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指标。
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建议居民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也将日趋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威胁将更为突出。今后10-20年,是中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抓住机遇,适时干预,会事半功倍。否则,不仅要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素质,也会因不堪重负的疾病负担,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事关民族兴衰的高度来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也希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大力推广和运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采取综合措施,科学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卫生部部长:陈竺
二○○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介绍
1、膳食指南的变迁
《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有10条:
保持健康体重;每日有体力活动;按“金字塔”指南选择食物;每日选择多种谷类,尤其是全谷;每日选择多种水果与蔬菜;保证食物安全;选择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而总脂肪适度的膳食;选择饮料与食物使糖摄入量适度;选择制备少盐食物;如饮酒精饮料,宜适量。
《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包括9部分:
2、美国最新膳食指南简介
《2005美国膳食指南》是一份针对政策制定者,营养学家和保健工作者的报告。新的指南针对美国社会存在的最新健康问题,对《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做出了修订。这份指南和《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比较,特别强调了在所需热量内保证充足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叶酸、维生素D、B12,且明确提出了对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钠和钾的要求。指南要求每日摄入胆固醇应少于300mg,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每日钠摄入应少于2300mg,选择少盐食物同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对有高血压的人、黑人、中老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不多于1500mg,而钾应达到4700mg。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向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倡导合理膳食和适度身体活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国家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该版《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的基础上修改完成,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紧密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提出了10条基本原则,对各年龄段的居民都具有指导意义。
指南全文(2007版)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除母乳对0月~6月龄婴儿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食物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它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每天最好能吃50g-100g。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否则谷类表层所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会流失到糠麸之中。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食猪肉的人过多,应调整肉食结构,适当多吃鱼、禽肉,减少猪肉摄入。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推荐成人每日摄入量: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类50g-75g,蛋类25g-50g。
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为此,建议我国居民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g或30g;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食盐量
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所以,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又不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成人的健康体重是指体质指数(BMI)为18.5kg/m2-23.9kg/m2之间。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控制进食量,不过饱就可保持健康体重。一些人食欲调节不敏感,满足食欲的进食量常常超过实际需要,过多的能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食不过量对他们意味着少吃几口,不要每顿饭都吃到十成饱。
提示:WHO1997年建议18.5kg/m2~24.9kg/m2为成人正常BMI范围,小18.5kg/m2为消瘦,大于25kg/m2为超重,大于30kg/m2为肥胖。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饮料多种多样,需要合理选择,如乳饮料和纯果汁饮料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素和有益膳食成分,适量饮用可以作为膳食的补充。有些饮料添加了一定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合热天户外活动和运动后饮用。有些饮料只含糖和香精香料,营养价值不高。多数饮料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大量饮用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在不经意间摄入过多能量,造成体内能量过剩。另外,饮后如不及时漱口刷牙,残留在口腔内的糖会在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损害牙齿健康。有些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每天喝大量含糖的饮料代替喝水,是一种不健康的习惯,应当改正。
九、如饮酒应限量
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一个健康人一生需要从自然界摄取大约60吨食物、水和饮料。人体一方面从这些饮食中吸收利用本身必需的各种营养素,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必须防止其中的有害因素诱发食源性疾病。
烹调加工过程是保证食物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及食物加工环境和用具的洁净,避免食物烹调时的交叉污染,对动物性食物应当注意加热熟透,蘸、炸、烧烤等烹调方式如使用不当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应尽量少用,食物腌制要注意加足食盐,避免高温环境。
有一些动物或植物性食物含有天然毒素,例如河豚鱼、毒蕈、含氰苷类的苦味果仁和木薯、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鲜黄花菜和四季豆等。为了避免误食中毒,一方面需要学会鉴别这些食物,另一方面应了解对不同食物进行浸泡、清洗、加热等去除毒素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