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英国美食作家扶霞的中文版新著《川菜》面世发行。
《时代杂志》评价道:“你或许觉得你不需要一本川菜食谱,但它的有趣和启发性一定让你欲罢不能。”
12月中,扶露迎来了双喜临门。12月13日,身在英国伦敦的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FuchsiaDunlop)收到了一份惊喜:5月,她的新版《川菜食谱》获得了英国百年名店福特纳姆和玛森公司颁出的“2020年度美食大奖”,因为疫情,当日才收到这个奖牌,却一样让这位“有四川灵魂的英国女人”欢欣不已。
“有四川灵魂的英国女人”——这是中国美食大伽、《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给予中文名为“邓扶霞”的她,最点穴的一个评价。
她曾4次获得烹饪餐饮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JamesBeardAward)烹饪写作大奖。
邓扶霞,一位金发碧眼、不折不扣的外国女性,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包括四川方言,她的“表”与“里”,是20余年在热爱与研究里“中餐化”的过程,是对中国美食文化深深眷恋的国际传播者。
主动申请留学成都,却被“劫”走了胃
11月30日,陈晓卿撰文《扶霞在平凡的花椒中,找到了中国食物的精髓》,在公众号“风味星球”上推出,解析扶霞在川菜、湘菜等中餐方面的领悟与写作。
扶霞出生于英国牛津市,自小爱好美食,也是一位学霸,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开挂,相继获得了剑桥大学文学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硕士学位。1992年,因为工作关系,扶霞第一次进入中国,接触中国菜,那时她身边的信息场,全是对中餐的坏印象和恶评价。
在香港,走广州,游桂林,过三峡……南中国带给她极大的新鲜感,令她着迷。此后一年,扶霞再入中国,并且结交了四川朋友,他们带她品尝难以忘怀的川菜,留下话来:“到成都的话,找我”。
这样的中国式人情、成都范温暖,让扶霞在1994年申请到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来到了成都——一个南北汇聚、多民族交融的美食之都,一个气候温润、群体乐观的生活福地。至此,扶霞与川菜与中餐结下一世情缘。
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的一年,是她和各国留学生流连街巷搜寻美食的一年,她渐渐由喜欢品尝进阶到想亲手烹饪,1994年9月,她开始了对成都生活的点滴记录。
传播中国菜,她写作了五部书籍
陈晓卿拍摄的《风味人间》中,有一集涉及中餐在海外的传播和流变,作为“西方最了解中餐的女人”,扶霞成了纪录片中的人物。他们相会在成都,通过一碗豆花饭消除了陌生,缔结了友谊。
“我喜欢和扶霞吃饭,除了她人格上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每次与她交流,都能受益良多。”陈晓卿这样写道。
“这本书最开始出版的时候,川菜在英国并不为人熟知,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川菜。”说到重新修订这本书的原因,扶霞说,现在,大家对于川菜不一样了,川菜变得很受欢迎,外国人都很渴望了解。今年,《川菜食谱》本计划在国内出版中文版,由于疫情影响,或将推迟至明年。
截至目前,扶霞已经创作、撰写了《川菜食谱》《中餐革命:湘菜食谱》《家常菜谱》和《鱼米之乡:淮扬食谱》《鱼翅与花椒》等6本关于中餐的书籍。
立志让美食成为族群之间充满善意的信使,扶霞说:“我对中国所有菜系都感兴趣,中国的美食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她热切地表示,“我想让更多西方人尊重和欣赏中国的饮食文化,成为中国美食的‘传教士’。”
如需转载,请私信小编,或致电:028-86968693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