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夹心蛋糕:加上几片酱牛肉和一杯牛奶,一份适合学生的营养早餐就做好了。
2、(1)主料:甜玉米罐头、面粉、牛奶、草莓酱;辅料:白糖、盐、酵母、色拉油;
3、(2)在搅拌盆中依次加入面粉、牛奶、白砂糖、盐(少许)、酵母,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玉米粒,再次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面糊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面糊做好了,进行下一步。烧热煎锅,加入色拉油。将面糊倒入煎锅,小火烤至底部变硬,然后翻过来继续小火烤。烤到里面变软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4、(3)将蛋糕均匀切成6块,每两块中间抹上草莓酱,放在盘子里,上面抹一点草莓酱做装饰。
5、配料:大米,玉米粒,胡萝卜,蘑菇,火腿。
6、(1)大米洗净浸泡1小时以上,胡萝卜洗净切成小粒。我用的是玉米粒罐头,蘑菇和火腿也切成小粒。在米饭里放一些色拉油,加入蘑菇,开始烹饪。锅烧开后,放入胡萝卜和玉米粒,边煮边搅拌。按一个方向!
7、(2)感觉差不多熟的时候(20分钟左右),加入火腿丁,再次烧开锅,撒上葱花,最好加盐调味。
8、配料:面包、鸡蛋、火腿、自制花生酱、香菜、盐。
9、(1)将一个鸡蛋打入刷过油的碗中,加入一点点盐。火腿切片放入蛋清,然后用叉子戳在蛋黄上,不然容易爆。香菜洗净切碎,撒在鸡蛋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其他蔬菜)。
10、(2)碗上套保鲜袋,底部不要封口留些缝隙,放微波炉高火一分钟。取出鸡蛋放在面包上,在另一片面包上涂上自制的花生酱,然后盖上。一顿美味又营养的早餐就完成了。
11、早餐卷:水、面粉、香肠、牛奶、陈皮、黄油、鸡蛋、腌黄瓜、萝卜。
12、(1)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牛奶和水,搅拌均匀成面糊;往面糊里加入少许打好的蛋液,再做一个煎蛋;将小许蛋液和陈皮加入面糊中搅拌均匀;将黄油放入炖锅中,加热融化;将面糊倒入锅中,从火上均匀铺开,小火煎;面饼、煎蛋等食材摆放整齐;
13、(2)用保鲜纸包好尾巴,用手吃。拿出来也方便。
14、烤玉米:材料:水果玉米、干淀粉、鸡蛋。
15、(1)将水果玉米煮熟,剥去玉米粒;将玉米粒放入碗中,倒入干淀粉;打入鸡蛋,搅拌均匀;锅中倒入少许油,倒入拌匀的玉米粒,用勺子压;将玉米粒压平,再加入食用油,小火熬制,定型后小心翻面;煎至金黄色。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chūn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