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又称橘皮,《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知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1]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橘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贵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橘皮药材,除上述橘类的果皮外,柑类及甜橙的果皮,有时亦作橘皮使用。
二、产地分布。
广东福建四川重庆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其中以广东新会、四会、广州近郊产者质佳,以四川、重庆等地产量大。
三、药用价值。
1.临床应用
1)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该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2.医学作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5%(压榨法)至2%(蒸馏法),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d-limonene),还含β-月桂烯(β-myrcene)α-及β-蒎烯(pinene)等,另含黄酮类成分橙皮甙、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柑橘素(tangeretin,5,6,7,8,4‘-pentamethoxyflavone)、二氢川陈皮素(citromitin,5,6,7,8,3’,4‘-hexamethoxyflavanone)及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5-O-desmethyl-citromitin);又报道川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letin)约0.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
【理化鉴别】
1.该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1ml,溶液渐成红色。(检查橙皮甙)
2.薄层层析:样品液:按上项制取滤液5ml,浓缩至1ml,作供试溶液。对照品液:取橙皮甙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对照品液。取出,凉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展至约8cm.显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醋酸-水(35:4: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苦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即得。津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该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人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3H34O15)不得少于3.5%.
3.药理作用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陈皮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之在位胃及肠运动,小白鼠离体子宫均表现抑制,对麻醉兔在位子宫则呈强直性收缩,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甲基橘皮甙对豚鼠、家兔的肠管、气管、子宫及大白鼠胸部主动脉片均有松弛作用,但作用较弱,为罂粟碱的1/100以下。
③抗炎、抗溃疡、利胆作用橙皮甙不能减轻大鼠后肢脚爪因甲醛引起的浮肿,柑橘属植物中顺式香豆素则有抗炎作用。甲基橙皮甙(以二氢黄酮型为主的混合物)对毛细管的通透性(家兔氯仿法及小白鼠蛇毒法)也有抑制作用,并能防止蛇毒引起的出血,在甲基橙皮甙单体中,3';-甲基-7-鼠李糖-2-甲基葡萄糖-橙皮素抗炎作用最强,毒性最低。甲基橙皮甙对结扎幽门引起的大白鼠溃疡,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与维生素C及K合用能增强其效力,口服则无效,给大白鼠腹腔注射,迅速表现利胆作用,维生素C及K亦可增强此作用。
四、功能主治
【性味】:性温,味辛、味苦。
【归经】:入脾经、胃经、肺经。
【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①《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②《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③《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
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疗矣。
④《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温能行气,辛能发散,苦而泄水。
橘皮去其内白者,称之为橘红,其辛苦之味较重,故临床主要用在祛湿化痰上,尤其是痰多壅肺之时,如常用成药橘红丸之类。橘络有行经络之气,去经络痰湿的作用,故临床上用在气滞痰阻的肢体麻木之时,多配在其它成方之中。橘核有散结止痛去湿化痰的作用,故在临床上用于疝气疼痛、湿疒主痹腰痛等。橘叶色青,有条达肝气的作用,故临床上用于胁肋疼痛,胸闷乳痛之时,也多配在成方中使用。
青皮和陈皮一主肝脾,一主脾肺,从行气的力量来说,青皮较强,从化痰的能力来说陈皮较强,青皮破气故易伤正气,陈皮力缓不易伤正气。所以青陈皮在治疗气滞痰阻的疼痛时各有所长。比如左侧胸痛用青皮,右侧胸痛用陈皮;胁肋疼痛用青皮,中间疼痛用陈皮;乳头疼痛用青皮,乳房疼痛用陈皮;下腹疼痛用青皮,胸腹疼痛用陈皮。香椽皮与陈皮相似之处较多,但香椽皮苦辛不强,甘味有余,且略有酸味,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故香椽皮行气之中多有补养作用,所治范围也主要是限于脾胃气虚而引起的肠胃消化不良等疾病。其祛湿化痰作用虽然明显低于陈皮,但养脾行气作用则优于陈皮。佛手片与陈皮也有相似之处,但佛手片主行肝气,兼顾脾气,透散之力较强,所以主治范围主要是因肝气郁结,肝木不能疏达脾土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其透散能力优于陈皮,但其去湿能力不如陈皮,散结化痰能力不如橘核。可以说,在临床选用的时候,陈皮以脾胃为主,香椽皮以脾肝为主,佛手片以肝脾为主,有时还可以联用。
临床使用陈皮时,若治痰湿不化,胸膈满闷,咳喘痰多,痰白粘稠,可配半夏、茯苓以燥湿化痰;若痰热咳喘,则与蛇胆、黄芩等配用以清化痰热;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便溏,可配用白术、砂仁以健脾理气;治湿困脾胃,口淡纳呆,可配用苍术、厚朴以行气燥湿;治形寒饮冷,反胃吐泻,可配用生姜、神曲;因于寒可配干姜、肉桂;因于热可配竹茹、麦门冬;因气滞可配枳壳、木香;因于湿可配大腹皮、藿香;因于气虚可配人参、甘草;因于气滞血秘可配杏仁、桃仁。近代研究认为,橘皮的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除肠道积气。鲜品煎剂及醇提取物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较大剂量有抑制作用;有轻微的收缩血管作用,静脉注射有迅速升压作用,反复给药亦无耐药性;甲基橙皮甙有使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冠状动脉阻力减小,血压降低心率减少的作用。橙皮甙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试验性溃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广陈皮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作用。
五、营养功效。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本草新编》:陈皮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浓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
1.食疗功效
冬天喝点热汤,既美味又养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王道坤告诉我们,在汤里放几片陈皮,不仅能改善味道,能起到缓解胃部不适、治疗咳嗽痰多的作用。
需提醒的是,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另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因此,不可以用鲜橘皮来代替陈皮。
2.药膳方
在中药归类中,它是属于理气药物,但因同时具有健胃、驱风、止呕逆的作用,而常与消化药或脾胃药并用。此外尚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痰多黏白、胸脘闷者有其疗效。
药膳方:
麦芽茶:麦芽25克、谷芽15克、陈皮15克、神曲10克、甘草5克或冰糖少许,以1000㏄煮沸,小火再煮15分钟,过滤即可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3.陈皮食谱
陈皮冬瓜老鸭汤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夏季常吃瓜,郎中不找,中药不抓”。夏天是多种瓜类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多吃冬瓜,可以解渴消暑,降火去燥,而且还有不少食疗作用。
食材:陈皮少许、冬瓜500克、薏米50克、老鸭半只、生姜少许、食盐少许。
做法:
1)把老鸭去脏杂、尾部,切块;陈皮、薏米浸泡2小时;冬瓜连皮切厚块;生姜切片;
2)把老鸭、陈皮、薏米、生姜下瓦煲,加清水没过,大火滚沸后改小火滚约1.5个小时,调食盐即食。
功效:此汤滋阴消暑。
陈皮骨
材料:净肉排10条、每条长约7厘米、陈皮1小块、精盐5克、味精3克、鸡粉4克、白酒s克、麻油3克、葱1条、生姜l片、胡椒粉0.1克、白糖2克、锡箔纸10小张
制法:
1)先将陈皮用水浸软,用刀剁碎待用。排骨装在大碗,把已剁碎的陈皮连浸的水倒入排骨内,再放入精盐,味精,先用手搅拌均匀,再加入白酒,鸡粉,葱,胡椒粉,生姜片,再搅拌均匀;腌制30分钟(也可放入雪柜保鲜)待用。
2)把锡箔纸每张剪成10厘米X10厘米大,再把己腌制好的排骨加入麻油拌匀;把每条排骨分别放在锡箔纸上,然后包成条状待用。
3)将锅洗净烧热,放入生油烧热,候油温约180℃时;将已包好的排骨放入锅内炸,用漫火炸8分钟即熟,捞起,分别放在盘上即成。
风味特点:味道香醇,肉质嫩爽
陈皮蜜汁鸡翅
1)将买回来的鸡翅焯水,这样可让鸡皮更加紧实、走腥膻味、特别容易上色。
2)焯完之后趁着热在它的表面涂一层薄薄的生抽,这样不管是小火煎还是大火炸鸡皮都不会爆得太厉害了。
秋季润肺汤
原料:川贝母5克、梨一个、橘络2克。橘络能通肺络,对于肺有火、咳嗽、吐痰人的有很好的作用;川贝母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梨有润肺、清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做法:将川贝母在水中浸泡一个小时;锅中放入500毫升水,凉水放入泡好的川贝母;开锅改成小火煮1个小时;将梨切成小块,将梨和橘络放入锅中煮制2分钟即可。
用法:梨当顿吃完,水喝一半,一天内不断往里兑水饮用,一直到晚上能把川贝母咀嚼吃掉就把川贝母吃掉。
功效:止咳、化痰、清咽、润肺。
禁忌:扁桃体发炎、化脓的人不适合食用。
六、营养知识。
陈皮知识介绍: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
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1.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厚约1至4毫米,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2.广陈皮果皮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均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佳。
陈皮营养分析:陈皮含有陈皮素(Nobiletin)、橙皮甙(Hesperidin)及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苦素(Limonin)和柠檬醛(Citrol)。在烹调中加入陈皮有调和理气和化痰作用。
陈皮补充信息:陈皮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陈皮、炒陈皮、陈皮炭、土炒陈皮、盐陈皮炙陈皮,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炒陈皮、土炒陈皮、盐陈皮、炙陈皮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橘皮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橘皮浴能怡情养性。将晒干的橘皮装入布袋,放在洗浴水中浸泡一会,然后洗浴,可使浴水清香诱人,出浴后心情舒畅,精神倍增,皮肤也有滑润、舒适感。
鲜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此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用它泡水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七、适合人群
1.橘皮(包括橘红与橘白)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
2.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食疗作用: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气香宣散,可升可降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的功效。
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
陈皮食物相克:陈皮不宜与半夏、南星同用;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八、做法指导
湿浊阻中,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多与苍术、厚朴、甘草配伍,以燥湿健脾和胃。
痰湿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胸膈胀闷者,多与半夏、茯苓配伍,以燥湿化痰止咳。
脾虚水湿不运,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者,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到骼,以健脾利水。
九、泡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药典85》)。
2.切制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药典85》)。
3.炮炙
1)制炭取净陈皮丝,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规范》)。
2)土制先将灶心土置锅内炒松,倒入陈皮丝,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为度,取出,筛去土,放凉。每陈皮500g,用灶心土250kg(《河南》)。
3)麸制取净陈皮,照麸炒法炒至颜色变深(《四川》)。
4)蒸制将原药除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分钟,取出摊凉,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广东》)。
5)蜜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取蜂蜜用文火炼成老蜜,将陈皮块倒入,炒成黄色时,出锅,摊开,晾凉。每陈皮100kg,用蜂蜜18.75kg(《甘肃》)。
6)盐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用大青盐化水,倒入,文大炒拌均匀,出锅,摊开,晾凉。每陈皮100kg,用大青盐3kg(《上海》)。
十、自制陈皮。
陈皮气味清新,还可以行气,助消化,陈皮梅等小吃也脍炙人口,是常用的药食兼用品。泡上一壶陈皮茶,在三餐之间分三次把它喝完,会觉得一身轻松。不过很多人喜欢把吃过的橘皮晾干,当作陈皮泡茶喝,这种做法不但不保健,还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
近年来橘子树常遭病虫害,为防止虫害,增加产量,在橘子树开花到结果期间,果农都要喷洒大量农药。目前用于蔬菜与水果的农药有300多种,而且大部分不易分解,一旦农药残留在橘子表面,就很难去除。据日本农民运动全国联合会称,2003年5月从进口的陈皮等4种药材中共检测出6种农药,其中甚至含有在日本禁止使用的有机磷类杀虫剂。
此外,为防止细菌侵入橘子内,延长保鲜期,果农会将摘下的橘子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这种做法对果肉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橘皮上会残留部分毒素。用这样的橘皮直接泡茶喝,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因此,未经处理的陈皮最好不要用来泡茶饮。
要得到放心的陈皮,最好是在吃橘子前,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污物,然后用清水盖过5厘米左右,流水浸泡不少于30分钟;然后在适量的碱水(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至10克配制成)中浸泡5至15分钟;再用清水冲洗3次左右。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洗剂之类的清洗剂,以增加农药的溶出;也可以将清洗后的橘子置于沸水中2至5分钟后立即捞出,再用清水洗一两遍,就能得到安全、无毒的陈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