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00母乳或配方奶150毫升,面包25克,荷包蛋1个
加餐上午10:00饼干(蛋糕)少许酸奶50~100毫升
午餐
中午12:00稠粥1碗肉末炒豆腐60克
加餐下午15:00香蕉或苹果100克,小点心一块
晚餐
下午18:00米饭1克珍珠丸子汤1碗晚点
晚上21:00母乳或配方奶250毫升
营养食谱二:
上午:
早餐:牛奶(200毫升)面包(25克)(早6点左右)
早点心:炖鸡蛋(鸡蛋一个,植物油5克)(早8点左右)
午餐:软饭(米40-50克)清蒸带鱼、虾皮炒青菜、胡萝卜豆腐汤(午12点左右)
下午:
午点心:菜肉包子一个(面粉25克、肉10克、青菜10克)芦柑(50克)(下午3点左右)
晚餐:软饭(米40-50克)虾仁炒豌豆、苹果(100克)(晚6点左右)
晚点心:牛奶(200毫升)(晚10点左右)
营养食谱三:
早餐:牛奶蛋羹25克芝麻粥25克
中餐:排骨汤焖海带丝软饭50克
午点:蒸白薯50——100克
晚餐:白菜肉末挂面汤50克
营养食谱四:
6:00母乳喂哺10~20分钟/牛奶或配方奶200毫升,菜泥30克
8:00喂磨牙食品/小点心若干,菜汤/肉汤100~120毫升,水果1~3片
10:00喂粥一小碗(加肉松、菜泥、菜末等),鸡蛋半个,饼干2块/馒头一小块
12:00喂碎肉末/碎菜末/豆腐/动物血/肝30~60克,温开水/水果汁/菜汁/100~120毫升
14:00喂软饭一小碗,碎肉末/碎菜末/豆腐/动物血/肝30~60克,鸡蛋半个
16:00喂磨牙食品/小点心若干,水果1~3片,温开水/水果汁/菜汁100~200毫升
18:00喂面条/面片一小碗/小饺子3~5个/小馄饨5~7个,豆腐/动物血/肝末/肉末/碎菜末30~50克,肉汤50~100毫升
夜间:
20:00喂馒头/蛋糕/面包一小块,磨牙食品若干,温开水/水果汁/菜汁100~120毫升
22:00喂母乳10~20分钟/牛奶或配方奶200毫升
2宝宝攻击行为的表现
主要就是孩子有暴力行为,喜欢攻击别人,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工具性攻击
主要是为了抢夺物品或者空间而攻击他人,并不是为了伤害他人。比如宝宝通过咬、推、打等攻击行为,占有玩具或者活动范围。
·敌意性攻击
这种就是为了伤害他人而进行攻击,主要通过语言、工具以及肢体攻击他人,以得到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比如宝宝在别人跌跤时嘲笑,直接打小伙伴,或者背后说坏话或者造谣等等。
3纯母乳喂养可否导致贫血
1.调查报告结果
给婴幼儿进行喂养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在婴儿出生未满4—6月之前,需要完全实行母乳喂养。但是一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如下(此报告主要研究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
(1)婴幼儿时期采用人工喂养方式者患贫血机率为22.58%,采取混合喂养者机率为31.20%,而靠纯母乳喂养长大者机率则高达43.93%。
(2)完全母乳喂养<四个月,宝宝患贫血的机率为27.74%;若是>四个月,发生此症状的机率则会提高到43.59%;
(3)宝宝为纯母乳喂养,未满4个月时添加奶粉者患贫血的机率为26.32%;超过4个月添加奶粉者,发生此症状的机率则为41.36%;
(4)不足8个月即添加肉类者,其患贫血的机率为32.34%;若是满8个月后添加,患此症的机率为37.21%。
2.必知常识
3.具体原因分析
(1)孕妇自身贫血,婴儿无法从母体内摄入足量的铁储存在体内,进而导致婴儿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病症。
(2)当婴儿出生满4-6个月之后,没能够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或者添加的辅食量不足以满足婴儿体内对于铁元素的需求,或者没有采取正确的添加方法,均会引发婴儿缺铁性贫血病症的出现。前面已经提到100g母乳中的含铁量远不及配方牛奶中的含铁量,由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出生满4-6个月之后,他们体内从母体获取的铁元素已消失殆尽,单纯地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或者仅仅给婴儿食用辅食,均会引发缺铁性贫血病症的出现。
(3)年轻妈妈们没能够准确判断宝宝的每次进食量,因而不能够确保每次婴儿均有吃饱。能不能吃饱意味着宝宝能不能有充分的能量供应生命活动,当宝宝不能吃饱的次数比较多时,就预示着宝宝极有可能因此出现贫血的症状。
(4)由于喂养方式不恰当,影响了婴儿肠道对于铁元素的吸收。例如过多地给婴儿进行补钙,会阻碍婴儿对于铁元素的吸收。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综合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单纯地依靠母乳喂养,也不要因为一些错误的观点,例如母乳极易引发孩子缺铁性贫血病症的出现等,而过早地给孩子断奶。
4给宝宝添加辅食遵循4个原则
在宝宝4-6个月大时,应开始添加辅食,在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几个原则,以免引起宝宝肠胃不适。
1.从少量到适量
第一次添加辅食量就要少点,只需1—2勺就可以,以后再根据宝宝的需要而加量。PS:不要硬让宝宝把每次准备好的食物吃光,包括配方奶,每个婴儿的身体状况都不同,所需的热量差异也很大,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在正常的范围内,所添加的辅食就是合理的。
2.从一种到多种
3.由稀到干、由细到粗
宝宝的咀嚼能力是逐渐完善的,因此辅食应从较稀得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较稠的流质、半流质、泥糊状,最后到固体食物。例如从米汤、薄粥、厚粥到软饭等。
4.口味偏淡的原则
当宝宝消化不良或者生病时,应暂停添加辅食,待婴儿身体恢复健康后再添加,食物原料要新鲜、卫生,现吃现做。
5新生宝宝这几种异常状况是正常的
新生宝宝抵抗力弱,稍有不慎便可能感染病菌,甚至影响发育,因此在新生儿事情,爸爸妈妈们总是特别谨慎,宝宝出一点状况就异常紧张。其实,在新生儿事情,很多看起来“异常”的状况其实是正常的。
1.打喷嚏
宝宝打喷嚏,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宝宝感冒了,但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因为新生宝宝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进入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2.生理性黄疸
3.皮肤长红点
有的新生宝宝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针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毒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会逐渐消退。
4.鼻尖长白点
新生宝宝的鼻尖、鼻翼及颊部等处常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点,由皮脂腺堆积所致,称为栗粒疹,而非脓疱,蜕皮后会自然消失。
5.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都会有脱皮的现象,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情况只要在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
6.体重减轻
由于出生后最初几天进食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生后的2-4天内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减轻体重约6%-9%,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奶量的增大,进食增加,约在生后10天左右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