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mentalnursinginterventiononselfdiseaseawarenessandlifequalityinthe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andtoanalyzeitseffectsonimprovingpatient'srehabilitation.Methods84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wereselectedandrandomlyassignedtotheexperimentgroupandthecontrolgroup.Mentalinterventionwascarriedoutfortheexperimentgroup,andthecontrolgroupwasonlygivenregularnursing.Aftertheintervention,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bothscoredaccordingtoIPQ-RandSF-36,andtheeffectsofmentalnursinginterventionwereevaluated.ResultsDiseaseawarenesslevelinthepatientsreceivingmentalnursingintervention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Livercirrhosis;Mentalnursingintervention;Diseaseawareness;IPQ-R;SF-36
肝硬化是肝脏在致病因素下导致的慢性炎症迁延不愈而出现的不可逆病理变化,是肝细胞在多种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酒精、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疾病)及各种炎性因子的刺激下,肝脏内静息的星状细胞过度分泌胶原修复的一种保护机制[1]。这类疾病发展到后期,易产生不同的代谢紊乱,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中医护人员往往忽视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和感知,仅停留在指导和治疗措施上,目前国内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的研究甚少,若能在治疗中对肝硬化患者的疾病感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则可以提高及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及自我护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疾病感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在促进肝硬化患者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肝硬化患者84例,发病原因:乙型肝炎肝硬化57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9例,原因不明者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史、症状和体征、生化学、影像学或肝穿刺病理结果等确诊为肝硬化。研究对象中,男49例,女35例;已婚63例,未婚21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6岁,平均(52.16±13.34)岁;学历:大学及以上20例,中学(含中专)41例,小学及以下23例;医保58例,自费26例;病程3~27年,平均(13.96±7.15)年。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实验组40份、对照组39份),有效回收率为94.05%。
1.2调查内容
1.2.1一般内容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付费类型、病程、饮食及活动锻炼等。
1.2.3生活质量评价量表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表是在全球广泛应用的生活质量调查工具,可针对生理功能、角色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对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3]。最终得分换算为0~100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中各个维度的差异。
1.3调查方法
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IPQ-R疾病感知问卷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填写。为确保真实性及准确性,由调查者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测评开始前统一指导。此后在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在干预实施前后让患者完成两种量表的填写。根据IPQ-R问卷的评分结果得出患者的总均分和各项因子的平均分。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获得各维度的分值。
1.4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7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40份为实验组患者完成,39份为对照组患者完成。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结果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疾病感知问卷评分比较
2.3心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首先使用Cronbach'α评价两组患者的信度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维度信度值均大于0.7,说明SF-36量表可以用作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护理干预后肝硬化患者的SF-36评分见表3。评分结果表明,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本研究表明,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升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认知,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到肝硬化的发病特点,加强自我护理和保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疾病感知水平,这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李彦俊.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8):119-120.
[2]卢群,曾莉,龚美芳,等.疾病感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11):1288-1291.
[3]曹文君,化前珍,王庸晋,等.SF-36量表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心理学特征测评[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964-967,971.
[4]徐建华.心理护理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56-58,62.
[5]朱碧华.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2):120-121.
[6]许湘华,芮建宇.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策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0):103-104.
[7]张丽娣,李乐之.慢性病感知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1-94.
[8]许贞爱.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治疗及其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385-386.
[9]赵迎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2):106-107.
[10]梁月连,黄焰,谢丽珍.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2):2350.
[11]乔建歌,杨青敏.慢性病患者乐观心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92-596.
[12]王洁.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160-161.
[13]苏F,雷波.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235-236.
[14]陈树荣.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89-90.
[15]庞红华,袁天喜,向圆花.综合性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心理健康状况、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11-113.
目的分析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要点,特别是预防性护理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并对结局进行观察。结果62例患者中康复出院57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针对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出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肝硬化最终几乎都会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继而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致命并发症。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化晚期常见并发症,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重视预防性护理,对防止出血、降低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本文主要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3.7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7±1.5)年。肝硬化门脉高压均依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B超、CT及胃镜检查诊断。饮食不当导致出血26例,精神刺激导致出血10例,过度劳累导致出血9例,用药不当导致出血6例,急性感染出血5例,原因不明6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消除孤独感。患者住院,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会感到孤独、紧张,医务人员对入院患者应热情接待,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从心理上转入住院生活,并顺利地接受治疗护理。有些患者,如反复入院治疗,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通常是过度紧张或满不在乎的态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出脾气暴躁,极度消沉,自暴自弃等情绪而影响治疗,对这类患者,护士要多接触,随时了结和掌握患者的心态,积极宣传疾病知识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作好病情介绍,使患者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在其有困难时及时帮助和解决,消除一切不利于治疗和护理的因素使患者以较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1.2.2饮食护理
出血期恶心、呕吐时应禁食。可避免因进食而刺激胃肠蠕动,使出血加重或再次出血。少量出血且无呕吐时,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可改为少渣半流质饮食。禁用烟酒、浓茶、咖啡,过甜、过酸的饮料。限制蛋白质摄入,以防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伴腹腔积液者应限制钠盐摄入[3-5]。
1.2.3护理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观察患者有无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呼吸急促等表现,甚至呼吸困难、发热;有无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头晕及乏力等症状,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记录尿量;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素氮。通知医生,及时抽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积极协助医生抢救,准备急救器材和药物,以便大出血时急救之用。观察患者出血量,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判断出血程度,特别是血压、脉搏的动态观察。
1.2.4健康指导
62例患者中康复出院57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
3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出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瑛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42.
[2]王敏.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吉林医学,2011,32(5):994-996.
[3]周瑞红,费艳霞.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当代护士,2000,3(7):32.
[4]杜秋菊.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中国医药导报,2008,5(29):139-140.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护理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出现腹水,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1]。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使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61例,按我院护理程序实施标准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61例患者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28~71岁;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57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2]:ChildA级20例,ChildB级25例,ChildC级16例。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措施(1)争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患者信任,这对消除患者不良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关心体贴:造就温馨的氛围,肝硬化腹水患者病程相对较长,且易反复,对他们给予关心、体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3)鼓励和安慰:树立患者的信心对于畏惧、忧虑、烦躁和绝望的患者,一定要做好鼓励和安慰的工作;(4)知识宣教:做好科普知识宣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争取患者的理解支持及配合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一般护理
2.2.1饮食护理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制定了饮食护理原则,即食物应新鲜清淡,柔软易消化,少食多餐,以暖食温胃;忌辛辣、油腻、坚硬的食物;限制水钠摄入,钠限制在2.0g/d[3],蛋白质以1~1.5g/(kgd)为宜,以高价动物蛋白为佳。高血氨时禁止高蛋白饮食,同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脂肪饮食。
2.2.2护理大量腹水时严格限制活动,最好采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减少肺淤血,有利于呼吸循环运动的正常进行。当腹水减少、症状改善后,可下床活动,以免发生褥疮及肺栓塞等,但应以不引起疲劳感为度。
2.2.3皮肤护理患者病程长,体质差,加之低蛋白血症及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血液循环差,极易出现褥疮,要每2~3h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破损或发生褥疮而加重病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有无红肿、潮湿等。
2.2.4排便的护理便秘可使腹压增加发生脐疝,因此多给患者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发生便秘,给予缓泻剂。忌用肥皂水灌肠,以免诱发肝性脑病。
2.4静脉穿刺肝硬化腹水患者晚期肢体肿胀、血容量减少、外周静脉塌陷。如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应及时进行颈内(外)静脉穿刺或必要时进行静脉切开。
3结果
4讨论
本组肝硬化腹水患者52例均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并给予积极对症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通过上述措施对肝硬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治疗费用,改变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对疾病的好转、延缓肝硬化的进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效果。
[1]艾松娟.肝硬化腹水患者护理的体会(附16例报告).世界感染杂志,2002,2(6):373-376.
[关键词]全方位优质护理;肝硬化;治疗依从性;评定问卷SF-36
肝硬化病情迁延难愈,预后较差,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1]。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目前尚缺乏有效根治手段,虽然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依旧不能彻底治愈,只能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来减少感染以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情进展[2]。目前,有研究发现[3,4]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可提高肝硬化患者防病治病意识,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信心,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次课题通过进一步探究采取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门诊及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诊断标准,男101例,女63例,年龄47~81岁,平均(52.4±9.6)岁,平均病程为(9.42±3.75)年,病因:病毒性肝硬化71例,酒精性肝硬化34例,药毒性肝硬化29例,胆汁性肝硬化16例,其他14例,排除由于其他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影响生存质量患者,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消化内科护理;观察组80例,在常规消化内科护理基础上给予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消化内科护理。
1.3评价方法
1.3.1治疗依从性评价采用本院消化内科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向患者发放,逐一询问患者遵医行为:休息和活动,合理饮食,烟酒控制,正确服药,定期复查的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严格遵照医嘱,坚持规范治疗;一般依从:基本遵照医嘱,偶尔不规范治疗;不能依从:时常不遵照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
1.3.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项目,计算各个项目评分。项目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3.3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极为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状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休息和活动、合理饮食、烟酒控制、正确服药、定期复查的依从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Z=-3.362、-3.887、-3.450、-2.931、-3.197,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分析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指标无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10、6.21、6.49、5.81、7.47、8.10、8.15,P
2.3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满意度调查状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干预护理后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4,P=0.005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具有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的特点。目前,常规治疗尚不能彻底根治,虽然肝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根除肝硬化病变,但是由于肝源少、采用手术风险大、治疗费用高,大多数患者无法承受负担,此类治疗方法无法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逐步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6,7]。有研究发现[8,9],调查研究显示在大多数城市医院,大多数患者得不到正规治疗,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很关键。有大量文献发现[10,11],采用全方位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肝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采用对观察组患者服药、心理、饮食、睡眠依从性全方位护理干预,规律休息,饮食均衡,干预护理后效果显著(P
肝硬化本身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患,治疗和护理不及时,不仅危及患者自身健康安全,并且会破坏家庭和社会和谐,影响到患者心理状态。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孤独、抑郁等不良心态,有报道认为[12-14],不良情绪对慢性疾患的治疗和预后起到了不良影响。同时,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着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本次研究为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提高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信任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变化,效果显著。
多数肝硬化患者临床会表现出食欲不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再加上患者年龄增加,本身生理特点,消化系统能力降低,消化吸收差,有些患者消瘦明显,所以,本次研究为患者制定特质的饮食计划和食谱,更有助于患者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肝硬化患者很容易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避免食用刺激性太强及不易消化食物时容易造成消化道出血对患者治疗起到关键作用[15-17]。
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还可以进行配制专科护理人员,对专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患者心理干预措施、沟通技巧等,对患者有针对性的专科专治,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专业人员对本院的肝炎防控措施,积极宣讲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着重突出肝硬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遵从医嘱治疗的必要性等,促进患者自身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18-20]。
综上所述,采用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1]芦宝莲,王阳,罗建英,等.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80-81.
[2]冯华.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19-120.
[3]朱双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肝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3):128-129.
[4]刘葳,孙立荣,徐燕梅,等.50例肝硬化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6-97.
[5]王立新,俞芳,吴贵恺,等.全方位优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10):1637-1643.
[6]陈利娜.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68-69.
[7]刘浩,汤莉伟.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5):294-296.
[8]谢京辰.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遵医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42(6):687-689.
[9]柏友霞.肝硬化患者生存分析追踪调查[J].吉林医学,2013,34(27):5546-5547.
[10]潘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内科,2013,8(5):561-562.
[11]陈明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555-1556.
[12]SawniA,SinghA.Complementary,holistic,andintegrativemedicine:Acne[J].PediatrRew,2013,34(2):91-93.
[13]江小好,蒋静婷,刘立梅.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161-162.
[14]周定群,谢文娅,邓德芬,等.心理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不良情绪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46-147.
[15]CholongitasE,GoulisJ,ArsosG,etal.Associationbetweenratioofsodiumtopotasiuminrandomurinesampleandrenaldysfunctionandmortalityinpatientswithdecompensatedcirrhosis[J].ClinGastroenterolHepatol,2013,7(11):862-867.
[16]马丽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预防消化道出血的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54-56.
[17]LiMF,HuangGQ.Effectoffootbathandmassageoninsomnia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andinvestigationofnursingsatisfaction[J].JournalofAcupuncture&TuinaScience,2014,12(2):105-108.
[18]XiaZ,InfectionDO,HospitalHC.Discussonapplicationofspecializednursinginlivercirrhosispatientscompanyingby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J].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inPractice,2014,32(12):761-763.
[19]ChenY,MingY,ZouX,etal.Applicationofthedoctor-nurseintegrationcaremodeafterEVLinlivercirrhosispatients[J].ModernClinicalNursing,2014,12(10):234-235.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干预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全部病例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其中,男79例,女19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6岁,平均50.3岁。出血原因:饮食不当导致出血45例,精神刺激导致出血17例,过度劳累导致出血11例,用药不当导致出血7例,急性感染出血5例,原因不明13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康复出院83例,未愈自动出院12例,死亡3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干预
2.1.3取得家属的配合家属的言行和态度对患者的情绪有直接影响,取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是心理护理干预的必需环节。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全面的了解,关心、支持、鼓励和安慰患者,通过与家属的共同干预,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
2.2饮食护理干预
2.2.1急性出血期禁食饮食不当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位诱因[5],在急性出血期,应根据出血量多少和病情需要而定,当患者出现严重呕血伴恶心、呕吐时,必须禁食。禁食期间要按照生理需要量,补充足量的液体及电解质,必要时输新鲜全血。一般禁食1~3d,视出血情况可适当延长。
2.2.2少量出血期进流食此期为患者禁食后开始进食的初始阶段。当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时,可进食少量温凉、无刺激的流质饮食或无渣饮食,一次不能进食过多,宜少量多餐,以减少胃的收缩运动。如绿豆百合汤、果汁、牛奶、豆浆等,每日6餐,每餐<200ml为宜,总热量达3300kJ左右。此期仍需补充液体和电解质2~3d。
2.2.3出血停止期进半流质或软食出血停止且大便隐血阴性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包、菜末、肉泥、蛋羹等,每日4~5餐,总热量为7500kJ左右。忌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以及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品,戒烟禁酒,不宜吃猪肝、猪血等,以免查大便隐血试验(OB)时出现假阳性。肝硬化伴腹腔积液者,食盐摄入量应低于2g/d,禁食盐腌制品及高钠食物;如果出现肝性脑病,应禁食蛋白质,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
2.2.4出院后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禁食粗糙、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禁酒,忌食过酸、过辣、油炸食物,防止复发,促进早日康复。
2.3预见性护理干预
2.3.1休克前期的观察与护理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甲床、瞳孔、四肢温度、尿量的变化,以及呕血、便血情况,由于门静脉高压者出血发病率夜间最高,特别要加强夜班巡视。当患者呕血时注意,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如果出现打哈欠、头昏、出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弱等症状时,应嘱患者平卧、放松,并加强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变化的监测,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3.2休克期的监测与护理当患者出现休克先兆时,每30~60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如果血容量丧失10%~15%,即约800ml,提示有轻度休克;血容量丧失20%~30%,即约1500ml,脉搏增速、口渴、出冷汗、尿量减少,收缩压持续低于90mmHg,提示有中度休克;血容量丧失2000ml以上,脉搏细弱无力、四肢厥冷,表情淡漠,少尿或无尿,收缩压<70mmHg,提示已重度休克。一旦出现休克症状及体征立即报告医师,提醒医生查血型及血常规,做好输血准备并备好氧气、吸痰器等急救器材,通知放射科准备介入治疗等,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科通过采取上述护理干预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后,降低了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发生率,及时预见了出血性休克的发生,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起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林春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22.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8-151.
[3]董慰慈.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33-50,101-114.
[4]李英兰.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分析与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899-900.
[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男42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5岁,空腹血糖为9.8~24.5mmol/L,尿糖(±),65例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其中,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者5例,体重下降者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6例。肝硬化都处于失代偿期,其中HBsAg(+)45例,HBsAg(-)20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35例,腹腔积液48例,发生感染8例,其中,继发性腹膜炎4例,呼吸道感染3例,压疮1例,除一般保肝、利尿、支持、对症等肝硬化治疗外,应用胰岛素治疗60例,单纯饮食控制5例。
2.1加强病情观察,及早诊断和治疗
由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禁食、限食期间及夜间,有些症状易与肝硬化症状相混淆,故在护理中应加强病情观察,若发现肝硬化患者食欲增加,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监测血糖和尿糖,做好早诊断,早治疗。本组病例中,有5例肝硬化合并多饮,多尿,多食,4例合并体重下降,通过血糖监测,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2.2低血糖的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本组患者中6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均为调整胰岛素剂量时,患者由于食欲差,未按时按量进食而造成的。在护理中应注意:①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抽药要准确,注射前询问患者食欲,食欲差者,根据饮食情况,通知医师调整剂量。②注射胰岛素30min后必须进食,如食欲差者应增加餐次或加服甜食,并监测血糖水平。③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糖不宜降得过低,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为宜。④加强对患者的症状观察,注意区分肝硬化本身乏力、恶心等低血糖反应症状,避免因肝硬化症状掩盖糖尿病症状而导致漏诊。近年来,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日趋普遍,它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多次抽静脉血的痛苦,非常适用于病情不稳定正在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患者。
2.3预防感染的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又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所以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本组患者中发生继发性腹膜炎4例,呼吸道感染3例,压疮1例。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提供主动、恰当、周到的护理。首先应加强基础护理,做到“六结”、“四无”,特别是消化道出血禁食和肝昏迷的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2次,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伴有腹腔积液而又反复腹穿放液的患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腹膜炎的发生。对长期卧床、消瘦、水肿的患者,保持床铺整洁舒适,皮肤清洁,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的发生。
2.4饮食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不足,并影响了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而加重肝脏的损害,合理的饮食治疗可控制血糖,尽量减少肝脏损害,因此,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应根据肝硬化病情制订合理饮食。肝硬化一般主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以软食为宜,避免进食粗糙的食物,不宜食用多纤维、油炸、油腻等食物,有腹腔积液者限制盐和水的摄入量(水控制在1000ml左右,钠
2.5心理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两种终身疾病并存,常年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及长期的饮食控制,使患者心理负担重,易产生不良情绪,另外大部分患者对胰岛素治疗顾虑多,出院后不能解决注射问题,故拒绝应用胰岛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科学地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加强护患沟通,争取患者的信任,告诉患者只要按医护人员的指导适当控制饮食,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会随肝功能的好转而缓解,让其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教会患者或家属注射胰岛素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其顾虑。
2.6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患者在住院期间,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如下各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心态调整,饮食管理,坚持服药及定期门诊复查,强调不擅自减药、停药、不盲目乱服药等,教会患者自测血糖、尿糖及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如何识别低血糖反应发生时应采取措施,教育患者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均为全身性疾病,两病并存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加复杂化,肝硬化易导致糖代谢紊乱,使糖尿病加重,肝硬化本身也可引起肝型糖尿病,特别是肝病较重的患者。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促进糖原合成作用,对糖尿病较重的患者及一般降糖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者,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总之,合理的护理措施,严密的病情观察,预防用药后低血糖反应,正确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使患者调整好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行之有效的。
[1]李迎春,李腊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4):324.
[2]刘建芬,方燕兰,吴梅仙.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湖北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1):80.
[3]黄泳齐.肝病与全身性疾病[J].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5:156-157.
[4]刘金兰,沙文阁.重型肝炎并发糖尿病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1(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