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单一的鸡蛋牛奶成都三圈层8县(市)实施新“营养改善计划”
3元营养餐从课堂到食堂
面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推行近两年的“营养改善计划”最近又迎来了新变局——去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成都市邑、邛崃、新津等地率先让营养改善计划“提档升级”,蛋奶模式变身食堂供餐,3元午餐补助让学生们吃得又好又营养。
据介绍,从2012年秋季学期,成都开始实施覆盖第三圈层8个县(市)的“营养改善计划”,包括邛崃、大邑、都江堰、彭州、崇州、金堂、蒲江和新津。目前,该计划已惠及成都332所学校的22.7万学生。
最初的“营养改善计划”推行蛋奶模式,在课间时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枚鸡蛋、一盒牛奶补充能量。从去年9月新学期开始,邛崃、新津、大邑等县(市)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课间单一的鸡蛋和牛奶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菜色更加丰富的营养午餐。据悉,2015年,“食堂供餐”模式将继续在我市各试点学校进行推广,力争让更多农村中小学生受益。
大邑:家长每天来品餐
“山药玉米炖鸡我一年都难得炖几次,听娃娃说学校还经常吃,今天我尝了,味道很鲜美。”上周五中午,在大邑县安仁镇学校学生食堂窗口排队的人群中,出现了几位“大朋友”。二年级的5位学生家长受邀来到学校免费品餐,提出意见和建议。
家长免费品餐在大邑其实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大邑县自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家长免费品餐制,周一至周五每天邀请家长到学校免费品餐。”推行一年多以来,家长们是否满意?学校是怎样操作的?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当天中午,安仁镇学校二年级学生家长李霞和其他家长一同踩着饭点来到该校,品尝营养午餐。“去年国庆节前,我已经来过一次了,今天是我第二次来。”李霞一边说着,一边轻车熟路地带着其他家长来到打饭窗口,端好菜饭后就来到学校餐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菜的味道确实不错,米饭也很香。”李霞说,自家孩子平时在家还有点挑食,但从没听她说过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我尝了两次后,感觉确实很不错。”
记者看到,在食堂外墙显眼处的公示栏上,清晰地记录着当天的菜谱:山药玉米包炖鸡、炒芹菜、南瓜汤。一旁,学生就餐人数、当日所用原材料等项目一一标明在相应的栏目里,看起来一目了然。旁边贴着的周公示栏和月公示栏明明白白地记录着当周、当月的营养膳食原材料支出情况。
“每天的菜谱和原材料品种、价格,当天吃什么、各样分别为多少钱,都能在公示栏上找到答案,一清二楚。”学生家长王桃告诉记者,虽然学校午餐标准为6元钱,但每位家长实际上只负担3元钱(另外3元由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支付),就让孩子吃到了可口、营养的午餐,确实很划算。
“目前,大邑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实行了家长免费品餐制,学校每天会邀请3—5名家长到学校品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大邑县教育局学生保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促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公开和透明,大邑县在各个学校发放了《告家长书》,在家长中广泛宣传免费品餐制,让学校午餐接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每天前来品餐的家长都是随机安排的,下午放学前班主任会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家长们可主动报名品餐。”该负责人说,学校会根据情况,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家长前来品餐,一些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一个家长一学期可能会品尝几次,所以学校不可能刻意改善伙食。
新津:有荤有素有汤有水果
“今天,我们吃的是回锅肉和韭黄肉丝,还有菠菜。”在新津县顺江学校,正在用餐的六年级学生周慧表示,现在每天都有营养午餐,分量足有营养,还有苹果吃。
“中小学生每顿分别交3.5元和3元,就能敞开吃上‘两荤一素一汤一水果’的营养餐了,饭菜质量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顺江学校校长曾斌说,上级财政每生每顿补助3元,食堂员工工资、水电费都不在这里开销,保证了每一分钱都能让学生吃到嘴里。在该校一周的菜谱上,记者看到了诸如羊肉、牛肉以及猪肘子之类的主菜。
饭菜好不好,家长学生说了算!该校将每周菜谱挂在网上,让家长监督;为让家长放心,还让家长到学校试吃营养餐,让家长来评定伙食质量。曾斌的说法,记者从该校一文姓家长那里得到了印证,由于家就在学校对门,文某的孩子以前一直在家吃,去年9月也开始在校用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