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人问我,孩子感冒后咳嗽、咳痰,应该吃什么药止咳化痰。
我告诉他们“不用吃止咳化痰药”。
有的人听过后,怀疑我是信口开河,然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有的人听过后,还挺信任我的,没有吃止咳化痰的药物。
要是在以前儿科门诊,有医生说咳嗽咳痰不用止咳化痰,有教养的患儿家长可能默默的走了,换个医生看。性格肛裂的家长,可能病历一甩,眼睛一瞪,怼医生“你会不会看病?”,甚至去投诉医生。
说实话,我刚上班的时候也认为孩子咳嗽有痰,应该止咳化痰。盐酸氨溴索、鲜竹沥、XX止咳糖浆等,都是我常开的药物。
直到一次主任查房,我的想法才发生悄悄的转变。
记得上级医生查房,提问我一个问题,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咳嗽咳痰怎么办?我说治疗原则是“止咳化痰”。上级医生说了许多话,大意是说,化痰药并没有什么用,如果体内水分充足,不需要化;如果不足,化也没用。让我下去看看《西氏内科学》。
上级医生的话糙理不糙的话对我极具颠覆性。后来我听说了循证医学,听说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GRRADE分级。如果是A表示证据质量高,如果是D表示证据质量极低;如果是1表示强烈推荐,如果是2表示弱推荐。1A是最厉害的证据。
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道理:有痰不一定要化痰,名为化痰药也不一定真的能化痰。病毒感染,不一定非要用抗病毒药物,用了也不一定真的有用。就像病毒性感冒和病毒性肠炎,我看到有的人还在用利巴韦林,我真想跑过去告诉他们,这真没用。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GRADE中心依托于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挂牌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这是是全球第14个中心,中国第4个中心(兰州、宁波和北京),将推动高质量中国临床指南的产生,为培训高质量的指南制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有次我儿子小圣感冒后咳嗽咳痰,我爸爸逼着我带小圣去医院看看。我们去医院转了一圈回来了,我爸爸又好奇又生气的问,怎么没有开止咳化痰的药?
为什么咳嗽咳痰不吃止咳化痰药?这是有依据的。
2021年9月份《中华儿科杂志》出版了《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该指南采用了最先进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GRADE系统,完全的与国际接轨。所以,它的结论也基本与国际指南一致。
关于儿童急性咳嗽(小于2周的咳嗽),它建议不要常规予以止咳药和化痰药,证据级别都是最高级的1A,它比任何三甲医院的牛逼专家都更靠谱。
1.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治疗
2.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镇咳药治疗
也就是说,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它们所引起的咳嗽,都不建议用止咳化痰药。因为副作用大,严重时孩子会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
那孩子咳嗽咳痰怎么办呢?难道干看着孩子咳?
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对因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急性咳嗽不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1A),这个证据也是非常强的。
咳嗽咳痰不仅不吃止咳化痰药,抗生素也不能吃了,那我来医院是来溜圈的?这对许多人来说,很难想通。“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1/3的病不治也能好,1/3治了也不好,1/3治了才会好。没有办法,就像生老病死,现实就是这样。
细菌感染用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病毒感染等自愈
异物吸入取异物
过敏性疾病抗过敏
哮喘吸入疗法
胃食管反流用质子泵抑制剂
心因性咳嗽去看心理科
......
如果咳嗽的实在受不了,吃点蜂蜜安慰一下,也胜于用止咳化痰药。别小看蜂蜜,这个循证医学证据也是很强的。
有人要问了,如果孩子咳嗽咳痰,有人非要不按循证指南,非要给你弄止咳化痰药,该怎么办?2021新版《医师法》不仅是医务工作者也是患儿维护权益的武器。2021新版《医师法》提到:如果医师对患者实施了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造成不良后果的,医师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9):7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