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APP产品分析

当今时代,人们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类美食工具应运而生。而下厨房主打的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正切中了用户的心,得以快速发展。

当下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美。因此,各类美食工具应运而生。“下厨房”便是其中起步不早,却凭借其精准的用户定位得以快速发展的代表之一。

一、体验环境

2014年11月,“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通过售卖食材、课程、电子书等方式实现盈利。

2.市场整体数据表现

但是从它的市场占有率、日活人数来看,可以发现下厨房已成行业佼佼者。

根据易观千帆2017.8的数据显示:下厨房以行业独占率32%远超其他应用,整个美食社区行业的日活总量为277.2w,而下厨房占据了145w。

可以说美食行业的市场规模中,下厨房占据了半壁江山。

下厨房UGC美食内容和大量平台培养的KOL,可以为合作商品提供增值服务,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提供更多帮助,媒体与电商的结合,这是传统电商不具备的优势。

由于下厨房较高用户的黏性与品牌忠诚度,用户信任下厨房平台推荐的商品的品质,经常会在购买商品后留下数百字的详细评价,为后续消费者提供非常好的参考意见,这也是下厨房独有的优势。

3.纵向对比

从2017.9到2018.2,下厨房APP的月活量始终维持在千万以上:

2018.3中旬以来,日活也稳定在百万以上:

由此可见,下厨房已经有相对稳定的用户量。纵向对比2016.3到2017.7间的日活、月活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到2016.11、2017.2、2017.5日活人数较之前一年数据均有下降,其他时候日活人数环比上升。

可以看到2016.5-2016.7、2016.11、2017.2、2017.5月活人数较之前一年数据均有下降,其他时候月活人数环比上升。

而活跃人数的负增长率远远小于正向增长率,所以可得出结论。从环比结果来看:下厨房APP的日活及月活整体呈上升趋势。观察其2014.1至2017.5的日活、月活增长趋势图,也可印证此结论。

三、用户分析1.产品定位

2.用户分析

从使用人群性别占比可看出女性用户达男性用户将近三倍数量,当今时代会做饭并愿意钻研厨艺的大多为女性。

从用户年龄分布可看出31-35岁的用户占比明显最多,此年龄段步入中间阶段,多数事业较为稳定,身体机能较之30岁之前有所下降,开始注重饮食健康,追求生活品质。不疲倦于自己动手做饭,且愿意尝试学习新鲜的食物制作方法,因而使用菜谱工具的比例最高。

而30岁之前的人群,大多为在校食堂顾客,或是刚步入社会,忙于工作,对饮食方面的要求不高,大多通过餐馆、外卖解决三餐。

35岁以后的人群,大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食物制作方法论”不再需要或是不想通过菜谱工具来学习新的做菜方法。

从地域分布情况可看出:使用下厨房应用的占比前十的区域主要为东部及南部沿海或中部经济较发达区域。

3.用户画像

(1)小胖,男,26岁;

职业:地铁车站值班员;

工作两年;

所在地:深圳;

收入:6000-8000;

未婚;

场景描述:周六中午,小胖觉得有点饿,突然想吃红烧肉,但是不知道要怎么做。所以打开下厨房软件,搜索“红烧肉”,按照下厨房提供的菜谱及步骤开始制作。

(2)小花,女,24岁;

职业:软件测试;

单身;

场景描述:周末下午在家无聊刷手机,打开下厨房应用,看“发现新菜”,无意中看到一道“生炒时蔬”,图片看起来色泽诱人,而且步骤并不难,想到最近自己正在减肥,所以决定晚上就自己做一份“生炒时蔬”。

(3)阿美,女,35岁;

职业:会计;

收入:1.2k-1.5k

已婚,儿子8岁;

使用下厨房3年;

场景描述:晚上下班后在超市买菜,想到昨天儿子说想吃“可乐鸡翅”,可是不知道这道菜需要哪些配料,于是打开下厨房,搜索“可乐鸡翅”,按照菜谱上的用料提示,在超市选购家中缺少的用料。

四、产品分析1.功能结构图

2.内容流转路径

下厨房的核心功能有下厨房、社区、电商三大模块。

“下厨房”功能主要为菜谱类功能,包括搜索菜谱、发现新菜、菜谱排行榜、菜谱分类、用户作品几个部分,主要产生的内容有菜谱、作品,各种形式的内容都围绕“美食”产生,但所对应的用户目的各有不同。

“电商”功能作为下厨房的盈利渠道,包含了食材、厨具等实物交易,也包含了课程、电子书等形式的非实物交易。

3.菜谱功能分析

查看菜谱的入口有四种,搜索菜谱和发现新菜、菜谱排行榜、菜谱分类。不同的入口满足了不同目的的用户需求,菜谱的内容产出者为擅与制作某道美食的用户,将制作的过程以图片(或短视频)+文字描述并可在留言区与作者进行讨论。

(1)搜索菜谱

搜索框下方有最近搜索的记录和流行搜索的推荐,满足了有明确要做的菜品目标的用户需求,通过按照搜索到的菜谱及制作步骤来制作美食。

(2)发现新菜、菜谱排行榜、菜谱分类

这几种形式的菜谱查找方式,满足的用户需求基本一致,均是满足没有明确菜品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浏览查看,从中找到感兴趣的菜品的需求。

4.浏览模式

由于菜谱的应用场景多数为做菜时被打开作为参考,有些用户记忆力较好,看过后能记住,但也有大部分用户在做菜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翻看制作步骤。

下厨房中菜谱制作步骤现有的呈现形式是每个步骤的文字描述+图片逐个呈现,如图1-1:无论是正常模式还是大图模式下,翻看下一步时均需要滑动屏幕。

改进建议:

而在做菜的过程中,手上容易沾上水、油之类的食材,不方便直接接触手机屏幕,所以建议菜谱的呈现模式增加一种“做菜模式”,即由用户选择是否查看图片说明。

如果用户只需查看文字说明,无需查看图片,可选择隐藏图片如图1-2,隐藏后效果如图1-3。

图1-1

图1-2

图1-3

5.定时设置

下厨房的5.4.0版本中增加了可在大图模式查看菜谱时设置定时器,目的是到点提醒,避免糊锅。目前的设置方式是点击图片右上方沙漏图标,上下滑动屏幕设置倒计时,如图2-1、图2-2。这种设置方式叫隐晦不直观,看到屏幕上标识的第一反应是点击,却没任何反应或提示,而且在首次使用时,也不能直观理解两行数字的含义。

所以建议将设置方式增加一种,点击数字区域可输入所需的倒计时长,并在数字后方加上单位表示,如图2-3:

图2-1图2-2图2-3

6.评分机制

对于下厨房的用户来说,最主要的内容便是“菜谱”,菜谱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用户活跃度,因而对菜谱质量的把控极为重要。

下厨房的评分机制为只有按照此菜谱做过菜并上传了作品的人才能对此菜谱进行评分,如图3-1,这样的机制就很好的杜绝了不亲自尝试只是看菜谱描述就轻易下结论评分的用户,可以说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评分还是比较客观的。

图3-1

所以我认为:为了更好的把控菜谱质量,可以在菜谱简介中加上对作者口味偏好的说明:如喜好偏甜或偏咸,喜欢清淡或是重口。例如:在上传菜谱时,在推荐至分类下方增加一行为选择此菜品的口味是偏甜、偏咸、偏辣等等,如图3-4。

这样有助于用户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来选择合适的菜谱,选对菜谱的用户在评分时也能更加客观。

图3-2图3-3图3-4

7.作品

用户可在菜谱下方上传按照此菜谱步骤制作的作品;用户可在市集模块中所购买的食材下方上传文字+图片形式的美食作品。

进入作品详情页面后,以瀑布流的形式呈现各个午餐作品,如图4-2。

两种呈现形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尽可能多的看到不同作品内容,后者则让用户能看清一个作品中的图片。在后者中,当图片有多张时,需要点开图片后再左右滑动才能查看,这样用户在查看作品的过程中,则多了一步操作,如图4-3。

图4-1图4-2图4-3

建议省去点开图片的动作,改为将多张图片做成拼图的形式同时出现在屏幕中,点击其中某一张可放大查看,避免用户不知道存在其他作品图片,如图4-4。

图4-4

建议新增定制菜单功能,目前下厨房在菜谱方面仅仅是作为工具使用,也就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饮食意向选择菜谱,此方式为用户主动,可以考虑改变用户与应用间的交互方式,使应用变被动为主动。

上文用户分析中提到,下厨房的用户定位主要集中在注重饮食健康人群,而常人中能真正了解如何“健康饮食”的人为少数,所以可以再新增一个定制菜单、饮食计划的功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推荐菜谱。

每一次按计划履行后,可以设置晒记录、秀成果,并针对计划履行情况设置奖励机制。

具体方案原型及描述如下:

(1)入口为“饮食计划”。

如图5-1:

图5-1

(2)饮食计划分为四部分,我的计划、自定义计划、推荐计划、厨友计划。

“我的计划”是指用户已经制定并开始的计划,页面内容显示每日三餐的推荐食谱,如图5-2,参加的计划可以上传图片打卡。为了避免用户觉得食材过于单一而放弃计划,可以在目标热量范围内选择每顿的食材,如图5-3。点击具体的菜品,可进入菜谱页面,查看其相对应的菜谱及制作步骤。

图5-2图5-3

(3)自定义计划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计划,包括计划类型、计划周期,还可以设置忌口食材,如图5-4。应用根据用户制定的计划推荐食谱。

图5-4

(4)推荐计划

应用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制定出不同周期、不同目的的计划,让用户选择参与,如图5-5。还可邀请好友一同参加,互相监督鼓励。

图5-5

(5)厨友计划

可以查看其它用户参与的计划,及计划履行情况,并可以点赞鼓励,或者一起参加。如图5-6。

图5-6

8.社区功能分析

留言功能中只有作者可以直接进行回复,而其他用户不能直接对留言进行回复。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是考虑到由于地域、文化、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各人饮食口味差异较大,就单个菜谱而言,难免会有众口难调难以迎合所有用户喜好到的情况。

如果在留言区设置为所有用户能直接交流,可能会导致留言区讨论的内容偏离菜谱本身转而变成对于饮食文化、口味等方面差异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因此不做此功能是为避免发生此种现象。

留言的回复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用户对应用的使用率及菜谱的评分,如果用户在菜谱下提出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提问用户很有可能再次尝试根据此菜谱做一次菜肴。

给留言内容分类,在用户留言时,设置留言类型选择:向作者提问、赞菜谱、随便说说;在菜谱作者查看留言时,也可根据留言分类查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作者本来愿意解答提问留言,却因留言内容太多,导致问题被覆盖的现象。

还可设置奖励机制激励菜谱作者回复留言,对提问留言回复多的用户,可奖励积分,积分可用户兑换代金券,以购买厨studio中的课程、专栏.电子书中的电子书或是市集中的物品,例如:回复一条提问留言可得3积分,凑满30积分可兑换5元代金券等方式。

这样既能通过奖励方式提高留言回复率,提升“下厨房”作为美食工具的用户体验;又能通过兑换代金券,使用户感觉占到便宜的方式,提高付费课程、付费电子书、市集商品的出售率,提高“下厨房”作为电商应用的交易率。

五、总结

个人很看好“下厨房”的未来发展,所谓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吃货横行的国度,吃,从来就不是一件随便的事。

“下厨房”从一开始的美食工具应用,拓展到到社区,再触及电商,可谓商业边界越来越大。随着日趋稳定的用户数量,接下来下厨房要做的更多是在基础功能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再开发出更多的使用场景,更好地打破下厨房同时作为工具与社区应用之间的屏障,进一步提升用户粘性。

本文由@慢吞吞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THE END
1.菜谱类app竞品分析报告1.1菜谱app的整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相比其他三项,“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更高。根据人类生活的规律,大多数人在30岁左右会更加关注自身饮食的健康,此时人们的饮食会逐渐地从外卖、食堂等转换为以自己做菜为主,因此互联网菜谱便有了用武之地。 https://www.jianshu.com/p/7285f39269da
2.产品分析报告下厨房App,不负人生不负胃下厨房是一款适合年轻人流行的美食食谱软件,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美食做法以及烹饪技巧。本文通过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和产品结构分析对下厨房APP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案。 01 产品概况 下厨房App一直占据美食社区TOP1的宝座,随着产品的迭代,下厨房已经从单一的美食菜谱分享社区扩大至社区+电商+内容付费的综合平台,遥遥领https://www.163.com/dy/article/F4KN40870511805E.html
3.美食食谱app行业分析.pptx美食食谱app行业分析目录行业概述用户分析竞争格局分析技术创新分析商业模式分析行业风险分析未来展望01行业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美食食谱app是指提供各类菜谱、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等信息的移动应用程序。分类根据功能和特点,美食食谱app可分为基础型、增强型和社交型等类型。全球美食食谱app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逐年增加。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0595393.html
4.下厨房app行业分析下厨房app市场调研下厨房app行业报告下厨房app行业的特征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竞争格局稳定、终端市场需求大。 1 商业模式创新 下厨房APP将原有的菜谱分享社区概念扩展至包含社区互动、电商及内容付费的综合平台,遥遥领先其他同类应用。这一变革基于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即不仅提供菜谱交流,也为用户提供购买食材和学习烹饪技能的全面服务。初始推动是以UGC内容https://www.leadleo.com/wiki/brief?id=65f038201a3317f8474a1168
5.菜谱app行业分析.pptx菜谱app行业分析汇报人:2023-12-08 目录contents行业概述用户分析竞品分析行业趋势与风险技术发展与市场机会结论与展望 01行业概述 菜谱app是指提供各类菜谱信息、烹饪知识和食谱推荐的应用程序。它们通常提供各种菜系的菜谱,包括中餐、西餐、日韩料理等。此外,菜谱app还可能提供食材购买、厨具推荐、烹饪视频等功能。定义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14/8042001103006015.shtm
6.下厨房app竞品分析(产品和用户)食品app使用人群年龄分析美食菜谱类APP也逐渐在定义人们的健康生活态度中不断壮大。 需求背景 饮食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慢慢开始注重饮食健康; 不会做菜: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没有太多时间专门去学习如何做菜; 缺乏交际:大多数人的社交是空洞的,对于一些热爱美食的人来说,有一个专门分享美食、交友的平台是很好的; https://blog.csdn.net/rxs_120/article/details/8977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