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拔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很疼”,总想逃避、拖延。
随着口腔医疗水平的提高,通过治疗能保留的牙齿并不建议轻易拔除。但是,对于既没有保留价值、又影响口腔健康的牙齿,拔牙宜早不宜迟,拖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哪些牙齿需要尽早拔除?
严重的龋齿
当牙齿龋坏到只剩下残根或残冠,且牙根已无保留价值时,例如龋坏深入牙龈以下,牙根大部分被侵蚀,无法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等修复,残根残冠易引发反复炎症甚至颌骨骨髓炎,必须及时拔除。
若根尖周病变严重,经多次治疗仍无法治愈,如根尖周出现大面积囊肿或肉芽肿并持续破坏牙槽骨,为防止炎症扩散和骨质进一步受损,也要尽早拔牙。
牙周病导致的牙齿严重松动
牙周病发展到晚期,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松动达到Ⅲ度,应尽早拔牙,避免影响邻牙稳定性或引发感染。
阻生智齿
智齿部分萌出或完全埋伏,反复引发冠周炎,出现严重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甚至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时,应尽早拔除。
当阻生智齿生长方向不正,为保护邻牙健康,避免其进一步龋坏和牙槽骨吸收,拔牙势在必行。
牙齿外伤
牙齿受到严重外伤,如断裂、脱位等,且无法通过修复手段恢复功能时,应考虑尽早拔牙。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拔牙的情况,例如牙齿矫正需要、牙齿修复需要、牙根纵裂、多生(额外)牙、错位牙等,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哪些情况下拔牙要慎重?
患有全身性疾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确保身体状况稳定后再进行拔牙手术。
同时,拔牙后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特殊时期
妊娠期女性,在怀孕前3个月拔牙易导致流产,后3个月拔牙可能引发早产,所以一般只在怀孕4-6个月时,且必须拔牙的情况下,在医生全面评估和谨慎操作下进行。
月经期拔牙,由于女性在月经期身体凝血功能下降,拔牙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会增加,若非紧急情况,一般建议避开月经期拔牙。
口腔局部存在急性炎症
当牙齿周围或颌面部存在急性炎症,如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急性期、急性根尖周炎伴有颌面部肿胀时,拔牙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应先进行消炎治疗,待炎症缓解后再考虑拔牙。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口腔健康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拔牙带来的风险和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