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菠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如配上豆腐,煮一碗菠菜豆腐汤,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是老少咸宜的时令佳肴。
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据测定每100克菠菜中含维生素C28~39mg,比一般蔬菜都高。含胡萝卜素2.66~3.87mg,钙70~72mg。
维生素C有着广泛的生理功能:它对于保持血管壁的正常结构起着重要作用;还能使肠道内的Fe+3还原为Fe+2而使其容易被肠道吸收;同时,维生素C还能使血液中胆固醇下降,对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
胡萝卜素是人体内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原料,而维生素A是构成人体视网膜感光物质的成分,是保持人们正常视力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同时,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缺乏时可引起夜盲症和皮肤角化症。
钙不仅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原料,也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参与肌肉收缩、神经传递、腺体分泌、视觉生理和凝血机制等。缺乏它将出现手足搐搦及凝血机制障碍等疾病。
更值得一提的是,菠菜中的维生素K具有促进骨钙形成的强大功效。维生素K是近年来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它是“骨钙素”形成的必要成分。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和植物油中,而菠菜是含量最高的蔬菜之一,仅次于羽衣甘蓝,含量达415微克/100克。调查数据表明,中老年妇女每日摄入的维生素K在109微克以上,骨折危险可降低30%。也有研究证明,每天补充200微克的维生素K,就有维持和提高骨密度的作用。也就是说,每天只需吃不到100克菠菜,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此外,菠菜还含有较多的草酸。
从中医角度看,菠菜味甘,性冷滑,具有利五脏,活血脉,通胃肠,开胸膈,调中气,止烦渴,解酒毒,润肠等功效。
豆腐也是大家喜爱的食物之一,它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脂肪。豆腐的植物蛋白来自大豆,含赖氨酸较高,它的营养价值(以氨基酸论)虽然比不上动物蛋白,经过肝脏的作用,互相混合、取长补短,能把吸收的各种氨基酸撮合起来综合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大豆蛋白中含有异黄酮,能防止磷酸化,保护动脉血管,还能使胆固醇不被氧化成自由基,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大豆蛋白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郭红卫教授提出:在减肥食谱中可以用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这样在保证蛋白质摄入量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摄入大量动物脂肪。
豆腐中的脂肪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是钙质,据测定每100g豆腐中含钙高达240~277mg(各组检测数据相差较大,可能与豆腐中的含水量不同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豆腐味甘,性寒平,有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消胀利水的功用。
自古以来菠菜豆腐汤就是民众餐桌上的一道价廉物美,清淡爽口,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深得大家的喜爱。但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知是那位名人,发表了一通言论,说“菠菜豆腐汤的搭配不合理,菠菜中的草酸,与豆腐中的钙结合,会生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质的吸收。”各种媒体及科普书籍也大量宣传,从此,菠菜豆腐汤被打入冷宫,百姓的餐桌上再也看不到这一廉价的美味佳肴了。
乍一看,这一观点似乎很有道理,因为草酸与钙确实可以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固体状态的东西,人体当然不能吸收。
但是这一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上述化学反应是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进行的,就好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一样,拿来草酸和能溶于水的钙盐(如:氯化钙),分别溶于两个试管中,人们可以看到两个试管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当把两个试管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白色的草酸钙沉淀。
但是在人体内部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试管中的水的PH值是7,而人体胃酸(盐酸)的PH值是1.5左右,作为弱酸的草酸根离子完全没有能力与高浓度下的强酸——盐酸争夺钙离子,所以在胃里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既然是离子形式当然可以被人体吸收了。
有人可能要说,人体吸收营养是在肠道进行的,肠道不是碱性环境吗,到了肠道中草酸根离子,不是还可以和钙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结晶吗?不错,肠道是一个弱碱性环境,但是在肠道中有大量刚被胃初步消化的食糜和许许多多的成分十分复杂的肠液,如:胆汁,大量的碳酸氢盐及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此外还有许许多多肠道细菌分泌的各种酶,草酸根离子在这里可以和许多阳离子生成草酸盐,(比如:难溶于水的草酸亚铁),使生成草酸钙结晶的几率大大降低,再说各种食物中,包括菠菜本身以及煮饭烧菜用的水,都不同程度的含有钙,为什么草酸根离子偏偏要找豆腐中的钙呢?
为了证实我的关于“不溶于水的钙盐是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观点,我曾经亲身作过一个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不溶于水的钙盐被人体吸收的情况。
实验器材与方法:直接在医院化验室,用医院常规的仪器(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方法,以病人的身份请化验室高级检验师进行血钙测定。
实验步骤:拟分三步进行:⑴测定空腹血钙。然后口服熟石膏1g。
⑵口服熟石膏一小时后测血钙浓度。
⑶口服熟石膏二小时后测血钙浓度。
⑴测定空腹血钙。然后口服熟石膏1g。
⑵口服熟石膏1.5小时后测血钙浓度。
⑶口服熟石膏3小时后测血钙浓度。
实验结果:
空腹
服熟石膏后1.5小时
服熟石膏后3小时
血游离钙浓度
1.19mmol/L
1.46mmol/L
1.25mmol/L
血总钙浓度
2.45mmol/L
2.99mmol/L
2.57mmol/L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溶于水的CaSO4(熟石膏)口服后血钙浓度明显升高,说明不溶于水并不是钙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前提条件。
必须指出的是,我在作此实验时是空腹服用CaSO4(熟石膏)的,并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进食任何食物,包括喝水。此时Ca+2在肠道中与SO4-2结合的机会大大高于进食后肠道中充满食糜的情况下形成CaSO4的几率。也就是说,吃进食物后CaSO4的生成应该远小于空腹的情况,游离的Ca+2在肠道中的含量应该远大于空腹时,当然吸收的钙离子应该会更多。
此外,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赖、色、精、亮、组等氨基酸,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能促进钙吸收。
从上表还可以看出,口服CaSO4后,血清游离钙与血清总钙的增加数量并不一致,以服熟石膏后1.5小时与空腹为例,游离钙增加0.27mmol/L,而总钙增加0.44mmol/L,那么多出的0.14mmol/L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总钙包括非扩散钙和扩散钙,非扩散钙是指与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结合的钙(约占血浆总钙的40%),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可扩散钙主要为游离Ca2+(45%)及少量与柠檬酸根、重碳酸根等形成不解离钙(15%)。发挥生理作用主要为游离Ca2+。
由于我的实验中只用了1克的CaSO4,消化道未受到食物的刺激,肠道中的各种消化酶及胆汁未能有效分泌,这样看来,这多出的0.14mmol/L总钙就可以理解了,它应该主要是与柠檬酸根、重碳酸根等形成不解离钙。
据说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吃了“菠菜豆腐汤”后,在尿中检出的草酸根明显增高。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菠菜和许多蔬菜都含有草酸,即使不吃“菠菜豆腐汤”,仅吃菠菜或其它蔬菜,尿中的草酸根离子同样会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食用的蔬菜种类及使用量有关,这些草酸根离子,同样可能和尿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所以说尿结石的形成绝对不是“菠菜豆腐汤”专利。
综上所述,
1.不溶于水的钙盐,人体依然可以以钙离子形式吸收。吃进的草酸钙在胃内可以被分解为草酸根离子和可吸收的钙离子。
2.食物与肠道中的各种消化液的许许多多复杂成分同时与草酸根离子争夺钙离子,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
3.做菜之前先把菠菜用开水焯一下,使菠菜中的草酸升华一部分,溶解掉一部分,这样再做菜时菠菜中的草酸就减少了许多。
4.菠菜中的草酸极少会与豆腐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草酸钙,因为豆腐中的钙主要是不溶于水的硫酸钙(当然由于烹饪温度升高,硫酸钙的溶解度会略有增加,同时也会有一部分草酸被升华,即使有少量草酸钙形成,这草酸钙在胃里又会分解出钙离子和草酸根离子)。我们的食物及饮水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钙,菠菜中的草酸在体内与哪种钙结合,谁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让菠菜豆腐这对金童玉女很好地结合呢?
5.菠菜豆腐汤的大量水分,还可稀释尿液,防止尿路结石的形成。
菠菜豆腐汤是一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好菜肴,大可不必担心生成草酸钙沉淀人体不能吸收,如果你担心烹制过程中生成的草酸钙沉淀不能完全吃下,造成钙的浪费,很简单,你把汤和沉淀完全喝下就解决了,当然你的菠菜要洗得干净才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