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来到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施工现场视察,向给水团全体官兵致以诚挚慰问。
“你们要为宁夏缺水贫困地区多打井、打好井”
该团组建36年来,牢记我军根本宗旨,紧紧围绕提高部队野战给水保障能力这一中心抓建设、练打赢、谋发展,部队全面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该团还充分发挥自身装备技术优势,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出色完成了“百井扶贫”、“赴疆找水打井”等重大工程任务,4次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5次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各1次。2007年岁末,宁夏固原市彭阳县陡坡村村民写信给总书记报喜: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为村里打了3口水井。胡锦涛看信后十分高兴,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勉励给水部队官兵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在钻井三连打井施工点上,各型钻井设备摆放有序,井架高高矗立,野战帐篷错落有致,官兵们冒着寒风正在检修设备……
胡锦涛来到作业现场,望着高耸的井架问:“这口井是什么时候打的?”
宁夏军区司令员陈二曦回答:“这是给水工程团实施‘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打出的第159口井。3月18日开钻,现在能出水了,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胡锦涛接着问:“你们实施‘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从2008年2月开始的。给水工程团官兵牢记主席的嘱托,转战宁夏18个县区的117个自然村,已经为缺水群众打出158口井。可解决25万余人、35万多头牲畜饮水和3.5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胡锦涛称赞他们为各族群众办了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胡锦涛来到钻井车前,三连官兵报以热烈的掌声。胡锦涛走过去,与官兵亲切握手,并攀谈起来。
胡锦涛问三连连长万树宝:“你们这部钻机是什么时候装备连队的?”
“2005年装备的,是国产钻机。”万树宝回答。
“这部钻机能打多深?”
“可以打300米。”
“你们连队共为群众打了多少口井?”
“一共打了36口井。”
“这口井的含水层是多少?”
“70到170米。”
“这口井已经打成了吗?”
“打成了。”
这时,胡锦涛转身指着身后的另一座钻塔问:“那是什么钻机?”
团长宋建荣回答:“那是目前我们装备的先进钻机,可打1000米深。”
胡锦涛语重心长地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永宁县这个地方可是银川地区的水源地啊!你们要为宁夏缺水贫困地区多打井、打好井。
“我们一定牢记主席的嘱托,把找水打井与储水积水相结合,开发好这块水源地。银川市要在这个地方建一个日处理能力6000立方米的水厂,解决10万人的饮水问题。”陈二曦说。
“你们打成的这口井日出水量是多少?”
“2000立方米以上。”
“那就要打3口井。”
“对,在这个地方打2口井,往北去1公里再打1口井。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农业用水规划中的一个项目。”陈二曦介绍。
胡锦涛听后说:“这样,我心里就踏实了。”
“让更多的老百姓喝上安全水,为西部大开发再立新功”
面对围拢过来的官兵,胡锦涛饱含深情地说:“兰州军区给水工程团实施的‘百井支农富民’工程,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是办了一件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胡锦涛希望官兵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完成好部队军事任务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找水打井,帮助群众解决吃水难问题,让更多的老百姓喝上安全水,为西部大开发再立新功。
胡锦涛特别强调,最近一个时期,我国一些省区发生了严重旱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当地驻军一定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密切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做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的讲话引起阵阵热烈掌声。这时,陈二曦向胡主席报告,刚打成的这口井现在可以抽水了。胡锦涛走到井架旁的配电箱前,启动按钮开闸抽水。顷刻间,一股清澈的井水从泵管中喷涌而出……
胡锦涛和围观群众一起用手捧起水来品尝,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回族老人王维忠笑着说:“真甜!真甜!”
胡锦涛笑容满面地对大家说:“党和政府就是要让老百姓用上干净、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回族老人纳洪业激动地连声说:“感谢党!感谢解放军!”
水声、笑声,融在了那清清亮亮、喷涌长流的甘泉里。
“弘扬好传统,再创新辉煌”
对长期在野外执行找水打井任务的给水官兵生活保障问题,胡锦涛十分关心。
在野战淋浴间,胡锦涛仔细察看了有关设施设备,特意叮嘱部队领导:“战士们在野外作业风沙大、很辛苦,一定要保障大家洗上热水澡。”
来到炊事班帐篷,4名战士正在准备午餐,胡锦涛和大家互致问候。
胡锦涛亲切地问:“你们谁是班长?”
“报告主席,我是。”中级士官季建永回答。
“今天中午吃几个菜?”胡锦涛接着问。
“六菜一汤,三荤三素。”
“野外作业,一天几顿饭?”胡锦涛知道,一旦开始钻井,就不能停下来。
“白天三顿,晚上十一点再做一顿。”
交谈中,胡锦涛走到灶台前:“这个灶能做多少人的饭?”
“能做五六十人的饭。”
“用的是什么燃料?”
“用的是煤。这是高效燃煤节能灶。”说着,季建永顺手打开了灶门。胡锦涛俯下身子看了看,灶膛里红红的火焰正在燃烧……
胡锦涛看着干净整洁的不锈钢节能灶,对炊事班战士说:“你们的岗位很重要,要精心调剂好伙食,保证大家吃好。”
看到炊事班帐篷里一角挂着连队一周的食谱,胡锦涛便走了过去,仔细察看副食一栏中的菜谱——辣子鸡块、豆角炒肉、西芹牛柳、素炒茭瓜、醋熘土豆丝、素炒莲花菜和西红柿鸡蛋汤。
宁夏军区政治委员刘国祥笑着说:“主席,从菜谱看,营养搭配得还不错。”
胡锦涛说:“吃得好,才有战斗力!”
来到三连四班帐篷内,胡锦涛详细了解战士们防寒保暖等有关问题。看到大家防寒措施到位、衣服被装齐全,胡锦涛很高兴。
每个床头上方悬挂着的战士格言,引起胡锦涛的极大兴趣。他随即轻声念起四班班长钱明利写的格言:特殊的使命让我们倍感自豪,特定的环境让我们迎难而上,特殊的荣誉让我们万分珍惜。胡锦涛脸上露出了笑意。
指导员张勇说:“这些格言都是战士们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中写下的感言,以此来激励自己健康成长。”
给水工程团政治委员刘智峰告诉胡主席,战士们都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强度的作业条件下找水打井的,这些格言很管用,能培养大家百折不挠、敢打硬拼的战斗作风。比如,2008年春节刚过,冰雪未融,官兵们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顾大局、特别讲奉献的团队精神,冒着零下10多摄氏度的严寒立塔开钻,不少战士的耳朵、脚被冻伤,仍坚持不下钻台,保持了钻机24小时连续运转。
胡锦涛听后点头赞许。他勉励官兵:要弘扬好传统,再创新辉煌。
随后,胡锦涛来到野战文化帐篷。他仔细观看一幅幅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实物,认真听着情况介绍,并对团领导说:你们要坚持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与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把扶贫帮困、支农富民与确保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相结合,使“百井支农富民”工程更富科学性、实效性和长期性。
胡锦涛主席的视察之行结束了,他对给水工程团官兵深情的关怀和郑重的嘱托,如春风吹拂广大给水兵的心田。在兰州军区主要领导组织的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座谈会上,给水工程团官兵纷纷倾吐着心声——
团政治处主任汪国超、组织股长吴国祥、作训股长姜玉红、二营营长李天军、一连连长陈修海表示,一定要把胡主席重要指示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在完成好部队军事任务的同时,努力做服务人民的模范,多打井,打好井,大力促进宁夏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以实际行动让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放心。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和政府主席王正伟等一同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