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儿脾虚证在临床中越来越多,所谓“脾虚”即指小儿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残渣,大便变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
脾胃功能并不是在宝宝一出生就已经发育成熟了的,它们要跟着宝宝一起慢慢成长。而且,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由于其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所以需要细心呵护。健康小儿的皮肤、爪甲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光滑细腻柔嫩、润泽无暇、富有弹性;指端无倒刺、指甲红润不粗糙、无白斑及裂纹。
孩子出现脾胃不和的常见表现:
1、呕吐物或大便有不消化物或奶瓣味,气味臭秽。
2、食欲不振,饮食量比平时明显减少,对平时爱吃的食物也不感兴趣。
4、腹胀,腹痛。
5、面色发黄,眼白有蓝斑,手足心热,精神活动差,爱发脾气,常哭闹。鼻翼两侧、口周青色,头发竖立或头发咎,形如麦穗。
6、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小儿的慢性湿疹是小儿脾胃不和亚健康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如出现以上症状,就表明宝宝的肠胃功能失调,需要及时调理。
对于脾胃不好的宝宝,家长日常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要按时添加辅食,按照宝宝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辅食及制作方法。遵循添加原则,饮食逐渐由流质向半流质以及固体食物转变,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量要适中。饮食搭配多样化,平衡饮食。
2、不要一次给宝宝吃的量太多或吃的餐数太频繁。
3、不能由着宝宝的性子不加节制地让他吃,尽量少让宝宝吃零食,不喝太多含糖量高的饮料,夏季少吃冷饮。
4、不要片面强调营养而让宝宝吃过多肥甘厚味、煎炸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5、生病会影响宝宝的脾胃功能。如果治疗时用了与脾和胃“不喜欢”的药,就会伤及它们,比如过用苦寒的药会伤脾阳,过用辛燥的药则伤胃阴。
6、如果宝宝在疾病恢复期得不到及时调理,也会影响到脾胃。
7、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突然受到不良刺激,也容易伤脾。比如宝宝突然受到惊吓或打骂,环境突变,都会使脾胃功能失健,造成脾胃失和。
8、注意腹部保暖。宝宝吃完饭后,不要让他腹部着凉。不要冷热夹杂着吃,尤其是吃了肉类食物后又喝冷饮的话,特别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宝宝的饮食调理
脾胃虚弱的宝宝,饮食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品。烹调采用汤、粥、羹、膏等方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宝宝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要少吃,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不可过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偏内热的宝宝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忌食食物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健脾养胃的食物推荐:
粳米:又名大米,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小米:健脾和中,益肾气,清虚热,利小便,用于脾胃虚弱,体虚、食欲不振等。
香菇:能补脾胃,益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乏力之症。
扁豆:有健脾开胃,和中益气,消暑化湿之功效。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便溏等。
山药:有健脾益气,养阴之功。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
胡萝卜:性味甘平,有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之效。
白萝卜:有宽中下气,消食化痰之功。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等。
南瓜: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能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用于脾虚气弱或营养不良。
苹果:味甘、性凉。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宜于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
牛奶: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宜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近代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习惯性便秘。腹泻、脾虚证、湿证者忌食。
鹌鹑:有补五脏,益中气,清利湿热之功。用于营养不良,虚劳瘦弱,久泻久痢,食欲不振等病。
猪肚: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儿疳积等。
两款健脾养胃食谱:
1、白扁豆瘦肉汤:白扁豆5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慢火炖1小时,分次服用。该汤健脾养胃,消暑止泻。在暑热季节,食少,腹胀的小儿常食十分有益。
2.山药莲子大米粥:取山药80克,莲子3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发表于:2018-03-20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