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漏芦(学名:Stemmacanthauniflora(L.)Dittrich),别名:野兰、鬼油麻,狼头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海拔390-2700米。根及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和通乳的功效。

1.《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2.《本经》:“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3.《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4.《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5.《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6.《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7.《药性论》:“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8.《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9.《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漏芦的营养价值:

1.祁州漏芦含挥发油。

3.新疆蓝刺头根含生物碱: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蓝刺头碱(echinopsine),蓝枣砂定碱(echinopsidine),蓝刺头胺(echinoramine),蓝刺头醚碱(echinorine)。又含三萜成分:α-香树脂醇(α-amyrin),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冬青叶豚草酸(ilicicacid),木香酸(costicacid)。种子含蓝刺头宁碱(echinine)。

漏芦的功效与作用:

新疆蓝刺头: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蓝刺头碱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对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有苏醒作用,并能兴奋神经肌肉装置,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临床上可治疗各种不全麻痹症及由于末梢或中枢性运动神经原传导障碍之瘫痪,对全身性衰弱基础上的血管性营养不良的病人有强壮作用。对实验性创伤性麻痹亦有治疗作用。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蓝刺头碱对麻醉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增强,对离体蛙心可使心收缩张力上升,收缩幅度减弱,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对离体兔耳表现血管扩张。国外将其果子用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强心剂。

③其他

蓝刺头碱可使猫离体肠管张力增加,对兔离体肠管则抑制。其致痉作用较士的宁弱,提高反射活动的剂量(3~6毫克/公斤)与致死量(600~650毫克/公斤)相差很大,毒性较低。

漏芦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乳。主疮疖肿毒;乳痈;肋腺炎;淋马结结核;痔瘘;疥癣痒疹;目赤肿痛;痢疾;蛔早腹痛;风湿痹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产后乳汁不下。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③陶弘景:疗诸瘘疥。

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⑦《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痔,温疫等症。

漏芦的应用与药方:

①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③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⑨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漏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或鲜品捣敷。

漏芦的用法:

(1)用于治急性乳房炎,症见乳汁不通、乳房红肿热痛,常配清热撒结之剂,方如乳痈汤。还用于治淋巴结炎、痔疮。可内服或外用,外用研末加蜂蜜调敷患处。

(2)用于湿疹疮疡经久不愈,配黄芪、银花等,方如漏芦解毒汤。

(3)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4.乳痈初起邪盛者,可与蒲公英、瓜蒌、牛蒡子等同用,或与瓜蒌、蛇蜕相伍。

5.瘰疣初结,时发寒热者,可与连翘、玄参、黄芩、大黄等配伍,以散结解毒。

6.善于通乳,常用于产后乳汁不下,多与穿山甲、王不留行、通草等配伍,或与瓜蒌根、土瓜根、木通等同用。

漏芦汤的做法大全: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处方】漏芦连翘白蔹芒消甘草各0.8克大黄3克升麻枳实麻黄黄芩各1.2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毒痈疽,丹毒,疮疖,并用于预防时行疮痘。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取100毫升。儿生一日至七日,取20毫升,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30毫升,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40毫升,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60毫升,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100毫升,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漏芦汤

【处方】漏芦(洗,焙)15克海藻(洗,焙)15克连翘30克沉香(锉)15克山栀仁7.5克玄参丹参各30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瘰疬久不愈,将欲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升麻大黄(锉,醋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蓝叶玄参(黑坚者)各15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脏腑积热,发为毒肿,夜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加竹叶21片,同煮至300毫升,去滓,下芒消末5克,分三次温服。得利则减,未利则加。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疡科选粹》:漏芦汤

【处方】漏芦白蔹槐皮五加皮甘草各22.5克蒺藜子60克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瘙痒,黄水流溢。

【用法用量】每用150克,水煎汤,淋洗患处。

【摘录】《疡科选粹》

《千金》卷二:漏芦汤

【处方】漏芦2两,通草2两,石钟乳1两,黍米1升。

【功能主治】产后无乳汁。

【用法用量】上哎咀。同煎,候米熟,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千金》卷二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

【功能主治】肿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热服。

如治便毒,加猪苓、泽泻;如在上者,加川芎、桔梗;面上,加蔓荆子;下部,加牛膝、木瓜、薏苡仁;如红肿势凶,大便秘结,加大黄3钱,麻黄3钱,甘草4分;如大便不秘,减大黄1钱半,次日红肿尽退,只用神灯照之;若红肿未退,加大黄、麻黄各1钱半,甘草1钱,服至肿消,若红肿未尽,主药及加药各1钱5分,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连翘1两,黄芩1两,白蔹1两,枳壳1两,升麻1两,麻黄(去根节)1两,朴消1两(另研),大黄半两,紫花地丁半两,金银花半两。

【制法】上除朴消外,为细末,入消和匀。

【功能主治】疔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煎至7分,空心温服。利下恶物,止药。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代指。筋骨脏腑中热,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2-7片,同煎至1盏,下芒消末1钱匕,再煎沸,去滓,空心温服。如已得利,即去芒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肘后方》卷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散、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2两,白蔹2两,黄芩2两,白薇2两,枳实(炙)2两,升麻2两,甘草(炙)2两,芍药2两,麻黄(去节)2两,大黄3两。

【功能主治】痈疽、丹疹、毒肿、恶肉。

【用法用量】漏芦散(《圣惠》卷六十四)、漏芦煮散(《圣济总录》卷一三○)。《圣惠》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肘后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红花子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调经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处方】黄耆(生用)1两,连翘1两,大黄1分(微炒),漏芦1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退毒下脓。主脑疽、痈疽毒盛者。

【用法用量】姜、枣汤调下。

【摘录】《集验背疽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连翘1两,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3分,防已3分,木香3分,白蔹3分,沉香3分。

【功能主治】附骨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2-3行,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千金》卷二十二:漏芦汤

【别名】千金漏芦汤

【处方】漏芦2两,白及2两,黄芩2两,麻黄2两,白薇2两,枳实2两,升麻2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黄2两。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病初发,头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肿痛,一切无名恶疮。

【用法用量】千金漏芦汤(《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方中白薇、枳实,《局方》作白蔹、枳壳。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白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麻黄(去节)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朴消1两,大黄2两。

【制法】上除消外,余(口父)咀,与消同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毒肿丹瘤,瘰疬疔肿,鱼睛五发,凛疽。初觉1-2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状热,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气实人5钱,水1盏半,文武火煎7沸,去滓,空心热服。

【注意】好身莫服。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伤寒全生集》卷四:漏芦汤

【处方】漏芦、升麻、大黄、黄芩、甘草、蓝叶、牛蒡子、玄参、桔梗、连翘、青木香、苦参、薄荷。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喉闭塞,水药不下;素有脏腑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肿疡恶疮便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漏芦5钱,练实5钱,大黄5钱,黄芩5钱,芍药5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妇人吹奶初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灯草30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医略六书》卷三十:漏芦汤

【处方】漏芦3钱,赤芍1钱半,当归3钱,川芎1钱,枳壳1钱半(炒),木香1钱半,桔梗1钱,刺角3枚,白芷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乳汁不出,脉沉滞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素多郁怒,血气壅结而乳窍不通,故乳房肿胀,乳汁不出。漏芦疏利以通乳窍,赤芍破血,以行血滞,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枳壳破滞气以行气化,木香调中气以醒脾胃,桔梗开提气血,白芷通利阳明,甘草缓中解毒,角刺退肿攻坚。水煎,温服,使气行血活,则阳明经气肃清,而冲脉之血无不上荣,安有乳窍不通,乳汁不出之患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漏芦汤

【处方】漏芦1分,连翘1分,白蔹1分,芒消1分,甘草(炙)1分,细辛3分,升麻3分,枳实(炙)3分,麻黄(去节)3分,黄芩3分,大黄4分。

【功能主治】热毒痈疽,赤白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水1升,煮5合,7日儿1合为3服,1岁服5合。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

《外科大成》卷四: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5分,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麻黄3钱,大黄2钱,生甘草4分。

【功能主治】痈疽疗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及湿烂疥疮等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服。次日,麻黄用2钱,大黄用1钱半,甘草用6分,温服;第3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1钱,温服;如肿尚未消尽,照第3日方再2-3服,无不愈者。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在食前、食后服。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不贬而穿。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圣济总录》卷十八: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乌蛇(去皮骨,酒炙)1两,独活(去芦头)1两,黄耆(炙)1两,白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生姜(切,炒)1两,大黄(锉碎,醋炒)1两,升麻(生用)3分,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芍药3分,防己3分,玄参3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栀子仁1两1分,石膏(碎)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身体成疮,眉鬓堕落,(疒咅)(疒畾)瘙痒,搔之黄水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要利,空心、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连翘1两,木通(锉)1两,桂(去粗皮)1两,犀角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玄参1两,大黄(锉,炒)1两,知母(焙)1两。

【功能主治】瘰疬初结,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知母汤”。

《医统》卷二十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升麻汤

【处方】漏芦2钱,升麻1钱半,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黄芩(酒洗)5分,生甘草1钱,蓝叶(如无,用青黛)1钱,黑云参1钱,牛蒡子(炒,研)1钱,苦梗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及脏腑素有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漏芦升麻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便结者,加芒消。

【摘录】《医统》卷二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七:漏芦汤

【处方】木通1两,漏芦1两,当归1两(洗),白茯苓1两,天麻1两,羌活1两,甘草(炙)半两,荆芥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半身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2片,薄荷3叶,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漏芦散、千金漏芦汤、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6钱,连翘6钱,白蔹6钱,芒消6钱,甘草6钱,大黄1两,升麻9铢,枳实9铢,麻黄9铢,黄芩9铢。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眼赤痛,生翳障。

【用法用量】漏芦连翘汤(《千金》卷十)、漏芦散(《圣惠》卷九十)、千金漏芦汤(《卫生总微》卷二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摘录】《千金》卷五

《疡科选粹》卷五:漏芦汤

【处方】漏芦7钱5分,甘草7钱5分,槐皮7钱5分,五加皮7钱5分,白蔹7钱5分,白蒺藜2两。

【功能主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5两,水煎,去滓,淋洗。

【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漏芦的副作用:

【毒性】临床有报道,过量服用漏芦发生中毒一例。

漏芦的食用禁忌: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

②《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③《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漏芦图片

中药漏芦图片

漏芦的主要产地分布:

1.祁州漏芦:生于海拔390-2700m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南、四川等地。

2.禹州漏芦:生于林缘、干燥山坡、草丛向阳处。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漏芦的形态特征:

1.祁州漏芦: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贡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苞宽钟状,基部凹;总苞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产太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禹州漏芦: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生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苞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苞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鞭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THE END
1.这八道素汤,证明不放肉也能煲出靓汤做法: 最爱煲汤!因为简单易操作!尤其是素汤,连飞水都不用,也不用考虑滚水还是冷水下锅。把所有材料去皮,洗净,切块,放锅里,用大约4升水大火滚20分钟,然后关小火煲1小时左右,放少许盐调味就搞掂。 个人心得: 一定要买很生的木瓜,最好是青木瓜,因为熟木瓜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Y3ODUwMA==&mid=2652093385&idx=4&sn=69e479814f8955ecabbaf3a0f11dc7fb&chksm=bc65a5f1138ff3bfc79285be2b5fdb7e4b5b10bca060ee7281ebf66defaa5204bf7600b716e5&scene=27
2.西餐菜单食谱大全西餐菜谱大全带图片和做法4. 汤: 汤是一种提供水分和营养的西餐菜品,通常由各种肉类、蔬菜和谷物组成。其食谱大全如下: - 牛肉汤: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平底锅中煮熟,然后加入洋葱、姜、蒜、番茄和胡椒粉调味。 - 蔬菜汤:将蔬菜如胡萝卜、洋葱、土豆和芹菜切成小块,放入平底锅中煮熟,然后加入橄榄油、盐和黑胡椒调味。 http://coffee.cn/xican/post/318093.html
3.汤谱大全带图片和做法名菜谱汤谱大全带图片和做法 酸辣汤 材料: 瘦肉末 100 克 木耳50 克 豆腐1 块 鸡蛋1 个 香葱 适量 姜末 适量 醋 适量 盐 适量 鸡精 适量 白胡椒粉 适量 淀粉 适量 水 适量 做法: 将木耳泡发,切成丝;豆腐切成小块;香葱切成葱花。 将瘦肉末加入适量的盐、鸡精、白胡椒粉和淀粉拌匀,腌制 10 分钟。https://www.mingcaipu.com/cd364ee923.html
4.汤的100种做法汤的100种做法图片整合菜谱大全很多人吃饭必需要汤,在家做汤哪种做法最好喝呢?一般做汤有清淡汤,养汤,还有各种排骨汤等,聚餐网把有关汤的100种做法整合起分享给大家,像番茄鸡蛋汤,士鸡汤,紫菜蛋汤等都是非常简的家常必备汤。 汤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 科学的饮食习惯一般是先喝汤再吃饭。但是要针对不同种类的人群,先喝汤再吃饭有助于控制体重http://www.jucanw.com/zt/28583.html
5.各种清淡汤的做法大全各种清淡汤的做法大全 简介 我在这里介绍种常见的四种清淡汤:青菜蛋汤、韭菜扑蛋、西红柿鸡蛋汤、菌菇豆腐汤。每个汤都可以放鸡蛋,我也喜欢放鸡蛋,这些汤做法其实都差不了多少。食材 青菜叶 适量 鸡蛋 每个汤2个 韭菜 适量 西红柿 1-2个 海鲜菇等菌菇 适量 豆腐 3-4块 水 适量 油 适量 葱 适量 盐 适量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8065f87fd60806623024981b.html
6.虾头汤怎么做好吃,清鲜虾仁汤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虾头汤的做法 将鲜虾头洗净,剪去尖利的头刺和长长的须。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汤锅中加入水,放入剪好的虾头,加几片姜去腥,开煮!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开锅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将虾头捞出丢掉。也可留下几个虾头装饰。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在煮汤的同时,降萝卜切丝,粉丝用水泡开。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将萝卜丝放入煮好http://m.jiulaixiang.com/zhejiangcai/zjczuofa/17334.html
7.世上最全的煲汤大全1000000种做法健康喝汤,是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只要你养成经常喝汤的好习惯,就能利用老鸭子汤来更好的养生保健身体,增强你的体质。下面介绍鸭子汤的做法大全。 冬瓜老鸭子汤 原料:冬瓜300克,老鸭子肉300克,盐6克,味精3克,胡椒粉2克,料酒10克,葱段10克,姜片6克,香油3克,高汤1000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225/10/25885566_617650415.shtml
8.排骨汤的做法大全排骨汤的做法大全介绍了一些排骨汤的做法。中文名称 排骨汤 主要原料 排骨,各种配料 是否含防腐剂 否 主要食用功效 补钙 适宜人群 所有排骨汤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排骨汤的做法大全家常菜窍门 排骨汤的做法大全家常 排骨汤的做法大全带图片 排骨汤的做法大全最简单最好吃 排骨汤的做法家常简单好吃 冬瓜排骨汤的做法https://m.baike.so.com/doc/5407154-5645053.html
9.19种煲汤的做法大全大厨教你正确的方法——上海热线教育频道【电饭煲】煲各种汤 用料 随意 做法 发挥想象,可以做出各种美味的汤:骨头海带汤、香菇鸡汤、菠菜猪肝汤、番茄鸡蛋汤…… 肉类加入水和生姜片,先焯水去浮沫 电饭煲按下煲汤键,根据不同的肉类,煲20-60分钟 打开电饭煲,加入蔬菜类和调料,再煲10分钟 眉豆花生煲鸡脚 https://edu.online.sh.cn/education/gb/content/2019-09/18/content_9391422_4.htm
10.各种汤的做法大全各种汤的家常做法各种汤怎么做好吃豆果美食各种汤栏目为您推荐各种汤做法大全,各种汤怎么做好吃技巧分享,各种汤最正宗的做法和各种汤家常做法推荐,更多各种汤的简单做法就来豆果美食。https://m.douguo.com/caipuzuofa/32693/48?f=www
11.虫草汤图片大全,冬虫夏草怎么炖汤最好三七通容器里同时放入切好的猪肚,泡好的芸豆,虫草,加水,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煲2--3个小时后放盐调味,等待5分种后关火就可以喝汤了 冬虫夏草海马汤 材料 主料:鹿肉100克, 辅料:海马18克,冬虫夏草9克,枣(干)20克, 调料:姜5克,盐3克 做法 将海马、冬虫夏草、鹿肉、生姜、红枣洗净,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http://sanqitong.com/mnews/show/9975
12.5款春季滋阴养颜汤简单又营养春季养生春季吃什么我们推荐大家可以喝鲫鱼川贝汤,这是很好的春季养生汤,它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的功效,能治疗咳痰带血、肺热咳嗽、干咳少痰等症。我们需要准备川贝,姜丝,陈皮,鲫鱼,盐,胡椒,做法也非常的简单,我们先把姜丝、胡椒、陈皮、川贝放入鱼腹里,封口,然后在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鱼,加点盐,把鱼煮熟之后,然后将鱼腹中的食https://www.dadaojiayuan.com/chunjiys/28478.html
13.营养丰富的汤品制作大全探索各种营养汤的做法与秘诀营养丰富的汤品制作大全:探索各种营养汤的做法与秘诀 基础食材选择 选择高质量且新鲜的食材是制作出美味又健康的营养汤不可或缺的一步。蔬菜、肉类、海鲜等都是常见的基础食材,它们不仅提供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增添不同的风味。 营养均衡配方 合理搭配不同的食材可以确保营养汤中的每一口都能满足人体对不同营https://www.q6ozdaf8mj.cn/cai-pu/110225.html
14.鸡的做法大全家常菜做法(十大焖鸡最佳做法)7、多吃各种汤 一定要注意多喝汤。汤味道鲜美,易消化吸收,还能促进乳汁分泌,如红糖水、鲫鱼汤、猪蹄汤、排骨汤等。需要注意的是,汤和肉一起吃。 8、不吃酸辣食物,少吃甜食 酸辣食物会刺激新妈妈虚弱的胃肠道,引起很多不适。最好只喝红糖水。吃太多其他甜食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会使热量过剩并转化为脂肪,导致产后肥http://qibai.cc/seo/meishi/269.html
15.猪肚鸡火锅的制作方法及配料,猪肚鸡火锅的做法大全猪肚鸡火锅的制作方法及配料,猪肚鸡火锅的做法大全,猪肚鸡是广东人冬天必备,天冷了,给家人煲一锅暖暖的猪肚鸡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打火锅,幸福的味道。下面学厨网老师为大家介绍下猪肚鸡火锅的做法大全,椰子猪肚鸡火锅的做法大全,猪肚鸡火锅怎么做好吃窍门,猪肚鸡火锅的做法大全家常窍门,猪肚鸡火锅的制作方法及配料,https://wap.xuechu123.com/329333459/vip_doc/25874315.html
16.甜汤的做法大全甜汤的家常做法怎么做好吃图解做法与图片美食家们上传的甜汤的做法,这些甜汤的菜谱含有详细的图文步骤,可以帮您一步一步做出甜汤。https://m.meishichina.com/mofangmip/tian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