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不能啃,肉嚼不动,就连吃米饭都很困难,11岁湖南女孩湘湘(化名)下巴前凸,看上去就像个“瘪嘴老太”。
半个月前,余女士带着女儿湘湘从湖南来汉找到医院口腔中心正畸专家医生教授。
余女士说,湘湘小时候长得特别漂亮,下巴尖尖翘翘的。没想到越长大,下巴越凸越厉害,嘴也变瘪了,同学们总是取笑她。
医生检查发现,湘湘是典型的“地包天”,拍片显示她只剩下一对牙能够上下完全对牢。
湘湘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吃东西只能靠一颗牙慢慢磨,水果啃不动,肉也嚼不动,吃一顿饭至少要花四五十分钟。
详细问诊得知,湘湘从小跟着外婆长大。老人很宠孩子:牛奶要躺在床上喝,吃苹果要打成汁,吃香蕉要碾成泥,啃个玉米还要一粒一粒地掰下来……
医生说,“地包天”有遗传因素,而错误的喂养方式和吃得过于精细会加重反颌的程度。婴幼儿长期躺着喝奶,下巴要过度前伸才能吸吮,为“地包天”埋下隐患;牙齿缺少咀嚼锻炼,也影响了颌骨的正常发育。
听说湘湘可以配戴矫正器来抑制下巴生长,余女士吃了一颗定心丸。
“门诊中九成的‘地包天’孩子都来得太晚。”医生惋惜地说,以为孩子18岁以后才能做矫形手术其实是误区。
反颌是急症,发现后应该立即就医。等到18岁以后再看,症状更严重,治疗难度更大,很多原本不用手术的最后也只能选择手术。
相比之下
喂养太精细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乳牙各个变成“钉子户”
医学上称为乳牙滞留
在口腔科,拔牙的孩子中有一大半都是“乳牙滞留”。
什么叫乳牙滞留孩子的恒牙都冒出来了,乳牙却迟迟不让位,只得拔掉乳牙,借助人力完成这个自然生理活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医生们异口同声:现在孩子们吃的东西太精细了。
市医院副主任医师医生说,孩子长期吃这些不需费力咀嚼的精细食物,乳牙无法充分咀嚼锻炼,刺激不够造成颌骨发育不全,导致乳牙根难以吸收,滞留成害。
乳牙滞留直接影响恒牙排列整齐,严重的会造成牙颌畸形。本地调查发现,近10年来每年矫牙的儿童和青少年,是20年前的4倍,大多因为牙齿发育不良或不整齐,而乳牙滞留正是原因之一。
医生推荐
“健康口腔食谱”
孩子们适当进食坚硬、粗纤维食物,保证对乳牙的良性刺激,就能回归自然健康。
1岁4个月之后:开始出乳磨牙,这时可接触固体食物,如去皮去核的水果片,蒸过的蔬菜,如胡萝卜等。
通常2岁左右:乳牙出齐,孩子的食物无需额外精加工,可增加芹菜、老玉米、海蜇、甘蔗、苹果、梨等耐嚼食物,锻炼咀嚼。
精细喂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止于口腔健康
汉口的苏女士30岁才有女儿,特别宝贝。女儿出生后,所用的奶瓶、餐具,每天三次放入消毒锅内蒸汽消毒。女儿的玩具也会天天用消毒水擦得干干净净。
苏女士还将女儿的口水巾、洗脸毛巾、擦身毛巾、洗脚巾等分得清清楚楚,共有6条之多。
可女儿长到2岁,身体一直不好,常会起红疹,还很容易拉肚子。她带着女儿看病,被诊断为过敏,却总不知道过敏源在哪里。
感染免疫科主任医师问诊后感叹:你们养伢太过细、太干净了!
孩子的免疫功能是需要锻炼的
尹薇说,*的免疫能力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就是*在不断适应外界中锻炼成长而来的。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完全不接触细菌,他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像没有打过仗的新兵,不知道怎样杀灭有害物质,保护*健康。
这些孩子要么会太过敏感,如经常过敏、腹泻,甚至哮喘;要么免疫力特别低下,普通小感冒在他们身上会发展成严重肺炎,很难治疗。
不管父母如何保护,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环境。尹薇强调,要想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粗养”。
“粗养”不是瞎踹、不管
是分阶段让孩子逐渐适应外界
6个月前的新生儿
身体各器官都非常脆弱,免疫力很低,此时的确需要格外呵护。这个阶段,父母每天为孩子消毒餐具,特别是奶瓶,很有必要。消毒时可采取煮沸消毒或蒸汽消毒,每次消毒一刻钟即可。
6个月后
孩子要学会与外界接触。父母可根据孩子的体质,逐步放宽“干净标准”。减少消毒次数,逐渐过渡到正常洗涤餐具、衣物,无需消毒。
到3岁左右
专家认为,家长根本没必要使用各种消毒水、婴儿专用杀菌剂。让宝宝从小接触正常细菌,维持体内菌群平衡,才能保证正常的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