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蔬菜都有啥?很简单,一道“地三鲜”就汇集三个重要成员,号称“茄科三杰”,再来个糖拌西红柿,四大金刚全部到位。本篇就从“茄科三杰”开始,不过说起来可就多了......
茄科三杰:茄子、马铃薯和辣椒
图1.1长茄子
图1.2圆茄子
图1.3白茄子
图1.4绿茄子
图1.5带条纹的茄子
茄/Solanummelongena,又称落苏或矮瓜。原产印度,公元3~4世纪传入我国,最早以茄子为蔬菜的记录见于北魏《齐民要术》。我国虽非茄子之祖地,却是二次起源中心,起初栽培的都是接近原生形态的圆茄子/var.esculentum,到元代就有了身材曼妙的长茄子。后来品种越来越多,体型高矮胖瘦,颜色紫白金青,一应俱全。
图1.6茄子
我对茄子兴趣一般,盖因其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含量双低,“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只是特别能吸油和调料,给人以鲜美的错觉。吃茄子秧听过吗?霜降之前把地里的茄子秧用石头砸一通,将外皮剥离,连同上面的嫩茄包儿一起蒸熟腌制后开吃,这做法听着就很有趣。茄子花也能吃,日本有专门食花的茄子品种,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图2.1土豆的花,也有白色的
图2.2普通的土豆
阳芋/S.tuberosum,通用名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中国植物志》机械遵守“优先权”原则,从文献中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阳芋”作为正名,似有不妥。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块根通常用作蔬菜,后被农业部列为继小麦、稻谷和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说实话这才是马铃薯的正规主业,只是炒个菜未免小觑了它。
图2.3各种土豆
生活中碰到的马铃薯多是图2.2中的类型,很多人以为马铃薯就该长这样(近年来也有红皮、紫瓤等花式品种,有时还被扣上“转基因”的帽子),殊不知马铃薯品种极其丰富,外形光怪陆离,我国只引种了其中高产好种的类型而已。别看见啥新鲜玩意儿就跟智障似的一惊一乍,张口闭口转基因,目前转基因技术就没有用来直接改变作物外观的。
图3.1辣椒
图3.2昆明菜市场的菜椒
图3.3菜椒
图3.4簇生椒
图3.5朝天椒
辣椒/Capsicumannuum,原产墨西哥,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根据果实形态、大小和辣味的程度划分为若干个变种,果实俯垂、长指状的是原变种/var.annuum,果实大而近球状、圆柱状,不太辣或完全不辣的是菜椒/var.grossum,此外还有果实直立向上的朝天椒/var.conoides和簇生椒/var.fasciculatum,有时也栽培作观赏之用。
图3.6小米辣
灌木状辣椒/C.frutescens,即云南的小米辣,有野生也有栽培。普通的辣椒是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小米辣会由初生时的草本逐渐木质化,最终会长成灌木或亚灌木,最高可达2米。曾经是一个独立物种,后被辣椒/C.annuum收编,特点是“果实纺锤状,绿色变红色,味极辣”,云贵川菜系中常用作调料,单独做菜谁也享用不了。
图3.7辣椒叶子
当年我下乡“扶贫”,某天返回驻地天色已晚,只好出街觅食。卖馒头的大姨见我如此为民操劳,赠我腌辣椒叶以佐餐。我感激涕零,动用单反拍下了这张照片,以供来日之思。本以为是大姨独家秘制,后来才知吃辣椒叶在某些地方实属平常,不但能腌小咸菜,还能清炒做汤,据说味道清香鲜美,有兴趣者可以一试。放心,吃了不会躺板板。
亦果亦蔬西红柿
图4.1番茄品种“杠六九”
图4.2番茄
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通用名西红柿,东北呼为“柿子”(见于萧红《呼兰河传》),吾乡则叫“洋柿子”。原产南美,清朝中期作为观赏植物传入我国,更适于食用的番茄则于光绪年间姗姗来迟,逐渐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全体追捧,以至于番茄炒蛋居然混到了“国菜”的地位(戏谑说法,勿当真),当然配色与国旗相同也是加分项。
图4.3各种番茄
图4.4小番茄“万紫千红”
番茄在世界各地有着千奇百怪的品种,图4.3呈现的仅是一小部分。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如今市面上的番茄在某些品质方面越来越同质化,如:大部分番茄不会出现图4.1中青红相间的情况,使番茄“均匀变红”的基因提升了颜值,却使含糖量下降;为了便于贮藏运输,过去的“沙瓤”西红柿更是芳踪难觅。没办法,时代潮流挡不住,习惯就好。
另外两种辣椒
图5.1浆果状辣椒“主教冠”
图5.2黄灯笼辣椒
图5.3黄灯笼辣椒
辣椒属栽培植物中,国内引进的还有浆果状辣椒/C.baccatum和黄灯笼辣椒/C.chinense。前者最常见的品种是“主教冠”/‘Bishop'sCrown’,也叫风铃辣椒,因果型奇特而常栽培作观赏,有人说辣也有人说不辣,未知孰是。后者名为“chinense”,然实非中国原产,海南有较大规模栽培,据说奇辣无比,非凡人所能承受。
树番茄并不是番茄
图6.1树番茄
图6.2树番茄
树番茄/Cyphomandrabetacea,原产南美洲,我国云南和西藏南部有栽培。小乔木或灌木,高达3米,果实卵形,有点像“圣女果”,味似番茄但不如番茄,也是蔬菜水果兼用。小时候看过的科普书上提到过“神奇”的“西红柿树”,想必就是此物,但番茄是番茄属,树番茄是树番茄属,二者亲缘关系较远,不能混为一谈。
人参果和金银茄
图7.1人参果
图7.2人参果
图7.3金银茄
图7.4金银茄
人参果/S.muricatum,又名香艳茄,原产南美洲。未熟时寡淡无味,熟透后香甜可口,通常以水果的身份出现,但也像番茄一样入得厨房、上得菜板,客串一下蔬菜。金银茄/S.texanum,又名蛋树(Eggplant),传说原产中国,存疑。浆果卵圆形,白色,熟后转为黄色,白色果实可作蔬食,变黄则老不堪食。
云南的小苦子果和大苦子果
图8.1水茄
图8.2水茄
图8.3红茄
图8.4烤大苦子果
向闻云南有“小苦子果”和“大苦子果”,然本砖家数征云南亦未得见。经考证,“小苦”和“大苦”分别为水茄/S.torvum和红茄/S.aethiopicum,某百科将“小苦子果”说成木兰科的白花含笑(别名苦子),张冠李戴、一派胡言。“小苦”野生或偶有栽培,通常油煎;“大苦”原产非洲,引进栽培的观果植物,果成熟时红色,嫩果可烤制食用。
枸杞: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图9.1枸杞,拍照时没发现那只螳螂
图9.2枸杞头
枸杞属著名物种有三,枸杞/Lyciumchinense、宁夏枸杞/L.barbarum和黑果枸杞/L.ruthenicum。宁夏枸杞的果实是“保健品”,偶尔在餐桌上当个点缀;黑果枸杞的浆果紫黑色,以富含花青素为营销噱头(并不如紫甘蓝);枸杞分布普遍,嫩茎叶可入馔,俗称“枸杞头”,曾受苏轼、陆游等老饕盛赞,仅凭这一点就有资格收录到本篇中。
此外还有:岭南常采食少花龙葵/S.americanum(或龙葵/S.nigrum)的嫩茎叶食用,称“白花菜”;在云南部分地区,甚至满满都是生物碱的乳茄/S.mammosum果实也会出现在菜市场上,傣族有以旋花茄/S.spirale嫩叶作蔬食的习惯......云南人负责吃一切植物,区区生物碱又能算个啥。咱们比不了,还是老实点儿,别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