上
七三一部队队员越定男乔装成中国人
七三一部队队员冲岛袈裟春的身份证明书
秘密书类定做的报告
关于分配密码本的文件
七三一部队老兵高桥德雄在《未公开的手记》中关于七三一部队保密措施的证言
731部队本部入口处,竖着一块揭示板,上边写着“未经关东军司令官的批准,不得入内,违者按军机保护法处置”,落款处标有部队长的名字。
我们出入都持有部队颁发的通行证,去霍乱、伤寒教研室听讲的活动日程安排,都是在本部队宪兵室的参与下制定的。
韩晓、金成民编著:《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行见证》(第二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十组番号代号
七三一部队的番号和代号,1933年番号为关东军防疫班,代号为加茂部队;1936年番号为关东军防疫部,代号为石井部队;1940年番号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代号满洲第六五九部队;1941年番号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代号为满洲第七三一部队;1945年番号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代号为德D二五二零二部队。
七三一部队番号代号沿革表
第十一组石井四郎
七三一部队首任部队长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日本细菌战思想家、细菌部队的创立者。1892年6月25日,生于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加茂)村,为当地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四儿子。该村位于东京以东,在今成田机场附近。他少年于千叶中学毕业后,又就读于金泽市旧制第四高等学校。他聪颖过人,据石井四郎的同乡萩原英夫的母亲说:“他幼年时沉默寡言,不同于一般孩子,升入茨城县水户的高等学校后,更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他受过旧式和现代教育。据说,他读私塾时,曾一夜之间背诵出教科书,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
1920年石井四郎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6年4月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1920年12月毕业。1921年1月20日至4月9日,任近卫兵师团军教练,军医中尉。1922年8月1日,调任东京第一陆军医院医官。1924年8月20日,入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从事细菌学、血清学、防疫学、病理学研究,并晋升为军医大尉。1926年4月毕业。在校期间,他曾被派遣到日本四国岛香川县,去调查那里发生的一种新病情。该病为地方流行病,导致数千人死亡。后以它的发源地命名为“日本B型”脑炎。石井四郎在确定和分离引起该疾病的病毒的过程中,研究了传染病预防和过滤系统等医学难题,对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他深得京大校长荒木寅三郎的宠信,并与荒木的女儿结婚。
七三一部队长石井四郎(中将)
1938年石井四郎家族成员合影(石井四郎后排右一)
1926~1928年,在京都卫戍病院任医官。1927年6月,他获得了微生物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革兰氏阳性双球菌的研究》,他的指导教官是木村廉教授。其后,他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中他与增田知贞合作的一篇论文《人工移植疟疾血球的沉降速度及其影响》,在当时引起了反响。在生活方面,他经常出入于东京的酒馆、艺妓馆,与十五六岁的艺妓鬼混。后来,随着官阶的提升,他恶习不改,任731部队长时,经常前往奉天(沈阳)狎妓。
1928年4月至1930年4月,他赴新加坡、埃及、希腊、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瑞士、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挪威、芬兰、波兰、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东普鲁士、奥地利、加拿大、美国及日本本土考察细菌战有关问题。据北野政次后来说:“日本驻美大使馆的一位武官说,他听说石井在波士顿(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过细菌战。”①
常石敬一、朝野富三:《细菌战部队与两名自杀的医学者》,第80页,新潮社,1982年。。
1930年4月,他回国4个月后,于8月晋升军医少佐,任东京陆军军医学校防疫部教官,并兼任陆军兵器工厂的干部。1931年,他发明了行军作战时防疫用的滤水器,在战争时期,曾广泛用于日本军队。1932年春,“帝国医疗株式会社”承担“石井式滤水器”的生产,对石井四郎行贿。案发后,他曾被拘留10天。当时,他的上司永田铁山军务局长解救了他。因此他崇拜永田,以至在平房自己的办公室内安放用石膏塑成的永田中将的半身像。
他极力鼓吹细菌战,提出了细菌战的主张。他的主张得到日本军事科学家小泉亲彦、军务署署长永田铁山、日军参谋本部第一课课长铃木大佐以及木尾塚隆二等人的重视。在小泉亲彦等人的支持下,于1932年,石井四郎在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组建防疫教研室,他为主管,有5名助手。从此,石井四郎等人在研究防疫的名义下,从事细菌战研究。1933年,该研究室扩建,改称为防疫研究所,由石井四郎主持,将该研究所扩展为日本准备细菌战的研究中心,从事霍乱、伤寒、鼻疽等细菌的研制,并进行活体解剖。
1932年8月,他和增田知贞等4名科研者、5名雇员来到中国东北地区考察。石井四郎等人最初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设置了“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实为细菌战部队,它位于市区宣化街和文庙街交叉地段。他们假借防疫进行细菌研究,也运作小规模的人体实验。同年秋,日军选址黑龙江省的背荫河建立“兵营”。1933年,石井四郎在背荫河建立细菌战部队,任部队长。在关东军内部,称这支部队为“加茂部队”、“东乡部队”、“石井部队”。“加茂”是石井四郎的故乡,因而得名;“东乡”是石井的化名,用以纪念他心目中的英雄日本著名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1935年8月1日,他晋升为军医中佐。在背荫河的5年期间,他领导细菌部队做了大量的人体实验,验证了细菌武器的有效性,研制了大量细菌武器。
石井四郎部队长家族合影
1939年5~9月,石井部队在诺门罕战场进行细菌战。1940年8月1日,石井任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长,兼任陆军军医学校教官。同年,他亲自带队参加对宁波空投带菌跳蚤的鼠疫战。1941年3月1日,他晋升为军医少将,曾亲自参与对常德空投带菌跳蚤的鼠疫战。1942年,又在浙赣铁路线实施细菌战。石井部队三次远征进行细菌战,使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染疫身亡。7月,石井四郎在平房侵占公款的事情败露,因犯贪污军费罪被撤职。1942年8月,调任山西的第一陆军军医部部长,在此工作期间,他行使指挥各细菌部队的特权。
1939年,石井四郎(左)因诺门罕战争的“成绩”被授予勋章;石井四郎的兄长石井刚男(右)也被授予勋章。
1944年夏,石井调回日本,在陆军军医学校建立细菌研究总部,再次从事细菌战研究。1945年3月1日,石井重新调回哈尔滨第731部队任部队长,晋升为中将,准备大量生产细菌,进行最后一战。期间,石井部队曾组织“夜樱敢死队”,准备攻击美国。由于美军对日进行大轰炸和苏联对日宣战,致使日军细菌战计划破产。1945年8月9日,战败后,石井部队长奉命销毁罪证,组织第731部队全体撤回日本。逃回日本后,他在东京新宿区若松街,利用一所被焚烧过的建筑物,开了家旅馆,隐居起来。他曾让人在报纸上发布石井四郎病逝的假消息,并在家乡举行葬礼。
1945年3月,石井四郎家族成员在哈尔滨吉林街合影
1946年1月,盟军最高统帅部对敌情报部发现并拘留了石井四郎。同年,他接受了美国细菌战专家汤姆森的审讯。1947年,石井向美军要求,把731部队的情报资料数据全部提供给美国,作为交换条件,免除其全体人员的战犯罪。美国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他们一直被美国包庇下来,石井四郎还从美军那里得到一栋楼房。这所楼房位于东京的四谷区,原来是海军宿舍改建的美国兵娱乐场所。1959年10月9日,石井四郎患喉癌,死于东京。
石井四郎鼓吹细菌战,创立细菌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发动细菌战,致使数十万人死亡。他有五项“发明创造”,即石井式滤水器、石井式细菌培养箱、石井式陶瓷细菌弹、石井王牌武器(带鼠疫菌的老鼠和带鼠疫菌的跳蚤弹)、最残酷丧失人性的“人体试验和活杀观察”,他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
石井四郎家族成员在哈尔滨火车站
石井四郎履历
1892年6月25日
生于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加茂)村。
1916年4月
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1920年12月毕业。
1921年1月20日至4月9日
任近卫兵师团军教练,军医中尉。
1922年8月1日
调任东京第一陆军医院医官。
1924年8月20日
入京都帝国大学研究生院从事细菌学、血清学、防疫学、病理学研究,并晋升为军医大尉。
1926~1928年
在京都卫戍病院任医官。
1927年6月
他获得了微生物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革兰氏阳性双球菌的研究》。
1928年4月至1930年4月
赴欧美20余个国家做“特务旅行”,重点考察细菌战有关问题。
1930年4月
回国4个月后,于8月晋升军医少佐,任东京陆军军医学校防疫部教官,并兼任陆军兵器工厂的干部。
1932年
在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组建防疫教研室,他为主管,有5名助手。从此,石井四郎等人在研究防疫的名义下,从事细菌战研究。
1933年
该研究室扩建,改称为防疫研究所,由石井四郎主持。
1933年8月
和增田知贞等4名科研者、5名雇员来到中国东北地区考察。石井四郎等人最初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设置了“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细菌试验场进行人体细菌试验。
1934年
背荫河细菌试验场转移。
1935年8月1日
晋升为军医中佐。
1936年
石井部队在哈尔滨市南郊平房扩建,1938年工程基本竣工。同年3月1日,石井晋升为军医大佐。
1939年
石井部队在平房地区进行大规模细菌研制和人体实验。期间,他曾兼任南京荣字1644部队长。石井部队在诺门罕战场进行细菌战。
1940年8月1日
任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部长,兼任陆军军医学校教官。同年,他亲自带队参加对宁波空投带菌跳蚤的鼠疫战。
1941年3月1日
晋升为军医少将,曾亲自参与对常德空投带菌跳蚤的鼠疫战。
1942年
在浙赣铁路线实施细菌战。7月,石井四郎在平房侵占公款的事情败露,因犯贪污军费罪被撤职。8月调任山西的第一陆军军医部部长,在此工作期间,他行使指挥各细菌部队的特权。
1944年夏
调回日本,在陆军军医学校建立细菌研究总部,再次从事细菌战研究。
1945年3月1日
重新调回哈尔滨第731部队任部队长,晋升为中将。
1945年8月9日
战败后,奉命销毁罪证,组织第731部队整建制逃回日本。
1947年
向美军要求,把731部队的情报资料数据全部提供给美国,作为交换条件,免除其全体人员的战犯罪。美国同意了他的请求,从此他们一直被美国包庇下来。
1959年10月9日
患喉癌,死于东京。
石井四郎的5个“发明”
(一)石井式滤水器
这种过滤器为硅藻土烧成的瓦器,让水通过瓦器的细微粒子,排除细菌,确保饮用水的清洁。
(二)石井式陶瓷细菌弹
最初研制的石井式土陶细菌弹,石井四郎设计出以陶瓷或硅藻土烧制的弹壳,用少量炸药从外部引爆,爆炸时热量小,不会伤害弹壳内的细菌或带菌跳蚤。
1938年
(三)石井式细菌培养箱
石井四郎在东京陆军军医学校任教时开始研制细菌培养箱。1932年以生产人用疫苗为理由申请了专利。
(四)带有鼠疫菌的老鼠和跳蚤
根据石井的理论,731部队把带鼠疫菌的老鼠和跳蚤作为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
(五)人体实验和活体解剖观察
石井部队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验,他们把各种细菌,如鼠疫菌、炭疽菌、伤寒菌等,注入或灌入人的体内,大规模地用活人进行实验,并全部杀死解剖焚尸。他们还在近于实战的野外试验场上,把人固定在铁桩子上,然后从飞机上投撒细菌弹,进行实验,从而检查各种细菌武器的效能。最为残酷的是活杀解剖——不用麻药,直接解剖活人。
1894年
出生于日本兵库县,就读于兵库县第八高等学校。
1920年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1921年
进入陆军,任近卫步兵师团第四联队附、二等军医官(军医中尉)。
1923年
晋升为一等军医,在东京传染病研究所任职。
1926年
获博士学位,任陆军省医务局课员。
1932年8月
升任三等军医正,在东京第一卫戍病院附兼、陆军省医务局课员。在陆军军医学校任教官时,开始介入由石井四郎主持的防疫研究室的传染病研究。
他赴欧美搜集细菌战情报,
回国后,升任二等军医正。
1936年3月
随军医监寺师义信去“满洲”进行40多天的疫情考察后,留任“满洲”(沈阳)医科大学细菌学教授,同时也在军队任职。他获有帝国政府的特免状,既是民间学者,又是职业军医。期间,他在石井四郎的资助下,从事各种传染病学研究。曾以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活体解剖,完成了不少学术论文。
1942年8月
接替石井四郎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长、七三一部队长职务,继承石井未完成的事业。
1945年3月
晋升为军医中将,转任华中派遣军13军军医部长。任七三一部队长期间,他进一步扩大了平房的细菌研制、人体实验规模。
1944年
从日本国内运来新设备,这些仪器比旧设备更加完善,细菌培养可以在传送带系统上进行。北野政次还改进了石井的细菌空中喷雾技术,并在上海附近进行过鼠疫实验。
1945年8月
美军为了独占日本细菌战技术与情报,用军用飞机将他从上海战俘营接回日本,并安排他与石井四郎串供。他向美国提供了细菌武器研究资料,在美军庇护下,逃脱了审判。北野政次在东乡神社回国后,长期居住在东京都世田谷区代田町2-13-3号宅内,先在东京帝国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任图书馆翻译。
1946年
在大泽实验治疗研究所免疫部从事百日咳疫苗的研究。
1948年
该部变成“中村公众卫生研究所”,北野政次任所长。此后,他又担任东京血液研究所所长,从事干燥血浆的制造。
1950年
创立血液银行,与绿十字株式会社的内藤良一、宫本光一、二木秀夫等人合作,以贩卖血液和利用专业知识获取暴利。
1959年10月
石井四郎病逝后,他担任葬仪委员长,为石井送葬。
1986年
因病去世。北野政次生前加入了“全七三一部队现役兵战友会”所属的将校联谊会“惊魂会”,并任“平房会”(即全七三一部队现役兵战友会)的顾问。他对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坚持不反省、不谢罪、不道歉的顽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