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肥胖毁了你!这份健康指南快收藏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目前,我国成人(18岁以上)超重和肥胖率达50.7%,学龄儿童(6~17岁)超重和肥胖率达19.0%,6岁以下超重和肥胖率为10.4%。肥胖会增加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某些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等发生风险。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01

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

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判断成人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腰围一般以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处体围的周径长度计算。

值得强调的是,有部分患者的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例如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这部分患者除肥胖以外,往往还会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病情也更重。对于这些患者,则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治。

02

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膳食需要注意什么?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表1),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必要时,可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选用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间歇式断食膳食或营养代餐等其他膳食减重干预措施。

2.少吃高能量密度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高能量密度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减少高能量密度食物有助于控制总能量的摄入。注意: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和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科学减重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减重过程中应注意自我监测,循序渐进,逐步减至正常体重。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kg。

THE END
1.《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成人肥胖患者适用的全天食谱(除括号内除特殊标明外,均以可食部生重计算),按照成人肥胖食养指南的基本原则,结合各地食物资源和人群膳食特点进行设计。每个地区、每个季节分别提供了1200kcal 、1400kcal、1600kcal三个能量水平的食谱。 ?使用者可参照食养原则和建议,结合食物交换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本示例食https://www.meipian.cn/52iimzr2
2.国家给我们出减肥食谱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华中国家给我们出减肥食谱了 最近卫健委发布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024年版) 重点的是 分地区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 分季节 春夏秋冬 想要减肥的赶快收集起来 有小伙伴一起减肥的 可以一起分享出去 一定要好好地码住 还是国家靠谱 有好东西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UT7FSE0517DGRR.html
3.国家给我们出减肥食谱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给我们出减肥食谱了 最近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024年版) 重点的是 分地区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 分季节 春夏秋冬 想要减肥的赶快收集起来有小伙伴一起减肥的可以一起分享出去一定要好好地码住 还是国家靠谱 有好东西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966885073/163a770d1001011be4
4.国家给我们出减肥食谱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卫健国家给我们出减肥食谱了 最近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2024年版) 重点的是 分地区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 分季节 春夏秋冬 想要减肥的赶快收集起来 有小伙伴一起减肥的 可以一起分享出去 一定要好好地码住 还是国家靠谱 有好东西 https://gov.sohu.com/a/763193094_630290
5.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补的成人肥胖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肥胖合并其他急性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也可参考本指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二、 疾病特点与分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311/20/20654250_11168661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