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的推文里,跟大家汇报了全球超重肥胖率的发展趋势。也提醒大家四月不减肥,五六七八月直到明年都会徒伤悲。
后台因此而收到好几位小伙伴的留言,有兴冲冲前来汇报自己通过生酮饮食几周内减掉多少公斤体重的,也有满腹狐疑来问网红生酮饮食是否真的是百利无一害的速瘦冠军饮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酮饮食的利弊。已经在用生酮饮食或“类生酮饮食”(即低碳水高蛋白中等量脂肪饮食)减肥的、或者计划加入这个队伍的小伙伴们,建议你们做好笔记,仔细品味!
以上这几篇,是既往有关生酮饮食的推文。第一篇转载自我的同行好友,详细讲述了生酮饮食的“前世今生”——最初是用来治疗儿童癫痫病,后来在各路明星、艺人、大V、生酮周边产品经营者的共同推动下,逐渐演变成近5-10年里众生眼中的“减肥新神器”。在这个被“推流”的过程中,生酮饮食还演变出来几个吃法更容易被接受的“平替”,比如低碳水高蛋白中等脂肪饮食、低碳水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极低碳水高蛋白饮食等等。它们的共同优势就一个:嗖嗖嗖地帮胖友迅速掉秤,成功逆袭小一号尺寸……对生酮饮食的来龙去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跳转至这篇复习。
后面的三篇,是我自己的原创文,主要跟大家汇报了来自高影响因子医学期刊上的研究结论,即:生酮饮食虽然减重很快,但长期效果(指坚持一种饮食>1年)并不比营养配比均衡的低脂饮食、地中海饮食、终止高血压饮食(DASH饮食)更有优势。换成大白话说就是:各种减重饮食坚持吃上一年多,最终的减重效果几乎没有差异,就算有,也就是一两斤的差异。
然而,不像其它营养配比均衡的健康饮食模式,生酮饮食会对健康制造很多副作用。
生酮饮食可能导致的副作用:
”酮症流感“症状——虚弱、胃肠道不适、硒缺乏导致的心律不齐等。
肾结石、便秘、口臭、肌肉痉挛、头痛、腹泻、生长迟缓、骨折、胰腺炎、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
因来自全谷类碳水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而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这些还不算什么,生酮饮食还会制造这些恐慌:
在上述令人恐慌的健康副作用里,最令医学界担忧的是第一条——心血管疾病风险。毕竟,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而血管是人体的输油管道。这两大部件,坏了任一个,都有可能让整部人体熄火。
接下来的内容,再次敲黑板已经处于生酮饮食阶段或计划开始生酮饮食的朋友。
3月初,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提交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生酮饮食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从而让心绞痛、动脉栓塞、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翻倍!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低碳生酮饮食会导致LDL-C水平的升高。虽然医学界都知道LDL-C水平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但,因生酮饮食导致的LDL-C升高是否对心脏病和中风产生不良影响——并没有被充分研究。
而哥伦比亚大学的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对70684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1.8年的随访,收集他们的饮食问卷和健康信息(比如血胆固醇水平等)后,筛查出饮食符合低碳生酮饮食的参与者305名,再按照这305名生酮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信息,匹配出1220名其它信息均高度相似,但是食用标准饮食的参与者。在对这两组人群的各种数据分析对比后发现:
以上对比结果是将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吸烟等其他心脏病风险因素调整校正后得出的。
当然,生酮饮食或”类生酮饮食“并不是不能用于短期减肥。毕竟,对于大体重人群,减重可以带来很多的健康益处,其中就包括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风险的降低。但是,我们不建议胖友们自行在家生酮,而是应该在医疗团队指导下进行,包括临床医生和临床营养师。通过减重前的检查评估、减重过程中的监督,最大程度发挥生酮饮食的短期优势,将生酮饮食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降至最低。
不减肥伤心,错误的减肥更伤心。咱就说,你想选择哪种方式伤心吧?
——全文终——
(文中用图来自网络)
记得给公号加星标哦
遂谦碎碎念
伤心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痛
参考文献:
O'NeillB,RaggiP.Theketogenicdiet:Prosandcons.Atherosclerosis.2020Jan;292:119-126.doi: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9.11.021.Epub2019Nov28.
PaoliA,MancinL,BiancoA,ThomasE,MotaJF,PicciniF.KetogenicDietandMicrobiota:FriendsorEnemiesGenes(Basel).2019Jul15;10(7):534.doi:10.3390/genes1007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