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健医师(员)在幼儿园门口对全体师幼进行初次体温检测,无异常者入园。
(3)早一岗教师将晨检情况汇总记录至晨午晚检记录本,并及时将幼儿体温记录在体温监测表。
2.晨间活动
(1)教师在教室门口热情迎接幼儿并问好。组织幼儿脱外套、整理衣物,安静就座。
(2)组织幼儿开展图书阅读、音乐律动等多种形式的晨间活动。
(3)8:00—8:25早一岗教师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早操活动及周一升国旗仪式,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有序回教室,洗手,安静就坐,等待进餐。
(二)工作要点
1.晨间活动负责人:7:30—7:50为保育岗教师,7:50之后为早一岗教师;晨检负责人为早一岗教师。
2.晨检中,如有异常幼儿,教师必须及时联系值班领导和保健医师,进行后续处理。
3.教师迎接幼儿入园时需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4.晨间活动前后,教师至少对幼儿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
5.升国旗仪式时,教师教育幼儿升国旗时要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不喧哗打闹,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6.早操活动和升国旗仪式后早一岗教师必须清点人数,确认到园幼儿,并汇报班主任。班主任需掌握每天入园、请假幼儿人数及情况。
二、餐点规范
1.早餐、午餐
(1)保育岗教师于提饭前20分钟将餐具摆放在盆里,放置于消毒柜内,并负责清洁消毒桌面,准备开饭。
(2)保育岗教师和带班教师共同配合,组织幼儿开展如厕、洗手等餐前准备活动。
(3)保育岗教师按时将餐食提回教室,有多个桶需分次提饭时,先将汤桶带盖放置于规定位置(讲桌下面,并用大椅子遮挡,避免幼儿靠近),同时告知带班教师后方可再次提饭,带班教师负责管理好汤桶和幼儿,随时观察,不得让幼儿靠近汤桶。
(4)带班教师组织好幼儿,确保每一位幼儿坐在椅子上并保持安静;保育岗教师将准备好的餐具盆从消毒柜内取出,放置于桌面,饭桶提至盛饭附近地面。
(5)开饭前,保育岗教师简单介绍饭菜,并对幼儿提出就餐要求。如:“小朋友们,今天的午餐是红烧肉、大米饭和三鲜豆腐汤,请小朋友端上碗后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认真吃饭,不打闹、不讲话”。
(6)带班教师配合保育岗教师开饭。中大班保育岗教师在桌子首位盛饭,带班教师组织幼儿逐一传碗;小班保育岗教师在桌子首位盛饭,由带班教师将碗端送至幼儿面前(小班第二学期常规建立好后,可采用逐一传碗的方式开饭)。
(7)进餐过程中,保育岗教师根据幼儿饭量少盛多添,带班教师巡回维持就餐纪律,纠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指导用餐完毕的幼儿将碗放置洗消池内,清洗嘴巴后坐在指定位置并保持安静。
(8)全部幼儿用餐结束后,保育岗教师清洗消毒餐具,带班教师负责组织幼儿安静就坐。早餐后,早一岗教师协助保育岗教师清洁桌面、地面后,组织幼儿做好活动前准备;午餐后,保育岗教师清洁桌面,清扫地面,午班岗教师组织幼儿散步后有序午休,确保幼儿安全的情况下拖地。
2.早点、午点
(1)保育岗教师领取早、午点后,将带皮直接吃的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用盐水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放在盘子里,每桌1盘;将带皮不可以直接吃的水果(火龙果、柚子、哈密瓜等)清洗干净,切好,放在盘子里,每桌1盘;将馍馍类、蛋糕类放在盘子里,每桌1盘。引导幼儿有序进餐。
(2)保育岗教师清洁餐后卫生,带班教师组织幼儿活动。
2.开饭前盛碗盆放在消毒柜中,未开饭之前不得取出。
3.保育岗教师和带班教师共同配合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分工协作,严防幼儿打闹、拥挤;幼儿如厕后保育岗教师及时清洁,保持卫生间无异味、地面干燥,防止幼儿滑倒摔伤。
4.餐桶必须加盖放置在安全位置,并随时要求幼儿不得靠近,除给幼儿加饭或加汤时可将桶盖揭开。舀汤前,教师可用分餐勺搅动降温后再进行分发。
5.开饭前教师需向幼儿介绍就餐饭菜并提出就餐要求,如提醒幼儿在吃饭时看到客人老师不用问好等,防止幼儿烫伤、呛饭;在幼儿就餐过程中教师须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愉快进餐,不可在就餐期间指责、批评幼儿;不得让幼儿离开座位站着进餐;幼儿就餐没有结束时,教师不得清扫地面。
6.保育岗教师在提饭、开饭期间全程佩戴口罩,保育岗教师负责按规范操作提升机。
7.保育岗教师巡回加饭、盛汤,不得让幼儿自己排队端饭、端汤。汤桶较满时,保育岗教师负责盛汤,带班教师负责帮助幼儿将汤端至座位。带班教师与保育岗教师在幼儿用餐过程中,各负其责,不得离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8.幼儿就餐时,严禁在岗教师和幼儿一同就餐,除早餐早一岗教师可在活动室就餐外,其他教师均在餐厅就餐。午餐时,早二岗教师负责为本班教师打饭。
9.幼儿安全用餐常规的建立,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的结果,教师须把握每一次用餐机会,对幼儿进行用餐安全行为的培养。
10.早、午点处理方法
(1)特殊水果特殊处理,如圣女果先浸泡后摘蒂,哈密瓜等需处理瓜籽后再食用。
(2)牛奶需在温牛奶专用盆用热水温热后,再分发给幼儿饮用。
(三)餐具使用标准
1.早餐类餐具使用标准
粥类早餐(果仁油茶、八宝黑米粥、小米洋芋粥、扁豆粥、绿豆南瓜粥等),粥盛入碗中,每人一碗,每桌放置三个盘子,一个盘子放馍馍类,一个盘子放鸡蛋,方便幼儿取用,一个盘子用来盛鸡蛋皮;汤类早餐(西湖牛肉羹、什锦蛋花汤、枸杞山药羊排汤、鸡丝汤等),汤盛入碗中,每人一碗,每桌放置一个盘子,馍馍放在盘子里。
2.午餐类餐具使用标准
食用千层饼、肉沫卷时,1桌2盘盛放;糟肉夹子、包子、油饼卷糕1人1碗1盘盛放,汤提前盛在碗里,放在桌子中间,方便幼儿就餐。
三、如厕规范
带班教师和保育岗教师组织幼儿分批进入卫生间排队如厕,结束后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
1.带班教师和保育岗教师分工协作,保证幼儿不离开教师视线。
2.教师教育幼儿如厕时需排队,不得在卫生间玩耍、推搡、打闹,避免发生意外。
3.教师提醒幼儿洗手时将袖子挽起,排队洗手,珍惜水资源,不玩水。
4.教师不得限制幼儿大小便次数。
四、饮水规范
1.小班带班教师组织幼儿分批排队拿取口杯,回座位。保育岗教师将提前晾温的水倒入幼儿口杯,请幼儿喝水。
2.中大班保育岗教师组织幼儿分批拿取口杯,排队接水,回到座位喝水;带班教师组织教室内未喝水幼儿有序活动。
3.喝水结束后,幼儿有序将口杯放回指定位置。
1.保育岗教师早晨7:30烧水,水烧开后,保温桶盖留缝将水晾至合适温度后上锁(10:30之前)。
2.教师要提醒幼儿接水时不可拥挤,不可接太满,以免烫伤。
3.教师要提醒幼儿喝水时不得推搡,以免烫伤。
4.教师应督促幼儿按需饮水。
五、集体活动规范
1.带班教师做好活动前准备,如教案、教具、PPT等。
2.活动正式开始前,带班教师要对幼儿提出活动纪律(规则)要求。如:老师上课时小朋友的眼睛要看着老师,小耳朵要认真听老师说,回答问题要举手,声音要洪亮,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保育岗教师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前提下,配合带班教师开展集体活动。
4.活动结束后,保育岗教师和带班教师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喝水。
1.带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备幼儿、备教材,做到活动内容烂熟于心,活动内容的选择依据周计划安排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得教授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内容和境外课程等。
2.活动导入时通过手指游戏、律动、歌唱、猜谜语、小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活动过程要运用游戏化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多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敢于表达,积极回应幼儿的疑问或答案;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严禁用小学化的方式开展活动;对所有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不得在活动中离岗或做与活动无关的事情。
4.小班每节活动15—20分钟,中班每节活动20—25分钟,大班每节活动25—30分钟。
5.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与反思。
6.带班教师要本着一颗求真向善的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幼儿和每一次集体活动。
六、户外活动规范
1.下楼前保育岗教师配合带班教师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喝水。
2.教师组织幼儿排队、清点人数,下楼前,对幼儿进行2分钟左右安全教育,如:下楼的时候要踩蓝色小脚丫,手扶着栏杆慢慢走,不能推搡前面的小朋友,不能在楼道内玩耍打闹,下楼后到老师指定地点集合。
4.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对幼儿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组织幼儿有序排队回教室。
5.组织幼儿上下楼梯时,两位教师科学站位,一位在队伍前,一位在队伍后,确保全体幼儿在自己视线范围内。
6.回到教室,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喝水。
1.户外活动主要负责人为带班教师,保育岗教师配合。
2.户外活动时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如给幼儿穿上防晒服、戴上遮阳帽;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如给幼儿穿上外套,戴上帽子和手套等。
4.幼儿离开教室及回教室时教师均要清点人数,以防幼儿走散。
5.户外活动前后教师均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规则教育。
6.户外活动时教师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要注意巡回观察幼儿活动,掌握幼儿动态。
七、午休规范
1.餐后散步
(1)全部幼儿进餐完毕后,午班岗教师组织幼儿排队到户外进行餐后散步。
(2)餐后散步结束后,组织幼儿有序回教室,做午休准备。
2.午休
(1)11:00之后午餐之前,保育岗教师负责寝室拉床、关窗,做好午休准备。
餐后散步结束后,午班岗教师组织幼儿如厕、洗手、脱鞋、摆鞋。
12:30午班岗教师组织幼儿安全上床午休。
14:30午班岗教师组织幼儿起床,晚一岗教师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喝水、就坐。
3.午检
幼儿午睡起床后,晚一岗教师组织幼儿如厕、喝水、安静入座,逐一测量幼儿体温、观察幼儿精神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保健医师,将异常情况记录在晨午晚检记录本,并及时将幼儿体温记录在体温监测表。
1.幼儿餐后散步、午休负责人为午班岗教师;午检负责人为晚一岗教师。
2.散步前后午班岗教师对幼儿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散步过程中要求幼儿缓慢前进,不打闹追逐。
3.幼儿进入卧室前,检查并要求幼儿将发卡、摘下的皮筋等物品交于老师保管,不得将玩具或危险的物品带入卧室。
4.幼儿上下床时,午班岗教师要求幼儿手扶床栏,不得在床上嬉戏打闹。
6.幼儿起床后,午班岗教师要帮助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穿鞋、整理衣服,并为女孩子整理头发。
7.晚一岗教师须对全体幼儿进行午检,不遗漏每一位幼儿。发现异常情况,须及时与接班教师及班主任沟通。
八、离园规范
1.晚检
幼儿离园前,晚二岗教师逐一测量幼儿体温、观察幼儿精神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异常情况填写在晨午晚检记录本,并及时将幼儿体温记录在体温监测表。
2.离园前准备
(1)保育岗教师配合晚二岗教师组织幼儿喝水(喝水结束后杯子须清洗消毒)、如厕、洗手、穿衣服。
(2)整队:晚二岗教师与晚一岗教师组织幼儿站队,对幼儿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
3.带领幼儿到门口组织幼儿离园。
1.离园主责人为晚二岗教师,晚一岗教师配合做好幼儿离园管理(晚一岗为中层主任的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安排其他教师承担)。
2.准备离园时,教师要仔细询问幼儿早晨穿戴的服饰是否齐全,检查幼儿衣服是否穿整齐,鞋子、袜子是否穿正确,是否尿裤子,裸露部位是否有伤痕。
3.离园前,晚二岗教师对幼儿进行2分钟安全教育,如:拉紧家长的手、不在马路上乱跑、不跟陌生人走等。
5.晚二岗教师负责与家长交接幼儿,亲手将幼儿交到家长手中,并对幼儿说“再见”,培养幼儿懂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晚一岗教师负责管理未接幼儿的秩序。
6.对于家长不能及时来接的幼儿,晚二岗教师负责做好延时离园服务。
7.晚二岗教师与晚一岗教师要遵守岗位职责,安全将幼儿送离幼儿园;保育岗教师对活动室进行清扫、消毒。
8.下午下班前,保育岗教师负责教室关水、关电、关门窗等工作,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岗。
九、值班领导规范
1.晨间大门值班
(1)7:35值班领导准时到幼儿园大门口值班,做好幼儿入园工作。
(2)检查隔离线摆放等入园准备工作是否做好。
(3)指导幼儿有序入园。
2.巡班检查
(1)9:10第一次巡查,统计来园幼儿人数、各岗位教职员工是否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
(2)11:30第二次巡查,指导班级教师组织幼儿开饭、饭后散步、午休等工作,巡查教师是否按照《班级岗位安排表》按时到岗、值班。
(3)16:10第三次巡查,检查班级户外活动等工作是否有序开展,是否有安全隐患,并提醒班级教师做好幼儿离园准备。
(4)负责做好值班当日陪餐工作。
3.离园大门值班
(1)幼儿离园前5分钟,值班领导准时到幼儿园大门口值班,做好幼儿离园工作。
(2)检查隔离线及班牌摆放、工作人员到岗等离园准备工作是否做好。
(3)督促各班级按时、按点组织幼儿有序离园。
4.值班记录
值班领导17:50将值班记录表呈主要领导批阅签字。
1.值班领导指导、督查值班当日全园安全工作及保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2.值班领导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在3次巡查的基础上,随机对值班当日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巡查指导。
十、责任追究办法
十一、本规范自2021年9月29日起执行,具体由保教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