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道世界美食、超400种食材、包含素食、中餐、清真餐、意大利面、披萨等诸多分类……之前,北京冬奥会运动员菜单一经发布,就有不少网友表示“眼泪从嘴巴里流了出来”。
不光有品类丰富的早中晚三餐,还有夜宵、鲜果与各类冷热饮料,真可谓是“舌尖上的冬奥会”。
不过,细心的网友也发现了,在这份长长的运动员菜单中,“碳水”的占比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一半。
运动员为什么如此需要碳水?
“和我们普通人相比,运动员日常活动量大,特别是参加冬奥会时,冰雪运动项目需要更大的能量消耗,因此在饮食补充上有更高的要求。”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副主任医师陈家炜表示,冬季项目运动员的营养摄入总的来说具有碳水占比高、少吃煎炸、及时补水等特点,能量摄入主要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为主,其中碳水作为“主力”的能量供应源,更是需求巨大。
一般来说,运动员菜单中的碳水化合物约占总能量的55%至65%,以谷类食物为主,科学搭配一定量的精细作物与粗杂粮;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主要为瘦牛羊肉、去皮鸡肉与鱼虾、蛋类等。
除此之外,如果在训练或比赛后能够迅速补充能量,可有助于提高肌肉神经兴奋性,延缓疲劳;补充糖原,能促进肌糖原的恢复;补充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损伤的恢复。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你也可以看到运动员们通过运动饮料、香蕉、饼干、能量棒等食物补充能量,这些“加餐”会与其他食物一同计入当日总能量摄入,随队营养师会对此进行监测,并酌情调整营养摄入计划。
普通人摄入碳水有何讲究
对于普通人来说,碳水的需求量就远不及运动员了,大约占一日能量所需的50%至65%即可。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减脂期,或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就更应控制好碳水的摄入。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成年人每日需要2000千卡的能量,那他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提供其大约1000千卡的能量,约等于摄入250-30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每餐吃一小碗米饭再加少量水果就能达标。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碳水化合物并不简单指米饭、白面馒头等精细作物所制成的食物,最好能结合粗粮、豆类、薯类、水果等多种天然食物,力求平衡营养。并且,在选择碳水化合物食物种类时,应尽量避开低质量碳水化合物。
碳水种类繁多科学摄入有原则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怎样科学摄入碳水化合物呢?记住下面几点,或许对你的食谱安排有所帮助。
●餐餐有谷类,种类各不同
一日三餐都要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三餐主食可选用不同种类的谷类。比如早餐吃面包,午餐就可以考虑吃米饭,晚餐则选择粗粮粥等。薯类和杂豆类也都可以作为主食的补充。
●粗细巧搭配
烹饪主食时,大米可以与糙米、粗粮(燕麦、小米、荞麦、玉米等)以及杂豆搭配食用。这样做既可以在改善主食口感和风味的同时,增加全谷物摄入量,也有助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等。
●多吃膳食纤维
●多蒸煮,少煎炸
制作炒饭、煎馒头片、油饼、炸酱面时,会添加盐、油、糖等,无形中会增加主食能量和盐的摄入,长期食用不利于血压、血糖以及体重控制。
陈家炜提醒,即便是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在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时候,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循序渐进。如果长期处于碳水化合物缺乏的状态,将对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