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被人们戏称为“吃草”的轻食成了餐饮新宠。
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轻食”消费越来越受到公众欢迎和青睐。这种生活新风尚还被人们戏称为“吃草”。
眼下,无论是餐饮门店,还是线上外卖,“轻食”在大众餐饮消费中热度不减,且有持续攀升趋势。
轻食市场为何如此火热?
据《全球健康饮食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花更多钱购买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因此以健康为前提的食品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即使它价格昂贵,依然市场巨大。
通俗的解释就是顾客愿意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产品。
从人群来看,女性是“轻食”的主要人群,占70%以上。《报告》结合订单菜品名称分析,发现用户常点的订单主要是低卡、增肌、素食等,其中六成以上是为了减肥。
如今,“轻食”不仅是一种时尚标签,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靠着外卖的风口,很多沙拉轻食品牌已经开始盈利。
对于从业者来说,轻食制作不难,食材成本低,仓储相对简单,入行门槛低,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从业风险小,轻食行业扩张速度比其他餐饮业快。以对轻食理念接受度最高的上海为例,2015年上海轻食店不到50家,一年内暴增至400家。
食材成本低,可是轻食品类的客单价并不低,以轻食沙拉为例,一盘沙拉价格从20元到100元不等。
因为口味小众,价格相对高,为了贴近消费群体,轻食门店一般设在一线城市的繁华商圈或是CBD区,吸引消费能力较高的白领们。2017年全国轻食门店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在2019年7月1日以“轻食”为关键词查询大众点评网站,发现上海商户有1153家,北京有996家,广州有495家,深圳则有431家,杭州则有407家。
更具体地说,是女性中的中产支撑起轻食消费这盘生意。她们看重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愿意尝试新兴事物,又有与之匹配的消费能力。
轻食品牌的门店装潢设计和品牌营销宣传中都处处展现精致、专业和健康的中产生活,功能直指“健体”“瘦身”“减脂”,瞄准精英们。
这些精英们的数量也在逐步增长。艾瑞咨询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新餐饮消费行为趋势研究报告》认为,国内中产规模稳步增长,未来更多80后和90后也将进入富足化阶段,成为最具消费能力的新中产人群。
这将是国内消费群体结构的整体重塑,以及餐饮消费市场需求的全面更替。在消费金额方面,新中产人群花费金额普遍高于其他人群,并有近七成新中产消费者表示平均就餐消费金额会超过100元。
而这群人正是轻食生意的目标人群和消费主力,新中产是未来轻食生意市场扩大的基础。
不能承受之“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打造轻食餐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不能照搬他人的方法,也不能盲目追赶潮流。
2016年年底,在南京稳定运营了三年的轻食品牌“沙拉日记”停业,老板写长文自曝:夫妻俩品牌在有了一定知名度后盲目扩张开店,结果店面入不敷出,在号称“沙拉淡季”的冬天来临后,资金链终于绷不住了,他们称自己是在“自嗨”式创业。
2007年年初,赛百味湖南首店开在解放西路,成为主打健康、减脂等理念的“先锋部队”。然而,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28日,赛百味在湘门店由近10家锐减至3家。
实际上,轻食制作不难,投入成本不高,入行门槛低,这同时也意味着:轻食生意易于标准化,成功品类和模式容易被山寨,品牌难以形成竞争壁垒,行业竞争激烈。2018年以来,轻食项目接连倒闭的新闻似乎不再是新闻。
从2014年到现在,轻食品类有过创业高潮,品牌众多,但至今未出现头部。轻食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增长难以持续成了久久困扰从业者的一个难题。
从产品上说,事实上不管再怎么包装营销,目前轻食餐饮仍只在小众圈内流行。在大众认知里,轻食沙拉与美味是反义词,价格不菲分量却少,常人有饱腹需要不会选择轻食,轻食的客户群由此局限在有健身、减肥等特殊需求人群里了。
此外,轻食是不是真的健康也是存疑的。首先,轻食常以沙拉酱搅拌搭配,沙拉酱多油盐、高热量,20g沙拉酱的热量相当于一碗米饭,很多轻食沙拉常常热量超标。需要经过精细配比,轻食沙拉才可以满足减脂健身需求。
再有,未经过热加工,若清洗消毒不仔细,轻食中的蔬果生肉蛋很可能生长有细菌和寄生虫等污染物。最后,轻食多是冷制品,肠胃不好的人难以消化,反倒对健康不益。
从经营上说,轻食品牌的产品大多相近,难有特色,如此忠实客户则少。轻食品牌为了节约成本考虑多选择以线上外卖形式经营,受平台分成束缚。
为了扩大销售,店家经营时常扩充SKU,不局限于轻食品类,这种困境和书店是一致的:一家靠文创挣钱的书店和一家仅靠轻食难以盈利的轻食店,大概彼此是可以深入交流的。
说到底,轻食品类太单薄,支撑起一家店尚且吃力,满足商业扩张的想象力更是困难。
作为舶来品,轻食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比不上国外,它不温不火地运作着。这门生意体量轻,积极者将之视作一艘绝佳的出征小艇,在餐饮业海洋里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待到深入洋流,他们便切身感受仅凭一小艇直面这未知的风和这莫测汪洋的窘迫。
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峰会报名!
我们在寻找中国地产多元转型的独特故事与视野,寻找引领中国地产创新与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