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几天有幸随同小米公司的业务团队一起参观了富士康的代工厂,至于为什么这里会特意用到“有幸”两个字,主要是因为富士康之前从没大规模的开放过代工厂供媒体进行参观,我们这波人算是首批。
到那里参观的理由也很简单,雷总在小米4的发布会上曾经许下承诺,会带媒体朋友们去生产制造它的代工厂转一转。虽然我们当时也没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但在三个月后小米还是履行了当时的承诺。
从百度地图上看,这个厂区在廊坊市的西南郊区,POI信息点的名称是“富士康京密电子公司”。至于我们为什么不去位于北京大兴区亦庄的代工厂,或者是去小米在南京英华达的代工厂,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此次开放给媒体做参观的是小米4手机的部分生产线,再加上只有这里能够很好的加工奥氏体304不锈钢中框。但或许是涉及商业机密,包括CNC数控机床、表面喷砂等核心生产环节都没让参观。
■参观项目
1.SMT印刷贴片生产线2.整机产品组装生产线3.金属框冲压锻造车间4.金属框镭射切割车间
“帮助部分手机厂商制造产品的部分零配件,然后拿到其它的零部件并组装成终端产品”,笼统地说富士康在智能手机圈子里就是在充当着一个“工匠”的角色,帮助设计师(厂商)打造出最后的产品。
那么为了更好的说明富士康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以及它在这个行业里有着怎样的地位,笔者觉得用以下四个关键词来做延伸说明会更为容易一些。当然如果您只对厂子里的情况感兴趣,直接翻页就好。
关键词一: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富士康是台湾鸿海精密集团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企业,隶属于台湾首富郭台铭名下,同时也是《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常客。2014年的排名是第33位,我们熟知联想、华为分别排在第286位和第285位。
关键词二:OEM为主ODM为辅
这是一家拥有ODM(负责产品设计并制造生产)、OEM(拿厂商的设计并制造生产)能力,专业生产制造3C产品以及半导体设备的电子专业制造商。目前的主要业务依旧是帮助厂商代工制造产品。
关键词三:两地研发专利数众多
能够拿下苹果、小米(目前富士康全球第二大客户)等国际级的大客户,富士康靠得是制造与生产技术的硬实力。其在大陆、美国两地组建了研发团队,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常年排在国内厂商前十位。
关键词四:欧美亚三地设厂制造
除西北地区外,富士康在国内的主要经济区都设有科技工业园区,解决了当地周边大量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并在欧、美、亚三大洲设立了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全球范围内拥有120余万员工。
■厂区布局
那么作为富士康在北方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廊坊产区的占地面积有73万平方米之多。雷军在今年六月份曾发微博表示小米是富士康的第二大客户,小米占用的厂方平米数达到了廊坊富士康的60%。
目前这个厂区共分为三个区域,其中A区是生活区,有九栋宿舍楼,能同时容纳近五万名员工。同时这里还有全面的配套设施,网吧、图书馆、超市、食堂、操场等都有配备。另外的B、C区为生产区。
■感受体验
实际观察,富士康(廊坊)就是内种典型的社区型工厂,不同区域之间设有很宽阔马路,绿化工作做得也还不错,基本上视线中始终会有植物出现。由于已投产很多年,所以建筑的外墙皮都有些脱落。
由于我们到达厂区的时候正值午饭,所以厂区中来来往往的员工数量不少,从面相上看,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据组装车间的负责人介绍,这里除了周边的本地人外,还有很多来自西北地区的员工。
因为要吃午饭,所以我们这一波人先体验了厂区中食堂的伙食。食堂的面积着实不小,但就餐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毕竟是全球第一的代工厂)。我们的就餐标准是两荤两素,菜的味道确实还行。
午饭过后我们在会议室听了短暂的讲解,随后便开始了正式的参观(手机、相机均不能随身携带,照片都是随行的摄影师所拍,凑活看吧)。参观地点是位于B区的四个生产车间,下面我们一一讲解。
整个参观过程的首站便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表面贴装生产线,同时也是人员密集度最小的生产线。由于这里有很多未作保护处理的芯片元件,所以要做好防护工作。
和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我们在入门之前也都带好了头套、鞋套和防静电服。不过由于只是参观所以我们并没有佩戴专门的防静电手环和指套。进门之后,眼中基本都是机器设备,很少看到工作人员。
小米4手机SMT生产线中的核心部件也就是高速贴片机来自松下(Panasonic),电容、电阻、芯片、屏蔽罩都是由它负责安装在PCB上,至于用于防静电的泡棉则是在旁边的额外的生产线上进行安装。
第二站是整机组装生产线,这里的景象与之前完全不同,一条条的生产线上密密麻麻坐满了人,也是人工参与度最高的生产线,看到这里各位应该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富士康工厂要招收那么多的员工了吧。
看图吧,上面就是小米4移动定制版组装生产线的一部分,笔者目测生产线全长差不多得有80-90米,基本上是一米一个人的样子。这些组装好的手机在生产线的末端就直接被打包装箱了,然后送往库房。
和前面SMT生产线高度集中的生产方式不同,这里没有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可编程加工设备,每一名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并且在每一名组装人员的右手边都会配备一名质量检测员,毕竟人手不如机器。
就以屏幕部分的安装来说,先是专人检测需要安装的屏幕是否有瑕疵,然后是在B壳制定位置进行点胶,接下来放置屏幕,随后使用设备进行屏幕的压合(溶胶粘合),最后一步是固定屏幕的排线。
冲压车间的设备看着明显都要粗犷不少,随处可见的油污和叮叮当当的打击声造就了比较恶劣的生产环境,因此工人都带着用于隔音的耳塞。另外由于还需要一些体力劳动,所以这里没有女员工的身影。
放在地上的这些就是用来加工小米4金属边框的奥氏体304不锈钢板。这一整块的钢板在这个锻造车间里要经过七个加工步骤,完成后就是小米4手机发布会邀请函的那块板子,离最终的成本还差得远。
可以看到这些金属板上有不少的开孔,这些开孔一方面是在加工的时候用于辅助定位,另一方面则是为冲压过程做的应力缓冲。不然板子越压越薄,多余的物料没有去处,使之形变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由于在放置物料后需要员工用双手按下按钮冲压机才会工作,所以我们也不必为他们的人身安全所担忧。另外为了提高效率,这里也布置了由富士康生产的机械臂,我们参观时这些机械臂还处在测试阶段。
本来以为看过了钢板的锻造过程后会去参观“艺术之旅”最神秘的部分,也就是CNC数控机床和表面喷砂的车间,但遗憾的是我们直接略过了这两个耗时最长也是最考验工艺的环节,也只能理解为商业机密了。
所以镭射切割车间就是我们此次整个参观流程的最后一站,这个车间里主要有两个加工项目,一个是将不锈钢金属框中间的多余废料切除,另外一个是用镭射光线烧掉边框上塑料隔断表面的金属物质附着层。
废料切除也是一台设备对应一个操作员,因为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所以这里也做了一些防护措施。切割后断点处会出现毛边,那么接下来的步骤就是使用机器或是人工对其进行打磨,这里也会有专门的检测员。
细节方面,为了避免金属中框在运输途中的刮擦,在整个加工环节的最后还会有一个贴膜的过程,这个步骤同样也在做自动化生产测试。可见富士康工厂还是比较重视质量检测和产品保护这两个不可见的过程。
为了平衡各个车间的产量达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厂方在生产线数量的布置上都经过了精心计算。比如基本上完全是自动化处理的印刷贴片流程只有8条生产线,而劳动力密集的组装环节则配备了18条生产线。
面对大量的订单,小米4手机的生产线实行双班倒休策略。厂长还向媒体表明在这个月可以达到月生产180万台的量级。之前产能不足的问题主要就在这个使用了倒角设计的金属中框,最初的良品率甚至为零。
富士康代工厂的高管还站出来为小米饥饿营销的说法平反:“我们也听到一些关于小米搞饥饿营销的说法,只有我们知道确实不是这样,这也挺无奈的。”前面提到的美女负责人还表示他们一直在不停的招人。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之前也跟小米的朋友打听过,说是为了保证供货前一阵连公司内部作为福利的F码都停止申请了。不过笔者也有个疑问:既然每月能生产180万,为什么在官网提供抢购的原价机只有40万?
不管怎样,此次代工厂之行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信息。一是廊坊产区作为富士康的北方重镇,其代工能力和产能确实不低。二是小米作为富士康目前的第二大客户,两家企业目前的关系真的是不一般的好。
那么当高通的专利保护伞因为判决的下达而消失时,小米这些创业型公司势必会受到一些裙带效应的影响。而手中握有大量专利,同时又能够帮助小米在硬件设计上更近一步的富士康是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