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好防护服、戴起护目镜那一刻,我承认我的脚有颤抖,这不是害怕,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这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护士长顾丽萍在第一篇抗疫日记中写下的。1月27日至2月9日,1991年出生的她在病房中写下14篇日记,记录每日所见所闻所想。
5月15日下午,其中5份日记手稿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捐赠的抗疫海报、新冠患者一周食谱等一批文献及实物入藏上海图书馆,并随即放入“砥砺前行——2020年各界名家抗疫寄语手稿展”展柜,向市民展示上海抗疫历程中的难忘片段。
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1月20日开始收治确诊患者,成为上海捍卫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战斗堡垒。
顾丽萍的日记写于疫情最紧张的阶段。1月27日大年初三,顾丽萍进应急病房的第一天。她写道:“今天我正式进驻应急病房,虽然我参加过多次应急演练,可是演练终究是演练,而今天是实践。说实话,当我穿好防护服,戴起护目镜那一刻,我承认我脚有颤抖,这不是害怕,是对未来的不确定。17点30分送患者的救护车到了,一刻,我感觉真的像打了鸡血,之前隔着防护服的闷热和不适一下子感觉不到了,第一反应就是要把患者送入病房……”
1月28日的日记是这样的——今天无比忙碌,病人的总数骤然上升,晚饭都没有吃,一停下来就牵挂起了家里人,通过视频聊天,看到了家里的小可爱,就一句“妈咪”,莫名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从未有过的思念,心中激情无限,多希望早一点回到家,看看她那可爱的小脸蛋,宝贝,我好想你。
但她并不以此为苦——“不过想想在武汉支援的姐妹,我这里对她们来说应该算天堂的感觉吧!一阵忙碌之后,已是早上六点的样子,因为要清点物资保证病房运行,对我来说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多亏我手脚麻利,七点左右上报物资完毕,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小时了。今天收治了不少病人,现在的我累趴了,本来指望写日记可以让我缓解疲劳,看来没有用!今天的工作量真的超过病房十倍有余,希望疫情快结束,我发誓这辈子不许身边的人吃野味,谁吃我和谁急!有点佩服今天的自己,加油公卫,加油上海,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老娘诅咒你,病毒!”
1月31日,天气放晴,顾丽萍入驻应急病房以来,第一位患者出院了。她记录道:“阴天了很久的日子过去了,天气放晴,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大地,果然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入驻应急病房的第五天,终于迎来第一位患者出院了,心里甚是欣喜,这几天的恐惧、不安、劳累,一下子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患者出院前跟医护人员说了句‘谢谢,你们’,这简单的四个字中包含了很多意义,感谢我们让他看到希望,感谢我们挺身而出奉献在一线,感谢我们这几天的照顾,与此同时,让我觉得医务人员是个崇高的职业,患者陆续治愈的好消息也会为大家点燃希望,坚定信心,愿明天更美好!!!加油吧,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
她感慨:“经历过这次疫情,我觉得一些价值观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后就看开了,还有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真的觉得自己的职业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但是我更钦佩去武汉的逆行者。明天就要暂时离开这个现场了,还有千言万语,只想说,武汉加油,上海加油,公卫加油!若需要我,我愿意再次加入战斗,我就不信,这么多人的众志成城,还搞不定你——新冠肺炎!”
除了一线护士日记,一份标注为“新冠软食第十周”的食谱透露了新冠患者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饮食。由营养师配置的食谱,一日三餐营养丰富,每周菜单都会进行调整。
捐赠物品中还有10张抗疫海报,记录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抗疫一线的感人瞬间。比如,3月15日刚结束一轮应急病房工作的护士翁雪怡,在指定医学观察区域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云婚礼”,这一天原本是她与先生邱蕾辉定下的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