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强烈追捧的轻食,到底应该怎么吃?
消费者付先生坦言,他曾跟着一个博主吃轻食进行减肥。为了减肥效果明显,他一顿不拉地跟着吃轻食,最后不仅没有成功减重,还吃得自己的肠胃非常敏感。
这类“网红”轻食食谱,营养搭配是否科学?公式似的轻食食谱,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就此,消小妹儿采访到了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高级工程师徐枫。
徐枫认为,由于这些食谱并没有详细描述烹饪方法和食材用量(每种食材的重量,食用油、食盐的使用情况等等),实际上消费者很难判断其是否是科学的、好的营养搭配。
特别是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更无从判断,不能仅从标注的三大基础供能物质就判断其科学性,这是比较片面的。
“根据这两份食谱中标注的营养成分含量计算,‘有机全蔬营养餐’热量约为238kcal,另一份‘低脂能量鸡胸餐’热量约为382kcal。由此可见,两份轻食的热量也会有较大差异。”
就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轻食的食材配比和营养均衡等问题,徐枫作出解答:“食物讲究多样性和合理搭配,根据《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膳食宝塔:每日成人能量建议值范围:1600-2400kcal,碳水化合物提供每日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每日30%左右,脂肪提供能量占每日20%左右。”
“要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新鲜蔬菜每日不少于300g。新鲜水果每天摄入200-350g。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g。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奶制品300-500mL,少油、少糖、少盐。”
徐枫建议消费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比如结合自己的基础代谢、运动量、工作强度等情况酌情食用轻食,“网红”轻食食谱实际上并不适合于所有人,“总的来说,只有适合自身情况的搭配才是最合理的。”
说到吃饭要适配自身情况,深圳新轻食品牌维小饭早已通过互联网技术精准实现“千人千餐”,用户只需要登陆“维小饭”小程序,输入身高、体重,再选择目标例如“减脂减重、增肌增重、保持体型”,系统便会依据算法生成个性化、定制化的AI套餐,智能匹配每个人的用餐需求,从而达到减脂、健身、控糖等目的。
此外,维小饭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实现对餐品的精细化生产,每份饭菜的卡路里和营养数据全部清晰标示,让消费者一眼看清“蛋白质、脂肪、碳水、膳食纤维、含盐量和食物多样性”,从而对吃什么、吃多少一目了然。
维小饭创始人魏强表示,我们希望建立一种让每个人都能够按照专家或营养科学的数据来配餐的智慧餐饮饮食,让中国的餐饮行业从舌尖上的中国迈向舌尖上的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维小饭是对轻食的重新定义,因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沙拉或代餐,而是香辣孜然牛肉、橄榄菜鸡块、番茄炒蛋、干煸豆角等中餐热食,真正做到了好吃又控卡。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