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知识:反复记号,顿音记号,保持音记号,换气号

音乐笔记118、简谱知识:反复记号,顿音记号,保持音记号,换气号

简谱(百度百科):…

基础知识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欧几里得》:小说名…

…《欧几里得37》:《欧几里得》这部小说的第37话…)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反复记号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

…曲:见《牛顿47》…

…调:见《牛顿35》…

装饰音

装饰音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装饰旋律。

…作、用、作用:见《欧几里得68》…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它们用记号或小音符表示,

装饰音的时值很短。

(1)倚(yǐ)音:指一个或数个依附于主要音符的音,

倚音时值短暂。

有前倚音、后倚音之分。

…倚音(百度百科):倚音是乐器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

在五线谱上经常有一些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小音符(比正常的音符要小),符干上还带着一条小斜线(短倚音)或不带小斜线(长倚音),

这个小音符就叫“倚音”,

倚音有时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时也在主音的后面出现。

因为它是依附在主音前后的音,因此叫“倚音”…

(2)颤音:由主要音和它相邻的音快速均匀地交替演奏。

(3)波音:由主要音和它上方或下方相邻的音快速一次或两次交替而成。

(4)滑音:主要音向上或向下滑向某个音。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两种。

滑音除声乐能演唱这一技巧外,一切弦乐器都可演奏,

…声、乐、声乐:见《贝多芬62~66》…

…演、唱、演唱:见《贝多芬52》…

…技、巧、技巧:见《牛顿89》…

但钢琴等键盘乐器是无法演奏这一技巧的。

顿音记号

用三角符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短促、跳跃。

连音线

用上弧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

它有两种用法:

(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节拍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

(2)连接两个以上不同的音。也称圆滑线。要求唱(奏)得连贯、圆滑。

重音记号

用“>”或“□”或“sf”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要唱(奏)得坚强有力。

当“>”与“□”两个记号同时出现时,表示更强。

保持音记号

用-标记在音符的上面,表示这个音在唱(奏)时要保持足够的时值和一定的音量。

小节线

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线叫小节线。

终止线

在乐曲最后,将要结束的地方,这里就不能单纯的画小节线,而是要区别一般的小节线来表示,

这种表示的方法是用两条竖线,其中一条细线,一条粗线,

两条线并行,细的一条在前,粗的一条在后,

这叫“终止线”,表明乐曲终了。

换气号

用记号“v”标记。表示在此处换气。

“sfw666(2022-05-03):要么太贵,要么功能过于简单,

就不能出一款比较合适的打简谱软件吗,

国外musescore免费还好用国内能不能学学[笑脸]

请看下集《音乐笔记119、东亚引进数字记谱法,改良,做成了简谱》”

THE END
1.90.乐理基础记号篇演奏记号(一)时值弹够记号上一个内容:89.乐理基础-记号篇-省略记号-震音、音型与小节反复-CSDN博客 演奏记号总结图:本次只写前三个,如图1 首先是换气记号:这个记号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向下的尖,如下图左边的,一种是一个逗号,如下图右边的,它们都是一样的意思,都是写谱者,标在乐谱上提示,应当在此处断句换气,如图图2的例子,这两https://blog.csdn.net/qq_36301061/article/details/135608410
2.换气符号是什么样子的–手机爱问换气符号是什么样子的: 换气记号用∨来标记,记写在谱表的上方,在歌唱中表示要在此处换气,在器乐的演奏中则表示是乐句结束https://m.iask.sina.com.cn/b/new2JvdmSnsS4H.html
3.简谱中常用的提示记号5.换气记号 换气记号一般标记在乐谱中音符的后面,用记号标记,示在此处换气。 6.反复记号 反复记号一般用于数小节以上的重复,更多的是用于段落或全曲的重复。 以下为常见的反复记号: 延音线:延音线是一条向上或向下弯曲的弧线,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在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928/17/457449_1049692183.shtml
4.君哥带你轻松学简谱练习曲五十八,这条旋律想要唱好注意换气符号03:30 君哥带你轻松学简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经典好听的草原歌曲 04:21 君哥带你轻松学简谱《菊花台》,周杰伦经典中国风歌曲,太好听了 02:46 君哥带你轻松学简谱《大海》,曾经感动多少人的好听经典老歌 03:35 君哥带你轻松学简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孟庭苇春晚演唱的经典 03:16 君哥带你轻松https://www.163.com/v/video/VA8KM0A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