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口腔1.口腔的境界和结构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
(1)牙的名称和排列
ⅤⅣⅢⅡⅠ
左
上
颌
乳牙:
右
下
乳
第
中
侧
尖
一
二
切
牙
磨
12345678恒牙:
第第第第第尖侧中
三二一二一
切切
磨磨磨前前牙牙牙
牙牙牙磨磨
牙冠:牙颈:牙根:形态牙质
釉质牙骨质牙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上至颅底,下在第六颈椎下缘续食管,向前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三)咽咽分三部:鼻咽:咽鼓管咽口口咽喉咽
食管是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起于咽,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续于胃的贲门
。1.食管的形态与位置
第二个狭窄部:距中切牙25cm
第三个狭窄部:距中切牙40cm
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上缘称胃小弯,最低点处称角切迹
。下缘称胃大弯。
入口:贲门
粘膜上皮:分泌粘液固有层:含胃腺
粘膜肌层:胃底腺贲门腺
三条结肠带的汇合处,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标志。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肛柱:肛瓣:齿状线:
上为盆膈平面,下止于肛门,长约4cm,平时处于收缩状态。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上界与膈一致,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肝的下界,右侧与右肋弓一致,不超过右肋弓下缘,中部可达剑突下约3cm,左侧被左肋弓遮盖。
门V肝固有A
肝血窦中央V小叶下V肝V
下腔V
肝外胆道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
通过咀嚼肌和牙齿的作用将食物切割、磨碎,通过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是指食团由口腔进入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由唾液腺分泌产生,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其主要成份是水,含有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等物质。
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激活胃蛋白酶原杀灭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形成酸性环境有利于铁、钙在小肠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由胃腺主细胞分泌,在胃腔内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2.0~3.5,当pH>5时便失活。3.粘液
粘液由胃表面的上皮细胞和颈粘液细胞等分泌,覆盖于胃粘膜表面,起润滑和保护作用。参与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
2.胆汁的成分与作用
(2)分节运动
(3)蠕动
2.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4.大肠内细菌的作用
①促进胃酸分泌,加强胃肠平滑肌活动②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③促进胃肠粘膜代谢和生长主要作用:胃泌素由胃窦和十二指肠壁内的内分泌细胞产生。
①促进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和水②促进胰酶、胆汁和小肠液分泌③抑制胃酸的分泌和胃肠的运动促胰液素由小肠上部壁内的内分泌细胞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