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最早的南瓜记载见于元末贾铭《饮食须知》:“南瓜,味甘性温。多食发脚气黄疸。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忌与猪肝、赤豆、荞麦面同食。”又见于明初兰茂《滇南本草》:“南瓜,一名麦瓜,味甘平,性微寒……”。南瓜作为主要美洲作物,一般认为是在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后,同番薯、玉米等原产美洲作物,随着欧洲向美洲探险、殖民、宗教传播的高潮进而在世界范围引种推广的。但是以上两部古籍均成书在此之前,疑是后人窜入。
(点击查看大图)
注:河北含北京和天津,四川含重庆,江苏含上海。
南瓜引种到我国路径,根据方志记载可分为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东南海路,第二条路线是西南陆路,以第一条路线为主。东南海路,是南瓜首先传入东南亚,然后引种到我国东南沿海。西南陆路是南瓜传入印度、缅甸后,再进一步引种到我国西南边疆。
西南边疆地区南瓜最早见于兰茂(1397-1476)《滇南本草》的记载,成书之时哥伦布尚未发现新大陆,该书在清初之前一直以手抄本的方式在坊间流行,难免有后人托名兰茂增加内容。但本书现存最早的传抄本,汤溪范行准收藏的《滇南本草图说》十二卷,注明了是范洪在嘉靖丙辰年(1556)根据《滇南本草》原著整理而成,其中已有对南瓜的记载,所以南瓜至迟在1556年已经在云南引种栽培,而且很有可能是从缅甸传入的,隆庆《云南通志》、天启《滇志》均见南瓜记载。南瓜在云南向来有“缅瓜”之称,此称呼未见于它省,“南瓜,一名缅瓜”,“缅瓜,种出缅甸故名”。滇缅交流十分便利,滇缅间的通衢大道又称“蜀身毒道”,在云南段东起曲靖、昆明,中经大理,西越保山、腾冲、古永,可达缅甸、印度,《滇略》中描绘了滇缅大道的繁荣景象:“永昌、腾越之间,沃野千里,控制缅甸,亦一大都会也。”缅甸也有栽培南瓜的记载,虽然没有缅甸明代栽培南瓜的记载,只有云南县知县周裕在乾隆32年(1767)远征缅甸有记载:“其余食物,有冬瓜、南瓜……”。
南瓜在首先引种到福建之后就充分发挥了外来物种的优势,乃至不逊于本土瓜类,迅速推广到与广西、广东的交界的山地,如建阳县、明溪县,但在明代用于供佛,不作为主要食品,以漳州为甚,“圆而有瓣漳人取以供佛,不登食品”。入清南瓜已经是“处处有之”,乾隆《福建通志》中已有十府记载南瓜。台湾南瓜通称“金瓜”,康熙《诸罗县志》始有记载:“金瓜,一名南瓜,种出南番”,未知是从福建引种还是欧洲人引入,惟栽培比较普及、推广比较迅速,南瓜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平原,东部山地栽培很少。
广东同样较早在沿海地区引种南瓜,广州府的新宁县、新会县分别在嘉靖24年(1545)、万历27年(1609)载有“金瓜”,而且名称一直沿用至光绪年间未出现“南瓜”一词,而接壤的香山县载“金瓜,俗名番瓜,色黄”,乾隆《肇庆府志》载:“南瓜,又名金瓜”,都证明金瓜在两府指代南瓜。肇庆府最北与广西交界的封川县明代也见有南瓜记载。南瓜在清之前主要集中在广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和雷州府。清代以来南瓜记载更加丰富,沿海各府均有。南瓜在海南只在近海平原从康熙以来持续种植,作为一般蔬菜“各属亦有之,惟出产不多,尚无输出”。
南瓜在中国方志记载次数对比表
江西明代栽培南瓜的地区主要位于赣西北一带,很可能引种于福建。因为明末赣西北的流民活动日渐明显,以闽省流民居多,清初南瓜栽培依然主要集中在赣西北一带。康熙年间赣东南的赣州府,随着客家流民接踵而至,南瓜也开始进一步推广。“南瓜,俗呼北瓜,又名番瓠,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处处有之”,反映江西从福建引种并逐渐完成推广的情况。湖南万历末年方引种南瓜,比江西晚30多年。谭其骧先生认为湖南人主要来自江西,而且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湖南北部,在明代“江西填湖广”的趋势下,先引种南瓜的赣北很可能将南瓜带到湘北的辰州府。明代记载南瓜虽然很少,但经过半个世纪以上的推广,到康熙年间广泛分布在湘东和湘南一带。乾隆年间长沙府成为重要产区,“南瓜,湘潭株洲产最多,俗又呼为北瓜”,湘西北晚清逐渐普及南瓜。安徽南瓜的最早引种地点是西北部的亳州,亳州可能从江苏引种。嘉庆《宁国府志》载:“饭瓜,即南瓜,宁国向无此种,明嘉靖中仙养心官淅之严州,归携种植之,味甘可代饭,今六邑俱有”,表明安徽南瓜又从浙江严州引种。安徽在清初除了中部的六安州、庐州府和广德州的部分地区没有引种南瓜,其他十府已经遍种南瓜。晚清以来缩小种植范围至皖南地区。
山东南瓜传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江浙一带海运和运河。南瓜最早记载的青州府濒临渤海黄海两大海域,引种虽早,但发展缓慢,整个山东东部在明代也只有几处沿海府县栽培南瓜,如福山、即墨、沂州。山东入清之前共记载南瓜25次之多,为各省之最,绝大部分集中在运河一带和黄河下游地区,几乎无县不种,入清以来山东各地均有栽培,成为主要食量,充分利用了丘陵山地。河北引种南瓜主要是运河经山东至河北南部,《本草纲目》载:“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包括顺天府在内的河北南部尤其是运河沿岸、海河流域在明代已经广为种植。乾隆年间《红楼梦》多次记载“倭瓜”,可见南瓜在河北的流行程度。清中期以来南瓜向长城以北的河北地区推广,民国时期“张北、怀安、龙关、万全、康保、宣化、逐鹿、阳原、延庆、沽源、赤城均产”。从方志记载次数来看,几乎康熙以来的任何时期河北都领先全国。
东北地区的南瓜,多系关内的山东、河北等地的移民“闯关东”引种。辽宁引种的最早,在康熙16年(1677)已见于记载,随着关内移民的增加,光宣年间大面积推广,“倭瓜,种出东洋,今为常蔬,种者甚多”,充粮作用日益明显,在辽宁全省具有栽培。黑龙江与吉林在辽宁后相继引种,黑龙江为流人首先引种,“流人辟圃种菜,所产惟……王瓜、倭瓜”;吉林虽然在光绪年间才引种南瓜,但迅速开始推广,吉林、黑龙江的南瓜推广还是主要从20世纪开始,到了民国南瓜在吉林已经“为普通食品,境内多种之”,主要沿松花江、辽河和长白山南麓栽种;在黑龙江南瓜也是“农家冬日之常食也”,在松嫩平原中部、东流松花江中游支流流域比较集中。
云南的南瓜栽培分布是从与缅甸邻近的永昌府、大理府向东扩展,基本沿滇缅大道分布,也可反映南瓜引种于缅甸。在清初已经遍布云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且“番瓜如斛大,重至有数百斤者”。“麦瓜即南瓜,江南呼为饭瓜,滇中所产甚大,与冬瓜相似,市上切片出售,农庄家无不广植者,每至冬间家有数十百颗堆积如山,以供一岁之需”反映了南瓜在云南的产销盛况。贵州在万历末年就从云南引种了南瓜,但发展缓慢,乾隆之前仍局限在最初引种的黔东北一隅,乾隆年间在全省分散栽培,分布在乌江流域、珠江上游水系,清末民国时期,南瓜已在大部分地区栽培。广西在康熙《阳朔县志》之前尚无南瓜记载,最初记载南瓜地点在西部的泗城府,应由云南引种;东部的桂林府应由广东引种,“种出交广,故名南瓜”。根据雍正、嘉庆两朝《广西通志》记载,桂林府、平乐府、柳州府,也就是广西东北部是南瓜主产区。广西东南部、西南部乾隆开始只有零星栽培,全省范围直到民国才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南瓜别称、代称在广西最多,约有近20种。
南瓜在16世纪初期由东南沿海和西南边疆引种到中国,在明代就完成了大部分省份的引种工作,在引种到中国的美洲作物中南瓜可谓是急先锋,不仅完全领先于番茄、辣椒等蔬菜作物,甚至比玉米、番薯等粮食作物更早的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迅速普及,就全国范围来看,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南瓜在全国的推广最终奠定了我国世界第一大南瓜生产国的地位。
(一)发挥了救荒作用,缓解了人地矛盾
南瓜在凶年、饥岁充分发挥了救荒作用,“饭瓜宜上棚,南瓜形扁,北瓜形长,盖同类也。凶岁乡间无收,贫困或用以療饥,是宜弗绝其种”;“饥岁可以代粮,先慈劝人广种以救荒”。在粮食不足时南瓜便作为正餐,“南瓜即番瓜,黄老者佳,米贵之时以为正餐,颇熬饥”。南瓜代粮比例十分之高,“南瓜,俗名饭瓜,贫民多植隙地储以御冬,可省菽粟之半”。“农家比户种瓜,至秋红实离有,以北瓜补粟之缺”,引自“田蔬”而不是“山蔬”或“圃蔬”,反映出了南瓜(在山西又称北瓜)“补粟”的重要地位。南瓜味佳,救荒方式多样,“蒸食味同番薯,既可代粮救荒,亦可和粉作饼饵。蜜渍充果食”。在革命年代“红米饭、南瓜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瓜菜代”,南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紧张的状况。
(二)增加了经济效益
南瓜虽然与其他蔬菜相比并不昂贵,但因产量很高,收益比较可观。1949年之前关于南瓜的统计资料较少,但从一些零星资料可以窥见一斑。
民国6年(1917)奉天瓜类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
从民国奉天省的情况来看,南瓜栽培面积虽远不及黄瓜,但远超菜瓜、冬瓜,而且南瓜单产很高,亩产408斤,远超其他瓜类及大部分蔬菜,所以“圃人摘卖于市得值较多”。
南瓜子也是重要的流通商品,至迟在道光年间“南瓜子、西瓜子同售于市”。南瓜子是零食中的上品,“南瓜……子炒食尤香美,款宾上品也,茶房酒舍食者甚多,而宾筵则必以陕西之瓜子为贵”,可见南瓜子的流行程度,陕西瓜子“为贵”,栽培南瓜必然带来丰厚的收入。民国时期还专门报道不同品牌南瓜子的价格行情,“南瓜子价俏:日新本牌(53元),衡州莲(42元)……成昌开出南瓜子数十包,肉实饱满,价开十四元五角”。
(三)对农业种植制度的影响
南瓜虽然在我国大规模的种植,但与原有作物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丰富了我国多熟种植和间作套种的内容。南瓜的前茬可安排根茬菠菜,或早熟春播叶菜如小油菜、小白菜、水萝卜、茼蒿、甘蓝等,后茬可接种大白菜、秋菠等。在城镇郊区可以分别与早春包菜、马铃薯、大蒜或葱头、矮生地豆、速生叶菜等蔬菜作物间作套种,在广大农村可与小麦、玉米和矮生豇豆等粮食蔬菜混合间作套种,增加了夏播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四)在中医方面的影响
清代以来,几乎所有本草类、医药类典籍都会记载南瓜,南瓜药用价值很高,为我国中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李时珍认为南瓜“甘,温,无毒……补中益气”。南瓜全身是宝,“近时治鸦片瘾,用南瓜、白糖、烧酒煮服,可以断瘾云”;“南瓜蒂……昔人曾用以入保胎药中,大妙”,“(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凡遇汤火伤者,以此敷之,即定疼如神”。“南瓜根,专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肠气胀解烟毒;南瓜花,性凉,治咳嗽提音解毒又达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