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公布省级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项目遴选结果的通知》,学校获批1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1项省级创新技术学院试点建设项目、1项省级专业特色学院,是省内唯一一所获得3项成果的民办高校。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紧密对接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吉林省“一主六双”发展战略,聚焦学科专业特色优势,着眼“新工科”建设和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目标。以二级学院组织模式创新为突破口,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构建了“聚焦问题-多方协同-资源共建-过程共管-原始创新-成果共享”的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发展路径。打造了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手段。进一步优化完善特色学院建设方案,强化日常管理,统筹建设资源,持续深化协同育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专业链与重点产业链和关键创新链的深度耦合,为学校更好服务行业发展和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贡献新力量。
省级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项目展示
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
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于2021年1月成立,2022年12月获批为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该产业学院主要涉及建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领域,共建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建造、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13个,目前合作企业10个。在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直接服务于吉林省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为重点,从学科专业提质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协作育人构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打造、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打造形成了“绿色装配式建筑”科技特色优势和“2+1+1”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发展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技术学院省级试点建设项目:绿色低碳智能建筑创新技术学院
绿色低碳智能建筑创新技术学院于2022年9月成立,由学校计算机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数字建造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融合交叉组建,构建了由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管理,院长负责的管理架构,创立了“产业技术为引领,学校培养为主线,企业合作为支撑”的新型人才培养运行模式。学院聚焦未来建筑科技领域,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建筑工业化为主导,以绿色低碳数字化建造技术为引领,在3个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及省级“新工科”专业中,实施“课程化合、资源整合、产教融合”综合性改革,凝练形成了人工智能与建筑机器人、数字建造技术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三个未来技术方向,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建筑领域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省级专业特色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于2003年6月成立,长期以来,该学院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全面培养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具有交叉性和前瞻性的能源领域创新人才,构建形成了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一是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一主多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441”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和“三维度八要素”长周期分散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二是全面推进“新工科”建设,通过实施传统专业升级改造,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持续探索专业特色学院建设新机制和新路径,校企共建省级示范性清洁能源应用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三是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以协同创新推进协同育人,建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各2个,将清洁能源研发成果推广应用超百万平方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