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的中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出现这些症状,您可能已中招!这样干预,可“逆转”!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应对糖尿病的正确诊断有明确的认识。

中国本就是“糖尿病大国”,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已知的成年糖尿病患者达1.164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全球每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来自中国。

不要认为糖尿病离你很遥远,调查数据显示超1/3的中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指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为7.8~11.1mmol/L的人群,又称糖耐量受损(IGR),是糖尿病的“预备军”。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认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的方式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发生。

小编主要根据202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进行介绍。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至少8小时以上无任何热量摄入)

2.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6.5%

4.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的典型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处于5.6~6.9mmol/L(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采用WHO标准,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为6.1~6.9mmol/L。)

2.75g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处于7.8~11.1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处于5.7~6.4%

糖尿病的发病征兆,不容忽视!

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早期临床症状

4.皮肤瘙痒明显,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糖尿病首发症状。

糖尿病的分类

与2019年WHO糖尿病分类不同,2021年ADA仍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下发病率较高的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β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丧失。曾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包括相对(而非绝对)胰岛素缺乏和外周胰岛素抵抗的个体。

2型糖尿病经常多年未被诊断,因为高血糖是逐渐发展过程,在早期阶段,通常缺乏严重到足以让患者注意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因此,2型糖尿病早期的筛查很有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无症状成人中检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建议筛查人群中,2021年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指南比2020年ADA的指南多了一项HIV感染。

无症状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筛查标准

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并发症!

心梗、中风、肢体坏死、失明,都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严重后果!今天我们就邀请糖尿病专家给大家说一说:

01

引起并发症3大误区

02

并发症的6种信号

03

糖尿病并发症如何早发现

3大误区导致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患者没能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有直接关系!其中有些误区一定要改过来!

误区一

JINGYITONG

没有症状就没事

专家解读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几乎没症状。

若因此懈怠不治疗,则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会大幅上升,当出现了并发症症状则为时已晚!

所以不要单凭症状轻重来判断糖尿病的轻重!

误区二

降糖药擅自停

降糖药并不是要把糖尿病治好,而在于长期稳定控制血糖,让致命的并发症不发生或发生得再晚一些。

如果擅自停药,让血糖反复升高,则并发症的风险丝毫不会降低,反而可能更高!

误区三

吃药但不测血糖

还有些病人虽然吃药,但是不监测血糖,这样就无法得知降糖药物是否让血糖达标。

降血糖如果不达标,即便吃药也无法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医生提醒:一般理想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具体需医生根据患者年龄和合并症情况而定。

糖尿病并发症6种信号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一些症状,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信号,哪怕症状很小也要有所警惕:

皮肤:瘙痒、真菌感染、毛囊炎等反反复复

口腔:长期牙周病、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

眼睛: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眼前出现黑影等

四肢:手脚肢端麻木、刺痛感等感觉异常

尿液:夜尿增加、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尿液细小泡沫丰富等

出汗异常:头面、前胸后背经常大汗,四肢出汗较少等

如果您经常出现上述几类的症状,可能说明:

●您控制血糖的治疗可能没有达标;

●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并发症。

早发现4种致命并发症

光凭症状信号,还是很难早期发现并发症从而有效治疗,尤其以下几种最危险的并发症,定期检查才是最佳选择。

并发症一:心脑血管病

危害:引发冠心病、心梗、中风

症状: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劳力后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高血糖影响,直到出现心梗都不会有明显痛感。

如何早发现:定期进行血压、血脂检查、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

专家提醒:若血压≥140/90mmHg;血脂、胆固醇升高↑;心电图显示『房颤』等异常;颈动脉斑块导致狭窄超过50%,则建议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心内科

●神经内科

并发症二:糖尿病肾病

危害:引起肾功能损伤、甚至尿毒症

症状:早期无任何症状,后期会出现蛋白尿、乏力、食欲减退等。

如何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可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的尿液检测,如指标异常升高则建议就诊。

●肾内科

●内分泌科

并发症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害:视力下降、重者可失明!

症状:早期没有症状,后期可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

如何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随诊检查一次眼底;已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为3个月~半年查一次。

●眼科

并发症四:糖尿病足

危害:破溃、坏死、甚至截肢!

症状:早期可出现足部的麻木、温觉异常,随后可出现红肿破皮现象并逐渐加重。

如何早发现:每半年~1年去医院做一次足部检查。

·检查足部皮肤有无异常紫绀、破溃等

·检查肢端痛觉、温觉、触觉是否正常

·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有无减弱

·怀疑血管病变可查下肢血管超声等

●血管外科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往往饱受并发症之苦,每个患者都想按下糖尿病发展的暂停键。

有没有办法能使糖尿病发展的脚步变慢?有没有措施能帮助患者远离并发症?有没有机会能跟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找到逆转的节点呢?

不久前,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教授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通过肖教授的讲解,我们发现,原来,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转的。

可以!

随着国内外对糖尿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的深入,逆转糖尿病在临床上已经成为可能。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2020年11月的最新版本中,已经移除了2型糖尿病是终身用药疾病的说法。

糖尿病逆转,即停用所有降糖药物,两次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间隔至少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通俗点来说,就是不吃降糖药,不打胰岛素,只要通过控制饮食等生活方式的干预,血糖就能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

逆转糖尿病是消除糖尿病的症状,让你免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

治愈糖尿病是根治糖尿病的病因,让身体完全回到患病前的状态。

从结果上来说,逆转和治愈糖尿病并没有太大区别,都可以让你身体保持健康,且不依赖降糖药物来维持健康血糖。

不是!只有一部分二型糖尿病可以逆转。

需要排除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瘤、胰高血糖素瘤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这些疾病需针对可矫正的病因进行治疗才有可能使糖尿病得到缓解。

排除自身免疫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因受到持续的自身免疫攻击而出现进行性的下降,且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比例比较低。在这个人群中没有糖尿病可以缓解的临床证据。

排除二型糖尿病中病程较长、并发症较重、胰岛功能较差(血糖达标时,空腹C肽<1.0ug/L)的患者。在这类人群中尚没有糖尿病可以缓解的临床证据。

逆转时积极进行体质量控制。体质量控制的目标是:BMI达到正常水平。二型糖尿病伴肥胖者建议减轻体质量至少10kg以上(最好减15kg以上)或减重10%以上。

糖尿病逆转目前分为三种情况:部分逆转、完全逆转、长期逆转。

不用任何降糖药物至少1年,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mmol/L

不用任何降糖药物至少1年,糖化血红蛋白<5.7%,空腹血糖<5.6mmol/L

上述的完全逆转状态,持续超过5年。

以上指标必须经过医院的检测后,才可以正式确认逆转逆转成功。并且之后仍需每年复查HbA1c(糖化血红蛋白)。

逆转二型糖尿病需建立跨学科综合干预团队,形成配套管理流程,需遵循5R原则(责任、评估、现实、缓解、随访)。

在合并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中,限能量饮食(CRD)配合运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极低能量饮食(VLCD)、间歇性断食、生酮饮食均能够促进早期二型糖尿病逆转。

运动

有氧运动是最佳减脂方案,可以减少全身脂肪,建议每周不少于15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同时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抗阻运动。

奥利司他短暂应用(12~24周)可作为BMI≥27kg/m^2合并二型糖尿病逆转的辅助方法。

HbA1c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不能有效落实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短期(8~12周)辅助应用可以显著改善体质量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有助于逆转二型糖尿病。

对于HbA1c≥10%,FPG≥11.1mmol/L,辅助应用短期(2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逆转二型糖尿病。

对于BMI≥32.5kg/m^2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如非手术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质量和代谢紊乱,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逆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如果想要“逆转”,先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避免诱因。

莫要错过“逆转”关键期

糖尿病“逆转”关键阶段: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人群还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干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尽早干预。这种干预可以达到真正的逆转糖尿病。即使控制不住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这些干预对患者后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也会很有意义。

除了要抓住糖尿病前期这个关键节点,另外一个重要节点就是要敏锐地早期识别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上文已经提到。

怎么吃能“逆转”糖尿病

04

05

06

07

08

09

10

也是一种“逆转”

我们都知道,真正可怕的不是糖尿病,而是糖尿病并发症。

高糖会通过多种机制侵害身体里的各个细胞,各种组织都会在这种高糖的毒性下被损害。这也是糖尿病并发症高发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运动降糖的7个误区

现在记住“123579”原则还不算晚

适当运动可以直接消耗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防治措施。

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运动降糖有许多错误认识,导致起不到相应作用,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失控,反而损害健康。

糖尿病患者科学运动“123579”

糖尿病患者运动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就不要运动了

常见的测血糖方法有以下4种。

1.测静脉血糖

即去医院抽肘关节处的静脉血送去化验室测。诊断糖尿病,只能使用静脉血糖的结果。

2.测指尖血糖

即取指尖的毛细血管血用试纸条测。测指尖血糖比较简便易行,适合糖尿病患者自己在家里监测血糖。

不同的糖尿病人,监测指尖血糖的频率不同,具体应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

THE END
1.餐后三小时5.7血糖属于正常吗餐后三小时血糖属于随机血糖,正常范围不超过11.1mmol/L,所以餐后三小时血糖为5.7mmol/L是正常的。 血糖是临床中常检测的一项指标,通过检测血糖从而判断机体血糖水平是否发生异常,或者判断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或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在临床中通常检测的血糖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餐后二小时血糖)以及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f985985907957e8200f6be13e4cf3cf8.html
2.血糖检测空腹5.7,吃了三个包子两小时后检测7.8.正常吗.问题描述:(男 , 27岁)血糖检测空腹5.7,吃了三个包子两小时后检测7.8.正常吗,医生说我空腹有点高,这样正常吗,还是比其他人高一些。求医生帮帮我,我很担心。请医生说的详细点。 医生回答(1) 薛宪骏 主治医师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目前血糖的正常范围分为两部分。餐前低于7,餐后两小时低于11。https://mip.club.xywy.com/mip/20160215/55076228.htm
3.餐后三小时血糖6.7正常吗?我告诉医生,我的餐后三小时血糖是6.7,空腹血糖是5.7,餐后两小时血糖是7.2。医生解释说,餐后三小时的血糖没有固定的参考范围,但理论上应该达到空腹的水平。然而,如果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吃了油腻荤腥食物,血糖可能会略微增高。医生建议我做一个糖耐量检测,如果结果正常,那么我就不需要过分关注餐后三小时的血糖了https://cont.jd.com/pccontent/995529618962432
4.糖化血红蛋白5.7正常吗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患者近两到三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一种生化指标,常常配合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来进行判断患者血糖是否检测达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时3%到6%,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在7%以下就可以算作控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5.7应该属一个正常的范围,这种情况下https://m.miaoshou.net/mip/voice/631945.html
5.血糖5.7正常吗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正常<7.8,7.8-11.1之间称为糖耐量减低或糖耐量受损也叫糖尿病前期,餐后2小时静脉血糖≥11.1,合并三多一少症状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https://www.jiusongjiankang.com/doctor/mip/mip_voice.html?contentId=881639
6.餐后的血糖5.7正常吗5.7指的是5.7mmol/L,餐后的血糖5.7mmol/L是正常的。餐后2小时内正常血糖范围为4.4mmol/L-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时,血糖异常。不同人群判断标准: 一.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为5.7mmol/L,是正常的。为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将餐后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下,https://www.chaonei.com/news_14357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