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危险因素有许多,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食用高盐、熏制、烤制的食物以及吸烟和饮酒,可能促使胃癌的发生。肥胖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原。中国人群幽门螺杆菌个体感染率达40.6%,家庭感染率高达71.2%。幽门螺杆菌可引起慢性胃炎,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可能发展成胃癌。感染幽门螺杆菌者的胃癌发生风险为非感染者的3倍左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显示,约78%的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另外,环境因素如职业暴露和某些理化因素同样具有致癌风险。遗传因素包括家族性遗传模式和人群遗传模式。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可也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高风险人群
中国胃癌高风险人群为:年龄超过40岁且符合一下条件之一的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及存在其他胃癌环境风险因素人群
高危人群患者建议定期行内镜检查。通常1-3年检查1次。
筛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重要手段,推荐在胃癌高发区进行人群筛查,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筛查方法包括血清学筛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及内镜筛查等。其中,内镜筛查是目前检查胃粘膜的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的比较精确的手段。
胃癌的三级预防
胃癌预防策略包括三级:
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及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胃癌发病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根治幽门螺杆菌。
(2)不吸烟
(3)低盐饮食
(4)减少油炸、烧烤、烟熏、腌制食物摄入
(5)摄入足量新鲜的蔬菜水果
(6)增加体力活动或有氧运动,控制体重
(7)减少饮酒,保持规律饮食
(8)限制红肉摄入量,增加白肉摄入量(畜肉如牛、猪、羊肉等,称为红肉。禽肉如鸡、鸭、鹅等肉类称为白肉)。
(9)增加全谷物、减少精致谷物,增加豆类食物。
二级预防指通过有效筛查、早期发现以降低病死率。
三级预防指规范化治疗与康复管理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胃癌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进展期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贫血、胃部疼痛加剧、胃穿孔等症状。
诊断检查手段
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血清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常用指标包括胃蛋白酶原、癌胚抗原、CA19-9、AFP、CA72-4、CA125等肿瘤标志物等。另外内镜、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是帮助诊断胃癌的有效手段。其中病理诊断为诊断癌症的金标准。
治疗手段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放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