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至28日,广州一二七师老战友怀着对老部队无尽思念的深厚情感,多方筹划,由16位成员组成的“广州一二七师老战友探访学习团”,回到久别的老部队。
几天的探访学习,耳闻目睹,深受教育。崭新的军营、威武的战士、高昂的斗志、整齐的步伐,严明的军纪,展示了新时代铁军的风采。笔者赞叹不已,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伴随着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在老部队的教育锻炼下成长的。老战友回老部队探访学习,无论对广州一二七师老战友还是对老部队来说,都非常有意义,中央电视台军事台(中央七台)以《改革开放老兵重返部队探望》为题,播出了这一新闻,社会反映很好。这里,有必要回顾和重述这次探访活动的全过程。
探访学习团的组成和准备工作
一二七师是一支历史辉煌、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红军部队,是战功卓著、英雄辈出的英雄部队,是威震敌胆、所向披靡的钢铁部队,是全军学习的榜样。早在2007年纪念建军80周年时,广州老战友就提出回老部队看看,这是铁军部队培养出来的老战友们多年来的夙愿,在广州的原师首长宋维栻、单印章、于兴化等支持这一动议。但我们以什么名义去?以什么方式去?去多少人?经筹备小组多次开会研究,认为回老部队应是探访、学习两不误,决定组织16人的“广州一二七师老战友探访学习团”,由李为松为团长,余伯达为副团长带队出行。方案确定,余伯达请示师首长后,正式向师政治部呈上报告。
出发前的4月18日,宋政委等老首长在花城宾馆召开欢送会,给探访学习团作重要讲话,殷切希望把这次探访学习搞好,开创军队老战友回老部队交流学习的先河。
回到部队
大多已经五六十岁的探访学习团成员,精神抖擞,青春焕发,个个西装革履,胸前佩戴“探访学习团”胸章。4月22日11时,当乘坐的T82次列车徐徐到达洛阳火车站时,师政治部秘书科解科长带领几位穿着新军装的军人,早已在站台处等候迎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令我们这些老战友感到格外亲切。我们一边交谈一边步出车站。车站楼顶上的“洛阳”二字格外醒目。啊!洛阳,九朝古都,历史名城,我们回来啦!我们在火车站前照了集体相,然后坐着迎接我们的三台车,向着师部驶去。途中,解科长向我们介绍了师为迎候探访学习团的准备情况和计划,还给我们每人一本《秩序册》,可见师首长对我们这次探访学习活动的重视,而且作了周密安排。
不一会,车子到达师部大院。司令部大楼门口上,“热烈欢迎广州老战友探访学习团”的大横幅格外醒目。刚下车,周友亚副师长迎上来,与我们一一握手。他代表师党委、师首长和全体官兵,热烈欢迎广州老战友“回家”!
“回家”的感觉,更是让我们老兵们心情激动,感慨万分。
师欢迎会
午饭小憩后,下午3时,师部的二楼“遵义厅”,欢迎会隆重召开。会场布置周到、得体,每人前面都有座位牌。几名师党委常委周友亚副师长、魏世春副政委、政治部黄晓健主任穿着新军装,显得威武英发。
周副师长主持欢迎会,对不远千里、不顾年老体弱的这些广州老战友的到来再一次表示热烈欢迎,对探访学习团热爱老部队、关心老部队建设的精神表示感谢。黄主任全面介绍了老部队新时期正规化建设和实施“科技强军,一切为了打赢”的建军思想,听到了老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铁军“五铁精神”,铁心跟党走,紧紧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扎实搞建设,科学谋发展,全面求过硬,成为一支勇于当先锋、打头阵的新型铁军的介绍,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李为松团长报告了探访学习团筹备、组团和回部队探访学习的目的、计划。周副师长和魏副政委赞赏说:“像老战友探访学习团这种模式,在师里还是第一次,是拥军爱民、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这很好!”余伯达副团长宣读了慰问信,字字句句带去广州老战友的亲切问候和深情厚谊。探访学习团送上“钢铁部队英雄兵,革命传统代代传”的锦旗、慰问金和书籍,师首长向探访学习团回赠三套书籍和“铁军”录像带。欢迎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参观“师史馆”
“师史馆”在师部大楼东侧,大门上方是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馆名。大门左边是“三湾改编”,右面是“古田会议”的大幅油画,正面是一二七师师史简介。展馆分十七章,从大元帅府铁甲卫队、北伐时叶挺独立团、参加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成立红四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以后又参加巩固海南、广西剿匪、对越自卫反击战、“两山侦察”作战、北京戒严、1998年抗洪抢险、2004年铁拳涉外演习、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等,幅幅反映波澜壮阔、气壮山河、前赴后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扣人心弦的战斗经历、英雄集体的巨画,样样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深受感动,深受教育。
勇哉铁军一二七师!雄哉英雄王牌师!
欢迎晚宴
大家频频举杯,晚宴气氛热烈。老战友们说:“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开心的场面了。”
参观新装备和回老连队
23日上午,师里安排我们前往装甲团参观。装甲团位于新安县南山,这是我在侦察连当兵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装甲车场上,整齐排列了一排排新型坦克、装甲车、步战车、自行火炮、工程车、快速布雷车,战士们按制度序列进入战斗位
置,非常威武雄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战士们致敬。
“现在的条件多好啊!以前根本没法比。如果让我再年轻40岁,我还是选择当兵。”大家感慨地说。
探访学习团的老战友来自不同的连队,都有“回家”的梦。为此,师里特意安排半天,让大家回老连队看看。是的,来自五湖四海的老战友,军营是第二故乡,新老战友都是亲兄弟。离开几十年了,能够回到当年学习、生活、战斗过的老连队,很有意义。团属连的、师直属队的、师后勤的都“分头行动”。我由侦察科科长周立新陪同,前往侦察营参观(1999年5月1日,侦察连扩编成侦察营,现在的侦察一连,是原侦察连建制)。“侦察营外出集训去了,我们就到驻地看看吧。”周科长征求我的意见。我想也好。于是,我俩直奔龙门香山侦察营驻地。
蓝天白云,苍松翠柏,山路弯弯,营房坐落在山谷里。侦察一连荣誉室门口的上方,是一面鲜艳的、镶着醒目的“英雄侦察连”五个字的八一军旗。这是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我师侦察分队在云南老山、者阴山侦察作战中,完成任务出色,战功显著,侦察连被中央军委命名为“英雄侦察连”的标志。我跟周科长说:“英雄侦察连来之不易,要珍惜荣誉,创新荣誉。”我们看望了营里副教导员和留守的战士们,一起进行了座谈,气氛融洽。
与英雄相聚
1979年和1985年对越作战后,我师侦察分队有几位英雄和功臣留在洛阳,我和周科长商量,把他们请来相聚。
晚上6时,我们在关林“老龙门餐厅”相聚,老英雄郭友生、张国华、常西乾、周国红等都来了(很遗憾,周友亚因公务忙未到)。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郭友生原是三八一团特务连侦察排排长,他是我的老战友,我们同一年入伍,同时在军侦察尖子班集训,又同时当班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任三八一团七连指导员,在团的前进受阻时,他带领七连从侧后“偷袭”612高地,全歼守敌,为战斗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作战中,他冒着枪林弹雨,身先士卒,用侦察兵特有的机灵果敢冲上高地,不幸头部中弹,脑浆都流出来了,重伤被抬下火线。战后,七连被广州军区授予“612高地英雄连”,郭友生被授予“战地模范指导员”。副师长周友亚(烈士的弟弟,原侦察连排长)、三八一团特务连侦察排排长张国华,在云南“两山”侦察作战中,英勇无畏,机智果敢,多次深入虎穴,摸情况、抓俘虏,为战斗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昆明军区前指通报表彰,战后荣立一等功。周友亚出席全军英模大会。张国华在作战中被炸成重伤,高位截肢,表现顽强的战斗作风,非常感人。
他们不愧为铁军培养出来的侦察英雄,钢铁战士。我们为有这样一批英雄战友感到骄傲。
参观游览景点
在洛阳期间,适逢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牡丹是花中之王,洛阳牡丹闻名海内外,历史悠久,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国色天香,花开富贵。机会难得,师里特地安排我们前去参观。
牡丹园里,成片的牡丹花盛开,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紫色,各色各样,品种繁多,鲜艳夺目,美轮美奂,漂亮无比。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游人如织,欢乐交融。观赏的、照相的、拍摄的,都在开心地谈牡丹,欢声笑语。忽然,传来“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的悠扬歌声,放眼望去,一群游人在不远处的凉亭里,尽情欢唱《牡丹之歌》,人们的脸上露放花一样的笑容。“动人的一幕,真是千载难逢,洛阳太好了。”大家由衷地感叹。中山的梁润明、何炳扬,佛山的蔡豫宁说:“洛阳的牡丹久负盛名,深厚的文化根基孕育灿烂的文明,不见不知道,一见开眼界。”唐仁德、张炳发不停地照相。洛阳人杰地灵,真不愧是中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洛阳是九朝古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洛阳从东汉建都到北魏、盛唐时期,繁荣兴旺,洛河、伊水、黄河、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会盟台、仰韶文化,著名古迹众多,周边还有很多古战场,如妃水关、虎牢关、函谷关、渑池会等,真的十天半月也看不完。
我们有选择地看了关林、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几个景点。龙门石窟,雄伟壮观,精工细刻,工艺高超。听解说员说,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先后用了400多年才建成,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龙门石窟有窟龛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3600多块,全山造像十万余躯,工程浩大,用工精致。奉先寺高达17.3米,耳长1.9米,栩栩如生;万佛寺、莲花寺等巧夺天工,造型独特。香山那边也有很多石窟,如从香山往龙门石窟这边拍照,又一幅“龙门上河图”。
龙门石窟真乃“人间奇观”!
24日晚,师里安排我们参观号称“天下第一喷泉”的洛阳喷泉,我和李为松、郭友生、解科长等乘车前往。
喷泉坐落在洛河上,东距洛阳桥几百米,宽阔的水面碧波粼粼,微风拂面,水气清凉;周边建筑物五光十色,景色美丽,微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晚上9时,清脆、雄壮、悠扬的乐曲响起,只见那100多米长的喷泉随着音乐节奏,喷出各色各样的景观图案,像瀑布、像腾龙、像天星、像海浪……喷泉凝聚了洛阳人民的智慧,是洛阳大自然的恩赐,是改革开放的写照。20分钟的喷泉,高低起伏,扣人心弦,激情荡漾,真是太漂亮了,令人如痴如醉。我和李为松不约而同想到一个问题:广州是水的城市,是水的文化和水的世界的大都市,珠江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得天独厚,可我们广州竟没有一处“水城”的亮点。如果白鹅潭或在二沙岛珠江上也有一处这样的喷泉,那不是更好吗?
上北京看望首长
25日,探访学习结束了。临别前,探访学习团向老部队写了感谢信。周副师长托人给我送来一本《一二七师师史》、两盒《当代铁军》的录像带和一个新式的军徽,我非常高兴。
我们分开两批离开老部队。我和李为松、陈列光两位战友,乘飞机上北京探望敬爱的老首长张万年副主席和黄汉标副司令,其他老战友乘车返广州。26日晚,黄副司令在北京接见我们,并设晚宴招待。李为松任三八一团政治处主任时,黄副司令那时任团长,他后来提升当师长,我是侦察科科长。我们在工作中、战斗中结下深厚的友谊。黄副司令认为广州老战友时刻关心老部队建设的精神很可贵,很满意我们回部队探访学习。
更令我们难忘的是见到了张副主席。27日早上9时,我和李为松、陈列光、魏牧草来到首长家中。老首长身体健康,精神奕奕,一一与我们握手。我们亲切问候老首长。他听说我们刚从洛阳过来,微笑着问候老部队和洛阳变化情况,我和李为松详细地向老首长作了汇报。他听后开心地说:“一二七师是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我在一二七师任师长和副军长13年,对老部队非常了解,很有感情。”李为松说他30年没见老首长了,老首长精神还那么好,记忆力还那么好,并送上宋政委等老首长与我们出发时的合影照片给张副主席看。他看后嘱咐我们,回去后向宋政委等首长和战友们问好。接见结束后,张副主席和我们合影留念,并送给我们每人一幅他亲笔书写的“铁军雄风”大幅字。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老首长,向他敬礼,感谢他,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