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

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

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二十,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

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

”所有食客高声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

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

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

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

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

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

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

和尚用来作佛事。

②术士:有法术的人。

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

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

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

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

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

②中书:即中书省。

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

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

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

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

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

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

这对偶句写得极好。

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

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

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

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

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

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

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

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

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

《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

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

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注释】①桓荣:东汉人。

②仓卒:匆忙,指社会动乱。

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

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

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

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

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

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1、崔景偁(称)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

他是清代文学家。

②北面承贽:拜师。

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用。

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

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

又,《狼》:一狼犬坐于前。

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

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12、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

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

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朕及其他。

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

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

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

皇帝对臣子称卿。

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

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

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

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

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

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

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14、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

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

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

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

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

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

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

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②如礼:按规定礼节。

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说故。

故是个多义词。

一、指旧,与新相对。

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

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

二、指老朋友。

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指所以、因此。

《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16、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文言知识】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17、赵简子元日放生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

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

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

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

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18、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邓攸挈妻子亡。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

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

妻涕如雨。

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

②京师:京城。

③挈:带着。

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涕及其他。

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

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

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

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

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

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

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19、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

连易数人,皆掀坠。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盖此马愿从主也。

【文言知识】说比。

比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

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

成语有鳞次栉比。

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20、王安石辞妾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

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

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

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

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

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

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

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说物。

物指事物,古今相同。

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而问什么人呀。

物即人。

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

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21、宋仁宗忍饿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

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文化常识】旨及其他。

皇帝的专用词语。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

上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

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制等。

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兴②寐③禁中④诚⑤逐⑥馁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②无以伦比③天涯若比邻;④比比皆是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22、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臵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觞:酒杯。

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

④营理:筹办。

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

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

⑦棺材外面的套棺。

⑧彻:通撤,撤去。

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

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1、解释: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臵酒;②公亟令询之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

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报答。

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

《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

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

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24、逆旅主人无情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

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

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

THE END
1.识破的意思识破的拼音[识破是什么意思]词典大全 识破是什么意思shípò 识破拼音shí pò 注音ㄕˊㄆㄛˋ 繁体識破 词性动词 近义看透 看穿 看破 词语解释 识破[ shí pò ] ⒈ 看穿;看破。 例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英penetrate; see through; recognize; 引证解释 ⒈ 谓看穿别人的秘密或事物的真相。 引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http://cidian.taijiao-yinyue.com/cidian/shipo/
2.识破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识破的近义词识破的反义词拼音:shí pò,注音:ㄕˊㄆㄛˋ,词性:动词 近义词:看破、看穿、看透 简解 ◎ 识破 shí pò [penetrate;see through;recognize]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详解 谓看穿别人的秘密或事物的真相。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http://www.yizhicha.com/show/ciyu/id/32685.html
3.wise是什么意思wise怎么读wise的中文意思,翻译wise是什么意思_wise怎么读_wise的中文意思,翻译wise英文单词详情如下: wise读音:英[wa?z] 美[wa?z] wise基本解释:adj. 聪明的,有智慧的;博学的,博识的;明白的;像智者的vt. 使知道,使懂得;教导;指点vi. 了解,知道 wise词性变化:形容词比较级:wiser 形容词最高级:wisest 过去分词:wised wise中文词源https://www.cloudtibet.com/danci/info/61
4.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13篇(全文)②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识破骗局,不卑不亢中透着坚定,“受地于先王,愿终受之,弗敢易” ③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 交待唐雎使秦的原因,是故事的开端。 (二)第二段: 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认为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秦王认为自己有恩于安陵君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07ix3ds.html
5.英语词性讲解囧研究:LietoMe从眼神手势识破撒谎者!沪江英语提供囧研究:Lie to Me 从眼神手势识破撒谎者!、You might expect a liar to struggle with eye contact, when lying through his teeth. But a study b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searchers suggests that liars may look their questioners in等英语词性讲解http://m.hujiang.com/en_cixing/p759407/
6.广东省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英语》复习资料:语法知识1. 词性变化引起读音变化 (1) 同形而不同词性的单词读音变化 excuse n./s/ v./z/ separate v./ei/ adj./i/ breath n. /θ / v./ e/ record n./e/ v./i/ absent adj./ ? / v./ ? / abstract adj./ ? / v./ ? / bow n./ ?u / v./au / https://www.3agaozhi.com/wtjd/62.html
7.都字的词性(都字的词性词义)商务百科二、“都”字的词性 着 #zhāo 【释义】①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妙着儿|这着棋走得很好。②计策;手段:高着|你想个着儿|这着真厉害。 【着数】 #zhāoshù ①下棋的步子。②武术的动作。③比喻手段或计策。也作“ 招数 ” 。 〖例句〗他总是说谎,但屡屡被识破,看他这次还能使出什么着数。 http://m.ktv1258o.com/show-12808.html
8.穿(穿)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穿(穿)是什么意思穿衣←→脱衣-反义词词典 穿衣←→脱衣chuānyī-tuōyī 【词性】:动 穿衣:穿上衣裤。 脱衣:脱掉衣裤。 【例】 小孩子要学会穿衣、脱衣,从小培养自立的能力。 脱←→穿-反义词词典 脱←→穿tuō-chuān 【词性】:动 脱:除去;取下。 穿:将衣服鞋袜着在身上。 【例】 队员们忙脱下衣裳,https://www.feirao.com/cidian/223144B.html
9.看破是什么意思拼音怎么读看破的近义词反义词用看破造句看破拼音kàn pò 注音ㄎㄢˋㄆㄛˋ 词性动词 近义词看透 识破 看穿 看头 分字解释 kàn kān看pò破 ※ "看破"的意思解释、看破是什么意思由语文词库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近音词、同音词 kān pò勘破 词语组词 看字组词 破字组词造句相关词语pò tǐ shū破体书 pò tǔ破土 pò bài破败 pò chǎn破产https://www.ynyssf.cn/cidian/20360/
10.戳穿是什么意思戳穿的解释是什么词性:动词 结构:戳(左右结构)穿(上下结构) 戳穿的解释 词语解释: 戳穿chuōchuān (1) 刺穿 例 戳穿纸灯笼 英 pierce through;puncture (2) 引申为揭穿 【好工具hao86.com】例 戳穿谣言和诡辩 英 lay bare;expose 引证解释: ⒈ 刺穿。 引林建征《莺歌海》:“他来不及当草原上的第一个收获者,就被无情的https://m.hao86.com/ciyu_search/%E6%88%B3%E7%A9%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