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从事西医工作的,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针对当前儿童营养饮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对儿童营养饮食与健康作出了探讨。
1.儿童营养饮食中存在的误区
1.2晚餐吃的少。对成年人来说晚餐吃的少,是很好的一种饮食行为与习惯,但对于儿童而言,晚餐吃的多与少就应该另当别论了。儿童是处于发育的旺盛期,需要大量的能量与营养来供应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和成长,即便是晚上儿童成长发育也不会停止。如果晚餐吃的少,所摄取的能量与营养就会减少,日子久了将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1.4正餐成为点缀。许多儿童平时是零食不离口,而家长也认为反正是营养品,多吃点没什么,有益无害嘛,因此使正常的三餐成为了点缀。其实,多吃营养品而使三餐成为点缀,这样不但不能为儿童提供正常活动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还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脑细胞营养不足、思维分散、记忆力减退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
1.5饭前喝水、喝饮料。许多儿童在吃饭之前都爱喝水或者是喝饮料,殊不知,消化器官在吃饭时会分泌各种消化液,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使营养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而饭前喝水或者喝饮料,会冲淡和稀释各种消化液,从而影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
2.儿童的营养饮食与健康
2.1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坚持"一多四少"原则。"一多四少",指的是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醋、少吃糖、盐、酱油和味精。醋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帮助儿童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营养养分的充分吸收,它还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童机体的新陈代谢;食糖过多将会使儿童冲动任性、好哭爱闹,适量食用可以增加身体所需的钙、铁、锌等元素;儿童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消化和排除多余的钠,容易为肾病和高血压留下病根;过多的使用酱油将会导致儿童产生反应性疾病,如腹泻、肠炎等;味精食用过多,将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儿童的消化系统紊乱,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2.2接近天然,摒弃垃圾食品。在为儿童制定进食计划时,一定要为儿童多准备一些天然的绿色食品,如玉米、燕麦等粗食,还有豆类食品等,这些都是公认的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物之一,多给儿童食用这些食物,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充分的营养。在食用天然的绿色食品时,要摒弃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的、速食的、腌制的还有含糖量高的,过多的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孩子记忆力降低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3合理膳食结构,均衡搭配营养。在儿童饮食的过程中,量不一定要多,但种类一定要丰富。儿童的胃小,父母要想办法让他们的胃装满有营养的东西,这就要求在为儿童搭配食谱时,一定要变化,开发儿童的新口味,在尽可能的满足儿童对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以及其他的营养方面的需求的同时,尽量的摒弃垃圾食品。在日常的饮食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的均衡搭配,为孩子成长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营养。
3.结语
参考文献
[1]儿童饮食与健康[N].深圳法制报,2001(12).
一、中小学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小学生系指7~12岁,在小学学习的儿童。7~12岁的儿童正处于迅速发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生后期进入生长突增期,对营养要求很高。课堂上要求注意力集中,相对比入学时脑力劳动加大,游戏活动则日趋减少。进入中学,青少年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均处于旺盛时期,身体也处于迅速发育阶段,对营养要求较高。此时期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则不仅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出现消瘦、贫血、易疲劳、视力下降、记忆力差等现象,可能因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疾病。因此,合理安排中小学生的饮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论是各个学习阶段的智力发展状况,还是精神与心理状态的表现;不论是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免疫力的增强等,营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饮食营养应给予特别的关怀,保证他们能够正常地生长和发育。
二、当代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
1.饮食无规律,食无节制。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为“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进餐经验并且妇孺皆知。所谓“好”是指质量好,“饱”是指数量足,“少”是指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控制。
2.吃零食过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品种类增加,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逐渐严重。很多小食,如炸薯条、炸鸡腿、巧克力、冰淇淋等,大多是高脂、高糖、高盐、高味精食品,甚至含过多的添加剂,营养密度低,营养价值不高,青少年过多进食这类食物容易导致肥胖、龋齿,影响正餐的胃口。
3.偏食、挑食。吃零食的同时伴随着挑食,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不喜欢喝牛奶,不爱吃豆腐,不爱吃水果,蔬菜和粗杂粮吃得很少,对鱼、肉、蛋则挑着吃。这样容易造成营养素不均衡,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4.青少年中超体重和肥胖儿比例明显增加。专家认为,这与儿童经常食洋快餐、饮用含糖饮料有关。营养专家指出,现代人的食谱中有太多的“三高”食品,尤以洋快餐为甚。所谓“三高”,即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热量,洋快餐作为高热量的饮食,极易转化为脂肪而造成堆积,造就肥胖儿,而肥胖给青少年带来的直接损害是影响生长发育,影响心理健康。
三、培养科学、平衡、健康的饮食习惯
1.三餐合理分配,零食适当。早餐吃得好。营养学家实验研究发现,早饭吃得好的人整个上午血糖水平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均感到精力充沛效率很高。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很差的人在不到上午10点钟时血糖水平已降至正常以下,故感到体力不支,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中餐吃得饱。为了保证下午的热量所需和满足—个人的“饱腹感”,中餐一定要吃饱。当然这里说的饱不是暴饮暴食,而是7—8分饱。古人廖雨曾说:“饮食以时,饥饱适中。”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晚餐吃得少。晚餐吃得太多太好容易影响睡眠,导致肥胖甚至疾病。晚餐吃得多的人身体必须有较多的“精力”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处理,人到夜间活动减少,睡眠时耗热最小,晚间胰岛素分泌比白天多,而进食过多又可促使胰岛素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可使血糖较多地转化为脂肪。
2.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中小学生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6.五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身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则会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以上谈了有关中小学生饮食与健康的问题。中小学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意识到健康饮食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只有养成科学、平衡、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
【关键词】饮食控制;健康教育;糖尿病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对2011年9月——2011年11月来我院住院的5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为2型糖尿病患者,31例患者为男性,女28例。年龄19-74岁,患者疾病病程为7个月-20年。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是否了解饮食控制对疾病治疗的意义。所有调查问卷表共发出59份,收回59份,100%的收回率。
2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不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患者认为无糖食品可以随意吃。13例(22%)只重视药物治疗,不在意饮食控制。有的患者认为控制主食的摄入就等于饮食控制,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认为吃水果会影响疾病的患者有52例(88.1%)。
3对策与方法
3.3告知患者饮食方面的知识。告知患者各种饮食所占的热量和糖分,让患者了解各种食物的份额,每日坚持根据医生所定的份额进行饮食控制,长期坚持。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食物。
4健康教育
4.1严格执行糖尿病治疗原则
4.1.1合理控制总热量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既要考虑充分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不同体型/劳动强度热能需要。
4.2食品交换份的应用“食品交换份”是国际上通用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法,优点是便于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饮食习惯进行食物选择,使饮食多样化,利于患者长期坚持饮食控制。目前以90kcal为一交换单位,同类食物或含营养素结构相似的食物可以任意互换。
5体会
此疾病为终身疾病,需长期进行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患者应对此方面知识进行了解,并长期坚持执行,保持此习惯持续下去,不可中途改变。只有患者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才有动力和横心坚持下去。医务工作者应帮助患者建立此方面的习惯,长期对其回访,加强患者饮食控制的意识,不断进行强化,让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进行坚持[4]。患者只有血糖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才可避免患者疾病进一步发展,避免并发症发生。
[1]施勤,李淮玉,马仁飞,等.75例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25.
[2]陈伟.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66.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对策
不良饮食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对自身身体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不良饮食卫生行为习惯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卫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现在很多大学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不吃早餐、偏食和挑食等不良习惯,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2]。针对大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分析法,提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温州医学院18-23岁的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
采用文献资料、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餐情况、营养行为等,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4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96.7%。对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日常不良饮食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早餐情况
从表1可知,平均15.9%是偶尔吃早餐的,1.7%是从不吃早餐的。大一到大四经常吃早餐的比例越来越低,早餐对健康极为重要,研究表明:体内血糖水平的维持,主要取决于早餐种类和数量。不吃早餐,血糖降低,影响学习和身体。为保证大学生膳食达到合理要求,良好的早餐行为至关重要。
2.1.2大学生进餐规律情况
2.1.3饮食方式情况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2对策
3.2.1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
学校应加强宣传营养教育,改善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营养教育不仅是传授营养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多种手段改变不良的态度与行为,指导受教育者把营养知识应用于正确安排膳食、合理选择食物等健康行为中去[3]。其次,邀请营养专家定期进行营养讲座,也可以开有关营养教育方面的公选课,只有把营养教育上升到课程阶段,才能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使其懂得科学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物质,改正不良饮食习惯。
3.2.2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3.3.3加强学生自我约束
首先,饮食节制,控制热量、高脂肪和钠盐的摄入,讲究科学营养,谷类为主、全面膳食、主副搭配[4]。其次,应该正点进食和避免不吃早餐、饮食不规律、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另外,少吃快餐,少喝饮料,合理搭配饮食,还要注重进食水果。只有形成了健康合理饮食的观念,才能将所具备的营养知识转变到真真切切的日常行动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5]。
参考文献:
[1]潘红.高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中过民康医学[J],2006,18(8):648--661.
[2]李军,刘小燕,郭辉,贾宝云,王程,黄娟.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的调查[D].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3]孙要武,祈艳波,葛杰,等.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57--58.
[4]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J].光明中医,2007,(6):25~27.
[5]焦慧杰,宋倩,王冠宇.大学生饮食健康与营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2,(4):91~92.
作者简介: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年级、年龄、每月饮食消费情况、营养知识知晓率、对营养的重视程度、日常饮食行为习惯、平时三餐规律及饮食场所等问题。
资料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16.0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被调查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对象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总体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掌握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
被调查者的饮食行为规律情况通过调查对象对其饮食行为是否规律的自评状况了解其饮食行为,情况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有31%的学生存在一日三餐不规律情况。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对比,女生一日三餐不规律者高于男生,χ2=21.6,P
被调查者每天饭菜荤素搭配情况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每日饮食必须由多种食物适当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如表3所示,调查对象每天的饭菜大多以素食为主,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比较,χ2=27.85,P
被调查者吃早餐情况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而且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被调查者吃早餐情况如表4所示,被调查对象中有7人从来不吃早餐,每天都吃早餐的仅有37人;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比较,女生吃早餐频率比男生高。
学生对就餐场所的选择学生就餐场所的选择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被调查在校大学生在餐厅就餐的比例达到调查总人数的63%,而选择校外餐馆或小吃的占36%。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比较,χ2=4.13,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不合理现象严重在100名被调查者中,一日三餐规律的仅有34人,而且调查的学生当中对自己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并没有危机感。学生的荤素搭配存在不合理现象。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到天天吃早餐。研究表示,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反之,不吃早餐,或者早餐的质和量不够,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而且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从而降低工作、学习的效率。不吃早餐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校外餐馆或路边小吃在饮食安全方面存在隐患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到校外餐馆或路边小吃店就餐,在就餐安全方面存在极大卫生隐患,因此,建议学校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不断改善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做到全面多样、营养美味,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此吸引学生到餐厅就餐。同时建议学校加强对餐厅卫生条件的监督和控制,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针对当前大学生饮食状况,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及饮食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
[1]谢燕妮,刘小凤,冯翔.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营养―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1):842-844.
[2]王少康,池红,永桢,等.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588-589.
[3]迟晓星,张涛,刘妍.大庆市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